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06 13:56: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玩出了名堂》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成放大镜,接着,做出显微镜,最终发现了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课文语言表达准确而又生动活泼。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字。能正确读出“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区分“看”“磨”等多音字。

  (2)读通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列文虎克怎么玩以及玩中发现的句子、段落,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新词,体会描写列文虎克玩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到列文虎克能玩出大名堂的原因。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抓重点词句品读。文中描

  写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的句子很值得学生品析感悟。2、朗读感悟。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也将学生内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教法上,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如在上课之初,以“玩”切入,让学生说说自已平时怎么玩,让孩子自然而然、满心欢喜地进入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预定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国庆节大家都干了些什么?引出“玩”,之后再以家长对孩子玩的态度引出课文“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玩耍是不是真的就一无是处,毫无意义?今天我们就就来学习一则小故事,看看玩到底有没有意义?——引出课题《玩出了名堂》

  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中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验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复习生字词。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明确自读要求,自主读书。

  2、检验读书效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找出“谁玩?玩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三)品读课文

  1、接上一环节学生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学生自读,齐读。品味句子: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看他的玩具。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去拜访一个看门人,他到底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三、四自然段。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表示列文虎克玩的.句子。品读第三自然段,在磨玻璃那句话中,我引导学生从中品味:厚、薄。这一厚一薄,看似简单,实际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对相关内容的想象,学生会想象到制作情景,会认识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才会成功。引出玩出名堂的一个条件:坚持不懈

  3、列文虎克能坚持的原因:喜欢。结束第二段

  4、玩出放大镜后,列文虎克并没有停止玩,他又有了新的玩法,指导学习第四段。玩放大镜这句话中我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让他们多读,锻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要会思考,才有新玩法,才会有新发现,再以练习“我突然想到??会怎么样呢,我一试,啊,不得了??”让学生说自己在玩中的收获。 这个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妙处,一举多得。后面写他的发现的句子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通过看一段视频,理解 “小人国”里的“居民”是什么?

  四、总结,交流感想

  1、再次理清本课的故事脉络,并适时讲清发明、发现两词,让学生理解名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发明、发现”。

  2、再回到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段统领全文的作用。

  3、谈感悟,在本课最后,我设计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最后老师归拢、提升,有时玩耍也并不是都是浪费时间的,有的伟大的发现都是

  在玩耍中产生的,当然这玩耍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用心的思考才有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最后老师提出希望,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在玩耍中玩出大名堂,到时老师也会引你为傲的。

  本课的设计我是一改再改,总想做到最好,但说明性的文章真的是很难设计,而且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有点难度,再加上自己教学机智不够,所以在课堂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希望大家指导,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师大版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家乡的红橘》。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二单元第三课,是一篇介绍家乡特产红橘的文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写你最熟悉、而最喜欢的家乡美景或特产等,《家乡的红橘》正是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豪感。真正体现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一篇很有价值的习作例文。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5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结构特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状况,又根据跳起来摘桃子的最近发展区理念,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识记字词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品读赏析课文,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和课文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寄托在对红橘描写中的恋乡、爱乡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品读赏析课文,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和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寄托在对家乡红橘描写中的恋乡、爱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分析

  多媒体课件辅助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直观,教学手段更便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课文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一次有趣的橘乡之旅。讨论点拨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和时间顺序及总分总的结构美。

  2、学法指导

  圈点勾画法: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小组合作交流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找找、读读、说说等多种方式,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田。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预计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理解生字新词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粗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课时:学会品读赏析课文,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和课文的写作特点。下面我就以第二课时为例说一下具体的课堂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采用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对红橘的了解,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喜欢上了红橘,但这么好吃又漂亮的水果,它是怎样长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感受它的可爱吧!

  (二)品读课文,感受可爱

  1、红橘的家园:自读思考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

  2、橘叶茂盛:(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当学生首先了解第2段写春天时,橘树叶长得更茂盛了、四季常青。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写橘树叶子的可爱的?请把它们标出来。小结:那绿绿的叶片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多美呀!就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吧。

  3、橘花漂亮: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你们觉得橘子花漂亮吗?请在本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试着读出感情,并思考写了橘子花的哪些方面?(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我做适时点拨。)呀,听了大家的回答后,我才知道红橘的花儿原来像茉莉一样可爱!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巧、洁白的花朵儿,仿佛真的闻到了那清新、醉人的香味!请全班同学齐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并朗诵本段。

  4、青橘肥实: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橘子的可爱?请同学们齐读并边读边想象又大又饱满的青色果子挂满枝头的情形。

  5、红橘诱人: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第5自然段)(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学生汇报。)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出一句比喻句吗?(能)。还有把橘子当成人来写的吗?(有)。明确:把物当成人来写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

