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4-04 13:31:0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五年二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4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和简易方程。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会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一般应用题。

  4、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会使用计算器。

  三、各单元的目的要求: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只要掌握积的定位方法,小数乘法就迎刃而解。);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及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乘、除法并会进行验算。

  第二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熟练、正确计算,能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每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正确求方程的解,会验算,学会解需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总复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端正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3)班、(4)班分别有学生51人和48人,三(4)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较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较强,但有几个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如:潘佳雪、伍天铖等,须加强要求。而三(3)班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多数住校少部分走读,学生的成绩差距也比较大,后进生相对较多,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太差等,这些学生有:张宇航、邓翔、陈雪晨、王银治、张新武等,对他们应多一些关注和鼓励,合理利用好课内课外的时间,借助优生的有利资源,帮助他们,力争取得更大突破,实现学生数学成绩的整体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三、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单元章节 课 时 时 间 安 排

  一、位置与方向 5课时 3月1日—3月7日

  二、 口算除法 3课时 3月11日—2月14日

  笔算除法 9课时 3月15日—3月27日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3月28日

  三 、简单的数据分析 3课时 3月29日—4月2日

  平均数 2课时 4月3日—4月5日

  四 、年月日的认识 2课时 4月9日—4月12日

  24时计时法 2课时 4月13日—4月16日

  制作年历 1课时 4月17日

  五、口算乘法 3课时 4月18日—4月23日

  笔算乘法 4课时 4月24日—4月29日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4月30日

  六、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5月8日—5月10日

  长、正方形面积计算 3课时 5月11日—5月14日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课时 5月15日—5月20日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3课时 5月23日—5月26日

  小数的简单计算 3课时 5月27日—5月30日

  八、解决问题 4课时 6月1日—6月6日

  九、数学广角 2课时 6月10日—6月12日

  十、总复习 4课时 6月13日—放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单元分析:

  (一)数与代数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二)空间与图形

  1、测量。(第六单元:面积)

  本单元设计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3、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三)统计(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三(6)班学生情况两级分化严重,班中学生优等生不少,但学困生也很多,正是所谓的“高分高,低分低”。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有所提高,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把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并且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学生对题目的解读能力及语言的完整清晰的表达还有待加强。同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高。虽然在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大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4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5名学生,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童便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或难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起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6、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

  7、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8、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9、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黄海辰、陈泽儒、王艳琴,他们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优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六、本册内容的课时及课时划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 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 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5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4 、激情点评,最好是脱稿,此环节让学生有了对题相应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讲的过程中做到条理清晰,环节明确,达到对题的方法的总结和对知识点的`归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得自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五、高效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对于高校课堂我虽然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问题解决课、巩固练习课、回归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导向,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导处的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六年级教研组将加强教研组建设,以继续争创优秀教研组为动力,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加强教研教改力度,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工作上追求“精细化”,在追求教学工作轻负担、高质量的同时,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的发展,能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任务,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

  二、工作目标

  1、抓好理论学习,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教参,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知识点及测评要点。真正落实课标精神,促有效课堂。

  2、加强教研组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做到更好的同伴互助。

  3、加强对教师的行为的管理,自觉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通过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备课、听课与评课等活动,把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要认真、细致、规范。要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质量才能有突破性提高。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继续加强课题研究,认真撰写案例和论文,构建学习型、专业型的教师团队。

  6、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对各项工作认真落实,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

  7、力争全年级学生数学期末考查及格率达97%以上,优生率高于80%。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1、常规教研:每位教师深入学习教材、教参、新课标对六年级的要求,对本年级的要求能融会贯通,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

  2、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认真写好每月二篇的教学反思,及时记录课堂中的点滴体会,积累教学的思考、感悟,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及理论水平奠基。

  3、作业设计的'研究: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力争把作业和课堂训练点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作业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业的设计要多动脑筋,做到精、活、实。即作业少而精,避免机械无效劳动;作业设计灵活多变,做到基础与能力都得到训练;作业设计有实效,成绩确实有提高。

  4、课题的研究:对于自己所研究的课题,要做到研究在平时,处处实践自己的研究,勤于动笔记录自己的点滴收获,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复习课的研究,四月底上两节复习课。

  5、学习习惯的研究: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仔细计算的习惯。采取切实的措施抓经常,抓反复,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培优补差研究:教研组编写一些习题对知识专项过关,以方便各教师对学生各类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培优补差工作。

  7、争取获得“优秀教研团队”的称号。鼓励教师积极向《教育时空》刊物投稿。力争本期内在《教育时空》和各级刊物上多发表论文、案例篇。

  四、工作重点:

  1、强化常规教学研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师生发展。

  2、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切实作好“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加强课题研究。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8

