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3-08 20:34: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六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与交流,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永生的眼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拿到文章,我站在普通读者、学生和教师的立场反复研读了课文。感受到第六单元这组课文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示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美国的琳达·里弗斯,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题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但是我想,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是什么使自己产生了感动,这正是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提升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才能驾于全局。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说:“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

  1.围绕对话核心主题——“因为谁、为什么而感动”、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体会感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在对话中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珍惜和热爱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3.了解角膜捐献,对捐献角膜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教学目标1、2是本课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践行新课程理念,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阅读的本质,也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营造一个和谐的、高效的对话课堂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中,我采用 “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形成了以 “对话核心主题”为中心点,以“对话分主题”为线索,以“对话依托点”为具体内容,“由点拉线、由线画面、由面及点”的主题鲜明、各环相融、对话引证式的课堂结构,并具体设计了“预习与交流→确定对话核心主题→引出分主题→借助对话依托点阐述分主题→整合分主题回归核心主题”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流程

  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这是确定“对话核心主题”的重要素材。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感情与哲理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接近了。这篇课文学习中,教师首先配乐朗诵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而重见光明的人写的文章。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读完后教师说:“这位重见光明的人在呼唤、在寻找给他带来光明的使者,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由美国的琳达·里弗斯写的作品《永生的眼睛》”。这样的导入,为后面的对话创设了很好的情境,为后面参与你“因为什么而感动”这一主题的对话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这是一首获得温迪捐赠的眼角膜的人书写的情诗,表达了他重见光明后的内心感受。以此诗作导入,配之教师深情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出示对话核心主题“你因为什么而感动”

  教师说:“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当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有了一种感动。当我读了很多遍的时候,我的心中涌动着许多的感动。在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感动。文章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动,我们感动的究竟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这些感动,共享这些感动。”这一“对话核心主题”的确定,充分考虑了作品的内涵、创作的意图、学生和教师的感受等多方面因素,符合阅读心理和规律,能够使对话有效展开。

  (三)引出分主题,运用对话依托点展开对话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心灵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接着,学生交流自己心中的感动,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引导。我预设学生会提出因为文章中人物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热爱生命”而感动,这些就是分论点。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动,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和其他资料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语句和资料就是“对话依托点”。此中,我预设重点把握两个语段,这两个语段是文章表达思想的重点段。

  第一个语段:“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我和你妈妈就想过,如果我们死后的躯体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有了一些意义。”父亲这番话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这一段,我通过创设一种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深入对话。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和琳达的态度是不相同的,并找到相关的段落朗读;其次,教师以“能给予别人的东西有很多种,身体是最珍贵的。中国的传统说法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伤。面对着捐赠器官这件事,琳达是痛苦难忍,可父亲却如此平静,难道父亲不爱妻子,不尊重给予自己身体的父母吗?”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得出:父亲爱妻子、爱自己、尊重父母,但也爱别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这时,教师适时补充呈现关于眼角膜的资料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能反映作者渴盼得到光明的部分文本,说明对于盲人而言是多么渴望得到角膜重见光明,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真正地为琳达父亲感动。然后在感动中全班齐读该段,并以“这时,你想对琳达的父亲说些什么”的方式表达感动。

  第二个语段:“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片骄傲”。

  教师通过“作者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那么,父亲留下的更是什么?”来帮助学生体会“热爱生命的精神”;用“‘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片骄傲!’”来启发学生与作者自己14岁的时候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感受温迪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和热爱生命。

  第三,我出示本文后面三个自然段,并再一次配乐朗读,激发出学生对温迪更深的敬意和对“永生的眼睛”的内涵的更深的理解。

  没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画家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萦绕在我耳际:“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该有多痛苦!”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儿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这一刻,我彷佛看到了我金发的温迪,她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耀着骄傲的光芒。