  6、赞美红橘: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对红橘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梳理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的生长过程: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下边就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出红橘生长过程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并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本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我做最后梳理)

  2、小结并拓展:同学们,我们通过品读课文知道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抓住橘子的特点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成熟;从形状到颜色,再到味道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喜爱红橘、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作文写得内容更具体、更有条理。今天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表达作业,题目是“说说我喜欢的水果”,大家可借用文中的优美词句,思考它的特点(颜色、形状、味道等),向别人介绍它的可爱之处,来吧,让我们来共同分享吧!(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互补充。)(新课改要求三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设计了此作业,也是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设计了如下板书:

  春天叶子

  夏(四五月)花朵家乡的红橘喜爱红橘

  秋天青果热爱家乡冬

  (十一月)熟果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语文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一板块

  2、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蕴含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老海龟向一只小海鸥夸耀自己的本领,最后不幸被渔夫捉住的故事。告述人们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骄傲。

  学生分析:低年级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被人的赞美。朗读和交流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教师给与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实际、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剖析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从寓言故事中体会到不能只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更不能在被人面前炫耀自己

  4、教学重点:从老海龟的悲剧中受到了启示,从小要养成正直、向上、谦虚的好品质。

  5、教学难点:从故事中正确理解造成老海归悲剧的原因

  二、教法、学法

  立足于学生实际,抓住重点段落、词语。采用层层深入的推进办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去感受、去欣赏。让学生产生共鸣,切身体验主人公的悲剧,并通过读把体验表达出来。在学法上指导主要交流感受,情感朗读,理解关键词与,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拿出笔画出共有几次对话。

  4、自己朗读课文、交流体会。

  5、再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三)、朗读课文,感受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四)、激发情感,续写故事

  1、请同学们在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的前提下,展开奇事妙想,续写老海龟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2、全班交流、讨论。

  (五)、进行总结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来源:考试大

  4、通过作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来源:考试大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几遍课文,读一读生字新词。)收集有关香港市场、美食、旅游、回归等的图片或文字。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伴随着歌曲,我们走进了课堂,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吗?

  2、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检查生字词,读通课文。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

  2、读准了生字词,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自由地小声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质疑:

  1、读了课文,你对文中有哪些词不太理解?

  词:贸易、粤菜、佳肴、金融、亚太地区、五洲四海、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光彩夺目、璀璨无比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2、你认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同学交流,互相请教,借助字典,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找同义词)

  3、左边的词语在学习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现在我们来交流右边的词语。

  4、联系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把香港成为“东方之珠”?为什么要用“她”?香港面积不大,为什么还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

  5、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香港的?(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四)、重点研究(美食天堂)。来源:考试大

  1、你对香港的什么最感兴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部分。

  2、默读这段课文,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特点的词语。

  3、交流,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香港美食特点的词语?(一应俱全)

  4、“一应俱全”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读这句话,联系句子的意思来理解。

  5、到底有哪些美食可以大饱口福?(课件演示)边看可以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看了这些美食,你有什么感受?怪不得人们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为什么把这儿称为“美食天堂”?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赞扬、喜欢)

  6、朗读:这么多的美食,这么好的地方,你能通过读来展现吗?想想该怎样读?

  7、小结:刚才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了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了课文,现在你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其余的部分?

  (五)、边读边体会万国市场、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1、除了对美食天堂感兴趣,你还对什么感兴趣?喜欢哪个部分就读哪个部分,把它读美,读好。边读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2、你读的是哪个方面?联系上下文你体会到哪些词句的`意思?(解决开始的质疑)你能把它读美吗?

  关于这个方面,谁还来补充?

  老师收集了一组香港夜景的图片,我们来欣赏欣赏。来源:考试大

  夜景美,文章更美,谁来美美地读这段文字,把它记在脑子里。 来源:考试大

  (六)、总结、

  1、小节:学了课文优美的文字,听了同学们动听的朗读,我情不自禁地也想跟作者一起说(猜猜我会说什么呢?)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2、课文第1段对香港给我们作了总的介绍,齐读。

  3、学习了课文,现在你们该知道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了吗?现在你知道“璀璨无比”、“她”的意思了吗?

