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7 08:16:42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玩皮球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一项户外活动。尽管小班孩子小,动作协调性差,较难掌握玩球的技巧,但他们始终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张文豪小朋友说:“大皮球太调皮了,一点也不听话。”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大皮球这么调皮?由此选择了这一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究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口语表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了解皮球的外形特征及各种玩法。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同等数量的大皮球;方形、圆形大积木各一块。
  2、瘪皮球两个,充气针、充气筒。
  3、请家长协助搜集各种类型的球充实体育角,准备各种球类运动的图片、光碟资料。
  4、用各色即时贴剪出眼睛、鼻子、嘴巴若干。
  活动建议:
  一、 大皮球,滚得快
  1、幼儿自由玩球,主动探索球的各种玩法。
  2、鼓励幼儿积极说出并示范自己的`玩法。
  3、幼儿通过玩球,感知球的外形特征,并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感知的。
  4、通过同时滚动皮球与方形积木、皮球与三角形积木,让幼儿了解:圆的东西滚得快。
  5、游戏:(1)我和皮球赛跑。(2)两人合作滚、接球。
  二、大皮球,跳得高
  1、请两名幼儿玩瘪皮球,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瘪皮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跳不起来?怎样才能跳得高?
  2、为瘪皮球充气,幼儿仔细观察如何用充气针、充气筒充气使皮球逐渐鼓胀的过程。讨论:能不能填充别的东西?
  3、拍球比赛:我的皮球跳得高。在拍球过程当中探索:怎样让球跳得高?
  4、收放好皮球。游戏:“皮球漏气了”。
  三、 大皮球,伙伴多
  1、讨论:你知道的球类有哪些?怎样玩?
  2、观察各种实物球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观看图片与光碟,了解各种球的玩法,培养集体荣誉感。
  4、任选一球玩。
  四 、皮球是我的好朋友
  1、讨论:玩儿皮球的益处。
  2、打扮“我的好朋友”:自选所喜欢的各色五官装饰皮球。
  3、我和“好朋友”一起玩。
  活动延伸:请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多陪孩子看球、玩球,进一步加深对球的认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小区断断续续传来狗叫声,小朋友亦谈论小狗,有些说怕,有些说不怕。既然小朋友对狗感兴趣,那就以《狗》来设计活动方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

  2、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

  3、懂得怎样和小狗相处,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小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难点: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小狗挂图一张。

  2、 小狗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狗外形特征。

  2、 出示小狗,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小狗,胆子大的可以抚摸小狗。

  3、 教师介绍小狗的生活习性。

  4、 教师提问:

  ① 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② 小狗的生活习性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

  ③ 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个别提问)

  ④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心里所想。

  5、引导幼儿用简单动作表现小狗的形状和叫声。

  6、 让幼儿画小狗形状。

  7、 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幼儿对小狗的外形特征基本上能理解。

  2、 幼儿对小狗的生活习性不是很理解。师幼互动不大协调。

  3、 课堂气氛较活跃。材料准备充分。

  4、 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5、 望辅导老师提出意见,今后有所提升。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 、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

  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茶叶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孩子们对“茶叶”并不陌生,他们既有从生活中得来的浅显认识,又迁移了研究树叶所积累的经验,让他们深入体验到迎接挑战和不断寻求突破的快乐体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验品茶的乐趣。

  2、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3、观察茶叶的外形特征,感受茶叶泡水后的细微变化。

  活动准备:

  1、茶叶、树叶、开水。

  2、茶叶的制作视频。

  3、透明玻璃杯。

  活动过程:

  1、出示茶叶。

  (1)教师出示茶叶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咦!这是什么?你见过它吗?在哪见过?

  (2)教师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说对了,这就是茶叶。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茶叶,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见过的茶叶和老师带来的茶叶是不是一样的呢?

  2、集体自由观察茶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法理解各种茶叶的特点。

  (1)看一看,观察茶叶的外形特征。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桌上的茶叶,看看它长什么样子?

  (2)摸一摸,闻一闻。

  教师:刚刚小朋友们发现了茶叶的小秘密。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观察完后告诉老师茶叶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小结:茶叶摸起来有点粗糙的,闻起来香香的。

  (4)观察树叶,与茶叶形成对比。

  教师:看看桌上除了茶叶还有什么?(树叶)那我们再来看一看,比较一下茶叶和树叶,你们觉得茶叶是树叶吗?为什么?

  (5)教师:小朋友说的都很有道理,可是茶叶究竟是不是树叶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做完这个实验,再请小朋友们来告诉老师茶叶是不是树叶,好吗?

  3、用开水泡茶,引导幼儿观察茶叶的变化。

  (1)教师现场泡茶,请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茶叶放进茶杯里,请老师帮我们把水倒进被子里面。

  (2)引导幼儿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

  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茶叶到了水中,经过水泡开后,会有什么变化。

  (3)教师小结:茶叶由小变大了,水的颜色变黄,闻起来还香香的。

  4、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茶叶是不是树叶?说说理由。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茶叶是不是树叶?

  教师:经过开水泡开一段时间后,茶叶的形状改变了,和树叶的'形状一样。

  (2)教师小结。

  5、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茶叶的制作过程。

  (1)教师播放视频,了解制茶过程。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我们喝的茶叶,它是怎么制成的。

  (2)幼儿观看视频。

  (3)教师小结:哦!原来我们茶叶的制作过程主要是由采摘——杀菁——揉捻——干燥后作成的茶叶。茶叶是一种特殊的树叶,它可以泡水喝,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

  (4)体验品茶的乐趣。

  教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喝一喝自己泡的茶吧!

