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平行四边形教案

平行四边形教案

时间:2023-05-18 13:07:08 教案 我要投稿

平行四边形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行四边形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的例1、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4页的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

  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名称。(电脑出示)

  2.在这几个图形中,你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呢?

  3.大家想不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l中的第一组图形。

  提出要求:这儿有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作适当点评,使学生明白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都是可以的:即数方格比较大小或把左边的图形转化后与右边的图形进行比较。

  (2)出示例l中的第二组图形。

  提出要求: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小结: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转化。这种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2.教学例2。

  (1)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提问:你能想办法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提出要求:谁愿意把你的转化方法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用实物投影演示剪、拼过程)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剪、拼方法? (继续请学生演示)

  教师用课件演示各种转化方法,进行小结。

  (4)讨论:刚才大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的。大家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沿着高剪开,能使拼成的图形出现直角,从而符合长方形的特征。

  (5)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变?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2)操作: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并求出面积,再填写下表:

  转化成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c㎡) 底(cm) 高(cm) 面积(c㎡)

  (3)小组讨论:

  ①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反馈、交流,抽象出面积公式。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如.下的板书: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二长×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高

  (5)用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写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S=ah

  (6)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通过指名板演和评点,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三、巩固深化。

  1.指导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计算时应用了什么公式。

  2.指导完成练习二第1题。

  (1)明确要求,鼓励学生尝试操作。

  (2)讨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要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相等,它的底和高可以分别是多少?

  (3)学生继续操作后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对展示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判断,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3.指导完成练习二第2题。

  先让学生指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

  提醒学生:测量的结果取整厘米数。

  4.指导完成练习二第3、4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5.指导完成练习二第5题。

  (1)同桌两人分别按要求做出长12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平放在桌上。

  (2)指导观察、思考。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成的长方形和用长方形拉成的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等吗?为什么?面积呢?

  (3)指导测量、计算,验证猜想。

  (4)连续拉动长方形,启发思考面积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后记

  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 使学生了解用数方格方法计算面积时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同时初步学会用这方法估计并计算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 使学生体会平移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感受转化的策略。体会平移后图形的面积不变。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中全面感知平行四边形现象,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情景中的存在。,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

  3.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一、(出示主题图)

  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主题图,图中都有些什么物体,这些物体

  都反映出一些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正是我们本单元所要研究和学习

  的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

  小组活动

  探索、感知

  探索新知 1.拉一拉。

  师:拿出你们准备的长方形木框,用手捏住相对的两个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动,边拉动,边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与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可以拉成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师:说明平行四边形易变形。(板书:易变形)

  2.画一画,比一比 。

  (拉到一定的.位置不变)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在纸上。 观察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平行……

  抽生演示测量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课件演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量一量,填一填,说一说。

  师:先给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编上号。每位同学都用直尺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然后填表。

  长边 长边 短边 短边 边 ∠1 ∠2 ∠3 ∠4 角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交流,然后讨论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点?作好记录。

  全班汇报。你们组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点?

  师:几组同学的汇报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你们有吗?

  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特征?

  总结: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四个内角的和是360

  学生操作

  抽生汇报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

  独立观察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操作,先拉平行四边形,再画。

  独立观察

  小组交流

  抽生汇报

  学生发言,其余注意倾听。

  独立思考,汇报。

  1组:我们发现左右两边的长都是……,上下两边的长都是……

  一组对角都是……,另一组对角都是……

  2组:……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些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3

  一、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如果使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与另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那么根据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应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三、实验步骤

  (一)、仪器的安装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二)、操作与记录

  2.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 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3.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三)、作图及分析

  4.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5.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6.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7.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误差范围内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四、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

  3.尽量减少误差

  (1)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的前提下,测量数据应尽量大一些.

  (2)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两端画个投影点,去掉细绳套后,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五、误差分析

  本实验的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读数误差

  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2.作图误差

  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

  例1、对实验原理误差分析及读数能力的考查:(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BD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AD______.(填字母代号)

  A.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B.两细绳之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3)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4.00____N.

  例2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考察: 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如图所示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bcd 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改变重物质量______.

  例3:有同学利用如图2-3-4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BCD )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 A )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甲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

  当堂反馈: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 F′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B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1)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C______和____E____;

  (2)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理解并能正确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中学生要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今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以比较花坛大小的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课程理念;通过数格法,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再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从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掌握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目标的定位,我将“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以引导探究法为主,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通过数格子和剪拼验证、观察比较,使小组教学和班级教学紧密联系,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三、尝试练习,提升能力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高

  以争论面积大小的故事情境引入,引出要比较大小就得先算面积。回顾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宽,并通过回忆长方形

  (一)提出猜想

  【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什么?

