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优质课教案

优质课教案

时间:2023-01-13 08:37:45 教案 我要投稿

优质课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质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质课教案

优质课教案1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神奇的计算工具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6人,其中女10人,学生大多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生活的景泰县草窝滩镇草窝村这里是景泰县的枸杞之乡,这样使得大多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就接触过计算器,所以教学起来起点较高。

  3.教学内容分析

  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38页的内容)

  4.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

  2、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5.教学难点分析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

  8.教学过程

  一、 提示课题:

  1、 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呈现:神奇的计算器。

  2、 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 引导探索

  1、 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 认识一些功能键。

  (1) 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 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 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

  ③ 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 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 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 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 实物投影呈现:

  菜单

  酒 14元

  凉拌豆腐 3元

  肉丝: 5元

  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 12元

  甜点: 8元

  青菜: 3元

  ②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 反馈计算结果。

  4、 索一些数学规律。

  (1) 呈现计算题。

  ① 1+2+3+4……+98+99+100

  ② 999×9 9999×9 99999×9

  (2)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 反馈计算结果。

  (4)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

  ① 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 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9、课堂活动

  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

  10、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认识功能键、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

  ① 开关及清除键。

  ② 运处符号键。

  ③ 数学键

  ④ 等号键

  ⑤ 小数点键

优质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歌曲中啃苹果的节奏(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能够快乐的演唱。

  2.尝试随着节奏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苹果被啃的动态。

  活动准备:

  音乐"毛毛虫啃苹果"、多媒体课件、节奏图谱、贴有苹果的苹果垫4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毛毛虫来了

  1.师:看是谁来了呢?(播放PPT)(幼儿回答毛毛虫)。

  2.毛毛虫喜欢吃什么呢?

  (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倾听后猜测)(树叶、苹果、香蕉、西瓜等。)3.毛毛虫到底在吃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4.哇毛毛虫这么喜欢吃苹果。

  二、学习毛毛虫啃苹果的节奏。

  1.它经常会一口一口啃苹果哦,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啃苹果的?(播放音效)(幼儿回答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出示图谱)(教师讲解图谱:毛毛咬一下、停下来、又咬一下、然后快快的咬了三下。)

  2、那我们来一起学学毛毛虫啃苹果吧(练习2次)3.毛毛虫真淘气,它又开始啃苹果了,来听一听,她这次是怎么啃的呢?(播放音乐)4.听完喽,毛毛虫这次怎么啃的啊?(幼儿回答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教师出示图谱并讲解图谱:快快的咬了四下,然后嚼一嚼。)5.淘气的毛毛虫喜欢啃苹果,那我们一下来啃一啃,可是老师的手点哪里,你们就跟着节奏来啃哦!(反复2次)三、毛毛虫啃苹果(一)感知学唱游戏歌曲1.毛毛虫啃了什么样的苹果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播放动画)2.毛毛虫都啃了什么样的苹果?按幼儿说的出示图片,并唱乐曲。

  3.再听一次,是啃了这些苹果吗?

  4.分句听辨,出示图谱,感知学唱啃不同的苹果时发出的`不同声音节奏。

  5.区别啃大小苹果的声音,跟着音乐,和毛毛虫一块啃苹果(快乐地歌唱)。

  (二)游戏--毛毛虫啃苹果

  1.老师做毛毛虫,幼儿尝试按节奏表现苹果被啃,变成苹果核的动态。

  2.请幼儿分组自选苹果变,唱到啃什么苹果,变什么苹果的幼儿就表现被啃动态。(视情况再次游戏。)

  四、毛毛虫变蝴蝶

  1.毛毛虫吃了这么多苹果,开始休息了。

  2.毛毛虫睡了美美的一觉醒来,呀!变成什么啦?毛毛虫变蝴蝶喽!(一起学蝴蝶飞,出活动室)

  五、歌曲谱: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可爱的毛毛虫是中班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毛毛虫啃苹果》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其音乐流畅、节奏鲜明,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它以毛毛虫啃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苹果时发出的不同节奏声音为贯穿的主线,蕴含感受节奏不同、声音高低等音乐要素,内容浅显而有趣。本活动意在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这首歌的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内容浅显生动,是幼儿学习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优质课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会听前奏整齐地开始。

  2、感受歌曲不同乐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歌曲情绪的丰富变化。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二、活动准备

  1、音乐光碟2、幻灯片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能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

  2、指导要点:尝试轮流唱歌,引导幼儿充分倾听和分辨,体验、把握角色心理的丰富变化,尝试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接唱歌曲。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幻灯片,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并自由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里有谁?",!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发生什么事了?"

