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生命》的教案

《生命》的教案

时间:2023-02-19 19:02:40 教案 我要投稿

《生命》的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生命》的教案

《生命》的教案1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通过感知结构、探究内容、品味语言三个板块,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精神上的陶冶,从而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感情基调。

  3、体味作品蕴涵的哲理,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领悟作品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品味。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瑰丽多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大家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大家能否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你觉得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性的散文。争论“谈”。这种文章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敬畏生命”就是。虽有理性化的总结,但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你觉得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结构、内容、语言及情感、哲理等等)

  好!这节课我们就择要分析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你已浏览了全文,你看本文在形式上和其他散文有什么不同?(通篇只有一大段,点拨:或许这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技巧之一吧)尽管只有一段,但它的内在结构思路却是相当清晰的,能否找到一些相关的语言标志词予以说明。

  说明:正是这些句子,把散的内容编织在了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由此我们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一篇三段式的散文诗。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首散文诗。

  三、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1、作者开篇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呢?(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勾画这两个比喻句)。下面,我们分两组来研读“水和树”这两部分。(各自小组完成,同桌学习)

  展示要求:

  ⑴ 一江春水: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春水”?与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表现春水力量的动词,表现春水性格情趣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流动”。

  ③ 四个“有时候”说明了什么?象征了什么?四个“再”塑造了春水怎样的形象?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过程。

  ⑵ 一棵小树: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小树”?与小树的生长又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体现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的动词,体现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生长”:小树在生长中有哪些方面的“快乐”?

  ③ 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记叙描写,象征了什么?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树的生命历程。

  2、教师提问:

  这两节的末尾都重复了这样两个句子:“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反复)吗?该怎样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常人或许认为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境界和高度;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小结:至此,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其实,作者在文已经做了回答,那就是:生命是:诞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是战胜自然,享受欢乐,不停地前进。在这两个部分,作者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来展开对水和树的具体描写的:

  生命像(朗读这两部分)

  3、作者将生命形象化为“水和树”这两种具体的形象,通过他的描绘启示了什么道理?(意在表明什么?)

  点拨:

  形象 “形散”

  喻 (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

  “神聚”:享受生命

  道理: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积极的人生观。

  既然这样,作者是怎样认识自己的生命呢?

  4、朗读第4层,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勾画其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初步体会其含义。(同桌互查)点拨:作者有哪些重要的认识?(相机板书: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小结板书:形散、神聚等内容)

  四、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涉及到,在这里就仅以B中勾画的句子作为重点。(小组解决,还是教师引导解决?)

  在这里,教师以书后练习三中的两个句子为例,作简要分析。

  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揭示了作者对生命本质怎样的认识和体验?)

  (浅析: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辨证统一的,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中的两种基本旋律。)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能否改一个字,使表意更准确?)

  (浅析:快乐固然要感谢生命,但痛苦未尝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能否举例加以说明;“也”改为“更”似乎更好。)

  五、总结

  由此可见,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决不是一般的认识,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谈”?

  浅析:作者是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1900~1999),备尝生命的酸甜苦辣以后的“体验”,它不是一般的漫谈,而是作者的严肃思考和认识。最后,我想用普希金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冰心奶奶的祝愿一样:应该有一个多姿多采的人生!

  六、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生命”或“人生”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五条。

  2、仿写:“生命像……,愿你的生命……”的句式写一句哲理性的话。

  3、比较阅读第4层与《敬畏生命》(8~10段),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挖掘了课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采用了散文诗式的教学处理,使上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组合作学习则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生命》的教案2

  教材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提示:明确了本次写作的对象和内容。回忆旧知,引导学生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习作要求:通过阅读找出语文书中的故事,进行筛选与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将其中的一两个写下来,或者写写读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第三部分是照片

  一,呈现了课本的封面插图,以及两篇课文的文字与插图。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二、学情分析:

  课前要提前一周的时间,引导他们翻阅语文书,发现藏在书中的故事。提醒他们,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情节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等。

  三、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目的。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或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的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四、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或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的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相关的补充阅读和链接。

  2.鼓励学生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从而达到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的教学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点拨、创设情境、品析词句来理解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

【《生命》的教案】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教案09-01

生命生命教案08-26

生命生命的教案01-11

《生命 生命》教案11-08

《生命生命》的教案02-26

《生命》教案03-04

精选生命生命教案三篇04-29

生命生命教案(精选6篇)02-16

生命生命教案四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