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2:56:1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生命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话题。如何与幼儿谈论人生、谈论生与死呢?我们尝试引导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员,人的生死亦如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开始与结束,从而引导幼儿把握“人本能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脉搏,让幼儿在笑谈人生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目标:

  1、通过类比,知道人的一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有开始也有结束。

  2、观察图片,学习按开始、发展、结束的时间给图片排序。

  准备:

  幼儿已具备按时间顺序给四至五张图片排序的经验。

  杂技表演的`录像短片。

  有关海龟下蛋、运动员赛跑、人的一生等内容的图片。

  能表现“美丽人生”主题的图片,如成为教师、科学家,周游世界等。

  过程:

  一、看录像短片

  1、杂技表演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情有开始和结束?(看动画片、玩游戏、画画、看书,等等)

  二、按时间顺序给图片排序

  幼儿各自按开始、发展、结束的时间顺序给图片排序,相互交流排序结果。

  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开始”与“结束”?

  出示“美丽人生”图片,引导幼儿集体排序。

  小结:所有事情都有开始与结束,人的一生也有开始与结束。我们每个人都从婴儿开始慢慢长大,经过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这是一个美丽的过程,都是我们可以实现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

  三、憧憬美丽人生

  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人生”图片。

  启发幼儿憧憬:我的美丽梦想是什么?(长大了开军舰,长大了当空姐,长大了穿漂亮裙子当新娘,长大了当医生,等等)

  延伸活动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憧憬未来,把美丽的梦想说出来、画下来,展示在主题墙上。

  欣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

  反思:

  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幼儿通过给不同事件的图片排序,自然的感受到人生如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开始也有结束,出生即是开始,死亡及时结束。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婉转的解释了生与死的意义,幼儿较易接受。

  欣赏“美丽人生”图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些图片集中体现了幼儿对成长的渴望,对人生“最美丽一幕”的憧憬。一方面,教师选用印象派大师的部分作品以及摄影作品(包括婚纱照),带给幼儿美的享受,让幼儿在争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积极的憧憬中冲淡对“人生结束”“死亡”的恐惧感;另一方面,教师展示了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并带着愉快的情绪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和现在的生活状况,表现出“重视过程,淡化结果“的理念,向幼儿战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买菜"活动,了解常见菜的特点,体验买菜的快乐。

  2、在操作与游戏中,使幼儿获得分类、数数及数物对应的经验,并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进行买菜的实践活动及开展买菜的角游活动

  2、若干蔬菜、肉类、水产品的实物

  3、幼儿用卡片、篮子、电话机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买菜的经历(了解常见菜的特点,共同分享买菜的快乐)师:前几天,陈老师带我们一起到菜场上去买菜了,你们觉得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 播放课件师:看了刚才的录象,谁来说一说,你那天买了什么菜?为什么买这种菜?你是怎么买的呢?

  2、 幼儿交流(教师引导幼儿从菜的名称、特征、营养、买菜的经验等方面加以交流)

  3、师小结:菜场上的菜可多啦,有的买了蔬菜,有的买了鱼,有的买了肉类。因为每样菜都有它不同的营养,所以,我们小朋友要样样菜都爱吃,我们的身体才能长得棒。

  二、给菜宝宝分家

  1、师:今天,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场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这样,买菜的人就觉得很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幼儿回忆菜场上的菜是怎么摆放的?引导幼儿说出把菜分类放开)师:按小朋友的办法要安好几个家,可陈老师只安了三个家,你们同意不同意?(与幼儿一起讨论,了解蔬菜类、肉类、水产品类中的常见菜。)

  2、幼儿操作活动"给菜分家"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场去,送菜时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菜,应该放在哪个家?并把家里的菜放整齐。

  3、 教师带领大家巡回检查

  三、角游:买菜准备(创设菜场环境):

  (1)协商4名幼儿为卖菜的`叔叔阿姨,老师和其他孩子为买菜人

  (2)"顾客"每人一蓝子,内有数物卡。

  1、师:刚才我们把菜送到了菜场,可菜场上还没有叔叔阿姨卖菜呢?怎么办?(协商4名幼儿做卖菜人)

  2、电话铃声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陈老师吗?我是厨房里的阿姨,今天厨房里的菜不够了,阿姨请中2班的小朋友帮帮忙、买点菜,行吗?"

