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10 07:09:34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1

  在前两天下午,我们学校组织数学老师到小学进行数学课观摩学习,附带听课的活动,在这样的学习中,对于数学方面的教学我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像是之前我在课堂上死板的教学,而是一种更加有活力的课堂,让我感受到教师对于教学的经验,和对课堂的掌控力,以及对于学生的了解。

  我之前的数学教学就是按照我的备课流程来,根据我的上课方式来,也不去管学生的课堂感受如何,只顾着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就行。但是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思考有很大的坏处,也很打击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次的观摩学习让我感受到教学原来还有这样的方式,我们作为教师还需要借鉴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吸收新知识,更加有创新思维去解决难题才行。

  在我看来学习数学就要忍受住枯燥,找到学习的乐趣,但是不是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就是感兴趣的,他们对于新鲜活泼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也应该创造出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了解和喜欢上数学。

  数学到底应该怎么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现在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是最简单的内容,学生正是培养兴趣的时候,枯燥的背诵和强行的说教当然不讨人喜欢,更重要是要活学活用。这样子创造不同的情境,使用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参与课堂中的讨论中去,明白学数学的意义,学好数学对我们不仅仅考试时高高的分数,其实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在意而已。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上面要做就是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是机械的解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这样的创新性思维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同时教材上面的内容讲述完毕之后,可以由浅及深布置要复习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想深度,同时明白学习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简单的题目,还有更加难的题目。

  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我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明白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才是主体,我们教学的成果还是要看学生学习的内容究竟有多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想法作为重点,制定出更好的教学计划。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2

  小学音乐教学比赛评选观摩活动于11月19日在南宁举行。我有幸能够参加这次观摩活动,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能够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学习,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是一个促进,希望自己通过这次学习也有一个飞跃。

  观摩活动历时两天,听课14节,并于第三天上午聆听了专家的评课。本次活动各市区都推选了优秀选手参赛,可谓百家争鸣、精彩纷呈,我从中更是受益匪浅,自己从中有一些深刻的体会:

  一、真正实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音乐课堂由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仅仅唱会一首歌曲,忽视学生主体感受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参与,更多的师生互动,为课堂添彩不少。

  从知识与技能来看,每一个音乐知识的处理都依据教材内容从音高、节奏、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音乐要素入手加以突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掌握整个乐曲提供了基础保证。另外,介绍很多乐器、作曲家等音乐常识,这为了解一首音乐的背景,把握音乐风格,做好铺垫。

  从过程与方法来看,一节课容纳了众多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试着从听、说、唱、舞、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展现这一节课,从这也可以看出老师的用心良苦。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每一次欣赏歌曲中都有明确的目标,设定预先问题,比方说欣赏歌曲,让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逐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说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根据歌词旋律表达出自己要抒发的情感,这样唱的声音就会动听,因此可以说,如今的音乐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形成了一种形式与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地表演,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相信,从这样课堂走出来的孩子,会一天天地更加热爱音乐,更加懂得音乐,更加愿意创造音乐。

  二、独具匠心的个性课堂

  本次参赛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几节课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很多时候自己也融入了音乐课堂中,情不自禁的唱起来、舞起来,以至忘记了记笔记,课堂气氛感染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这都归功于教师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

  三、教师专业素质是关键

  纵览整个赛程,一节优质的音乐课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相当严格,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分析,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离不开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透彻理解和细致把握,从而能准确抓住重点、提炼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对音乐学科本身音乐性的敏锐感知,对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视;更离不开教师自身过硬的专业基本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及一颗热爱音乐、热爱孩子的真挚、善良、宽容、热情的心。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科学与人文的文化底蕴丰厚、驾驭课堂技巧娴熟,那么,他的音乐课堂过程会更流畅,学习效果会更好,学生会更配合,评委和观摩教师也会更信服,因为他至少具备了作为一名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音乐教师的专业才能。在音乐教学方面的高端人才也应该是音乐教学基本功方面的高端人才。实践证明,舞姿婀娜、歌声优美、琴声优雅、才会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学生的喜爱。

  四、专家点评,明晰今后工作思路。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获益颇丰的还属比赛后的专家点评。总结如下:

  1、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定: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2、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的活动中,繁琐的打击乐伴奏容易抹掉音乐形象,要回归本真,寻找音乐本质。打击乐往往起不到作用。只会模糊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把握。

  3、从歌词的分析过多,学生转移了视线,没有注意到音乐,而是给歌词划段落,从歌词找感情,从而抹掉了音乐的存在,音乐的旋律曲线也变得没有价值了。

  4、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把握,如:“休止符”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节奏、旋律的对比呼应等都应是把握的要点。

  5、歌曲风格的把握应该从作品的作曲家的生平、阅历、性格、作品的背景从中找到线索,感受音乐的出发点。再如,民歌类的题材,大多都是又一个主题动机发展来的,老师在准备课的时候,应该先找出动机,其他的旋律都是由此发出的,不断地丰富这个动机,从而得到的整个乐曲。所以教师应从旋律的规律出发,定位民族风格。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3

