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17:13: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反思[经典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反思[经典15篇]

数学教学反思1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忙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数学是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学科,也是高考科目中最能够拉开分数层次的学科,所以学好数学,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学习工作都起着重要作用。那么高一新生在学习上刚刚踏入新阶段,如何去除初中时养成的不适宜高中学习的习惯,又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呢?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和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别十分大,从原本的实际思维转入抽象思维,需要一个大幅度转变。这就需要重新整理初中数学知识,构成良好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高中知识特点,较快的吸收新的知识,构成新的知识结构。

  (2)认真理解,反复推敲思考高中各知识点的涵义,各种表示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仔细辨识、区别,到达熟练掌握,逐步建立与高中数学结构相适应的理论本质与思考方法,切忌急于求成。

  (3)经过学习,要努力培养自我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本事初步构成运用知识准确地表达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本事;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我们应试时,时常发现厌试心理,有时会有些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但过分紧张也会导致考不好,所以平时应把练习当作考试,但考试时则平视为练习,心态好了,成绩自我就上去了。

  如何减少解题失误,这是一个考高分的关键。失误少了,分数就会溅涨。这需要学生的仔细观察与认真阅读题目,抓住题目重点、题心,并围绕重点、题心研究其他条件与答案。其次,研究要周全,避免出现遗漏情景,各个方面都要研究到,这需要平日思考事物的长期积累。

  考试考得不好,这是常遇到的问题,心境沮丧是正常心理,但不能持久下去。要将答案听彻底,记下,并与自我的解题思路相比较,发现不一样之处,或不要之处并记于心里,这样对于下次考试则很有好处。

数学教学反思2

  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学反思呼唤那些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进取精神的勇士。

  (一)记教学日记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之后,对自己教学得失可以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教学参与者看,可以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学方法的反思,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概念、原理等)是否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适合性,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失,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进行的步骤看,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各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看,可以反思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性,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等。

  (二)说课

  说课是对备课的口头说明,但它不同于备课,说课讲备课的.过程及其理由,而备课主要是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说课教学反思方面具体体现在:教师在备完课乃至讲完课之后,对自己处理教材内容的方式与理由做出说明,讲出这些过程,就是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种策略的说明,也正是教师对自己处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实上,说课总是讲给同行听的,同行听后要提出建议与评比,这是一个很好且有效的教学反思途径。并能形成反思群体,共同提高。

  (三)听课与评课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教师讲课时并不总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学上的得失,但若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特别是与同行、专家教师一起,边看边评,则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学中的长短。

  (四)征求学生意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层次好、中、差的学生会有他们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某些想法也许教师没想到。通过对他们意见的征询,结合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五)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规范化的教学应在单元教学结束时,通过多种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出自己改进的建议,不论检查什么内容,都包含着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学生学习中的得失表现,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倾向,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六)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写“再教设计”

  一个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谁没有教得得心应手的时候?谁没有发现“新大陆”的时候?谁没有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谁没有激情澎湃的创新灵感?但是这些别人无法领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时的总结和积累,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终归会“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积累,善于思考,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益,而且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同时,为以后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方法。

数学教学反思3

  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并注重以开放性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有想得和他不一样吗?”“谁有问题要问?”不断鼓励学生多角度得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尽管在课前的'教案预设中,我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了“周到”的设想,但毕竟课堂是鲜活的,学生是有自己思维的,如在实录中有学生提出“还可以分远近观察”时,我没有马上给予否定或肯定,而是把这种想法让其他学生判断,促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激起火花,课堂也随之更为活跃起来。在接下去的巩固环节,学生更加投入思考,多角度地思考,个性化的问题,使课堂散发智慧的魅力。

数学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这在“可能性”一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整节课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感悟。

  1、活动中体验。先从学生熟悉的、亲切的猜球游戏中自然引入,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拎一拎、练一练、转一转、装一装、说一说等实际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能够用语言(“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

  2、在活动中思考。在“可能性”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时,让他们猜一猜:口袋里放了什么颜色的球?然后拎出里袋来验证一下,再让他们说一说: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让学生经历“体验—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