  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1),四(2)班都是在20xx年组建的,四(1)班现有人数为43人,其中男同学28人,女同学15人。大多数学生来自罗厝村,雅儒村,祺临村金山村、马鞍村等本施教区,有4个是外省的学生。父母离异的有2人(罗小倩和罗婷婷),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有多人。四(2)班现有人数为42人,其中男同学21人,女同学21人。大多数学生来自罗厝村,雅儒村,祺临村金山村、马鞍村等本施教区,有2个是外省的学生。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有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质量检测来看,四(2)班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错,成绩跟同一级段相比有一定的优胜;学困生的人数相对较少,及格率在85%以上,这些学生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题目,如口算等。四(1)班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两班共同点: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科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键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班中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下面就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作一个具体的分析:

  1、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把整万、整亿数改写成用万、亿做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计数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多位数的计算做准备,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2、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多位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定律,多位数的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3、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小括号内有加又有减又有乘除的运算,强调仍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一个算式中前后有两个小括号的,小括号里面的部分可以同时计算。应用题是在概括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以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为重点,注重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个数是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先引入口算,再学习笔算,然后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及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5、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性质、乘除法的关系,这些内容都是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的基础。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而学习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的化聚。要求学生既能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又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结合多位数的读写,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2、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五位数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渗透方程x+(-)a=b。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会一些加减简便算法。通过大数目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3、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计算两、三步计算式题。

  4、使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学会乘除简便运算。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通过计算,使学生初步具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同时爱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5、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

  6、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分步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情感目标:

  1、结合多位数的读写,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2、通过大数目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3、通过计算,使学生初步具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同时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②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①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②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③教学关键;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促进笔算。

  第三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①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式题和有关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

  ②教学难点:式题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题的方法

  第四、五单元: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③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有关的方程和应用题。

  ④教学难点: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

  ③教学关键:提高学生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的口算能力。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①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②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教学关键: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保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浓厚,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我计划在教学中以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指导。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课内外作业均要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体现课改精神,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采取“基础练习+个性作业”形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续任教三(1)、三(2)两个班的数学,共有学生94名,通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习,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正确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集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年、月、日。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情况比较特殊,我接了全新的班级。对于我来说是学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的具体情况我并不是很了解,只能在班主任那里侧面了解下,看看上次期末成绩,这只让我对于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相应的,学生对于我这个新的数学老师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那对于我的讲课方式以及要求肯定是会有些不适应的`,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初期的情况,到后来学生就会慢慢熟悉的,毕竟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高的。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尽快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习惯,培养新的学习习惯,改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2、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强弱项,根据班上的学生情况随时做出战略调整。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垂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4、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5、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让家长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动态。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七、全册课时安排:(约61课时)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八、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9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四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3)班,共有学生43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五、教学进程

  周次

  内 容

  课时

  1

  四则运算

  4

  2

  四则运算

  测试及分析

  2

  2

  3

  位置与方向

  4

  4

  位置与方向

  加法运算定律

  1

  3

  5

  乘法运算定律

  3

  6

  简便计算

  4

  7

  营养午餐

  单元复习

  测试及分析

  1

  1

  2

  8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2

  9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

  3

  1

  10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整理和复习

  期中测评

  3

  1

  1

  11

  期中测评分析

  2

  12

  三角形

  4

  13

  图形的拼组

  测评及分析

  2

  2

  1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

  1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

  16

  统计

  4

  17

  数学广角

  4

  18

  小管家

  测评及分析

  总复习

  1

  2

  2

  19

  总复习

  期末测评

  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形势分析

  (a)类别分析

  1、这个班有39名学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25名,转学生3名。根据去年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都比较牢固,口算和乘法口诀都掌握的比较好。但是粗心的人很多,缺乏灵活性,应用能力差。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端正。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意识及时完成作业,这使得学习数学变得困难。因此,在新学期,在纠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2、这个班的一些学生意识不够,缺乏努力学习的精神。他们总是想偷懒,不做作业,不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学前准备,课后复习。在写作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只有让学生认真写,才能认真思考。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2)教材分析

  这学期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一万以内的加减法、次数的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理解、矩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公里和吨、小时、分钟和秒、数学广角集(重叠题)、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

  这学期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加减、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考查问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我们应该找到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开心,愿意学习。

  二、这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写作教学安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量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教学强调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加强估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材料,以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这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

  (a)知识和技能

  1、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并做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能一位数数到十和一百;我可以用两三位数算一位数,估计一下。

  3、知道简单分数(分母小于10),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名称,知道分数大小,计算相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解决与分数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区分和识别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正方形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就会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些物体的长度是可以估计和测量的。

  5、了解毫米、分米、公里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公里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公里=1000米;了解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公斤,就会进行简单的c

  6、理解“次数”的含义,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一个数是多少倍”的实用方法。

  7、学生将借助直接图形和集体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维

  1、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验集体思维,逐渐形成空间的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直观操作,初步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3)问题解决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明白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的经验。

  4、学会表达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和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可以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信心学好数学。

  3、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比如观察、运算、归纳,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在数学活动中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万以内数字的加减,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小时和分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五、提高本学期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我现任六年级二班、三班两个班的数学。两个班共有学生142人。其中男生占大多数。两个班的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二班有男生35人,女生35人,整体学习习惯比较好,个别同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效果较好。三班男生有40人,女生有32人,有五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些困难。所以新的学期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全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关键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