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初中>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的相关知识

初中生物的相关知识

时间:2022-03-21 10:59:12 初中生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的相关知识

  初中生物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初中: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对于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知识,同学们还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哦。

初中生物的相关知识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步骤:1)骨的煅烧: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直至骨变成灰白色,观察在煅烧过程中骨的颜色变化。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看看有什么结果(有灰烬落下)。

  2)骨的脱钙:将一根较大的鱼肋骨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试管中,观察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大约15分钟后,用镊子取出肋骨并用清水漂洗,看看鱼肋骨是否变软了(变软了)。再试试,骨是否软的可以打结(可以打结)。

  希望上面对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知识的学习之后,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创新实验教学

  【—如何提高创新实验教学】就现在初中同学对于生物的实验题目,动手能力而言,教学质量还很有待提高、加强。跟我们来,这里有提高实验教学的方法。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方面,生物实验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特别是农村薄弱初中,由于教育经费,升学压力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针对农村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农村生物实验教学策略,以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成为目前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首先要重视实验教学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一个突出表现。作为一名第一线的授课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要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或者靠学生死记硬背的陈旧方法,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尽可能多的创造学生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提高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知识点:受精卵

  【—:受精卵】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对生物学习中关于受精卵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以上对受精卵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之耳

  【—初二生物上册之耳】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因此耳又叫位听器。

  也有人将外耳和中耳列为位听器的附属器。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两部分。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耳廓的前外面上有一个大孔,叫外耳门,与外耳道相接。耳廓呈漏斗状,有收集外来声波的作用。它的大部分由位于皮下的弹性软骨作支架,下方的小部分在皮下只含有结缔组织和脂肪,这部分叫耳垂。耳廓在临床应用上是耳穴治疗和耳针麻醉的部位,而耳垂还常作临床采血的部位。

  外耳道是一条自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长约2.5~3.5 cm,其皮肤由耳廓延续而来。靠外面三分之一的外耳道壁由软骨组成,内三分之二的外耳道壁由骨质构成。软骨部分的皮肤上有耳毛、皮脂腺和耵聍腺。

  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在骨上。外耳道与中耳以它为界。经过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是一个含有气体的小腔,容积约为1 cm3。鼓室是中耳的主要组成部分,里面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镫骨的底板附着在内耳的卵圆窗上。三块听小骨之间由韧带和关节衔接,组成为听骨链。鼓膜的`振动可以通过听骨链传到卵圆窗,引起内耳里淋巴的振动。

  鼓室的顶部有一层薄的骨板把鼓室和颅腔隔开。某些类型的中耳炎能腐蚀、破坏这层薄骨板,侵入脑内,引起脑脓肿、脑膜炎。所以患了中耳炎要及时治疗,不能大意。鼓室有一条小管──咽鼓管从鼓室前下方通到鼻咽部。它是一条细长、扁平的管道,全长约3?5~4 cm,靠近鼻咽部的开口平时闭合着,只有在吞咽、打呵欠时才开放。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使鼓室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相通,因而使鼓膜内、外的气压维持平衡,这样,鼓膜才能很好地振动。鼓室内气压高,鼓膜将向外凸;鼓室内气压低,鼓膜将向内凹陷,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鼓膜的正常振动,影响声波的传导。人们乘坐飞机,当飞机上升或下降时,气压急剧降低或升高,因咽鼓管口未开,鼓室内气压相对增高或降低,就会使鼓膜外凸或内陷,因而使人感到耳痛或耳闷。此时,如果主动作吞咽动作,咽鼓管口开放,就可以平衡鼓膜内外的气压,使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由结构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所以又叫迷路。迷路里充满了淋巴,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身体的平衡有关。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听觉有关。那么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人类的听觉很灵敏,从每秒振动16次到20 000次的声波都能听到。当外界声音由耳郭收集以后,从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振动的频率和声波的振动频率完全一致。声音越响,鼓膜的振动幅度也越大。

  鼓膜的振动再引起三块听小骨的同样频率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以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

  总结:听骨链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振动,刺激内耳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的耳蜗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位听神经由内耳中的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组成。

  八年级生物试题之动物运动

  【&mdash 初中学习方法;八年级之动物运动】,动物运动的方式也十分复杂多样,主要有:游泳、飞行、爬行、行走等。运动还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动物利用运动来筑巢、迁徙、寻找配偶等。

  请你来判断.

  1. 狗熊偷食巢中的蜂蜜时,被工蜂发现并被“群起而攻之”,这是一种攻击行为。

  2.“放屁虫”排臭气退敌,这是一种防御行为。

  3. 鸟类占领巢穴的行为,有利于得到充足的食物,生殖期间比较安全。

  4. 狒狒群体中最后占优势的“首领”雄狒狒,能够起到指挥和保卫群体的作用。

  5.侦察蜂回巢后,它会不停地跳舞来报告蜜源,这是蜜蜂的“语言”,是群体生活的'条件。

  6. 雄羚羊失去嗅觉后,就不能识别和寻找到羚羊。

  7.动物运动一定需要肌肉和关节.

  8.蚯蚓没有蛇运动得快,主要原因是蚯蚓没有肌肉.

  9.英格兰大山雀会偷牛奶喝属于先天性行为.

  10.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金鱼喂食属于学习行为.

  总结: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动物能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

  初中生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对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知识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哦 初中数学。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主要吸收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2、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收

  3、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与呼吸作用有关

  4、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5、根尖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上面对生物学习中,关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的知识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初中生物的相关知识】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知识点11-03

初中生物知识点07-20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生物的特征09-01

初中生物知识点汇总04-07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最新02-25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1-04

济南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最新02-25

初中生物和细胞生物知识点06-20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6篇)11-06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6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