  3、在活动中应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个观点充分表明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而且学以致用不止于结尾或课后,只要运用得当、合适,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我安排了练一练、装球游戏以及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可能性的事件,让学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反思5

  (北师大版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

  1. 根据新课程概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 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活动中学会运用角平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理念。

  3. 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

  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合语言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 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证明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 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案例二】“等腰三角形”教学反思

  (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十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成功之处:

  我用一句话来说明本节课中我的成功之处,那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节课我围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紧扣“方法”二字进行突破;使学生从知识技能到思想方法上都得到培养;让学生在带着问题自读教材中学会阅读;在小组活动中学会知识的探索和归纳;在一题多解中训练发散思维,从而使能力目标得以达成,也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为了真正让学习知识落到实处,我又在每得出一个知识点后及时给出专项练习题强化训练;再分别以A、B、C三个水平层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知识目标顺利达成,也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不足之处: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第一个地方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发现基础较差的同学不太容易理解,反思之后我觉得:如果老师先把第一个性质的符号语言转化示范出来,再以填空的形式由学生尝试完

  成后两个性质的转化可能效果会更好,教学难点更容易突破。

  第二个地方是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通过分组活动折纸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主要还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只是看和做助手的份。如果我改成每个小组都定成绩较差的'那个学生为发言人,使他们有表现的机会,然后成绩较好的一名学生为补充发言人,及时补充和完善小组得到的结论,可能更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反思中消除遗憾,才能不断地改进、完善教学,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辽阔而深邃:教学教育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案例三】“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15.2.1平方差公式)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始终注意:

  (1)以问题为活动的核心。在组织活动前,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公式的结构特征,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3)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在参与平方差公式的探究推导、归纳证明、验证应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代数推理能力、表达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等得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认为今后的教学还需要备好教材,设计好自己的教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把握好知识的发生过程,不是机械的记忆、简单的叠加,而要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记忆,符合认知规律的重新构建,设计时注意要有阶梯,且要适度,提高自己的点拨技巧,为上好每一节课而不懈努力。

  【案例四】“垂径定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课题的引入,通过用今年的热门话题世博国家馆作为新课的引入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热情高,回答问题踊跃。其次课前准备充分,课件、简易教具利用得当,学生预习及学具的准备做得到位,学生配合默契为本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时间安排上不够好,定理的探究上用时偏多,最后超时两分钟。需要在今后的课堂设计中注意,另外对数学模型已提出,但对这种模型的强调还需加强,还要在第2节课中对弦、直径和弦所对的弧的特殊位置关系通过练习,进一步完善。

数学教学反思6

  数学游戏对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在游戏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同步协调发展。

  在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我在教大班学习‘8’的分合与加减时,我在导入时出示小猴小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然后用儿歌;小猴爬上苹果树,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三个苹果一直数到八个苹果,吞下肚,呃!呃|!苹果布丁苹果派,什么水果我都爱。指出今天我们要学的是8的分合,趁小朋友兴趣·正浓我又在新授环节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轻声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让每个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着老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操作物品“苹果”,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8的分合。再用口編应用题的方法学习8的加减法。就这样每个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巩固时我用平时没做过的游戏-----“摘取爱心”的游戏:出示一颗爱心树,树上结满爱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8以内加减法试题,幼儿随音乐摘爱心后算对的爱心卡片就送给他。这样大大的'增强了小朋友的兴趣。接着是出拳游戏:如复习8的分合时教师与幼儿共同玩出拳游戏,我出“2”小朋友出“6”,2和6合起来是8.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游戏。真正让小朋友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每个小朋友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合"、“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相邻数",幼儿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我的相邻数是我的弟弟与哥哥,弟弟比我小1岁,哥哥比我大1岁,弟弟在哪里?"小朋友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5”说:“我今年5岁,比你小的弟弟在这里。”另外一个小朋友举起数字“7”说:“我是比你大一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让小朋友知道相邻数就是一个比他大的哥哥,一个比他小的弟弟。小朋友依据数序想出结果,为以后学习有关应用题做了铺垫。