  2、播放音乐,幼儿倾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是谁把花瓶打碎了?开始的时候小朋友是怎么样想的?后来呢?

  3、熟悉旋律,分段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第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情绪。

  小朋友把花瓶打碎了,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心情怎样?

  (2)幼儿轻声跟唱,用轻弱的声音表现担心害怕的心情。

  (3)跟钢琴演唱,会听前奏整齐地开始。

  (4)教师清唱第二段,感受不同的情绪变化师:小朋友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的,小花猫是怎么样做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诚实、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5)教师弹琴并有感情地演唱,幼儿用较强的欢快的声音跟唱,表现开心快乐的情绪。

  4、完整演唱歌曲(1)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情绪变化,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有节奏地随音乐念一、二段歌词。

  (2)带领幼儿学唱,注意提醒控制音量的强弱变化,根据歌曲音乐形象的情绪变化,运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两段歌曲,表现出前后不同的音乐形象。

  5、玩接唱游戏(1)自由分组,尝试接唱。

  (2)交换角色,继续玩接唱游戏。

  6、小结评价提问:怎样做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孩子们组织了一次音乐活动,欣赏歌曲《好孩子要诚实》。主要目标是让孩子理解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当我出示小花猫的头饰引出歌曲的名称时,大部分孩子都说会唱了。也许这首歌曲孩子们很熟悉,因为有许多儿童歌曲的碟片上都有,于是我就顺着孩子的呼声“那我们就一起来唱吧”。这时有许多孩子都能跟着哼唱。对歌曲的旋律也都很熟悉,只是歌词唱不清楚。这时我就想让孩子们除了能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外,还想让他们学会唱出歌词。

优质课教案4

  由来:

  在假期里,许多孩子们去了国外旅行,回来后纷纷谈论自己旅行的见闻,并在谈论中引发了对班集体出游的向往。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们开展了《宝贝去哪儿》的主题活动。《纲要》的健康领域明确指出:与家庭配合,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行路时要走人行横道靠路边行走,乘车时不把头、臂伸出车窗外。根据纲要的提示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了这次健康课《走路乘车都安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剧和图书,丰富幼儿出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准备:

  绘本教材ppt、乘车场景(椅子、方向盘)、红绿灯路口场景(红绿灯、斑马线)

  重点:

  丰富幼儿出行安全知识

  难点:

  丰富幼儿出行安全知识

  过程:

  一、话题引入环节

  孩子们过几天我们就出去旅行了,但是在到达目的地过程中,需要你们和家长一起到达,你们会选择怎样出行呢?

  二、探索环节

  1、讨论出行安全,了解幼儿前期经验。

  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出行时在安全方面应注意什么呢?

  2、通过不同的方法,丰富幼儿乘车安全知识观看情景剧,找出错误的'做法,初步了解乘车安全知识。

  你们看看刚才的那个小朋友遇到什么危险?

  谁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观看图书《走路乘车都安全》了解,进一步加深乘车安全知识的印象。

  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你们刚才没有想到看到的?

  进行情景表演,巩固已学经验。

  谁想来试一试看看你们是不是文明安全小乘客?

  小结:我们出门乘车的时候,遵守秩序顺序上下车、还不要在车里随意走动、公交车停稳后再下车、下车前要观看后面情况。

  3、通过讨论和观看图书的方法,丰富幼儿走路安全知识。

  讨论:我们步行到达时候应注意什么呢?通过路口时注意什么?黄灯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吗?

  观看图书进一步了解过马路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

  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进行情景表演,巩固已学经验。

  小结:一定要等车停稳后才可通过,人行横道右边更安全、过马路时要举手示意、路灯也要小心。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你们觉得有用吗?我相信爸爸妈妈也不是很清楚,回家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一讲。

  活动反思:

  今天下午我们班开展安全活动——《乘车安全》。在这个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挂图引导幼儿讨论:乘车应注意什么安全?由于这种活动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一话题一展开讨论,幼儿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自己的乘车经验。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乘车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借此契机,我利用幼儿的椅子,组织幼儿玩《乘车安全》的游戏,我当司机,把幼儿的椅子排成两排当公共汽车的座椅,游戏时提醒幼儿乘车时应注意什么安全,这样的游戏把幼儿的激情顿时提高起来。游戏中,幼儿既体验了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乘车的安全,整个活动效果非常好。

优质课教案5

  【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

  1、春草图:(第3自然段)

  这一段用词准确。“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生长茂盛。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

  2、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太阳,但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3、春风图:(第5自然段)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4、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春风”。“树叶却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安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温馨的感觉。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5、迎春图:(第7自然段)

