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

时间:2022-10-01 08:01:19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数学教案

关于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时间的图片若干

  2、各种各样的小钟(幼儿自带,做钟表展览用)

  3、每个幼儿一只可拨动时针、分针的时钟模型

  4、1-12的数字头饰

  5、老狼头饰及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了解时钟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1、出示好玩的时钟引发孩子对活动的兴奋情绪。

  2、感受钟对人们的用处,

  老师:你家里有没有时钟?你还看见哪里有钟?为什么那里有钟?

  小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方便。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

  1、参观钟表店:刚才小朋友说在很多地方见过时钟,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时钟!我们一起来仔细的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钟面上有什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说一说:

  (1)、它们的'钟面上有什么?(时钟上都有刻度、时针、分针、秒针、数字)

  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哪一根针是时针(分针、秒针)?

  (2)、这些时钟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时钟上都有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不同的是:它们的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会有这些呢?如果没有会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三、操作演示法,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1)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呢?请你认真的想一想,做一做。

  (2)教师操作,让幼儿了解表针的运转规律。

  老师:时针和分针它们非常喜欢和我们一起做你追我赶的游戏呢,它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拨动时针,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老师:时针走的慢还是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3)师生共同小结,让幼儿了解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学会看整点。

  老师:长针指在12上时,短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孩子们,你们喜欢和时钟做好朋友吗?那你们把它的小秘密都记在心里了吗?能悄悄的告诉我时钟上面有什么吗?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运转的呢?(幼儿踊跃发言)

  四、游戏:分针带着时针转。

  方法:12名幼儿自由选择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手站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两名幼儿分别扮www.chinajiaoan.cn演时针和分针,在圈内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两针要指向老师事先要求的时间,其他幼儿当裁判看看是否正确。

  五、操作练习法,引导幼儿进行拨针练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方法:老师扮演老狼,孩子们手拿时钟模型问老狼:“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几点,小羊就拨到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请老狼看钟,拨错了的小羊要被老狼吃掉。

  【活动延伸】

  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时间图片放在区角里让孩子们继续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

关于数学教案2

  教案点评:

  采用游戏引入的形式,寓教于乐,即感知了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集合思想,初步领悟了画圆的要领,同时密切了师生情感。根据几何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看、想、说、画、议等形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不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了圆,同时还发展了空间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二)教师演示

  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 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填表.

  r(米)

  0.24 1.42 2.6

  d(米)

  0.86 1.04

  (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1.学生自学

  2.教师示范画圆.

  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4.学生练习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五、课后作业

  (一)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二)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六、板书设计

关于数学教案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杨红梅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七只小猴在哪里

  杨红梅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关于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探索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 能按顺序进行操作,初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专心自己的操作活动,初步学习检查自己的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5以内个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小鱼六条,记录纸,笔

  学具:(1)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6的小鱼片片,记录纸,笔

  (2)6个玩具串在一根绳子上,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38-39页,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小鱼游走了

  1、教师出示一群小鱼:河里游来了一群小鱼,你知道一共有几条小鱼吗?引导幼儿将小于排成一排,并数出和记录总数

  2、教师将一条小鱼拿开放在面前:几条小鱼游走了?现在小鱼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几条?引导幼儿根据小鱼的位置说一说小鱼分成了1和5,并记录。

  3、请个别幼儿移动小鱼,引导幼儿继续按小鱼的位置进行分合并记录

  二. 小组操作活动

  1、小鱼游游游。幼儿先将小鱼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演示小鱼游来了或游走了,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并记录

  2、分玩具。将6歌玩具穿在一根绳子上,引导幼儿现数总数并记录,然后再将玩具分成两份,波导绳子的两头,并记录下分的结果

  3、看房子图写分合式,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38页),看房子分类图,请你先将6个圆点分成两份,再用数字记录,最后写分合式

  4、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5、给铅笔排序,观察铅笔的'长短,在圈中写上相应的序号

  三.活动评价

  1.请幼儿介绍“小鱼游游游“活动,教师记录幼儿分合的结果,师生共同检查6的分合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得出6分成两份有5中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发现数的互补关系:总数不变,两个部分数,一边数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就越来越小。

关于数学教案5

  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分解、组成。

  2、能找出按顺序分的递增、递减规律。

  活动准备:

  1、6的分解、组成式一套,圆片6个。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5=6,5+1=6,2+4=6,4+2=6,3+3=6,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5等于6。1、4、6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2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6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2盏大灯笼等于6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活动延伸: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3=6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教学反思:

  美人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6的加减法。

  2、激发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6的加减算式提卡一套。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

  二、学习6加法。

  1、出示图一。“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又来了'?”(指第三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一共有'?”“谁和谁合在一起?”(原来的5只和又来的1只)“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有6只小鸟)。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三、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图四。“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到底是走掉了还是又走掉了?为什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第三幅图“底是一共有还是还剩?为什么?”“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还剩4只)。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3、幼儿找个同伴互相出加减法的应用题,请同伴猜一猜是加法还是减法,为什么?