  活动延伸:

  所有的树叶都可以制作成茶叶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复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收集同种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张记录表。

  3、植物叶子。

  一个相同形状的雪花片和一个不同形状的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他们一个样儿。

  1、请幼儿把积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观察比较这些积木是否一个样儿,说说它们是怎么做的一个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这些积木各有什么特点?

  3、你在那里看到过一模一样的东西。(矿泉水、报纸、书、巧克力等)分别是什么工厂生产的?

  4、为什么人们要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

  二、寻找复制品。

  1、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你们能找出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复制品吗?

  2、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一模一样的'东西。

  3、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我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就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真没想到!如果我们走出幼儿园,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以后,你们一有发现,就及时告诉大家,好吗?

  三、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1、出示植物叶子,引导幼儿发现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2、引导幼儿产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复制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力(程玲玲)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纸箱老师以十分费力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纸箱。

  2、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样才能把它移到门口去呢?

  3、幼儿思考后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用自己的方法来独自移动它。

  4、这只大纸箱很重搬不动,也抬不起来,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门口。

  二、又推又拉。

  1、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2、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办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们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4、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组合来让大纸箱移动。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时你们都拉过什么?推过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一些推、拉现象,并让幼儿自己总结只有推和拉才有物体的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科学活动:

  认识电子计算器

  设计意图:

  一天,班上小朋友带来一块手表,上面有计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围上去议论,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决定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计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们对计算器有强烈探索意识的现象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

  在设计这个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有的知识经验,将操作、游戏、讲述溶为一体,并扩充了人类计算的发展历程,给幼儿一个有关计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计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发现操作计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最后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过程。整个活动,我始终将幼儿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将活动时间给予孩子,让他们互相学习。让孩子去发现、去操作、去归纳。教师以与孩子同乐的朋友身份给予隐性的指导,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达到自己对计算器知识渴望的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

  “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 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请幼儿看大屏幕:

  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

  2.各种纸作品了解纸制品。

  3.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手指游戏《大拇哥》

  二、新课导入

  1、请幼儿欣赏各种纸做的作品,并将自己看到的东西讲述给大家听

  2、认识各种纸

  (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三、操作活动

  (一):运沙

  1. 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 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一

  目的: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准备:

  1.知道植物生长的三要素:水、空气、阳光。

  2.每位幼儿到种植园取一小盒泥土。

  3.实验用的酒精灯、杯子,连根的干枯的青菜、花、树标本。

  4.四盒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5.可以种植的小菜秧、树苗、花苗若干。

  6.录像机及录像带、电视机。

  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出示连根的干枯的青菜,请幼儿观察:青菜怎么样了?(干枯了。)为什么会干枯?(因为菜根离开泥土了。)

  2.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干枯的花、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它们为什么会干枯?(因为它们都离开了泥土。)

  3.小结:一般来说,植物在泥土里才能生长,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请幼儿捏一捏从种植园取来的泥土是干的还是湿的。(湿漉漉的。)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水分。)

  2.请幼儿把一块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气泡上升。)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空气。)

  3.把泥土撒在石棉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引导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会冒烟。)为什么?(泥土中有树叶、草等各种腐烂物,能燃烧。)

  4.小结: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长,是因为土壤中有水、空气和肥料。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从种植园取来的土是什么颜色的?(黑色。)

  2.除了黑色的土,你还看见过什么颜色的土?(逐一出示红土、黄土、白土标本给幼儿观察。)

  四、土有什么用

  1.录像画面一:广阔的田野。

  引导幼儿讨论:田野里有了土能生长什么?(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各种蔬菜等。)

  2.录像画面二:高山、丘陵。

  引导幼儿讨论:山上有了土能生长什么?(树、竹、花、草、蘑菇等。)

  3.录像画面三:砖瓦厂。

  引导幼儿讨论:造房子需要什么材料?砖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4.录像画面四:各种陶瓷器皿。

  引导幼儿讨论:陶器、瓷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小结: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是植物的家园,我们应珍惜每一寸土地。

  五、与“土”交朋友

  按幼儿意愿将幼儿分成三组,其中一组幼儿把小菜秧种到种植园里,一组幼儿把小树苗种到幼儿园的空地里,一组幼儿把花苗种在小花盆里。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小菜秧、小树苗、花苗的.生长情况。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感知并区分粘土、沙土、壤土,初步懂得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准备:

  “种子宝宝”图一幅,沙土、粘土、壤土各一大盆,每人三个易拉罐(底部穿孔),每桌一小盆水,豆种若干。

  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出示图片。“种子宝宝”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安家,成长为健壮的苗苗。它们找呀找,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土壤。

  2.出示三盆泥土。这样“种子宝宝”不知道到哪种土壤安家最好,请小朋友来帮助它。

  二、感知并区分粘土、沙土、壤土

  1.请幼儿分别用小罐装三罐土,引导幼儿看一看、捏一捏,比较这三种土的不同。

  2.小结:粘手的土叫粘土,沙粒很多的土叫沙土,既不粘手沙粒也不多的土叫壤土。

  3.请幼儿分别向三罐土浇少量水,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水积在粘土上长时间渗不下去,壤土中的水慢慢被吸收,只有少部分水从罐底流出,沙土中的水大部分较快地从罐底流出。)

  4.小结:粘土能保留水但不通气,沙土不能保留水但通气性较好,壤土能渗水且比较通气。

  三、帮助“种子宝宝”安家

  1.“种子宝宝”应挑选哪种土壤安家才合适?为什么?

  2.小结:“种子宝宝”在粘土中不易呼吸到空气,在沙土中不易喝到水。只有在壤土中安家才最合适,因为壤土又透气又渗水。

  3.请幼儿把豆种撒在壤土罐中。

  活动延伸:

  分别在沙土、粘土、壤土中撒入种子,引导幼儿每天观察“种子宝宝”的生长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3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4篇05-10

科学活动教案4篇06-08

科学活动教案10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