  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引用俗语“一年之际在于春”,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孩子,写出了春到人欢,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

  (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围中。)

  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

  1、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

  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

  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4、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竞赛。

  七、作业

  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校园里的秋天》(或《校园里的冬天》),300字左右。准备开一个学生作品朗读会,在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春

  盼春(1)语言积累

  总写(2)

  春草图(3)

  绘春(2~7)春花图(4)表达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细致观察

优质课教案6

  一、领会泰山的地理特点和时令特点,学习本文行文描景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体会形象优美简练的语言特色,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教学重难点:

  领会景物特征,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工具:

  电脑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内容,领会冬季泰山特征

  一、导语激趣(媒体展示“五岳独尊”为背景的课题)

  名山大川向来备受文人骚客旅行家冒险家挑战者的欢迎,有“五岳独尊”之誉的泰山也不例外。泰山素以“雄”著称,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帝王尊崇它,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历代文人礼赞它——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悟,这些无不激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清代文人姚鼐就曾经冒着风雪不远万里赶来登山并给我们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登泰山记》。

  二、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著名的散文家,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地理位置。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主要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小结:文章思路: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文章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登山和观景,作者通过所感所见从不同的视角写了风雪中的泰山特点。

  2.再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游记,请思考:

  ①本文从登山到观景一共有几天的游程?

  明确:两天。依据一:运用天干地支和书下注解推出丁未和戊申两天的具体日期。

  依据二:第三段中游者登上山顶后所观之景是“晚日照城郭”,而第四段中写“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由此可推出他们在山顶宿了一晚,而且极有兴致。

  ②登山路线如何?(展示登山线路)

  明确:有两条。一条是作者与友人从泰安南麓登——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45里);一条是古人登山路径既从泰安——东谷——天门(山巅)

  四、具体研读

  ㈠分析第二段

  1.请一生读,师生评价。

  2.此段泰山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明确:首先,泰山是古老而险峻的。依据是:第一,作者不畏风雪不远万里不放弃机会,可见倾慕泰山已久,足见泰山的魅力;第二,既然泰山上有石级,有郦道元、古人、世人的记述传闻,沿途有名胜就知其古老闻名了;第三,山路上“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更是令人胆颤心惊;其次,泰山是雄奇高远的。石级“七千有余”已显其高,全程45里,其远不言而喻;山顶上落日、白雪、青山、流水、城郭,尽收眼底,好一幅绚丽壮观的夕照图,怎不神奇?

  ㈡赏读第三段

  1.大家放开声音读,老师巡视。

  2.泰山日出景象,提问:泰山日出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明确:泰山日出场面壮阔宏大,景象变化多姿,绚烂多彩;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雄伟壮丽的奇景。(学生回答后展示日出经过)

  待日出——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主观心情:满怀逸兴,心情急切盼日出)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自亭东足下皆云漫。(四周迷蒙为日出作铺垫)

  日将出——稍见山峦微露,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聚焦云色变幻)

  日正出——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兼绘日色云状)

  日已出——西峰“降皓驳色”“而皆若偻”(掉转镜头扫描承照阳光的山色山形)

  小结过渡:此段景物描绘极有层次性,手法高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生动有趣,给人以想象的依托。文章写到此,泰山的详景应该已经见到了,那么文章最后两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㈢分析最后两个自然段(分析后放映泰山雪景,从图中进一步体会泰山冬景特点)

  从行文看,最后两个自然段对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略写。这些静物无论在哪个季节都能看见而且是人人皆知的,所以作者略写。但作者略写这些仍让其发挥了作用:写人文景观突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风雪中不在道旁的石刻“皆不及往”,交代了冬季泰山的安静险峻,也给游者留下了一丝遗憾。从写法上看它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行程有始有终,文章脉络清晰。补写将泰山的特点进一步完整的表现出来而不显罗嗦。

  第五段写自然景观更见作者功力。这一段完美地写出了冬季泰山的特征,这段写景补充让人对冬天泰山的了解更全面。先看三多三少:石与土,石头较之于土坚硬,显得刚劲有力,多石少土,突出了泰山的阳刚之气;平方意为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而圜则显得柔和流畅,少了伟丈夫的气概,多平方少圜,泰山雄伟之势自出;杂树给人零乱之感,松却傲霜斗雪,令人钦佩,风雪中那生长在石头罅隙里的松树,屹立在泰山之巅更显得庄严肃穆,泰山也因此平添十分魅力。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给了泰山一种晶莹凝固静穆的美;“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则写出了大雪中泰山的人迹罕至和安静神秘。这是作者游山之后对泰山的总体印象。此段并非只为体现桐城派的考据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不可缺少。

  总结过渡:冬天泰山作者登上去了,雪后天晴的泰山、积雪后的泰山日出和积雪中的泰山给了作者独特的感受,也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既然作者是从第二段开始登山,那么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否是多余的?

