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

时间:2022-01-18 01:18: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汇编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说课稿汇编8篇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1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的第1课。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活动,让他们关注自己的饮食情况,学会给食物分类,了解一些常见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从而懂得自己该吃什么、该怎么吃。学生要在一个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明白没有哪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们的饮食习惯是否伴随着知识的增长在向着科学和健康的方向靠近,健康意识有没有得到增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自己平时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而这恰好会影响学生饮食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和保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我们设计了活泼、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为后面学习“怎样搭配食物”作好准备,为建构自己正确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由以下四大块内容组成:

  第一块是引导学生回忆大家平时常吃的食物和最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呈现丰富多彩、品种多样的食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吃过的食物有选择地带一些到课堂上来,使活动更直观、生动。

  第二块是指导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食物的种类很丰富,给食物分类的标准也很多,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给食物分类。分类的食物可以是学生自己带的,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食物图片。

  第三块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帮助学生认识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和作用,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这块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呈现出来,这样会更加直观、生动、灵活一些。同时还要让学生从自己所带的食物中发现它们各含有哪些营养,学习按照营养的成分给自己所吃过的食物分类。这一次分类是对食物所含有营养的分析和巩固。

  第四块指导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这样的次序编排与教材内容安排上有一些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已经了解营养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统计活动,再分析班级里学生的饮食情况是否科学、合理。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合作、操作等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过程与方法

  ●按照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干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吃东西呢?

  3.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广泛发言。

  【评析】这样导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能引起学生对营养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时又了解了学生的饮食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统计全班同学爱吃的三种食物做好了准备。

  二、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

  1.你能利用学具袋中的食物卡片,根据日常生活实际将它们分分类吗?你能说出这样分的理由吗?

  2.小组交流、汇报。

  【评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给食物分类,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渠道和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能讲出理由的分类,教师给予合理评价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富有儿童情趣,使全体同学都投入合作交流的活动之中。

  三、指导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1.谈话: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你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2.活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并作出统计图。

  【评析】通过统计活动,使学生了解用图表的方法,更能一目了然地看清统计结果,从而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四、阅读资料,认识人类需要的营养来源和作用

  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的资料,通过阅读使学生知道粮食类含有丰富的淀粉,供给人热量和力量;鱼、肉、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食物;油脂类含有丰富的脂肪,供给人能量、保持体温;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物纤维。

  2.通过阅读资料和对统计图的分析,思考: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营养是否均衡?我们应该吃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评析】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使学生了解按营养成分为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明确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从而形成“建立合理饮食结构”的意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关心和注意自己的饮食,为正确搭配食物、设计自己科学合理的饮食做好铺垫、打了基础,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把课堂探究引入到生活实践。

  教学片断赏析

  1.利用食物卡片给食物分类的教学环节

  师:你能利用食物卡片给食物分分类吗?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师:请同学汇报一下,你们有几种分法,为什么这样分?

  生:我把苹果、梨分为一组,因为它们都是水果。

  生:我把鱼单独分为一组,因为它是水里的动物,把鸡蛋也单独分成一组,因为它是鸡下的,鸡在岸上活动。

  生:我把巧克力、面包、鱼分为一组,那些都是我喜欢吃的,把其他的分为一组,那些是我不喜欢吃的。

  生:我把苹果和西瓜分在一起,因为它们都很圆。

  师:噢,你是按形状把它们分组的,不错。

  生:我把菜和西瓜分在一起,它们都是绿色的。

  师:噢,你是把它们按颜色分了组。想法挺好的,同学们如果把思路打开,把眼界放宽,我们会想到更多的分法。

  【说明】学生按自己的标准分,教师不加以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挖掘出学生更多的潜能,教师及时鼓励可使学生更加自信。

  生:我把米饭、馒头和花卷分为一组,它们都是粮食。

  生:我把鱼、豆腐、各种菜分为一组,它们都是菜;把苹果、草莓、梨、香蕉分在一起,它们都是水果。

  生:我把鱼、虾、蟹分为一组,它们都生活在水中;把苹果、柿子、梨分为一组,它们都长在树上。

  生:我把柠檬、芒果分为一组,它们都是黄4534535aaa色的;把草莓、樱桃分为一组,它们都是红色的。

  生:鸡蛋、鸭蛋可以分为一组,它们是圆的;芸豆、扁豆可以分为一组,它们是细长的。

  师:通过今天的讨论交流,老师觉得你们真的很了不起,有的同学一下子想出很多种分法。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做什么事都善于动脑的话,你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让人佩服!