  (七)、作业、积累。

  1、回顾课文内容,用“香港________,我多想________。”的句式说说你此刻的感受。选一句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内容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四、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同一主题的课文,对于亲情有了一定的体会。但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父母亲的回报,再加上本篇课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在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引导。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力求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达到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情感体会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思想共鸣。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中,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程序

  我的课堂结构是:激趣导入——质疑定标——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一)激趣导入

  在新课开始,我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账单,告诉学生账单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后问,你收到过妈妈写给你的账单吗?德国一个叫彼得的孩子就收到了这样的一份账单,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妈妈的账单》。

  这样,通过问题激趣,造成学生头脑中的强烈悬念,激起他们急切的求知欲望,迅速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二)质疑定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新课程标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板书课题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妈妈为什么要写账单?妈妈的账单上都写了哪些内容?妈妈的账单起了什么作用……

  然而,仅仅让孩子们提问,没有归纳是不行的。因为孩子们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归纳、提炼出来,动态地生成新的教学问题,把教学目标转化为了孩子们的内在需要。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又保证了课题高效、有序的进行。

  (三)品读课文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而这种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必须通过学生充分地读,才能有所感悟,受到熏陶。因此,对于课文的品析,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范读、齐读等,抓住重点语句来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我是这样设计的:

  1、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我先安排了一个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对于的脉络有个清楚的认识。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习共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研究彼得的帐单,从的字里行间体会彼得的为人,使学生明白彼得是个听话懂事能干的孩子,只是在给妈妈干活要报酬的这件事上表现得不够懂事;二是研究妈妈的账单,体会妈妈对彼得的爱。

  其实妈妈对彼得的爱浓缩在课文的很多地方,只要孩子们细细去找,就能有所发现。

  “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养育了十年,到头来竟然还是自己欠孩子的钱,做妈妈会是一种怎样的痛心?可是她却把这种痛深埋在心底,想尽一切办法来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这无言之中所蕴藏的、宽容的爱怎能让人不肃然起敬,为之动容呢?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妈妈满足了儿子那不懂事的要求,却又写下了一张总额为零但满载母爱的账单。这个举动包含了妈妈多少的期待和尊重呀!

  十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着多少数不清的心血和付出?十年了,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为了孩子的成长,妈妈付出的何止这些?在这一点一滴之中,妈妈那浓的化不开的爱呀,怎么能说得尽呢?

  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许能感受得到妈妈对彼得的爱,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妈妈这样做的深刻含义。为了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对母爱的依恋,我创设了一个口语训练的环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一下,十年来彼得的妈妈是怎样照顾他的?

  和着如泣如述的音乐,孩子们细细地体会着,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由得涌上了心头。

  或许每天早晨,当彼得醒来的时候,他的妈妈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或许每天晚上,彼得睡着了以后,他的妈妈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一夜起来好几次为他盖被子;或许在彼得生病的时候,他的`妈妈也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焦急不安地守候着他……

  就这样,那无私的、用心良苦的母爱化作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定格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勾起了孩子们对爱的深思。

  然而,只有这样粗浅的回味是不够的。紧接着,我又出示了埃德尔曼财经组织的一份报告,希望它能带给孩子们更大的震撼:

  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曾经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改为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钱将高达63.5万美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养育一个子女十年,子女应付的工钱就是6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

  这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多得让人无法想像!但即使是这样,还不包括妈妈对彼得的爱,因为爱是千金也买不来的,爱是这世界上的无价之宝……

  然而,就是这样的付出,在妈妈的账单里却都是零!这,又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她是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的,她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让孩子回报呀……

  真是“大爱无言,真爱无声”!就是这样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改变了孩子,甚至改变了他这一生对爱的理解……

  3、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带着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敬意,最后,我又让孩子们回归课本,再次通读全文,细细回味,相信这种感悟会积蓄得更浓更浓。

  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三次读文的安排犹如三个台阶引领着学生步步登高,逼近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经历了“三次读文”的语言实践,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到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们的赤子之心得到释放。

  (四)升华感情

  其实,天底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用无私、无声的爱小心地呵护着我们;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他们幸福地享受着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早上按不停的闹钟,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妈妈的爱,是为我捏肩捻脚的双手,是为我奔波劳碌的双脚;

  妈妈的爱,是病床前心痛的眼泪,是用嘴吹凉的一杯水;

  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为儿女,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就这样,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的爱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烛光里的妈妈》,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倾诉自己对妈妈的爱,来结束全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行动起来,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五)教学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来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

  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作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我说课 的内容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写景的讲读课文。课文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句,按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物产。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描写,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谴词用语精确而具体。

  课本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

  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我本节课打算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具体目标1、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交流观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2、是能把观察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背诵好词佳句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课文中描写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和海底物产富饶的段落是本节课学习是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