  ㈣分析第一自然段(展示泰山地理)

  明确:文章开篇介绍“泰山之阳”“其阴”“古长城”“日观峰”的位置由面——线——点为下文的描写登山所见营造氛围埋下伏笔;也正因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景观才吸引着四方游客,吸引着作者顶风冒雪而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此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突兀而模糊。

  总结:本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用笔巧妙,貌似闲笔却无一处闲笔;详写处浓墨重彩生动形象,略写处一笔带过却又紧扣事物特征,这是本文的写作艺术之一——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领会本文语言特色,掌握基础知识

  导语:

  这篇山水游记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色,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放映与文中有关的泰山景观)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巧妙而严谨的行文已有所见识,而有人说登泰山记是一篇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优秀散文,达到了晶莹澄澈明润无暇的境界。那么你的观点呢?

  一、请说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作赏析

  ㈠句子:

  ⑴“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一句话就清楚地交代了一长段复杂的旅途生活。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四个动词用得更是形象传神:风雪言“乘”,好像作者驾驭风雪,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而且准确生动,富于变化,写出了作者千里迢迢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

  ⑵“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用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有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用语新颖、传神,形象、生动。

  ⑶“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设喻形象。“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使人感到一种宁静气息;“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⑷“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句写的是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所见的景象。“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烘托出日观峰的雄伟气势凌驾于群峰之上。

  ㈡段落:

  ⑴山顶所观极有层次——由上而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从远到近——“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

  ⑵日出过程描绘按时间顺序极有层次(略讲)

  二、总结写法特点:

  1.写景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传神

  小结: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用现代散文的笔法描绘出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夕阳晚照图或日观亭上所见的旭日东升图。时间:10分钟。字数:300字左右。(10分钟后交流)

  (对照网上下载的文章做评价)

  四、课后作业:阅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上网查找今天泰山有关景观的文字报道,比较后思考:泰山的生态环境有何变化?

  五、基础知识检测(见课件)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C )

  A.汶( wén )水南麓( lù )

  B.樗( cū )蒲石磴( dèng )

  C.瀑( pù )水石罅(xià )徂( cú )徕须叟(yú )

  2、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极天云一线异色( A )

  A.尽B.尽力C.至多D.非常

  (2)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 )

  A.成分不纯B .辨正是非C.不允其议D.颜色错杂

  (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B )

  A .不正B .偏僻C.冷僻D.僻静

  3、下列各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1)最高日观以西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2)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4)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A.(1)(2)是山峰名,(3)(4)是亭名B.(1)(3)指山峰,(2)(4)指亭

  C.(1)(3)(4)是山峰名,(2)指亭

  D.(1)(4)指山峰(2)(3)是亭名

  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句是( D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优质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文学活动,体验诗歌所展示的“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的意境。

  2、学习短句:“__醒来了”、“__睡着了”。

  3、根据生活的经验,想象,仿编出新的短句。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太阳和月亮》

  2、音乐:《欢乐的牧童》、《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教师以妈妈的口吻:“孩子们,天黑了,我们休息一下吧。”教师放音乐《摇篮曲》,幼儿安静地“睡觉”。

  2、教师播放课件:“呀!天亮了,看看谁出来了?”

  二、感受白天与黑夜,学习诗歌《太阳和月亮》。

  (一)、看课件,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a、太阳出来了,是什么时候?(白天)我们来看看谁醒来了?(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

  b、他们醒来时会做什么动作呢?(揉揉眼睛、伸伸懒腰)

  c、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起床时的样子。(师生边念诗歌边表演)

  2、学编诗句“太阳出来了,__醒来了。”

  a: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b:白天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C:师小结:他们会唱歌跳舞,白天真热闹啊!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3、感受热闹的音乐:随音乐师生共舞。

  (二)、继续看课件,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a、谁出来了?月亮出来了,是什么时候?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b、它们是怎么睡的?我们也来学一学!

  C、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学编诗句“月亮出来了,__睡着了。”

  a、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b、夜晚大家都睡着了,你感觉怎么样?(很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3、感受安静的音乐,在《摇篮曲》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夜晚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三、完整欣赏:

  1、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师生共同表演诗歌!