  【片断评析】利用贴近孩子生活的事物和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更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合作与学习,当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升高时,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使他们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教师鼓励学生“只要你们做什么事都善于动脑的话,你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让人佩服”,目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期望学生永远都不要言败,只要付出,终归会有收获。

  2.阅读资料、建立合理饮食的教学环节

  师:自学教材中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的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学、讨论)

  师:谁能说说通过学习和讨论,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我们知道米饭、馒头、玉米、土豆、地瓜等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它可以供给我们热量和力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生: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生长发育必需的食物。

  生:各种油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它能供给我们能量和保持体温。

  生: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食物。

  师:通过汇报,我知道同学们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想想看,如果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吃?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人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好多的营养,而这些营养又分别含在不同的食物中,比如,我们组有的同学喜欢吃肉、有的喜欢吃鱼、有的喜欢吃鸡腿,但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吃蔬菜,这样营养就不够全面,如果经常这样就会损害我们的健康。

  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种食物分别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些营养对我们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好处的,如果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就会使我们缺乏一些生长所必需的东西,这样,我们的身体健康就没有保障。

  生: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就会形成偏食的习惯。我们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我们必须养成食物多样化、不偏食的好习惯。

  【片断评析】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了偏食的危害,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明确不偏食可保证身体正常发育的重要性。

  教学手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对待学生,我们要学会多点理解,少点挑剔;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多看优点,少看缺点。要知道低估学生的潜能比高估学生的潜能更可怕;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爱动是孩子的特点;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子,尤其在课堂交往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密切往来,从中体验到平等、尊重、民主、理解、合作、信任和宽容。教学使我体会到:课堂上不能缺少讨论、争论、交流和合作,能让学生争论和交流,就会出现心灵的摩擦和智慧的冲撞,正是有了这种摩擦和冲撞才会产生灵感,才会使问题越辩越明,学生的思维也会越来越活跃,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开发课程资源,师生之间有了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情感,课堂气氛才会越来越和谐,师生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

  绿叶如云的自然界寻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片。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更难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就要不断学习,重塑自己,博览群书,积累资料,吸收营养,发现规律,勤于思考,日积月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崇敬到亲近,从模仿到效法,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水》这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一课。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洗衣服,水可以喝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关,学生对于水也比较感兴趣。

  二、说教法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和教材的初步分析。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爱玩、爱动,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整节课我以“找水”来贯穿,这样就比较贴近玩中学。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我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对科学感兴趣,这其实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的探究与实践。因为水是学生平时很常见的物质,《水》这课也是第一课,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根据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1、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2、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2、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结合课件,认识水。

  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让学生回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三)探究活动,找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认识水和其他物质。这个环节我是通过“找水”来贯穿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石头、木头、树叶、空气、醋这几种物质里,借助于身体器官来辨认几种物质并找出水。

  (四)分类

  这一部分让学生把几种物质进行分类,分成固体、液体、

  气体。

  (五)倡议节水,进行思想教育

  (六)课堂小结,谈收获

  (七)布置课外作业

  总的来说,我的设想和实际操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所改进。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谁流得更快一些》是教科版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液体是会流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课通过对不同液体的流动快慢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液体会流动,液体自身的黏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流动这个液体基本属性的认识。学生通过问题、猜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学习如何进行对比实验打下扎实的基础。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设计流动比赛,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比赛规则、设想比赛方法,理解公平实验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其次是运用简单方便的材料进行验证比较、实验后对液体流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思考。最后是液体和的固体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固体、液体的基本特征。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及知识储备上已经形成一定基础,对其相关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还不够熟练,特别是在设计实验方案、控制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因此在本课以及今后的教学中还要重点注意培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液体都会流动,流动得快慢受到液体黏度的影响。

  2.通过小组活动,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3.通过学习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别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给每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1块玻璃、1块塑料板、5个滴管、带有刻度的纸杯、面巾纸等。

  四、学法、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解决重难点,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知识延伸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参与、研究实践活动,确立公平的比赛规则及比赛方法。在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体验并内化,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五、教学预案