  结合学生年龄小以形象直观认知为主的年龄特征,根据儿童远离大海对大海既陌生又新奇的心理特点,教学中我准备利用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丰富物产。指导学生观察,以图带文,以文为本,图文并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本课语言优美,词语准确生动。因此我将从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出发安排,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读,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语言,鼓励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上教学设计理念下,具体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 情境激趣 温故知新上课伊始,我将放映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同时配乐解说到:上节课 我们已经初读了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共同走进录象中的西沙群岛,瞧:在风光秀丽的南海边上的这片岛屿就是西沙群岛,它像祖国的南大门是海防前沿的哨所。这里的海水鲜艳明亮,色彩缤纷;海底下数不清的各种鱼群在五颜六色的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海滩上有趣的大海龟正在产卵呢,还躺着千奇百怪的贝壳,多有趣啊;海岛上绿树成荫,群鸟纷飞。通过看录象,听配乐解说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体会意味,给生以美的享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的形象美和意境美,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平等对话 体验美感 在学生饶有兴趣地看完录象回顾完课文内容后,我便布置学生快速默读课文1-4段,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边读边动笔画出能表现出西沙群岛美丽和富饶的词或句,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的好习惯。读后引导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在小组内与小伙伴读并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从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小组学习后,引导学生汇报。我相机放录象,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见都没有见过的各种鱼,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成千上百的海鸟”等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增强了没的感染力,更让远离海域的' 孩子们通过直观形象理解这些生僻的词句,感受南海海域的秀丽风光丰富物产。在看录象的同时,我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看到的内容,并就自己喜欢的部分大胆想象,在学习海水一段时,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0距离对话。

  另外,我认为课文中蕴涵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因此在学生汇报时,我指导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自己喜欢的部分,齐读海水的美丽,配乐读配画读海底物产的丰富并试着背诵一两句喜欢的句子。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 使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在加深理解能力提高朗读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从而使学生在欣赏、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中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搭建平台 张扬个性在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二——四自然段后,布置学生自主合作根据爱好把五六自然段用画一画,读一读,演一演等形式表现出来。小组内合作互助,在全班展示时自我评价与他评相结合,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引导者,合作者的 形象出现,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 口去读,用自己 的脑去想,给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并以适当亲切的评价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起来,力求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朗朗的读书声中完成40分钟的学习。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这堂课肤浅的想法,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赐教。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 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二) 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 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和默写课文(课后要求两首古诗任选一首默写,可在第二课时再让学生作选择。)

  五年级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不再生疏。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做为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就是通过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二、 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幻灯、挂图、录音机、

  课件等)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如绘画、配乐呤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并用举一反三法来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更加热爱祖国,以此来突破难点。

  2、学法。学生通过读读画画,读读讲讲,做尝试的练习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 教学程序

  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 →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

  下面,我就侧重地作个解说。

  1、 诗人解题意。

  我首先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导入,(幻灯出示诗句和插图)。学生一定非常熟悉,这首诗同是李白所著,又是从“望”字着眼,这样让学生结合回忆导入新的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当中,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接着(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李白诗人的了解,对课题的解释也自然明了。

  2、 抓字眼明诗意。

  ①小组合作通读全文,感知古诗。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

  图(幻灯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讨论。

  与此同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断、开、回、出等)讨论、品味,领悟诗意,这是本模式中关键的一步。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只有体会词义的丰富性,才能创设想象的氛围。

  ②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 想意境悟诗情。

  ①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把

  自己的想到的画面试着画出来。(学生乘兴作画,再现诗境,加深理解,落实了重点)

  ②请学生(组内推荐代表)结合自己画的画面,叙述美景。我尊重他们的不同的阅读感受,把大概的诗意叙述好就行。(我在此也可根据他们的叙述,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他们也评一评)

  ③运用多媒体课件,边播放长江壮丽景色,边出示划好节奏线的整首古诗,听朗诵示范,以此创设他们想象的氛围,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动的字里行间的深信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最后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美境,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我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我的说课主题是—读故事,品对话,识名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资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重点在于讲述名人身上平凡的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而本课描述的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丢失灰雀时,遇到将灰雀抓走的小男孩,并通过交谈促使小男孩将灰雀放生的故事。故事体现了列宁关爱小朋友,尊重小朋友,善解人意的优良品格。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去体会名人身上的优良品格。

  二、说资源

  巧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灰雀”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寻找丢失的“灰雀”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去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运用读、 思、品、议、说、写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读人物内心,思课文所写,品文中语言,说心中所想,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句子,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情景导学 提出问题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结合图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自主学习 尝试解决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课件出示词语: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诚实 可惜 肯定 果然 面包渣 白桦树 欢蹦乱跳 自言自语

  (分行出示,请同学做小老师,带读,识读,齐读)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用横线把它画出来。然后讨论交流: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优秀小画家。

  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并尝试分角色表演。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在全班内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五、巩固达标拓展深化

  多媒体展示导学卡—达标拓展性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达标测试题,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的说明。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2-23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4-26

三年级语文《太阳》说课稿03-12

三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03-12

三年级语文《翠鸟》说课稿12-17

三年级语文《掌声》说课稿12-17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