  受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迁移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①底×高 ②底×斜边(学生争论)

  (二)动手验证

  (课前准备好剪刀、方格纸、尺子、两个图形纸的学具,放在信封里。)请大家拿出信封,小组合作,验证你的猜想。教师巡视并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给予适当地指导。

  1.多数学生会选用数格法,得到两个图形面积相等。

  【追问】如果让你测量花坛的面积,你也用数格法吗?

  【询问】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再计算它的`面积呢?

  再次验证,并提出活动要求

  (1) 你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2) 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

  2.交流反馈(一个演示,一个讲解)

  【提问】看懂这种方法吗?有谁的和他不同?

  (三)动眼观察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可能会发现,都是沿着高剪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直角,而且都拼成了长方形。

  【追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发现,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小组内、同桌间说一说变化的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四)自学课本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用字母表示公式。

  S=ah(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

  【追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一)基本技能训练

  (1)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蓝色线这条高的长度

  (二)解决实际问题

  快乐公园由三个高都是16m的平行四边形组成,其中中间是一条长河,两边种植花草树木。(如下图)

  (三)提升思维能力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2.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厘米,那么能画出几种?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材是以比较花坛大小的情境导入,但我认为这一情境不是很贴切学生的认知,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因此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改编。

  感受数格法不受用,从而激发起探究欲望。

  本环节以“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为主线,引导学生带着猜想自主探究,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发展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

  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感受高和底的对应。

  发散学生思维,同时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思想,感受同底等高。

  通过对全课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结。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它又是后面进一步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别的基础,更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及说理的良好素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在本课中,可以探索活动为载体,并将论证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从而将直观操作与简单推理有机融合,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目的.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2都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逆命题,它们的证明都可利用定义或前一个方法来证明.

  (2)平行四边形有四种判定方法,与性质类似,可从边、对角线两方面进行记忆.要注意:

  ①本教材没有把用角来作为判定的方法,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为补充;

  ②本节课只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

  (3)教学中,我们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如通过欣赏图片及识别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建立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觉认识.并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建立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接着提出问题: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从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的方法.

  然后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在学生拼图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别方法的掌握,并发展了学生说理及简单推理的能力.

  (4)从本节开始,就应让学生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凡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证明的问题,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应该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

  (5)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6)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 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教材P96的例3,它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此题最好先让学生说出证明的思路,然后老师总结并指出其最佳方法.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例3是一道拼图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边拼图边说明道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再用四个不等边三角形拼一个如图的大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四 课堂引入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2.【探究】: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从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0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2。培养分分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力。

  3。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信心,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各一;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在我们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并认识了许多的四边形,那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呢?

  师:今天四边形之家要邀请它的家族成员来开联欢会,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你还认识它们吗?请你说一说你认识的图形的名称。(生说名称,教师相应的课件出示名称)

  师: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能介绍它们的边与角各有什么特征吗?

  师:这两个图形(出示和,并粘贴在黑板上)你能试着说一说它的特征吗?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大家描述得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这两个图形我们不熟悉,所以描述的信息不够准确,没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让你清楚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索发现,掌握特征。

  1。联系生活,建构概念

  师: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梯形呢?说说看!

  师:你们真会观察啊!除了这些,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生举例)

  师:看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既然他们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观察图形,直观感知

  师:好了孩子们,先来看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梯形有什么特征呢?

  生说:平行四边形左右的边是平行的,平行四边形的上下的边也是平行的。师指图比划,梯形的上下边是平行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的一组边平行(老师说时带动作),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来验证。

  3。验证猜想。

  师:现在在你们的练习纸上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请你拿出工具检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边是否平行。

  学生活动:验证。

  活动结束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就图说明。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他们组有这样的发现,其他组和他的发现一样的请举手,哦,大家都有这样的发现。是不是其他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4。整体呈现,确定概念。

  (1)平行四边形。

  师:我们首先来看平行四边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验证。

  师:验证之后可以证实我们刚才的发现是正确的,是吗?谁再来说一说我们刚才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读。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子中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

  (2)梯形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现在我们来看梯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梯形并验证。

  师:现在我们又证实了刚才梯形的发现是正确的,谁再来说一说刚才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师:刚才这个同学发言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词,谁发现了?你能解释什么是“只有”吗?

  学生读概念,闭上眼睛想一想梯形的样子。

  5。对比概念,上升理解。

  师:(指板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同学们,既然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了,谁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师:但也有不同,谁来说说哪里不同?

  师:加着重号“分别”是什么意思?“只有”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不要这两个字?