  四、游戏:《白天和黑夜》

  1、今天太阳和月亮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2、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老师担任太阳和月亮的角色。当老师说:“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醒来的动作边说:“__醒来了。”放一段热闹的音乐,大家一起跳舞,从而感受白天真热闹!当老师说:“月亮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睡觉的动作边说:“__睡着了。”放一段安静的音乐,幼儿表演睡觉的动作,从而感受夜晚静悄悄!

  五、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白天真热闹,黑夜静悄悄。小动物们都睡着了,我们轻轻的离开这儿吧!

  2、带幼儿自然地离开,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太阳、月亮作为内容,以动静结合作为活动的主线。冷暖色调的两幅图帮助幼儿感受了热闹与安静。同时,在表现诗歌内容时请幼儿用肢体表现,从而更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结尾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的介入,满足了孩子们对诗歌的诠释。另外,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原诗歌进行了改变:太阳出来了,小狗醒来了;太阳出来了,__醒来了;太阳出来了,__醒来了......词语的重复便于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整节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的描述图片内容,参与活动的参与性很高。

  只是我在出示图片后,没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同时,我应该把幼儿自己说出来的诗句“__醒来了,__睡着了”也加入到诗歌当中,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我要更加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设一个敢说、想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积极有效的组织好每节活动。

优质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跳、蹦”的基本动作。

  2、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若干

  2、兔子舞音乐

  3、图谱

  4、皇冠

  活动过程:

  韵律活动:兔子音乐舞会

  1、复诉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以“好消息”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兔宝宝们,你们一起把儿歌“小白兔白又白”说给妈妈听下好么?”

  (幼儿一起讲诉儿歌)“宝宝们真的很棒,妈妈要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想听么?(想)今天森林里将举行一场音乐舞会,在舞会上将会选出跳的最棒的舞者,为他戴上最美丽的皇冠。”

  2、让幼儿了解“舞会”

  师:“宝贝们,你们想不想戴上这个皇冠?”(想)“恩,我也想戴皇冠哦,那你们知道在舞会上要干什么了?”。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幼儿自由回答)“对的,宝贝们你们是真的很聪明的哦,在舞会上要跳舞、唱歌、还有蛋糕吃哦,那你们想不想去参加了?”(想)“那我们一起参加去参加吧,但是,我们还不会,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学一学吧。”

  3、出示图谱,教师示范

  师:“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小脚、小手)“对的,那有小手的.地方我们就拍拍小手。小脚的地方就跺跺小脚,清楚了么?下面你们先看妈妈做一遍”(按照图谱,教师示范)“下面,你们就一起跟着妈妈后面一起来做一做吧!”

  反复练习几次,加深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师“你们真的很棒,这么快就学会了,拍手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拍拍肩是吧。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后面跳一跳吧。”

  合着音乐反复练习,加强对音乐的节奏

  4、音乐舞会开始,再次加深对音乐节奏的认识

  师“宝贝们真棒,你们累不累啊,(累)那我们休息一下吧,等音乐会的开始吧!”

  配班:“亲爱的小朋友们,准备好了么?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吧。”

  音乐响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共舞。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幼儿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幼儿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优质课教案9

  教学设计

  14 秦兵马俑

  阳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4.学习仿写总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材料,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彩的个性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预习导航:

  1.默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秦兵马俑恢宏的气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用了哪几个词语评价秦兵马俑?

  2.课文从哪两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让我们和他们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二)精读课文第4-9自然段,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过渡: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什么样鲜明个性特点?

  2.研读第4-9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看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抓住兵马俑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圈出所介绍的兵马俑的类型。并把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兵马俑的'描写片段多读几次,感受它的个性特点。

  ②学生汇报兵马俑的类型。小组里交流,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

  ③哪一位同学喜欢?指名汇报:

  让学生学着这位同学的做法在小组里交流。

  ④课文详细描写了哪两种兵马俑?

  ⑤出示将军俑和武士俑的图片,让学生分辨哪一个是什么俑,为什么?

  ⑥学习武士俑。

  武士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如何感受到的?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武士俑的呢?

  A(学生自由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位

  怎样的武士俑?

  B你能把对武士俑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其他同学听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武士俑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

  C学生交流汇报,体会“体格健壮”“体态匀称”“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感受武士俑威武、英勇善战的特点。 D指名感情朗读,其他同学模仿武士俑的动作。

  E齐读,加深理解感悟,内化武士俑的英勇形象。

  F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你喜欢将军麾下的哪一个神兵呢?结合学生的汇报,展示相应的课件,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兵马俑的特点。

  3.作者为什么能把兵马俑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抓住兵马俑的外貌和神情、动作,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写。)

  (三)精读课文第10自然段,感受“形态各异”

  1.过渡:去参观过兵马俑的人说,在近8000个兵马俑里,找不到两个神态相同的兵马俑,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引读第十自然段)

  2.自读第十自然段,思考:

  ①把具体描写兵马俑不同神态的句子画出来,然后读好它。 ②闭上眼睛回味一下,你能看懂它们的神态吗?能听懂它们的心声吗?