  当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教师用“看了这样的结尾,你的心灵是否有了一种震撼,你的心中是否又多了一份感动,把你的这份感动,用你的笔写出来吧。”写好后,请部分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要求读出自己心灵深处那份最深刻的'感动。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在呈现“对话核心主题”后,学生们各抒己见,运用“对话依托点“阐述“对话分主题”,积极地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通过“说课文内容”、“品关键词句”、“读相应语段”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培养语文能力。

  (四)整合分主题回归对话核心主题,升华“感动”,延伸课外。

  首先,教师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人类美好的情感是没有国界的,这来自异国的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我们为他们的富有爱心而感动,为他们的——勇于奉献——而感动,为他们的热爱生命——而感动……当我们拥有了这些感动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课题,《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仅仅是将要消失的眼睛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吗?还有

  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还指他们一家三代人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热爱生命的那种伟大的行动和美好的情怀将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染着我们,将永远流传下去,得到了真正的永生。他们这一家三代人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也是永生的。”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课题。并给予简短的时间讨论:“我们身体所能给予他人的不仅仅是角膜,还可以是什么?”并呈现资料加以说明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做的。接着,教师说:“如果你善于感动生活中的真、善、美,善于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感动,那么,你将会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人。”课外延伸作业是“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用你的这份感动感染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吧。”

  在对分主题进行对话之后,教师通过总结,完成对“对话核心主题”的集体构建。使学生在明白为什么而感动的基础上,拓展感动的外延,将“感动”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促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提升。同时,这一课堂结束形式,与开头形成很好的照应,体现课堂结构的圆合之美。

  结尾: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带着激情去工作,才能使平凡的工作焕发光彩,使平凡的生活充满乐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1、《语言的魅力》是四年级下学期21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的是抓住文中重点段落、语句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它既是第四单元抓住人物特点描述的延续,又为第六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打下基础。

  2、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打动人心的好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在繁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打动人心富有诗意的语句,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开始对老人的冷漠无情,到后来的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从心底显出了喜悦之情。从故事中,人们可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相高发展的关键阶段。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纲要求,课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语言的魅力》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B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C教育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情感目标:

  A学生会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会用引号的用法。

  B给课文分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创设更多有魅力的语言。自制警上示语。

  3、教学重难点

  体会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的魅力所在。

  4、教具:CAI课件画面

  5、教学时间:1课时

  二、说教法

  远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语言进行联想、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春景之中,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利用课件出现的这两幅图画的巨大反差,强烈对比,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将他们的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深刻。利用这种情境教学法,学生对这句话产生的巨大作用就容易理解了。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还能启迪思维,发展想象,陶冶情操,对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学习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这节课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语言的魅力》一文,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读一遍,在这篇课文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把它画出来,并概括文章的故事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这句话从重点句子入手和整体文章出发,把握文章的内容,为学习下文奠定了基础。

  2、 借电脑课件突破重难点

  CAI出示一幅春天美景的画面,并配以悠扬的音乐,使学生陶醉在那美丽的景色之中,这时课件出现盲老人衣衫褴褛地站在巴黎的街头乞讨的样子,周围的世界是漆黑一片,与刚才的情景出现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共鸣。

  (这样,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阅读,并大胆表述自己观点,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视觉反差,启发思维,读其文句,品其蕴意)

  3、 设计作业:

  填空(感悟其义)

  CAI出示填空题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

  当人们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心情----------,

  于是对老人产生了----------,是---------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

  (目的:学生通过看、听、读、品,理解重点句,从而理解其中心思想,体会到盲老人的无助和人们的幸福两种心情,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可以用采访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自悟感情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情感紧紧地被这句话所打动。学生表演得积极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导,学生演,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宗旨。

  5、 学以致用,向诗人学习,自己创设语言去打动别人,教师给出一定处所范围。如:在学校,有些学生乱踩草坪,随地吐痰,乱扔废纸,请同学们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校园。

  (花在微笑,草在睡觉,手脚留意,别打搅。。。。。。)

