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时间:2024-01-20 08:21: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前段时间,对天文爱好者来说发生了一件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火星大冲”现象,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人们为什么对火星如此关注呢?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0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惟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课文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因此课前三天,我和学生都去了解搜集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了解的拓展,越来越觉得这篇教材过于“陈旧”——它选入教材只有几年时间,但在这几年中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已取得很多进展,欧洲于20xx年6月2日发射“猎兔犬2号”于20xx年12月25日登陆,日本发射“希望号”中途失踪,美国“漫游者A”飞船运载火星车“勇气号”在太空航行7个月于20xx年1月3日在火星登陆,截止目前,已发回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图片,供科学家分析。

  2、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呢?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阐述)我想采取全新的教学策略。课前,我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上课伊始,导入后我把“在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写在了黑板上,请同学们进行辩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正方的观点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观点是:地球之外没有生命存在,形成辩论双方。请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再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在辩论中,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课内外结合,讨论争辩,迸发出探索求知的火花,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远远超越了文本。本文的教学意图是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我发现,通过这节课,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出来。课下,那辩论声还时常出现,因为他们时刻关注着各方面对宇宙探索的报道。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本节课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展开辩论,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各方学生论据充足,辩驳有力。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学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由于上课学生不是自己的学生,该班学生对于抓词、句来理解课文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灵活。加上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引导上没有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按照预先的设计,一环一环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往下进行,因而课堂效果不是太理想。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前段时间,对天文爱好者来说发生了一件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火星大冲”现象,能

  说说是怎么回事吗?人们为什么对火星如此关注呢?接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看看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最后探究扩展: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相关文章: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02-09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04-02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04-17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02-24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03-04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11-21

(必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12-10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10篇03-04

《宇宙生命之谜》11册10课教案范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