  ③本段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请学习课文的写法,快乐仿写。

  出示卢沟桥上的几个石狮子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神态,完成仿写练习:

  A每一个石狮子都是一件工艺品,它们神态各异,姿态万千:有的( ), 有的( ), 有的( )。

  B天上的云多姿多彩,姿态万千,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C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玩得真高兴啊!

  3.交流仿写的句段。

  三、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装束 武士俑 动作 神态 ??

优质课教案10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的游戏《花店》中生存的,在一次游戏分享中,我们在讨论花店没生意的原因中,有的孩子说花店老板不会做生意、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花送到幼儿园,上次我在门口就看见有人送花来我们幼儿园、有孩子说花店里花的品种太少了,有的孩子说上次我喝酒看见新娘手里拿得花可漂亮了……孩子们的话使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就问幼儿:“这些花代表什么意思呢?每个地方送的花都一样吗?”孩子们听了都摇摇头,他们互相窃窃私语起来“你知道吗?玫瑰表示什么?送给妈妈什么花等,他们非常渴望知道答案,看到孩子们对这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预设了今天这个活动《花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花语花意,懂得一些送花的学问。

  2、鼓励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花的知识、鲜花、包装纸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交流:

  1、大家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花?

  2、你喜欢什么花?它表示什么意思?

  二、选花:

  1、请幼儿打开信封看看信上说什么?

  2、给他们选什么花?为什么?

  3、幼儿按照信上的任务去选花。

  三、送花:

  1、这样可以送了吗?

  2、幼儿包装花儿。

  四、设问:

  你们再帮我想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送花?送什么花?

优质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② 理清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优质课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弹珠滚画的方法,绘制美丽的围巾。

  2、学习使用红、黄、蓝三原色作画,并在反复的操作游戏中感受发现色彩的变化。

  3、感受用滚动弹珠的方法作画的乐趣,培养参加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成围巾形状的作业纸,玻璃弹珠(数量可以多一些,在活动前就放进装好颜料的容器里。),已调好的'适合滚珠画的红、黄、绿3种水粉颜料,能盛1颗玻璃弹珠大小的勺子,较深一些的装颜料容器等人手1份;抹布和桌布每组1块。

  2、娃娃一只,红即时贴剪的嘴角下垂和上扬的嘴各一

  3、小椅子排在教室中间,桌子上放操作材料放在教室边上。

  4、范例1份。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贴着嘴角下垂嘴的娃娃。

  师:小朋友们看,今天娃娃来和我们一起玩,咦?娃娃怎么不开心?老师来问问,噢,原来娃娃妈妈给娃娃一块没有花的围巾,娃娃不喜欢。出示白布一条,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娃娃把围巾变漂亮。咦,这又是谁来了?出示弹珠,弹珠你来干嘛?你要和小朋友一起帮娃娃把围巾变漂亮,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幼儿:愿意

  师:那怎么帮娃娃呢?

  2、教师示范讲解用弹珠滚画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绘画工具。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桌子上放了哪些东西?哦,有放了一条白色围巾的盘子,有小勺子,还有浸在颜料碗里的玻璃弹珠。有哪些颜色的颜料呢?

  2)教师示范用玻璃弹珠绘画方法。

  教师:用小勺子从装着你喜欢的颜料的小碗里捞一颗玻璃弹珠,轻轻地放在你装有围巾的盘子里。然后把小勺子放回原处,用两只手端起盘子,轻轻地晃一晃,玻璃弹珠就会自己在白色围巾上画画了。画完后用小勺子把玻璃弹珠放回刚才的小碗里。

  3、引导幼儿自由绘画。

  1)教师交代绘画的内容和要求。

  教师:玻璃弹珠自己画画的时候,需不需要小朋友用小手帮忙?