  为了更好的凸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不过这次同学们不是参赛队员,而是当裁判员,好吗?那么谁是参赛的队员呢?你们想知道吗?(教师出示水、油、洗洁精)是这三种液体,那么这三种液体谁“跑”得更快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3课谁流得更快一些。(板书课题)

  【比赛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而学校在前一段时间刚进行完秋季越野赛,再次提起那次比赛学生们还同样激动不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激发,所以我在开课伊始以要进行液体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亲身经历,主动探究

  《课标》指出:“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在课堂上,我注重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因此本环节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提出猜想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比较这三种液体,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你认为哪种液体流的更快?为什么?请将你的猜测记录在书中的表格了。”

  【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在平等轻松的课堂上,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猜想,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思考,然后说出哪一种液体流动的更快的理由,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设计流动比赛规则和比赛方法

  学生对三种液体谁流的更快有了一个初步的猜测,此时教师提出问题:“既然是比赛就应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进行,那么你认为这三名队员在哪进行比赛最好呢?(比赛方法)比赛时应该注意什么才能保证公平呢?请本次比赛的裁判员——你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再进行讨论。” 【首先给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向和时间,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比赛方法和比赛是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这样既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补充、完善一些不完整的比赛方法和比赛规则。(根据汇报板书:比赛方法及注意问题)】

  “有这么多比赛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你选择的方法需要使用哪些材料呢?” 【学生在选择方法的同时,明确这种方法所要使用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顺利的进行实验。】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设计实验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不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比赛方法和比赛规则,只要能说出道理教师就应对学生们的'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实验验证,分析整理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同学们一定都着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小组选择好的方法进行公平比赛,比赛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将比赛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进行实验,包括材料的选择,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但在学生各自不同的选择中,明确要注意的问题(除三种液体不同之外,其他条件要尽量相同。)这样比赛才能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使学生形成使用对比实验验证时

  ,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结束提问:“哪种液体流动得最快?与你最初的猜测一样吗?”【在学生汇报实验情况的同时头脑中很自然的形成问题的提升:为什么同样是液体,它们的流动速度却不同?】这时教师顺势提问:“同学们头脑中一定对这三种液体又有了新的疑问对吗?是不是想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液体,它们的流动速度却不同呢?”

  【学生们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之后,对液体都会流动,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对这个问题能够自行提出并准确的作出解释。】在学生作出解释后提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三种液体黏度不同的?”

  【学生在经历实验的过程中,对三种液体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观察,从而能比较轻松的概括出,液体流动的快慢受黏度的影响的科学概念,并通过观察能对三种液体的黏度不同作出自己的解释。】

  4.液体和固体的比较

  教师出示前一节课水和油的维恩图,提问:“洗洁精具有水和油的共同特点吗?”在学生发表看法后,出示液体和固体的维恩图,让学生展开讨论,液体和固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展示两种物质的区别。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液体和固体的概念。

  (三)归纳研讨,拓展运用

  教师小结,三种液体谁流的更快一些,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却经历了问题、猜测、讨论、交流、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等系列过程,可见生活中许多结论都离不开有力证据的证实。同时要求学生思考:1 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喝牛奶时,最后总是喝不干净,这是怎么回事呢?”3“液体会流动,那么会流动的物质都是液体吗?”

  【通过归纳、拓展环节,从而更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并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同时也为研究空气的相关内容打下伏笔。】

  (四)板书设计

  3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赛方法: 注意问题:

  液体黏度越大流动越慢

  【板书我采用了图画和文字并列的方式呈现,简单的图画展示了比赛的方法,文字提示学生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这样图画和文字的结合,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时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同时也突出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消化器官》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自然》五年级下册第23课,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认识消化器官的作用、消化器官卫生保健教育,是继《食物的营养》之后具体认识人体的器官。消化器官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消化器官,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器官在人体的主要作用,又为今后学习人体的其它器官作了必要的准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教学难点是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试管、淀粉液、小烧杯、碘酒、滴管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⑴演示实验:出示两根装水的试管和一些米饭、白糖,把白糖和米饭分别放入盛水的试管里摇动,让学生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⑵提出问题:“像米饭这样不溶解于水的食物人体能吸收吗?是怎样被消化吸引的呢?”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其实就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问题的提出有利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抓住核心,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科学知识。

