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7 08:31:2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9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知兴趣,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眼下正是秋高气爽,农民伯伯忙于秋收的季节。孩子们对田园的农作物既熟悉又陌生,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农村的家长很少能在劳动之余和孩子进行知识的沟通。再加上农村幼儿园教玩具较欠缺,不能满足全体幼儿的的需要。为此,我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稻草绳作为活动材料,为幼儿创造一个极好教育契机,通过创意活动,将孩子们的兴趣内化,他们那种表面的对稻草绳的兴趣无疑会转化为对创意活动的主动参与,并为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进行表现和合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玩稻草绳的过程中进行创意建构,既能满足幼儿展现自我的愿望,又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稻草玩具带来的乡土情感,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发展。

  2.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表现和合作,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交往能力。

  3.能与同伴协调,合作地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活动前丰富幼儿的稻草的知识,稻草绳每人一根,稻干若干,一段轻快的`音乐。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大胆尝试创造草绳的多种玩法。

  活动难点:能与同伴合作尝试利用草绳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并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跳草绳舞,激发兴趣。

  全体幼儿手持稻草绳进活动室,听音乐跳草绳舞。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变一变,玩一玩稻草绳,看看谁玩得方法多。(反思:第一环节我直接利用草绳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稻草绳的多种玩法

  1.幼儿第一次自由探讨用草绳的多种玩法。

  师:请小朋友拿着草绳四散玩玩,玩得时候要注意安全。(幼儿自由玩时,教师个别指导,及时表扬玩得认真花样新颖的幼儿。)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法,让其它幼儿学一学。

  师:××小朋友,你刚才把草绳变成了什么?是怎么玩得?(尾巴、跳绳、项链、数字6、9等。)

  (反思:第二环节是本节课的基本部分,我让幼儿拿着草绳有目的去玩,充分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想出多种玩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优缺点和遇到的困难,丰富幼儿的玩法,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幼儿第二次合作探索尝试玩稻草绳

  师:刚才小朋友用稻草变成了许多东西,有的变成当尾巴,有的变成当马鞍等,想了这么多种玩法。刚才你们玩草绳是几个人一起弯的(一个),其实草绳是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这样可以变出更多好玩的,现在就请你们去找你们的好朋友一起合作玩草绳吧。(引导幼儿说出用许多根绳子可以变成长长的草梯)。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草绳变成一条长长的梯子,在草梯上可以怎么玩?

  (反思:第三环节我让幼儿尝试合作创造草绳的新颖玩法,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一环节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当幼儿想出比较新颖的玩法,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大胆创造想象更丰富的玩法,从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游戏《跳格子》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⑴将草梯平铺在地上,幼儿双脚并拢从草梯一端跳到另一端。⑵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跳格子比赛。⑶先跳完人数者为胜利。

  (反思:大班幼儿有了初步竞争意识,并较注重结果,此时安排玩跳格子竞赛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来变稻草绳玩玩,变变变,我将稻草绳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草球)怎么玩?我再变,变成飞盘它又可以怎么玩呢?草绳有很多种玩法,那你们知道草绳除了玩还有什么用处吗?请你回去好好想想。

  活动延伸:

  1.课后将稻草绳放区角,让幼儿自由探索玩。

  2.此活动还可以生成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鞋、草帽等美工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能够让幼儿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是语言领域非常重要的能力提升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力较大的现象,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简单记录实验结果,并能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力较大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能简单记录,并能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多媒体课件;2、操作材料:蛋壳(分成两半),两支削尖的铅笔,粗吸管(操作材料教师和幼儿每人一套);3、记录表、笔;4、红色的水、滴管。

  经验准备:幼儿对力这一概念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播放视频《小鸡出壳》;引出问题:蛋壳的凹面容易被啄破还是凸面容易被啄破?

  基本部分

  1、实验:验证蛋壳的凹面承重力强还是凸面承重力强。

  (1)猜想———请幼儿思考是蛋壳的凹面承重力强还是凸面承重力强?教师在预设的记录表中记录和统计幼儿猜想结果。(2)引导幼儿观察实验

  材料———引导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教师演示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具体要求并强调:手握铅笔的位置;铅笔与吸管的距离;蛋壳中心;手拿蛋壳的方法;实验的顺序(先啄凹面再啄凸面);记录啄破所需要的次数。

  (3)交流实验的结果,引导鼓励幼儿自己说出结论。

  (4)教师小结:蛋壳的凹面容易被啄破,凸面不容易被啄破,所以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薄壳结构原理(建筑学术语)

  2、实验:解释凸面承重力强的原因。

  (1)猜想:为什么凸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

  (2)教师演示实验:用可见的“水”代替作用于蛋

  壳的'无形的“力”,将有色的水分别滴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请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教师小结: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凹面容易被啄破;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这样的话力量就比较小,所以凸面不容易被啄破,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

  3、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想一想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像蛋壳的物体(如安全帽、灯泡等)。(2)结合多媒体课件,像幼儿介绍薄壳结构在建筑学中的应用。(如教堂的屋顶、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等)

  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继续在生活中识别各种薄壳结构原理的建筑物

  【活动反思】

  1、将所教的内容与幼儿的强烈兴趣结合起来。教师就运用了小鸡破壳的视频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2、以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开始一个主题。教师可以问幼儿“生活中,凸面的房顶、平面和凹面的房顶哪个更加坚固?”