  四、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美人鱼》,完成练习。

  1、我们一起把美人鱼打扮得更漂亮些吧。

  2、把得数是3、4、5、6的地方涂上相应的颜色。

  漂亮的礼盒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名称和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礼盒各一个,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

  2、幼儿画册《数学》下。

  活动过程: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正方体礼盒,引导幼儿说出正方体的名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2)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3)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4)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2、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3、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活动反思:

关于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使学生知道量是人们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受到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进一步形成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熟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在前几册中,我们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首先我们来研究计量的产生.(板书课题:计量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计量的产生:

  (1)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量:

  教师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教师向学生说明:计时的时间是一种量.

  教师接着问:你们还知道哪些量?(长度、面积、质量……)

  教师说明:不能直接数,要用一定的单位来讲计量.

  教师举例:如:要表示铅笔的长度,可以用1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铅笔有几个1厘米,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教学量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的产生

  使学生明确:早在古代,人们就有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投影出示如课本77页插图)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

  教师向学生介绍:面积的产生

  关于面积计量的产生:古时候,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人们生活幸福,可是,尼罗河经常泛滥,冲毁两岸的田地、房屋,使人们的生活受到重大损失.洪水退去,人们经常为了土地的分割而发生冲突,由此人们产生了计量土地面积的大小(即面积)的需要,这就是最早面积计量的萌芽.【演示动画“面积计量的产生” 】

  (3)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介绍关于量的产生.

  (4)关于计量单位的发展、统一

  教师说明:在古代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人们交往起来很不方便,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发展成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我国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统一了度、量、衡的单位.我国原来使用市制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有丈、尺、寸,质量单位有斤、两,面积单位有亩等,这些都在1990年废除了.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接轨,我国现在法定的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一致.

  (5)学生举例说出自己所知道常用的量?

  教学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

  (1)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须用长度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教师提问:1厘米、1分米、1米到底有多长呢?

  学生实践:找一找身体的哪部分与这些长度单位差不多?然后拿出直尺比一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长度.)

  (3)教师归纳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4)练习:

  ①估测一条线段的长度:

  a)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测的?

  b)进行实际测量:长度是多少?为什么?

  (线段中有几个1厘米,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

  ②3分米=( )厘米 80分米=()米

  4千米=( )米 120厘米=()分米

  小明的身高是135( ).

  数学书的厚度是12().

  从甲城到乙城的铁路长120( ).

  教学面积单位.

  教师提问: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什么的?

  使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用面积单位来计算.

  启发学生思考: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说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教师归纳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举例说明1平方千米、1公顷、有多大.

  教师归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指出:平方千米、公顷是计量士地面积的单位.

  4.学生讨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意义不同;进率不同)

  5.练习:

  (1)估测数学书封皮的大小.

  A.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测的?

  B.测量书皮的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计算面积,看与估测的结果相差多少.

  (2)填空: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8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公顷=( )平方米1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课桌的面积是30( ).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学校礼堂的面积是1200().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填写课本78、79页“常用面积单位表”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先目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再实际量一量,把结果分别填在下表里,然后算出相差的数量.

  目测结果

  实际测量结果

  相差数量

  教室长

  教室宽

  3.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请同学帮忙解决实际问题.【演示动画“长度单位”】

  张老师要搬新家了,请同学们帮忙添置生活用

  张老师要搬新家了,请同学们帮忙添置生活用品:要为窗户添置窗帘、为写字台配上玻璃板、还要为单人床上配置床单.请同学们帮助张老师算算:每样东西到底需要多少呢?(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窗帘、床单应该比实际窗户、床的大小要多一些,玻璃板的大小应与写字台的大小一样或略小一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还有什么问题或补充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量一量学校的篮球场或操场的长和宽,再算出球场或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书设计

  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关于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列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理解加号、等于号的含义。

  2、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

  (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

  “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我们快快乘上2次列车出发吧,呜呜呜,火车来喽!”

  师:“嘿嘿,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也是1点开。”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创设情境(1)“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三层)国王听说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

  “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鱼)有几条鱼?(1条)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2条)噢,原来1条鱼添上1条我们的鱼变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

  “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

  ‘+’的用处可大了,它要把 1条鱼和1条我们的鱼合起来,我们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现在前面是几条鱼(2条)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一样多)

  “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

  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花)有几种花?(1种花)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我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关于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 2361 1236 6123

  问: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多少?1呢?2呢?