  ⑶揭示课题。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使新课的出示水到渠成。

  2、讨论交流

  认识消化器官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首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知道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丰富对消化器官的认识。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课件,按顺序把各个消化器官依次展示给学生看。

  最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互相说一说消化器官,并指一指它们的大体位置。

  这样的设计,既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比较完整的体系中,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探究

  认识消化过程

  ⑴了解唾液的作用

  ⑵认识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口腔:初步消化

  食管:运送食物

  胃:继续消化

  小肠:充分消化,充分吸收

  大肠:残渣通道

  ⑶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首先让学生对照消化器官作用图,分组讨论食物的消化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

  最后,让学生对照消化器官作用图,用自己的话,准确、

  全面、系统的说一说食物的消化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这部分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学生认识了消化器官的作用,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说一说消化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再联系生活经验,谈一谈怎样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最后,提出一个拓展延伸问题“我们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吗?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就教师的教学方法来说,主要采取了

  1、探究研讨法,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思考与结论”的科学探究历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观察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分组讨论法,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就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看、想、议、说、做”等活动,以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看一看,就是让学生看实验现象,看消化器官的大体位置。

  想一想,就是在每个环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议一议,是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评议,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参与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说一说,就是让学生说消化器官的名称,说食物的消化过程,说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让学生在说中学,学中说。

  做一做,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唾液消化淀粉的实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既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历程,又学得了科学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

  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

  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的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

  (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的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

  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设计意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

  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物质的变化》。本课是属于物体与物质范畴,针对六年级这样高年级的学生展开教学的,学生经过“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来进行这方面的学习,物质的变化主题已进入第三层次,通过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到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学生对于一些物质存放久了,就会发生变化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认识和知识储备,比较熟悉物质不是一尘不变的,都是存在变化这个观点,但对于这些变化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在科学上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分类等等在系统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的。

  为此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了解科学探求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 能用简单器械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纪录。

  4、 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

  5、 能反思自己的探求过程,将探求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6、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科学知识

  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想知道,爱提问。

  2、 愿意合作与交流。

  3、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4、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六年级的学生对学“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解释事物现象方面会有更多自己的见解,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想探求的问题,并能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绝对不希望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却更希望老师能跟着他们“走”,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就更注重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毫无压力下,从学习研究中充分抒发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我将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认识典型的化学变化作为本主题的教学重点,而将通过实验探求物质变化的秘密应该是学生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本课我安排3教时来完成,我将为学生准备必要的媒体资料以及实验所需要的实验用品等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的学习活动。

  本主题可以分为三各部分,每个部分一课时。

  第一部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变”来“变”去的盐,认识可逆的变化,认识青铜器的生产,制造蜡星星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这是什么变化,科学定义这一类变化——物理变化的根据。

  我打算采取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他了解到向盐这样变来变去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以及物理变化的特征等等,培养他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以及学会搜集整理所学知识的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二部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常见的铜生锈的现象,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小组的质疑方式,让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金属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并试着自己得出如果是一种化学变化的话,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设计实验这样的能力。

  第三部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看燃烧的蜡烛,让学生知道化学变化会伴随着什么样的典型特征。通过这些典型的特征变化,联系生活中的其它变化,最终得出:只是形态上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我打算采取利用科学欣赏的形式再现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拉瓦锡的实验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画的形式对研究物质在燃烧中会发生哪些变化有直观的印象,探讨在此过程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原因,对以后进行实验重复验证蜡烛燃烧的变化,有着积极的暗示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的形式,让他了解到科学的结论具有可重复验证,培养他们今后养成通过实验验证结论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因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倡导以探究为主,学生通过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其对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样的特征有了直观地认识,同时又可以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过程中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于以后养成通过实验自主探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习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我就从教学过程方面来进一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的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围绕“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 “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多地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的机会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

  第一课时:“变来变去的盐”需要为学生准备:酒精灯,蒸发皿,烧杯等,“煮海为盐”、“青铜器的制造”的教学的短片。

  我的意图是先通过问题“我们知道盐能溶解在水里,溶解在水利的盐还能‘变’出来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前经验,积极的根据生活经验积累进行猜测:得出盐水是能变回盐的。如果学生在此遭遇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回想水的汽化现象”给学生进行提示。此时再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自己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媒体出示中国古代人“煮海为盐”的历史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验和媒体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分离水与盐的方法和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灯学生生活中不常见,又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实验操作,同时考虑实验的安全性,为了更有效率的进行实验所以由教师演示规范,再让学生通过小组通过合作实验进行学习。他们会发现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提取出来,这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继而进一步思考最终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变化过程是可逆的。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变化过程的相关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可逆变化的认识,并且做好资料的记录和整理,养成实验中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通过青铜器的制作过程的录像资料简介以及如何利用可逆的变化之作蜡星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意识。