  科学领域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应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特别是在激发幼儿幼学习的兴趣往往不是教师的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师要注意通过开展新颖的游戏,设计多样的情景,富有情趣的语言,影响、感染幼儿,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数学活动也是较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也可以融入到幼儿平时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去。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学概念,活跃思维。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具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具要新颖、直观,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好奇心,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如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可操作性教具,让幼儿去摆弄、去思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幼儿才会有兴趣,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具,给每个孩子提供充分感受数学,参与学习的机会。

  如开展“给动物宝宝喂食”、“蝴蝶花”、“小猫钓鱼”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具有游戏性的操作活动中,有趣地感知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并在自主的操作中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喜欢上数学。再如让幼儿玩棋类游戏、扑克游戏、拼图游戏、走迷宫、转盘游戏时,要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学习互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去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在潜移默化的游玩中喜欢学习数学。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情趣。令幼儿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游玩,让数学变成一种好玩、有趣的游戏。

数学教学反思7

  南昌高新区王余家洁纪念学校 研修人:帅同金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二、 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6、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7、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 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

  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 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数学教学反思8

  一年级上册从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色的秋天”,用同一情境图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由于第一次接触“用数学”,教材对例题和做一做选用什么计算方法去解决问题作了一定提示,像“4+□=□”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块内容还是比较难,特别是求部分数的问题。针对以前教学中出现过的问题,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处理,教学过程如下

  1.加法应用题。

  (1)(出示第一幅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指名说图意。

  (2)认识大括号。

  (3)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出示“?个”)

  (4)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反馈,理解算式。

  2.减法应用题。

  (1)(出示第二幅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说。

  (2)你能为这幅图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3)你觉得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理解算式。

  3.对比理解。

  (1)小朋友仔细看这两幅图,你觉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在大括号下面打问号,是要我们求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用加法计算;如果大括号下面是数字的,表示几部分的总数已经告诉我们,而是要我们求其中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几个地方有待改进: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只是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告诉大家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如果此时可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一下,学生的理解起来会更简单,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在对比中我只是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当学生说出问号的位置不同时,我急忙把话题接过,自己冲冲的总结了一下,以至于在后面的练习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在这里能让学生多说说,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再做一个总结,这样也许后面的教学会更顺利。

  3.在后面的'金鱼图的练习中(求部分数),学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为求部分数是今天这节课第一次接触,图中并没有出现一些动态的画面,所以学生很难入手,在这里用了很多的时间讲解,但是最后反馈的情况还是不理想。除了可以从上面的对比中做出一些调整外,我觉得在新课的教学时(两幅兔子的教学中),因为课件的播放往往不能让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如果此时能够在黑板上画一些简易图(如圆圈图),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有一个参考的模型,碰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会去对比,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个依托,这样对于题目的理解会更好。

  今天学了《用数学》,反思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整节课以金色的秋天为主线,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将情境图动态化,用课件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注重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

  在课上,充分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意思,再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自己发现问号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并用手势、肢体语言等帮助学生体会求整体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

数学教学反思9

  《用数学》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本课我重视每一个环节、每一道例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我发现新课程背景下,许多课的教学都省略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环节,直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觉得要想一节课上得扎扎实实,复习旧知是很必要的,因此我让学生先口算了10道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道题还让学生说了口算过程,强调了算法。我在叫孩子们口算时分别请女生、男生、第1组、第3行……的同学来回答,孩子们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在叫到他时快速准确的站起来回答。这样既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又复习了一单元中的确定位置,同时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可谓一举三得。

  在板书完课题后我让孩子们齐读课题,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如果再问问孩子什么是“用数学”?你怎样理解?会更好的强化教学内容,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在教学主题图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幅彩色画面,然后通过语言描述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活泼的游戏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了更好的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导向,我采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捉迷藏”图,再引导他们独立解决图中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总结解题的思路。有了解决第一幅图的基础,于是丢手绢图和踢足球图我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我则参与小组讨论和巡视、了解、收集好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通过反馈、讲评,提升同学们的思考水平。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这与平时的指导、训练分不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孩子们有分工,有合作,孩子们会说、能说出本小组学习的`成果。