  2.(演示课件“计数单位”)回答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的读法)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出示算盘,让学生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问:这表示多少?(一千)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边数一边拨珠.问:“你发现了什么?”(10个一千是一万,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再一万一万地数,边数边拨珠并把发现的问题讲给大家听.(依次十万十万地数)

  (2)师问: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

  (3)通过刚才的数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4)(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练习填空: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10个百万是( )10个千万是( )

  3.师: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个、十、百、千一样它们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中,你们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 3080000 40500000

  470000 读作:四十七万

  4050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读出下面各题:34和340000 348和3480000 3004和30040000(强调: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出示课件“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在数位顺序表上出示2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将个级写成4600,请学生完整试读24600.

  ②先出示640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试读6407000,问:这个数中的4个0都在什么位置?怎么读的?(数中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③让学生读出30040,再试读10030040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问:10030040共有5个0,前4个0共读出几个?(师指出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④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569200 40080500 28000075

  569200 读作:五十六万九千二百

  40080500 读作:四千零八万零五百(师问:40080500所读的零是指哪几个0?)

  28000075 读作:二千八百万零七十五(师问:为什么4个0只读1个?)

  ⑤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略.看书P3并体会一亿有多大.

  三、课堂练习

  1.读出下面每组数:

  25和25┆0000 250和┆2500000 20xx┆和20005┆0000 20xx和20xx┆0000

  2.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3┆2680 164┆5800 520┆5000 47┆0050 307┆0800

  3060┆0900 10┆4070 120┆0605 1┆0000┆0000

  3.教师说明:改革2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读出下面各题中的数:(投影)

  (1)1993年,我国天然石油开采8130000吨,1997年增加到12840000吨.

  (2)1994年,我国煤炭开采12350000吨,到1996年,煤炭开采21500000吨.

  (3)1993年,我国市内电脑交换机有10360000门.

  (4)1994年,我国生产照像机42900000架.

  四、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①先读万级 再读个级

  读高位 读低位

  ②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读后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0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和正确读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并学习按级读亿以内的数,数学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

  数学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

关于数学教案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3、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P166例1)

  求单项式5x2y,-2x2y,2xy2,-4xy2的`和。

  分析:式子5x2y+(-2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

  =3x2-6x+5+4x2-7x-6(去括号)

  =7x2+x-1(合并同类项)

  例3。(P166例3)

  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x2-xy+2y2)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习

  P167:1,2,3,4。

  补:已知:A=5a2-2b2-3c2,B=-3a2+b2+2c2,求2A-3B

  四、小结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

  1、P169:A:1(3、4),3,5,6,7,8。B:1,2。

  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整式的加减(1)

关于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当x=2时,y=_

  5.课堂总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作业布置

  本章的课后的方程式巩固提高练习。

关于数学教案11

  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年 月 日》之前,已经学过了时、分、秒的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对年、月、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单位的观念。本课是第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每月的天数,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可以把12个月分为4个季度,了解有关地球公转和年的关系。

  教材安排了“说一说”“填一填”两大活动。其中“说一说”是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填一

  填”是填写20xx年和20xx年各月和全年的天数,从而发现每月有大月和小月,二月和全年的天数不一样,从而介绍平年和闰年。在此基础上,再来研究二月,教材安排了让学生把1997—20xx年历中2月的天数记录在表中,引导孩子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已有经验,组织他们回顾和整理已有的知识,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有关年、月、日的一些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时、分、秒的基本知识,对年、月、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的一个困难是在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面。我们在孩子自由想办法的基础上多介绍集中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忆。闰年、平年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困难。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充分的小组活动交流,利用孩子的互动来强化判断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3、知道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并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二、方法与过程:

  1、经历判断平年、闰年方法的'探索过程;

  2、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增加自主研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关于数学教案12

  材料设计:

  在数学区提供若干个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涂成红色或绿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别贴上10以内数字或10以内物体的图案也可以贴上10以内的`点子,记录单若干份,记录笔。

  玩法提示:

  让幼儿选择两只相同图案的绿色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合起来是几,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加法算式。

  让幼儿选择一只绿骰子和一只红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比比谁多谁少,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减法算式。

  指导要点:

  1、活动刚开始时,可由两位幼儿各持一骰子进行投掷,再共同观察、讲述,待熟悉后可由一位幼儿独立操作并记录。

  2、鼓励幼儿选择多种骰子进行投掷活动。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现象可向老师或同伴请教。

  价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制作骰子,投放到数学区域中,供孩子们投掷,观察、讲述。发展幼儿目测、投准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细动作。能根据画面列10以内的加减算式,寓教寓乐,使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于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问题情境

  教师板书:35.67 3.567 356.7 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学习新课

  1.例1 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4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4米=4毫米)

  (2)师移动0.004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0.04米=4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4米=400毫米,原数扩大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4米=4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板书:……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同学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反馈:初步应用规律具体说明小数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向右(左)移动而变化的.