  第二课时:失去光泽的铜镜,我将为学生准备铁丝、细砂纸、吸水纸、白磁盘,出土铜镜的短片等

  铜镜失去光泽,铁钉上锈等金属生锈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关键是如何了解他们上锈的秘密。我通过录像短片让学生直接思考,来预测原因,在此基础上考虑怎样提高实验设计比较金属生锈与否的实验,深入到它们的里面,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通过进行对比实验进行研究,通过金属存在的环境差异,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因为此实验当堂课不能完成,所以此时教师可以延迟评价实验的结果。

  我的意图是在学习过程中有竞争才有进步,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使他们的探究热情空前高涨,争相尝试各种方法。学生的实验只要是合理的我都给予肯定,从而使学生明白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种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了科学的探究能力,获取了知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生锈的铁和铜等让学生了解铁与铁锈、铜与铜锈的区别。这个地方学生可能从很多方面进行比较,比较杂乱且有的毫无价值,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表格让学生从颜色、光泽、软硬等方面进行重点观察,让他了解到这种变化是产生新物质,并不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为以后第三颗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根据金属都会生锈的现象,以及生锈的秘密,回想在生活中人们是怎么来处理金属生锈的问题的,让科学回应于生活。此时可以通过补充这方面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防锈措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铜镜失去光泽是一种可以看得见的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而生活中很多的化学变化人们不容易察觉,所以在第三个部分设计了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蜡烛的燃烧,我要为学生准备: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等、拉瓦锡实验的短片

  蜡烛的燃烧非常常见,但越是这样人们越有可能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不去思考他所蕴藏的科学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的设计意图是:先通过一个问题:“在生活中的常见的燃烧的现象,就以蜡烛燃烧为例在此过程中,蜡烛燃烧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燃烧前和燃烧中蜡烛的变化,猜测燃烧掉的蜡烛变成了什么。在此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果失火了,应该赶快用湿毛巾来灭火。之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讨论如何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实验:

  (1)罩一个烧杯与燃烧的蜡烛上方,看烧杯有什么变化

  (2)罩一个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在燃烧的蜡烛上方,看烧杯有什么变化

  (3)用一个白瓷板置于燃烧的蜡烛上方,看白瓷板底部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考虑燃烧掉的蜡烛是不是什么都没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质疑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然后通过录像重放当年拉瓦锡验证的燃烧的实验,通过这样直观的实验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燃烧的本质。了解到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同时让学生结合前面的所学拓展了解还有那些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在所学基础上讲物质的变化的种类进行分类:

  一类像盐水转换为盐那样,是可逆的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一类是像金属生锈和燃烧现象一样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这样就将普通常见的现象总结成为一个普通的规律,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科学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仅仅从课堂上来解决问题,所以我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收集有关物质变化的资料,让学生回去完成。因为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筛选的能力也是科学课所必备的,在下一堂课进行交流汇报和讲评,这样就使科学课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也为下个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更有效的学习,作铺垫。

  出示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

  盐到盐水:可逆的变化 物质形态发生改变,不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

  铜生锈

  铁生锈 :不可逆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燃烧

  我的设计是从现象到本质,让学生清楚物质变化的分类依据。

  以上是我对《物质的变化》这一主题的教学思路,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空中花朵--降落伞》是北师大版课改教材第五册第九单元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空中花朵--降落伞的发明过程。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观看跳伞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伞是怎样发明的故事。第二部分介绍了卢诺尔曼发明降伞的故事。这一部分一样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讲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幻想,常和小伙伴们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着能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从而产生了想飞的愿望。第二层写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挥想像,敢于实践,终于发明了降落伞。

  教材中有一副插图,描绘的是卢诺尔曼从高塔上往下跳进行试验的情景,教学中若能图文并茂,可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材安排,本人从三维角度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这个有趣的故事,掌握文中的12个生字的书写,以及兴、系、降、喝、禁这五个多音字在文中的用法与读法。