  教学中我帮助孩子们理清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概括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条理清楚、主题鲜明。

  由于这节课有抚顺市的教研员田老师、新抚区的教研员王老师、栾校长以及年组教师听课,所以在反馈时我为了顾全孩子们的面子,保护他们的自尊,没有像平时那样让做错的孩子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使教学反馈实实在在,及时纠正孩子们做题时出现的错误。

  教研员听课后也提出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反馈不到位;二是孩子的发言有两处我没有注意倾听,发言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

  从以上两点,我感觉到自己教学机智运用不够自如,因此,探索的道路上还需加倍努力。

数学教学反思10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经验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感觉,二是反思(反省)。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反思=成长。“经验之中有规律”。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反省,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概括,课堂教学实践后不反思,那么他们就很难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明确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这是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理论上,任何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是反思的主要对象。

  通常,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反思的内容。例如,根据教学活动的顺序,分阶段确定反思的内容;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各种要素,确定反思的内容。当然,不同的角度之间一定会有交叉。另外,在反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若干自己感受深刻的内容,有侧重地进行思考。

  (一)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相关知识的联系方式等),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设计哪些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数学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的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统一的过程.从“学”的角度看,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其中,教师、学生和教学中介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中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子要素,其中的主体是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情况;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核心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到位;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有没有抓住这种机会;是否渗透和强调了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价值观因素”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并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教师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各种练习是否适当;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等。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双基的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数学的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

  没有经过教学反思的经验,其意义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解读,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形成经验的过程既是对经验的解释过程也是对经验的理解过程。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可以使用“反思档案”,其中包括:一是忠实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二)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要素确定反思内容

  从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要素角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确定反思内容。

  1.数学方面

  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后反思对数学内容的“解构”是否到位,并提出改进措施。因为本课题主要解决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问题,因此主要反思概念的“解构”及其核心的确定是否到位,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以及内容所反映的价值观内涵是否得到揭示。另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反映的分析,反观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以及价值观内涵的呈现是否与学生的理解方式相匹配。

  2.教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教师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阶段的划分与教学处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情境的设置(与数学、生活或其它学科联系的背景),提问质量,师生互动,板书的设计,计算机等教学技术的运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课题的引进,课堂作业的布置,因材施教,小组活动的设计等。其中特别要注意反思是否围绕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及落实情况。

  3.学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成因,并据此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反馈到教学设计的改进中。具体包括对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分析和估计是否符合学生现状,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思想方法的理解状况及其原因,学生对课堂中某些关键性问题的反映(包括行为表现、语言表达等)及其原因分析,对课堂中学生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对学生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分析,对学生作业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等。

  4.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包括用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呈现内容的价值观内涵,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态度,学习动机与自信心,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等。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步骤

  具体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注意“不求全面,但求深刻”。通常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截取课堂教学片断及其相关的教学设计

  截取的片断应该是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紧密相关的,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事件。因此,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需要我们事先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听课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包括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结果等,做出“全息纪录”,并要通过观看录像进行仔细核对。

  有必要时,应当通过“追问”的方式,如“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说?”等,向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

  2.提炼反思的问题(案例问题)

  案例问题是案例的灵魂,是反思活动的主要线索。这些问题不仅要围绕反思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更重要的是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其他人的反思和讨论。因此,提炼反思问题时应注意:第一,围绕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是被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第三,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第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疑难问题;第五,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够参与讨论的;第六,可以与一定的理论相衔接的。

  好的反思问题是那些能够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是大家都“有话可说”的问题,而不是“最后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

  3.个人撰写反思材料

  撰写反思材料时,应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反思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反映,即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说—想的,考察其中的利弊、得失,并进行原因分析,分析时应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最后应当给出改进的方案。

  4.集体讨论

  讨论时应当有成员之间完全平等交流的氛围,各种意见应当得到充分表达,不同观点应当注意相互包容。讨论应当由忠实的原始记录。

  5.个人再反思,并撰写反思论文。

  在撰写论文时,除了对第3步写出的反思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外,还应对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心路历程”也有所反应。