  幼儿:需要

  教师:现在呢,小朋友可以手拿玻璃弹珠,在你的白围巾上画画了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教师:用玻璃弹珠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试着向前画、向后画、向左画、向右画,还可以绕圈画,看看玻璃弹珠画出的画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学习晾晒作品。

  我们带着“小围巾”到外面晒晒太阳吧。

优质课教案13

  一、教学内容分析

  《秋声赋》是语文版选修课《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作品,其中对秋声的描绘,可谓古代散文中的经典。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作者将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具体可感的手法,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并从不同角度鉴赏文本,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及鉴赏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学生,渴望表现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很强烈,但对文言文,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感兴趣,学习只停留在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上,背诵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难题,至于感悟鉴赏方面,更为薄弱。本班中有七八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扎实,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这部分学生,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设计思想

  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反复的诵读中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提高鉴赏能力。本文总的教学原则是,以读为主,自主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本文当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②学习欧阳修将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①初读 整体感知,通过词语的解释,古今异义及活用的归类,把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②悟读 研习文本,理解文意。

  ③议读 理清文清的思路,讨论文章所蕴涵的情感。

  ④赏读 多角度鉴赏文本,提高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热爱生的情感,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点点滴滴独特的审美感悟。

  ②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叹。联系背景,辩证看待其思想中消极的内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①学习用多种比喻描摹无形的秋声的手法。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的人生

  感叹。

  教学难点

  ①多角度鉴赏文本。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前人在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风格时说:(屏显)“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欧如澜,既欧阳修散文“起伏而多致”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欧阳修的散文《秋声赋》,具体感受其散文“如澜”的风格。

  (二)初读 感知课文

  1、给生字词注音,扫除朗读障碍。

  2、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掌握文言句式。

  (三)悟读 理解文意,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读第一节,要求把握好重音,语气,语调及不同人物的情感。

  教师点拨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一句应用陈述语气朗读,“悚然”应重读,欧阳修所说的内容应保持“惊异”的语气。

  师:童子“出视”后所说的这句话,朗读上应怎么处理?

  教师点拨,欧阳子夜读有感,发而为文,童子没有感觉;欧阳子历经沧桑,而童子年少,没有这样的经历,因而,在朗读时,应读出“若无其事”的语气。

  2、学生交流讨论,处理2、3、4段的朗读。教师点拨并强调:朗读是带有一定的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不同的人,对文意理解不同,感悟不同,情感的处理上可能有差异,这是允许的。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四)议读 理清文章思路。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完成下面问题。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讨论后明确,这篇散文,先写秋声,再写“秋之为状”,再论“何恨乎秋声”,概括而言,即摹秋声、绘秋状、论秋害三个部分。第二段写秋之为状,为什么会有如此之状貌?因为秋意味着刑、阴、兵、伤、杀……。因而,2、3两段可以合为一部分。最后一行写童子沉睡,虫声唧唧,是文章的尾声,也可列为一段。

  (五)赏读 探究文本

  1、探究一 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思路点拨:

  欧阳修在文章前两段中摹秋声,绘秋状,到了第3段,作者先用“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来承上启下,指出草木无知无情,秋天一到,尚且要受到摧残,飘零殆尽,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知有情,受到摧残,伤害当更为甚,这种伤害并非来自秋气,而是来自“百忧”、“万事”,看来,忧愁焦虑是一种比自然界的秋气更厉害的东西,人无金石那样坚固的质地,干么要跟草木一样,始则争荣,终至遭受摧败呢?至此,欧阳修从悲秋之常情中得出了新的结论:“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意思是:想一想吧,究竟是谁被这无形的“秋”伤害了。既然认识了这种秋对人身心伤害的酷烈,那么又何必怨恨自然界的秋声呢?

  作者纵笔摹秋、绘秋、都是为了最后托出另一种秋,让人们不必恨自然界的秋声,而要防止忧苦劳碌对人的`戕害,正是反面宣扬一种清静自安,无劳无忧的思想。

  探究二 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描摹得具体可感的?

  提示:

  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给秋声状态,唤起人的丰富想像,把无形的秋声转化为种种可见的视觉形象,就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显得十分具体生动。

  探究三 屏显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题为《秋声赋》,而第二段写“秋之状”,离题了吗?

  2、试论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3、文中童子言行的欣赏。

  4、文章结尾的巧妙。

  5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自然界的春荣秋败的原因,这一问题作者又是怎么认为的?这样构思的用意是什么?

  要求四人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六)听读 整理课文。

  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整理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五。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1段 ) 摹秋声

  第二部分( 2、3段 ) 绘秋状

  第三部分( 4、5段 ) 论秋害

  秋声赋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

  欧阳修的《秋声赋》是一篇著名的文赋,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将文言知识的学习让给学生,通过质疑、讨论、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以“读”贯穿始终,在不断的朗读中培养语感,理清思路,领悟作者的情感;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质课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根据歌词内容按乐句创编表演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曲的快乐,积极地用表情、动作和眼神与同伴交流。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拉拉勾课件

  活动过程:

  一、小黄人故事导入与幼儿打招呼——他们吵架了——问幼儿如何和好——看他们两怎么和好的(引拉钩)

  Ps:强调是好朋友

  二、欣赏歌曲、情感体验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关于拉钩的歌曲,大家听听歌曲里讲了什么?——教师弹唱歌曲

  2、询问幼儿歌曲讲了什么——提问:“这两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你怎么看出他们生气了?那么他们后来怎样了呢?和好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他们和好了?”