  3、教学中老师科学严谨规范,要求幼儿手持蛋壳,并找到蛋壳中心点(敲击的位置),通过演示实验,规范了幼儿的实验行为。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磁铁能吸引铁之类的物体。

  2、让幼儿感悟到磁铁不同磁极的相斥作用。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的磁铁若干,幼儿钓鱼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吸铁石。

  1.出示不同形状的吸铁石,请幼儿识别——它是吸铁石吗?(是或不是)

  2.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吸铁石的作用。(上课时黑板上要用,妈妈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问题:吸铁石能吸住什么?

  二、实验操作,体验吸铁石的神奇魅力。

  1.出示各种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请幼儿猜一猜它们跟吸铁石相遇会产生什么情况?

  2.让幼儿自主验证刚才自己的结论,两人一包材料。

  3.让幼儿通过实验,将手上除磁铁外的材料分成两队,并请一名幼儿给大家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老师和幼儿帮他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总结幼儿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相关知识及它的学名——磁铁。

  三、玩具里的磁铁。

  1.出示幼儿常见的“钓鱼”玩具,吸引幼儿兴趣。

  2.与幼儿一同分析该玩具中磁铁的位置及作用。

  四、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出示两块有n、s标志的'磁铁,演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利用小型的两极磁铁制作磁性小火车,让幼儿体验同极相遇和异极相遇的变化。

  3.让幼儿实验,根据同极和异极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车。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了磁铁的哪些新本领。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利用圆环形磁铁和长棍,制作弹簧磁铁。

  2.找一找社区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谁找到的多。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活动准备:

  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点蜡烛

  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

  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

  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

  (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

  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

  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

  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在拿到一样东西时会迫不及待的摸索着打开它,这是由幼儿的好奇心所驱使的,孩子有了这样的探索欲望我们要充分创设机会帮助孩子提升,同时《新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瓶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我就设计了本课,让孩子首先自己去探索打开、盖上瓶盖的方法,接着分享自己经验,让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各种瓶罐盖子的特征,探索打开、盖上瓶盖的方法。

  2.学习按大小特征匹配瓶盖,分享盖瓶盖的经验。

  3.通过活动,感受体验操作与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投放各种打开方式不一(拧开、弹开、拔开等)的瓶瓶罐罐若干。

  2.在瓶子上做上数字或圆点标记,供幼儿制作乐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打开瓶盖的方法

  1.帮助熊宝宝

  师:这里有好多瓶宝宝,熊宝宝很想打开它们,可是它打不开,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小熊吧!

  2.幼儿尝试打开各种瓶罐的盖子。

  师:你是怎么打开瓶盖的'?请你来演示一下。

  3.鼓励幼儿说出打开瓶盖的方法,并引导幼儿说出开瓶盖的动词“拧开”等。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学开瓶盖的动作吧!(教师带领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二、大小瓶子找帽帽。

  1.给大小瓶子找帽子

  激发兴趣:冬天到了,今天老师这有很多瓶子宝宝也冷了,想戴帽子,可是他们的帽子搞混乱了,请你们帮助他们找一找好吗?

  操作要求:请你们找的时候看清楚瓶子宝宝的瓶口有多大,然后找一顶最合适的帽子给它戴哦。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示幼儿检查瓶罐宝宝的帽子戴得牢不牢。

  2.分享开瓶盖的经验

  师:你给几个瓶子宝宝找到了帽子,你是怎么找到的?

  小结:大人戴大帽子小孩戴小帽子,瓶子宝宝和我们人一样,大瓶口戴大瓶盖,小瓶口戴小瓶盖。

  三、盖瓶盖比赛

  激发兴趣:今天我们这里有好多瓶子和瓶盖,要进行盖瓶子比赛,你们有信心赢吗?

  1.分组进行比赛

  2.个别幼儿进行比赛

  3.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请你说说你为什么会盖的这么快?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颜料、瓶盖、白纸,用瓶盖印画。

  益智区投放各种大小的瓶盖进行比较大小。

  活动反思:

  在成人看起再平常不过的瓶瓶罐罐,却是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甚至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小班幼儿,让幼儿摆弄各种空瓶罐,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使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头部特征。

  2、尝试在同伴面前大胆、夸张地介绍自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面镜子,足量的纸,笔。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猜猜是谁。

  1、观察活动材料的画面,看看他们是什么?