  (设计意图:学习在于运用,教给学生方法,重视语文实践,在合作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关注学生发展。)

  6、 板书设计 21 语言的魅力

  什么也没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见!给钱的人多极了

  板书设计抓住了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总之,《语言的魅力》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运用电化教学的先进手段,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课堂教学 “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当前,教育面临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新课改又注入了生命力。为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加强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设计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历史故事我们一贯沿袭着“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师细腻入微的讲解,学生有本有纲的分析作答,从而提示中心。这样的学习过程,我们说学生只滞留在浅层的语文知识上,至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探究的意识、创新精神等等,关注甚少。为此,就对于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

  (一)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

  语文课程是开放的,有活力的课程,它的开放要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此,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1)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我在《三顾茅庐》中开门设疑:谁三顾茅庐?为什么?结果怎么样?等等疑问,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教材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2)角色的转换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式的,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课始情境设计,教师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二)感悟运用,突出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综合训练,注重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如,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写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四、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1)创设情境,质疑探究。

  (2)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3)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探究。

  1、揭题质疑,初知大意。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三顾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么样?

  谁能用一句话说完整、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展示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有丰满的了解,又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编写剧本、表演埋下伏笔,提供给学生创作的素材。

  2、重点质疑,探究交流。

  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自由读课文,用符号划出表现“刘备”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从语言方面探究

  从行动方面探究(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从环境描写方面(数九寒天)

  从张飞态度方面(训斥张飞的鲁莽)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再次感受刘备邀请的诚意。

  (2)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自由质疑的提高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问题的解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断钻研,在良性循环中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同时赏读、复述,层层深入,让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为今后的编写、表演服务。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1)出示范文,了解写法。

  教师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简单课本剧流程发给学生,教师可以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想象,编写剧本。

  设计意图: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涵和渠道,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设计意图:课本剧的表演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姿态。它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XXX中心小学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神奇的机器人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他说明的对象是现代社会高科技背景下的各种新型的神奇的机器人。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学习本文,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神奇的机器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现代科技的进展有所了解,对科学奥秘产生探索的欲望。

  课文主要介绍了“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宠物机器人”、“音乐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仿真机器人”等数种机器人的神奇功能,说明了现代机器人能帮助人们工作,完成许多人们做不了的事,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课文紧紧围绕“神奇”二字,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介绍各种机器人的神奇之处。

  1、说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关键的词句,通过读、说活动,体会到机器人的神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2、说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到机器人的神奇。

  3、说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了解举例子、作比较这些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1、以情激情,使文本焕发生命力

  2、创设情景,给课堂注入活力

  3、面向全体,让学生自由表达

  三、说教学时间

  两教时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学习生字,感受课文第2、3自然段介绍的机器人的神奇。

  第二教时: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咱们一齐到机器人博览会上的一号展厅游览了一次,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机器人。(板书:千奇百怪)

  还记得他们吗?

  2、师:遇到危险的情况,这些机器人就能大显身手;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他们做起来却得心应手。(板书:日新月异)

  二、抓住词句,感受神奇

  1、师:那,除此以外,二号展厅里又会有哪些神奇的机器人,想不想去看一看?快速浏览课文的第4-8自然段,你发现二号展厅里又有哪些机器人呢?

  2、生交流(教师板书名称)

  3、师:看来这次博览会真是群英荟萃呀,光浏览一遍怎么行呢,赶快静心下来,认真地默读每种机器人的介绍词,把能让你感受到神奇的词句勾画下来。

  同桌小伙伴把你勾画的词句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神奇的地方说一说。

  4、全班反馈交流:看来大家都被机器人的神奇给吸引住了,选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句子,强调“惟妙惟肖”、“以假乱真”。是呀,模仿的几乎一摸一样,都可以以假乱真了!指导学生读出“神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5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袁鹰在文中写了自己在黄河上所见到的有关景象: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凭着一根竹篙和羊皮筏子自由而镇静地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顿生赞美之情,用抒情的笔法着力赞颂了艄公的勇敢、沿着、镇静、机敏。作者运用语言老道、气势磅礴,更突出的是作者通篇运用一种反衬烘托的手法,从不同的侧面来赞颂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文章的末尾直接抒胸意,赞颂艄公的伟大。