  3、阿姨给我们开好了购菜的"菜单"(老师出示两种"菜单"):看看菜单上说的是什么?看清楚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按菜单直接去买菜,不行的话可以问菜场上的叔叔阿姨怎么买?(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理解菜单的含义)

  4、幼儿游戏(对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务的幼儿给其提供第二次机会,难度加大)

  5、买完菜的幼儿相互交流:你买了什么菜?买了多少?也可相互检查是否正确。(还可以鼓励幼儿向客人老师去交流)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目标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在找一找、闻一闻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鼻子可以闻气味;在闻一闻、说一说环节中,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在最后一环节涂一涂、闻一闻中,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儿,所以在设计教案中,融入了较多生活元素,既有预防甲流的知识,也有冬季保护小手的方法。在提问上,考虑到年龄特征,大多数体访问设计成了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有二个是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幼儿的回答。在整个活动中,也考虑到动静交替,请幼儿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下,加入了他们的互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动中,能完善材料的选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更好。

  小百科:我们生活中指的“菜”通常是能做副食品的植物,如蔬菜;或经过烹调供下饭下酒的蔬菜、蛋品、鱼、肉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初步了解恐龙的小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牙齿扁平。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3、愿意参加探索游戏,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1、请幼儿猜谜语: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这是谁?

  2、找自己的影子。

  3、相互交流。

  二、找教师影子的位置,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1、教师不断变化方位,请小朋友找一找老师的影子,引导幼儿学用方位词前、后、旁边。

  2、提问:为什么老师的影子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一会又在旁边呢?

  3、小结。

  三、引导幼儿变化自己影子的位置,巩固影子与自己方位的关系。

  1、幼儿自己探索。

  2、交流、小结。

  3、集体玩游戏:让你的影子在你的前面(后面、旁边)。

  四、藏影子,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1、幼儿藏影子。

  2、相互交流。

  3、总结:光照射到物体,物体就有影子。

  活动延伸物体除了在太阳光下有影子,还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影子。

  课后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幼儿在玩玩具时,经常在观察、思考:汽车为什么会开?车灯为什么会亮?对电池的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次活动结合《纲要》精神,体现“生活化、经验化、操作化”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挖掘电池潜在的教育价值。

  在活动中,通过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探索的时间、机会,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电池,了解电池的外形特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动手操作、安装电池,了解电池的安装方法及作用,并体验安装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与材料的互动原则。教师的开放式提问,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间的讨论、交流,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经验也得到了积累;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通过操作、摆弄电池、探索电池的奥秘。

  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常用电池若干个(1、5、7号),电动玩具若干个,电池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选择各种电动玩具玩,引出活动主题:“电池”

  二、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比较电池。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3、出示电池图片,师生共同小结电池的外形特征。

  三、幼儿尝试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1、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动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动玩具才会动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四、幼儿再次探索为各种不同的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1、鼓励幼儿找到电池盒内的标记进行安装电池,尝试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进行安装。

  2、师生共同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经验。

  3、幼儿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及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延伸:

  1、让活动中没有正确安装电池的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3、环保教育:不乱扔废旧电池。

  活动反思:

  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尝试学习活动——好玩的电动玩具。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用纸杯接一杯水喝,问:我刚才干什么了?用什么喝的水?

  2、纸杯除了喝水还能干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4、评析。

  5、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可变的东西,只要我们爱动脑子,一定会让更多可变得垃圾变得有用。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了解身体的一些洞洞(器官)名称和功能,知道它们需要保护。

  2、大胆尝试用身体创造洞洞,体验洞洞的有趣。

  活动准备:

  图片、课件

  活动流程与问题设计:

  一、联系经验看图讲述

  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讲述梳理洞洞的.已有经验。

  1、我们的身体都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找找身体上有没有有趣的洞洞。(出示图片)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身上哪里有洞洞?