  一、课堂上充满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焕发生命的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点燃心灵的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有创造;因为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在这些课堂中名师们的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孙双金老师上的是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赏析课,《月之故乡》、《七子之歌》、《乡愁四韵》的旋律不时回响在礼堂里,和着动人乐曲的是老师的吟诵或是师生咏唱。他吟诵时激情高亢,演唱时情深意切,一次次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思乡、思国的情境之中。

  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慈母情深》,一句我却鼻子一酸使课堂充满着激情,充满着诗意,他在对文本研读精深、到位的基础上,凭借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一次次的升华性的朗读,巧妙地运用复沓的文章结构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把学生带进一个个溢满浓浓母爱的情境,从读中感悟,从境中体会,尽情品味寓于字里行间中的深深慈母情。

  二、处理教材的方法独到

  上课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窦老师上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窦老师不是指导学习教材,而是利用这篇课文为切入点,把这节课设计为名著导读课,在课堂中,她采用了课文与原文的对照方法,让学生感悟原著的精妙所在,同时又辅以多媒体《三打白骨精》动画片,再现名著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特征。从而教会学生学习和阅读名著的方法与途径。在引导过程中,窦老师设计的三变三打三责和一个个的妙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又从读、演中体会词语的运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整节课中师生之间有真实的情感和智慧投入,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都有了发展,尤其是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不仅活跃而且水平有所提升。

  三、激励语言的.多元化

  在这几天的课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激励,他们有的是用直接的语言,有的是运用故事;有的在课前,有的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对学生感悟结果进行评价,有的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有的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孙建锋老师的那段课前谈话《一人个清华妇女孩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了抬起头来,大声说话。这些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让我学到了在课堂上要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

  两天半的学习所得点点滴滴都在激励着我,促使我去思考: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4

  20xx年4月9日下午,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有幸到兴庆区三小进行现场听课学习和教研观摩活动。

  此次观摩学习活动,使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理念、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会上,三小教师的教学风范,名师工作室里的骨干教师深厚的教学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令人佩服。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他们每个人不仅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说出自己的见地,而且引经据典,可以说是出口成章,使与会教师频频点头,不住称赞。

  一直以来,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教授总是公开课的禁地,大凡执教公开课的教师,对第二课时总是情有独钟,这也早已成为做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一大默契。提起来上第一课时,大部分老师总是认为第一课时的内容枯燥乏味。做课者觉得没有什么可上的,既体现不出自己的教学能力,又展示不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听课者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好听的,自然也就没什么看头了,既然这样,谁愿意上一节“没看头”的公开课呢?回想起我几年前听了赵秀珍老师在评课中提到课时特点不明显这一问题后,自己一直在思考: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到底有什么区别?每一课时到底应该怎么上?在每一课时的教学中有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呢?看了许多名师的教学设计和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感到他们的课上得不仅扎实,而且很朴实,尤其注重让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这个过程,非常重视学生以各种方式的朗读,并单个检查是否朗读到位,然后才进行课文的讲解。

  一节课听下来,学生在学习时也是兴致勃勃,学有所获。我多次尝试用他们的教案上课,有时效果也确实不错,但更多的时候,所取得的效果和自己预想的相差甚远。思索之余,我得出,第一课时教学,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为教材不同,年段不同,所面对的学生不同,每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教案,不同的老师上课收到的效果也不会相同。

  实际上来说,要真正上好第一课时,也并非易事。在1至3年级中间走了三个来回,我觉得低年级和中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也不相同。但无论哪个年段,第一课时的教学都应该根据年龄段的具体要求进行授课,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有所侧重地进行学习。第二: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注重以“读”为主线,要注意读的真正内涵,不能为读而读,要让读和思结合起来。就说三小张倩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一课吧,她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从而总结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节课,可以说是书声朗朗。第三,因为各课有各课的特点,所以教学中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把握好“扎实”关,不能花里胡哨走过场。

  记得听过一位老师说过一个经典比喻,第一课时就像绿叶,为第二课时的鲜花做陪衬的。绿叶虽然是陪衬,但没有它又怎么会有鲜花的绚烂呢?绿叶为鲜花提供养分,水分,它是伟大的,当然,这时你会觉得它也是美丽无比的。第四:第一课时要扎扎实实的上,除了朗读外还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落实生字。尤其是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他们本身识字量就大,而且要会认会写,确实不简单啊。对于生字的字形、字音就要下更大的功夫,可以组词也可以训练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加深其理解。

  在三小名师工作室关于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教研氛围。骨干教师的发言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可以说三小是人才济济,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不成长都不行。

  半天的观摩学习很快结束了,我们既增长了见识,又开阔了视野,确实是受益匪浅。衷心地祝愿两校间的教研之花清香溢两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