  根据文章的特点,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体现作者的意思,表达文章的主体意思:

  一、 建构联系,多角度、多侧面来了解说明有关内容。

  文章对于黄河的介绍不是很多,但语言精炼,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对黄河的`情况也会有许多的疑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调动学生从多角度,从课外去全面地了解黄河,建构多学科的课内外相联系的一个大课堂,鼓励学生从社会、地理、文学等方面全面地了解黄河,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想像,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了自己的滚滚黄河。

  二、读、思相结合,深入地有层次地读懂文章。

  本文文笔优美,以赞颂艄公为主线,教学中我始终紧扣赞颂艄公这条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层逐渐走向文章的核心,真正地做到了由浅入深,逐层深入,读是理解内容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最终目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最终体现在读的表现上,读得好了,理解势必到位,也就是在读中求感悟。开始从读通文章开始,到精读文章的第一段联系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思,体会黄河的壮观,而艄公更伟大,感受深入一层,又细读羊皮筏子的段落,再对比、思考,体会艄公更加伟大,又激起一层浪,情到深处。以读来让学生展示内心的真情,颂艄公、敬艄公,水到渠成。

  三、紧扣内在的“语言”,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语言”。

  学生学语文学什么,仅仅是一两个好词,两三句佳句吗?更重要的作者的语言,作者的文学语言和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些一定要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领悟,因为这些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终生受益的知识,而不仅是一两个死板的词条。用语言是学语文的宗旨目的。对这篇文章而言,作者除了生动的文字语言,在写作上,这篇文章采用对比、反衬的方法来烘托艄公的伟大,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去通过各种方式体会到,也许不需要直接用语言表达叫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何优点。教学中,我就有意地安排了几组对比朗读:

  1、黄河的壮观与赞美艄公。

  2、羊皮筏子的轻小与赞美艄公,通过反复的对比朗读,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写黄河的壮观,羊皮筏子的轻小不是浪费笔墨,不是废话连篇,而是作者匠心独运,高明之处。

  学生从领会开始,也许就在他的以后的文章中不自觉的运用了进来,这样不是锦上添花、学以致用,学活语文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根据《左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过这种历史题材的文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一心为公的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嫩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四、教法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新思想和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初读 指名读理解文章层次;讨论分角色读,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最后,在通过复述文章,进行点评,理解祁黄羊崇高的思想境界。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 自读自悟法,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以读悟情。

  2、 不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思考

  3、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1、 揭示课题,简介祁黄羊在晋国的身份,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在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 初读之后,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提炼重要问题。

  (二) 精读课文 重点感悟

  指导学生精读可以从人物的.对话入手,感悟祁黄羊一身正气,一心为国的精神。

  1、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在讨论交流中,理解 “几个大国 ” “征伐”

  3、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板书:因病辞职

  出示第三自然段 讨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怎么一回事?

  1、 理解 外举不避仇

  ① 引读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体会悼公对祁黄羊的重用和信任。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体会举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② 引导读第二次对话,体会祁黄羊的公私分明,不计前嫌的高尚品德。

  ③ 指导分角色对

  2、 理解内举不避亲

  ① 自读8到11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从“只有”“想了想”“郑重”这些词语中体会祁黄羊举荐儿子是无奈而慎重的决定。从悼公的惊讶神态和反问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出人意料的。

  ③ 指导学生读好祁黄羊的话,理解祁黄羊举荐儿子的原因。

  五、小结

  采用即兴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评议: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07-08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1-09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04

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乌塔02-1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04-06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02-24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说课稿04-07

【精选】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篇02-06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中彩那天》04-26

【精选】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