  三、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那么,请你迅速的判断一下。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是梯形的画“√”。

  (在完成此题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争议,则让学生议一议;无争议则提问:为什么在长方形下面画“○”?为什么说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如果分别用一个集合圈来表示一种图形,这几种图形在四边形这个大家庭中应该站什么位置呢?(课件出示集合圈)

  师: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放大正确集合图)

  师:谁能根据这个图说说它们的关系?(生说)

  五、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已经很了解了,说到四边形,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课件出示:)可它被数学书挡住了,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图形呢?

  继续演示:不可能是……?可能是……?

  不可能是……?可能是……?

  一定是……?为什么?

  师:其实谜底早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师:通过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觉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想挑战吗?

  2.分图形。

  呈现题目:如果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画画看吧。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7

  教 学 分 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动手测量、比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共性及各自的特性。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并认识平行四边形。

  过程与 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活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积累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品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 动手实践 交流合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格子纸、三角板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智慧星要带领大家到图形王国去参观。参观之前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仔细观察、多动脑筋。(多媒体演示图片)你能说出这些事物中你认识的图形吗?(抽出长方形、正方形。引出课题)

  二、 协作探索,研究问题

  1.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

  (1) 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

  (2) 教学对边的.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把两个人面对面叫做对面,在长方形中上下两条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左右两条边也叫对边。(多媒体演示)

  (3) 小组合作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下面请大家利用你手中的工具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和组内同学说一说,你自己手中

  观察汇报

  观察汇报

  学习对边的概念

  小组合作

  动手操作

  长方形的对边和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4) 指名汇报,并演示自己发现的过程。

  共同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是四边形,它们的每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 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2. 教学平行四边形

  (1) 多媒体演示: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一些图形,它们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

  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出示格子图中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一数你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

  (3) 总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4) 动手操作:拿出活动的四边形:拉动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总结

  动手实践

  观察认识平行四边形

  观察思考发现特点

  动手操作

  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猜一猜。(多媒体演示)

  2. 找一找。(多媒体演示)

  3. 说一说。

  四、 总结。

  你今天从智慧星那里学到了什么?

  练习巩固

  总结交流

  板书设计 :

  长方形 正方形 和 平行四边形

  边: 4条 4条 4条

  对边相等 全都相等 对边相等

  角:4个直角 4个直角 4个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8

  第五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刘老师带来一个信封,谁来猜猜里面藏着什么?

  生1:卡片。

  生2:奖品。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请小朋友上来把它揪出来,但你每拿出一件物品得向小朋友们介绍,你打算用它干什么?

  (学生逐个上台从信封中拿出物品)

  生1:我拿出的是剪刀,打算用它剪东西。(师:板书:剪)

  生2:我拿出的是一格格的东西,打算用它来量。

  师: 我们给它一个名字,透明方格纸,用它量什么呢?

  生2:我想用它量书本。

  师: 书本的 ……(停顿)

  生2:书面有几格?

  师: 书的表面有几格其实就是它的面积,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数它的面积 。(板书:数)

  生3:我拿出的是平行四边形(学具),我想知道它的许多秘密。

  师: 平形四边形的秘密,这词用得真好!你的写作水平一定高。待会我们来研究它

  这节课我们就用刚才这些学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展示学具的片段。它们都是为学生研究平形四边形、三角形的 面积公式服务的。分别有:剪刀一把、塑料透明方格一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模型各二张。何必如此耗费时间呢?直接出示学具,学生不也能知道呢?

  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我认为直接出示学具,不能引起学生对学具的重视,对其作用更是模棱两可,将为小组合作学习埋下“隐患”。学生面对一堆学具,面对要完成的任务手足无措,不知该从哪下手。这样岂不是更浪费时间,或者学具将失去它的作用,平形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无法推导。

  ……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研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成为了发现者。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让我们再接再厉,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如果我只给你一把剪刀、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学具,你还能发现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动手操作,不久就纷纷举手)

  生1:老师,我把对角一剪就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生2:老师,我剪出的三角形两个一样的。

  师: 你们真厉害!对角一剪就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从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小组讨论)

  生3:就是除以2。

  师: 你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除以2吗?

  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用字母表示:S=ab2。

  生4:我能把它剪成两个梯形教后反思

  教材编排中平形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各安排了二个课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重新推导一次。而在本堂课上在平行四边形后学生仅用了5分钟就推导并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花最少的时间掌握一节课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使用的教材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教师如果只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有时就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而且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而如果教师能运用教材进行灵活的运用,或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重新组织教材,创设更有效的更能引起学生注意的课题导入设计、问题设计,让学对本节课产生极高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理想的境界,正如肖川教授所说的“使我们的教学达到完美的教育。”

【平行四边形教案】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教案04-0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06-03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08-26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07-2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6-0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案02-27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03-30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3-1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3-28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