数学教学反思11

  4.幽默课堂,充满活力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爱,幽默驱赶烦恼,带来欢笑.学生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倒好处的课堂幽默,完全可驱赶学习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判断力,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如一次一学生在课堂老往后转,还不时说话,我看了他几回,他仍然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身前,话锋一转提高嗓门对着他说“你屁股上按了滚珠儿啥”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的同学一下全乐了全变精神了,看着这位同学会心地笑.接着我意外发现这下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时此刻我顿时明白,幽默让我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数学课堂更是魅力无穷.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

数学教学反思12

  1、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今天这节课,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尽可能考虑出现的问题,就不会出现上课过程的尴尬。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3、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根据个人不同情况,进行学习、补充、提高,不断深入地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及知识水平,这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最低素质要求。教师应全面不断地深入学习,更新思维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才能更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统计图。它的特点和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然后,出示例题透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之后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

  最后,我出示自学讨论题:

  1、从图中你明白了哪些数学信息?

  2、图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每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透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之几。如果要更清楚的了解个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能够用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能够让一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变得清晰透彻,使人看上去一目了然,便于观察。学生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潜力目标也得到提升。

  在巩固运用阶段,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是思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透过调整后的课堂实践,我最大感受是:

  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向到布置作业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不仅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3、运用探究法。探究的方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探究学习的资料以问题的形式出此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教学流程的再设计上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目的,在本节课多次实践中力求实现关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构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创造性实现预期目标。

数学教学反思13

  数学概念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学生在运算中发生错误,解题能力差,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掌握得差。只有组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感官的直接认识。例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铅笔盒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谁大?紧接着,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是2厘米和4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哪个大?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初步获得了物体有大小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拿出一个梭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空纸盒,先将梭长是2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学生便清楚地看到这方木块只占据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间,然后把一个梭长为4厘米的方木块放入盒内,正好占满纸盒的整个空间,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就能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

  二、创设求知情境,导人新课

  从教育心理学中知道,“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兴趣”是内在的动机,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离开了这种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动进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说不上积极思维,这样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语言来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学生由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化到主动地去猎取知识,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教学新概念创造良好的气氛

  三、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深化概念

  课堂练习是教学上的反馈活动,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映信号。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设计好练习题并及时评讲、纠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及教学规律,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行教学,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学反思14

  今年是小学教学的最后一年,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一学期过去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学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后进生的问题最大:

  1、

  尽管我在后进生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的预想还有一定的差距。

  2、

  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

  3、

  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①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没有养成;②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没有养成。这是让我非常头疼的问题,本来非常简单的问题由于审题不细致导致错误,让我感到很可惜。③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没有养成。他们做完题目后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底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懒于检查。

  望来年,能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反思15

  时间荏苒,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对于年轻教师想在教学上快速成长,教学反思是有效且必须的环节。通过教学反思,能提高分析设计、随机应变、评价总结多方面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在本个学期中,作为你名刚登上教学岗位的新老师,可谓是有得有失。在教学岗位上,我既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对于新老师,对教学的知识是陌生的,于是我在课堂准备方面还是蛮充分的,在课前积极查阅资料,多听老教师的课,并且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仔细斟酌。比如说:

  (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

  (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

  (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

  (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

  (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深挖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吃透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重难点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教材实际,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做准备。在三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学生的个性发展目标随之逐步形成。最后针对具体的教学环境、条件和学生情况,联系实际,适时调整相关的教学目标。

  但是,我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有些地方差强人意。比如在课堂的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是略不不足。有时候会由于讲慢了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时候又由于讲快了而遗漏了一些教学内容,这是我以后需要改正的。有时候整个课堂的设计不太合理,重点难点不太突出,这样的课堂有效性不佳。有时候教学设计会太偏向于理论化,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能让学生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以至于在讲授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引起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兴趣。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年轻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年轻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3-11

数学教学的教学反思03-18

数学教学反思09-26

数学的教学反思02-22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08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06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8-04

《比的意义》数学教学反思03-10

数学概念的教学反思03-05

关于数学教学反思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