  2、同样是树叶,同样是斑点狗,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特别的朋友。

  1、翻看幼儿活动材料第7 页的照片。这里有三位小朋友,他们都说自己很特别,你们看出来了没有?听听

  2、找一个好朋友,仔细比一比我们的长相,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教师鼓励幼儿两人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和符号记录观察结果。

  4、教师参与与幼儿的观察、记录。引导幼儿从关注身高、胖瘦等明显特征转向关注有趣的、不太明显的细微特征,如手的大小、手指的弯曲度,头顶的旋涡、眉毛的浓淡等。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的观察记录汇总到大的.记录表中。

  6、我们原来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三、寻人启示。

  1、我要找我的好朋友,但我不说他的名字。你们可以问我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长的什么样,然后通过我的回答,猜猜他是谁。

  2、教师根据幼儿观察记录上的特征,有选择的进行描述,请幼儿裁裁老师说的是谁?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 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3.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 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活动过程:

  (一) 说说我认识的雨

  师: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

  3.下小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4.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

  1. 参观材料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 幼儿参观

  (2) 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 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 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 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

  (4) 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

  (5) 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 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对秋天常见的花卉感兴趣,喜欢观察秋天常见的花卉。

  2、初步感知菊花,一串红等常见花卉花朵和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与家长引导幼儿到公园、街上观赏秋天常见的花卉。

  材料准备:

  1、植物内种植菊花、鸡冠花、一串红等秋天的花卉。

  2、挂图:“花娃娃”。

  3、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第一页“花娃娃”。

  活动过程

  1、欣赏花卉。

  教师带幼儿到植物角观察花卉,引导幼儿说出这些花卉的名称(“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

  请幼儿观察花卉的叶子和花朵。

  2、认识花卉。

  认识并了解菊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菊花的叶子像什么。感知菊花的`主要颜色,能说出花瓣是“细细的”。

  认识并了解一串红的外形和颜色,说说一串红的叶子像什么。感知一串红是红色的,花瓣是圆圆的。

  认识并了解鸡冠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鸡冠花像什么。感知鸡冠花是深红(深紫色)的,样子像鸡冠。

  3、我和花儿做朋友。

  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幼儿用儿歌记住花卉的名称(儿歌附后)。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音乐停后,任意说出一种花的名称,请幼儿去摸摸图上的花。

  4、秋天里的花。

  翻阅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花娃娃”,进一步感知这些花卉的形状特征。

  活动提示:

  托班幼儿对颜色认识不是很敏感,不能说出正确的色彩名称,说出近似即可。

  活动延伸:

  1、活动区:秋天的花。在感知、欣赏秋天花卉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

  2、植物角:在植物角里摆放菊花等秋天的花卉,提供给幼儿观赏。

  活动资源:

  儿歌

  秋风吹,菊花开。花瓣像头发,花瓣想豆芽。各种颜色真好看,小朋友们都爱它!一串串;红的花,真鲜艳。花儿好看我不摘,做个爱花的好孩子。鸡冠花,像鸡冠,公鸡跑来看,越看越喜欢,这个鸡冠真漂亮,我要跟你换一换。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外出散步时,孩子们发现了一位怀孕的阿姨,许多幼儿对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的、如何长大的非常感兴趣,因此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重点放在幼儿收集妈妈十月怀胎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上,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本次活动以幼儿主动参与为主,自己收集、寻找获得信息,(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让幼儿获得知识),在收集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通过集体活动,详细了解胎儿在母体中是如何长大的。让幼儿尝试获得知识的各种途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各种途径获得知识。

  2、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知道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

  3、教育幼儿尊敬妈妈,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收集大量的关于母亲十月怀胎的资料,可由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方法获得信息。

  2、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影像资料、胶水、泡沫板

  3、一位怀孕的母亲

  活动过程:

  一、主题讨论

  幼儿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问题: (1)、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会有什么反应?

  (2)、你在妈妈肚子里,饿了怎么办?

  (3)、你在妈妈肚子里,怎样活动和长大的?

  (4)、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1、请一位怀孕的母亲

  让幼儿有个直观的了解,阿姨肚子里有个小宝宝。自己没出生前也是在妈妈肚子里渐渐长大直至出生的,激发幼儿想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愿望。

  2、影像资料

  通过影像资料,让幼儿看到自己在母亲肚子里的真实影像,初步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渐渐长大的。

  3、卡通形象

  进一步加深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长大的,初步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不容易。

  三、布置主题墙:妈妈孕育我

  1、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妈妈的观察,夸夸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最能干”。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自己动手把收集的'资料贴在主题墙上,让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

  活动延伸:

  回家后做几件爱妈妈的事情,第二天开展主题讨论:你是如何爱妈妈的。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希望大家学会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体会妈妈养育自己的艰辛,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04-19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2-16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4-15

奇妙的影子科学活动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