  2、学会用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句话。掌握沉浸、聚集、广泛、不可思议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继续学习使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大致掌握文中内容并会复述故事、讲故事,并能说说降落伞的用处。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

  5、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

  6、从小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创新品质。

  教学重点: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本课我安排用两课时教完,今天侧重说第一课时。

  三、说教法

  1、以题统文法: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完课题后,接着说说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疑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为习作的学习作铺垫。

  2、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我安排了指导学生对文章的2--5自然进行多次的品读,引导学生体会、想像在卢诺尔曼脑海中出现的意境、及其心境,品读感叹句要是我能像小鸟那样,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飞上蓝天了。和不要说飞上蓝天,像麻雀那样从塔上飞到地面也行啊!对这两句的教学,我将采用比较法、换词法、缺词对比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卢诺尔曼心中的美好幻想,并不着痕迹地让学生体会感叹句的读法与用法。

  3、举一反三法(文本扩展法):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是不有。因此,我抓住文中的要是我能像小鸟那样,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多好呀!和几个比喻句进行文本扩展。如教学要是一句时,可以出示该句,而后引导学生思考补充说完要是我能像小鸟那样,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多好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再过渡到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的两个比喻句时,也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言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表演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故事,字里行间并不是很难以理解,所以第二段的后一部分的ca88,我将采用表演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橡皮和纸张、手帕等材料,模仿制作小降落伞,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说学法

  1、快速阅读法。在过完生字关后再读课文,指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较快地把课文读一遍,而后说说文讲了什么故事,能简单复述作品的大意,这也是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出的一个技能目标。

  2、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文中"沉浸、不可思议、聚集、幻想"等词语的ca88可以采用这种方法ca88。

  3、采用"读读、画画、想想、问问、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ca88程序

  1、故事引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发挥本人语言特长,为学生讲意大利囚犯拉文用雨伞越狱的故事引入,也可以用课件引入,课件的画面应是降落伞从空中落下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

  2、揭题。板书课题,读题后,引导学生说说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而后直接切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该段,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句子好,有什么疑问。之后引导学习第一句"观看跳伞十分有趣,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飘落,好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特别美丽。",并进行文本扩展练习,让学生模仿该句说一句话。

  3、学生借助课后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并画下自己不懂的字词,可以请教同学、教师或字典。

  4、检查自学情况,过关课文生字的读音及部分生字的.书写。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在黑板上写下文中多音字而后进行ca88。

  B、词语多种形式的过关读。

  C、ca88生字的书写。

  难字:幻与幼进行比较。

  系统字:演、沉、浸: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他们都是左右结构中含上下结构,而且都有一个"冖"。在教师示范书写后,让学生当堂进行书写练习,每字写两遍。

  5、让学生用默读的方法,较快地把课文读一遍,而后说说文讲了什么故事,能简单复述作品的大意。

  6、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层。出示第一层的材料,而后指导学生带问题读书,"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做到读读、想想、画画、议议、问问。

  交流时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结合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卢诺尔曼小时候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想法在当时能实现吗?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写?"叽叽喳喳"是什么意思,小伙伴们在议论什么,他们都会说些什么,这么热闹的感觉像什么感觉?从"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你读懂了什么?

  在对卢诺尔曼小时候的特点有了深刻了解之后,对描写其想象的两个句子进行有表情的朗读,接着进行"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训练;接着让学生模仿卢诺尔曼这两句话的语气,说说如果你是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幻想,不要求用文中的句,不着痕迹地进行口语训练。而后过渡到对第一层的朗读。

  7、最后小结本段的ca88,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卢诺尔曼小时候就富于幻想,从而为长大后设计第一顶降落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作业

  A:向同学、家长说说自己曾有过的幻想。

  B:收集自己所了解的发明、创造及小科学家的故事,在班级学习园地上交流。

  C:熟读课文,向家长讲讲降落伞的故事。

  D:抄写已教生字各三遍,并组词。

  第二课时将进行以下ca88:

  1、继续完成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的原因之二:大胆实践。

  2、说说降落伞的用处。

  3、完成余下生字的ca88。

  4、动手实践,制作一个小降落伞,体验过程。

  5、复述故事。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温度和温度计》是科教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中的资料。教材分为四部分(课件出示四个部分一:比较水的冷热。活动二:观察温度计。活动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活动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度数。)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经过自身的体验来感知温度,并得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第二个活动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第三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对摄氏温度认读和记录第四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其中重点是训练学生对摄氏温度的认读和记录,难点是引导学生识读零下温度。

  二、依学情说目标

  我所应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温度和温度计没有很深的了解。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所以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课件出示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来测量。本事目标:经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本事。情感目标: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三、说教学策略和学法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课件出示:巧设悬念-----实验感知---观察思考-----实践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教会学生学习,在大胆想、充分做而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本事。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采用(课件出示:问一问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用一用)的方法来学习。问自我不懂的地方想教师提出的问题,做自我研究的实验,说自我理解的资料,用所获的知识释疑。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取性,我的教学安排如下。

  1:魔术激趣,巧设悬念。(课件出示一、魔术激趣巧设悬念)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教学相关的小魔术,神奇的现象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视觉上的感知提升到脑的思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所以,我设计教学程序的第一步是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引领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经过伽利略温度计的雏形,把学生不熟悉的热胀冷缩现象呈现于他们眼前,经过简单神奇的小魔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你明白其中的奥秘吗2、在今日的学习中,你还想明白什么)经过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能够让我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从热胀冷缩现象中提出自我想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本事,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问题多样性和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设计实验,比较感知(课件出示二、设计实验,比较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活动中,经过实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本事和思维本事。我首先让学生比较两杯水的冷热,让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由此引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之后让学生动手感知、比较桌子上的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要求动手体验,交流讨论,并做记录,最大限度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建立起自我是学习主人的主体意识。在学生们充分实验感知后,各小组根据所填表格,汇报实验情景。教师小结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一样,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有什么办法能够准确地明白物体的冷热程度呢自然地引出温度计。

  3、观察思考,提升认识(课件出示3、观察思考,提升认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的观察思考,互相交流观察中的发现,说说自我看明白了什么,对于观察中产生的问题,能够下组寻求别组同学甚至教师的帮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探究空间。在学生充分观察后,各小组汇报观察情景,有的组发现了温度计上的数字,有的组发现了温度计上的刻度,有的组发现温度计上有温度的单位摄氏度(℃),还有的组发现了温度计上有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有了这些感性的发现,我进一步组织学生思考、探究,(课件出示:1、温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3、当你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时,温度计会发生什么变化)我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交流、去探究,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思维的训练中,经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很顺利的实现了温度计构成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培养了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情致。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4、实践运用,认读温度(课件出示实践运用,认读温度)在这一环节我要让学生掌握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引导学生准确的区分零下温度的正确读写并让学生明白温度读数时的方法。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音动色的功能,设计了与资料紧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看听说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也获得一种满足和成功的体验,成功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五、总结揭秘,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把教材知识和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的运用联系起来,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解答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这节课的.收获,有的学生说,明白了物体的冷热程度和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有的学生说明白了温度计的构成和每一个刻度表示的度数,有的学生说明白了用正确的方法读写摄氏温度,还有的学生说发现了温度计液柱随温度高低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在学生有了如此多知识收获的基础上,我再回到课前开始的小魔术,让学生又一次感受到科学带来的神奇现象,之后我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个小魔术,让学生自我发现魔术的秘密。最终我再做了总结揭秘,让学生对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有了生动、直观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布置学生课后设计一个自制的温度计。任务的设计是对学生动手探究本事的培养,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的思想。为突出本课的重点我把对摄氏温度的认读作为板书的主线,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课件出示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摄氏温度6℃读作写作;-1℃读作写作)总之,本课的教学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本事来搭建知识的结构。教学过程中,

  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愉快地探究知识,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贴合了学生获取想明白,努力去探究,享受获得喜悦的心理活动规律。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乐趣,达成了目标。我相信经过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取的思维,主动的探索,欢乐的学习,能动的发展。

  以上是我说课的资料,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各位多多指教。多谢!

【小学科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说课稿06-22

小学科学杠杆说课稿02-17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02-24

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八篇02-12

小学科学说课稿15篇11-29

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三篇01-15

小学科学说课稿(精选16篇)05-23

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五篇01-18

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8篇02-02

小学科学说课稿(精选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