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

时间:2024-04-04 09:50:48 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1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四、先学(比读书、比写字)

  学生展开充分自学,读、说、想,教师巡视。

  五、后教(更正比说话)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课小结(比归纳)

  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当堂训练(比完成作业)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避让 要是……

  宽恕我 过去的事别提了

  背荆条       扔在一边

  跪 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2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指导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教学难点:

  练习排演小话剧。

  教学过程:

  一、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3、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二、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扔在一边避让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3

  教学中,我把了解剧本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又是话剧,全文主要是人物对话,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这又联系到习作教学了。

  课时,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思考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不能什么都讲,这样不但时间不够,而且教师也讲得很累,应选择一个重点,组织学生训练,使学有所获。教学中,我觉得只有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是很糟糕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教师也不知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学就会显得盲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4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

  对不住你过去的事别提了是......

  宽恕我

  背荆条扔在一边让

  跪下扶起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6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

  教学重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练习排演小话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排演话剧

  1、分组练习。

  2、学生表演。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教案《负荆请罪》】相关文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01-17

负荆请罪的教案03-05

《负荆请罪》教案07-25

负荆请罪教案11-17

《负荆请罪》教案03-07

六年级《负荆请罪》教案03-07

负荆请罪优秀教案02-22

负荆请罪小学教案01-23

六年级《负荆请罪》教案4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