  3、边播放歌曲边看PPT,验证幼儿答案

  4、分段字唱,把握歌曲的情绪变化。

  第一段:师:假如你真的生气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气了,你们会怎么样?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点还是唱得慢一点?重点儿唱还是轻点儿唱?(唱时音调要迟缓些,“理”和“睬”两个字唱的要短而有力,休止符准确,突出不理不睬的情绪。)

  第二段:师:你现在和朋友和好了,一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该怎样唱?后来已经和好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这时应该怎样唱?(唱时速度较第一乐段稍快,声音要亲切,表现生气后又做好朋友的愉快情绪。)

  5、整体跟唱分别采用集体无伴奏跟唱,要求幼儿节奏准确,并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唱,同时要求幼儿咬字清楚。

  三、音乐表演运用简单动作表演唱,请幼儿自由选择伙伴两两一组尝试为歌曲配上简单的动作,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把生气和高兴的表情表现出来。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四、活动结束

  讨论:“和小朋友怎样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呢?”“团结友爱。”除了拉拉钩能使两个好朋友和好外,还有什么办法可让两个和好?孩子们自由的讨论并能将想到的答案用到歌词中。如:你伸出双臂我伸出双臂抱一抱我们又做好朋友。通过创编歌曲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活动反思: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

  新大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到后来的“拉拉勾……”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

优质课教案15

  一、活动设计

  图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是冬天里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因此我选择了语言活动《下雪了》。

  幼儿喜欢悦耳的声音,重叠有节奏感的象声词更能使小班幼儿产生亲切感。喜欢小动物又是幼儿的天性,这个故事通过象声词介绍了几种动物以及他们的叫声,在轻松而又充满悬念的故事氛围中,幼儿可以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与各种象声词。通过活动可以让幼儿积累动物名称的经验,反复出现的"你去哪儿呀"是一种招呼用语,便于幼儿在生活中模仿运用,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小狗、小猫等几种小动物,准确说出它们的名字,知道叫声,学说象声词。

  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而孩子们印象中小动物的`名称或许是其叫声的代名词,因此,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语言信息,所以知道小动物的准确名称是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

  2、知道冬天会下雪,初步激发幼儿喜欢冬天的情感。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可能不喜欢冬天的寒冷,但是他们喜欢雪,喜欢玩雪,玩雪会使他们不怕寒冷,因此我选择了语言活动《下雪了》,通过故事初步去激发幼儿喜欢冬天的情感。

  3、象声词:汪汪、喵喵、哞哞等。短句学说:你到哪儿去呀?

  故事里告诉幼儿小动物的名字,如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等,让幼儿积累了动物名称的经验;表示小动物声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叽叽、哞哞、叽叽喳喳、吱吱",能使幼儿学习并掌握动物的名称与象声词;反复出现的"你去哪儿呀"是一种招呼语,便于幼儿在生活中模仿运用。

  三、活动重难点

  知道动物的叫声并与正确的名称建立联系。(给予孩子正确、科学的语言信息)

  活动难点:能根据画面的情节联想到"堆雪人",并会用材料表现(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根据画面的情节去有意识联想,并会用抽象的材料去装扮的确很难,活动中也是初步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通过看PPT,欣赏美丽的雪花,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从而引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猫……

  二、理解故事

  1、根据小动物的叫声猜测出小动物的名称,学学、说说,帮助幼儿学习语言。

  2、小动物们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急急忙忙地走着,他们去哪儿呀?他们在一起干什么呢?一个个匆匆忙忙、连奔带跑的样子,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根据小动物拿的各种东西学习装扮小雪人,让幼儿初步了解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来装扮雪人。

  三、延伸活动故事到此结束了吗?没有,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全部藏在好看的书本里,给幼儿留下悬念,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爱动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音乐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掌握知识。

【优质课教案】相关文章:

优质课教案02-04

春优质课教案08-01

篮球优质课教案11-23

社戏优质课教案08-26

《亡羊补牢》优质课的教案08-26

《比尾巴》优质课教案09-02

数学优质课教案02-23

美术优质课教案04-03

语言优质课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