  2、牙齿很坚固,怎么会有洞洞?这个洞洞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

  3、心上有洞洞,会有什么感觉?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心痛、难过?、

  小结:这些洞洞给我们带来了麻烦、疼痛、难过,我们都不喜欢它们。

  二、关注自我观察寻找

  意图:知道身体上洞洞的名称,了解它们的作用。

  1、我们身体上还长着许多有用的洞洞,它们在哪里呢?我们互相找一找。

  2、这些洞洞都有什么用?(关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脐眼)

  小结:这些洞洞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三、游戏体验,拓展经验

  意图:拓展“洞洞”的概念,体验洞洞的有趣。

  1、我们的身体还能变出各种洞洞,谁来试一试。

  2、有什么好办法能变出更大的洞洞吗?(观看视频)

  3、原来我们合在一起就会把洞洞变得更有趣、更好玩,找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幼儿自由游戏)

  小结:身体的本领真大,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洞洞,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 .大蒜(有根的) .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2.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探索兴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毛线、乒乓球、石子、塑料瓶盖、回形针、吸管、纸片。

  2.人手一份小记录表、笔、水盆、抹布。

  3.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2.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二、探索发现

  1.逐一实验,观察沉浮,并记录在表格中。

  2.老师把小朋友的猜测记在了大记录表上。小朋友对照记录表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三、与小朋友分享实验结果

  1.将自己的观察记录表与同伴的'对比,看看结果是不是都一样。

  2.对有争议物体教师现场实验。

  活动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应该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从而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脱出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的

  1.感受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漩涡,了解这些漩涡的共同特性。

  2.尝试运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看到的漩涡。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资源准备教师演示包:

  (1)漩涡图片

  (2)实物:彩色纸、剪刀、橡皮泥、毛线、水彩笔、筷子、勺子、竹签、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长短不同的搅拌器皿

  (3)记录活动表格幼儿资源包:

  (1)实物:彩色纸、剪刀、橡皮泥、毛线、水彩笔、筷子、勺子、竹签、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长短不同的搅拌器皿

  (2)记录活动表格亲子活动包:

  (1)容器、搅拌器皿、沙。

  自行准备:

  (1)课桌。

  (2)示频仪、电源插座。

  (3)黑板。

  2.经验准备教师:需要了解漩涡的形成。

  幼儿:幼儿收集各种不同的搅拌器皿以及容器,会填写简单的表格。

  3.环境准备在科学区准备各种不同的搅拌器皿以及容器。

  科学词汇漩涡:

  水流急转所激起的螺旋形。

  方法词汇观察:

  观察怎样制造漩涡。

  操作:用不同的物体制造漩涡。

  记录:哪个物体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

  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律动导入:让幼儿跳转圈舞,感受漩的动作。

  2.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已经认识了漩涡,请幼儿说说在哪儿见过漩涡?你看见的漩涡是什么样的?你觉得漩涡像什么?

  3.幼儿作业组织幼儿用各种材料直观的表现出自己看到的漩涡。

  1.画密密麻麻的螺旋线,拿剪刀顺着螺旋线剪,剪一个漂亮的漩涡。

  2.用毛线摆螺旋线。

  3.把橡皮泥搓成长条,把长条摆成螺旋线。

  水中做漩涡。先问幼儿会在水中制造漩涡吗?然后请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制造漩涡?

  (1)用手搅。

  (2)用嘴吹一吹。

  (3)用筷子搅水。然后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尝试制造出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漩涡,把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4.过程关注。

  在幼儿进行制造漩涡时,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操作时不把水弄到衣服和地面。

  5.教师小结。

  原来用长而细的搅拌器皿在大而深的容器中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涡。

  6.活动延伸

  (1)区域延伸在科学区提供一根葱和有色的水:运用漩涡的知识看看葱在漩涡中会怎样。

  (2)家庭亲子活动延伸水中的散沙如何成堆:水中有很多沙子,怎样把它们捞出来?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中班科学教案01-0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