  完成105页“做一做”及106页上面的“做一做”.

  下面各数同0.372比较,各扩大多少倍?

  3.72(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72(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7.2(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下面的数同506比较,各缩小多少倍?

  5.06(缩小100倍) 0.506(缩小1000倍) 50.6(缩小10倍)0.0506(缩小10000倍)

  教师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1000倍……

  4.引导初步解决问题.

  应用上面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可以了.

  (1)试把0.654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启发学生得出:把0.654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6.54;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65.4;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得654.

  (2)同理把43.9缩小10倍,10O倍各得多少?

  43.9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4.39;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0.439.

  5.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数点移动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填空.(投影)

  (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 )( )倍,得( ).

  (2)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 ),这个数就比原来( )倍.

  (3)把142.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2.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各扩大多少倍?

  0.8 1.25 4.036 8.73

  3.下面各数,如果把小数点都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7.3 5.94 0.248 125.6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和整数是一样的,也是按照十进制计数的,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数值的大小也不一样.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决定的,因此小数点移动,必然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会运用.

  本课首先通过复习几个小数大小的比较,看出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到底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新课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安排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教学例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由于思维方向明确,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归纳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第二层,同一个例题,逆向思考,观察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原数的变化规律,是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而后归纳出小数点左移的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整地归纳出移动规律.

  第三层,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不包括补0的问题)

关于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巩固7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知道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正确理解题意和图中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知道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图意正确地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分别出示:教材36页的兔子图和青蛙图(不加“括号”和“?只”).

  学生看图列式,老师板书:4+3=7 7-2=5

  3+4=7

  问:第1题为什么用加法?(因为这道题是要把左边的4只小兔和右边的3只小兔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第2题为什么用减法?(因为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就是去掉了2只,所以用减法.)

  师:同学们对图的意思理解得非常好!你们都是根据小动物做动作的方向,确定是需要“合并”还是需要“去掉”来列算式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题目意思更明确了,图中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求什么问题,这就是图画应用题.(板书课题:图画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老师在兔子图的下面画括号,在括号的下面加写“?只”.

  边画边说明:括号表示把两边的兔子合并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问: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只”表示什么意思?

  老师引导学生叙述图意.

  边指图边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在分步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三句话完整地叙述图意.

  (有4只兔子采蘑菇,又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问: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板书:4+3=7(要求现在一共有几只,就要把4只和3只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4+3=7表示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老师在青蛙图上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写“7只”,在左边的青蛙图上面写“?只”.

  问:现在这幅青蛙图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多了括号、7只和?只)

  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呢?

  分步演示动画“青蛙跳水”,边演示边叙述:荷叶上有几只青蛙?(7只)跳到水里几只?(2只)求还剩几只.

  问:题中告诉我们原来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出现“括号、7只”)

  (手指“跳到水里的青蛙”)跳到水里几只?(手指“?只”)求什么?

  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吗?

  找两名同学完整地叙述图意.(原来荷叶上有7只青蛙,跳到水里2只,还剩几只?)

  问:要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

  板书:7-2=5(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7只里面去掉跳到水里的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问:7-2=5表示什么意思?

  3.比较

  师:这两道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通过看图,我们能够知道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那么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请你认真地比较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

  (第1题是知道了两个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计算;第2题是知道了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就不同,因此,同学们在看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

  4.做一做

  (1)投影出示教材36页做一做的金鱼图

  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找两个人叙述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投影出示36页做一做的小鸟图

  问: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7只)飞走了几只?(3只)求什么?

  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一下图意.

  学生列式解答.

  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5.质疑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知道了什么?谁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39页第5题的苹果图和兔子图

  同桌互相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看图列式(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39页的思考题:

  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喂1个萝卜,还缺2个萝卜.现在有几个萝卜?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关于7的图画应用题

关于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给3以内数量的物体排序,初步体验数序。

  2、巩固按物体的数量匹配相应的点卡。

  3、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活动操作过程,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水果实物(苹果1个、橘子2个、梨子3个),单独的动物图片(每种动物数量分别是1、2、3),1—3的点卡,盘子3个,大分类箩筐1个。

  活动过程:

  一、妈妈买的水果。

  1、教师(出示一篮水果):这是妈妈刚才买回来的水果,请你帮助妈妈一起来整理水果好吗?

  2、师幼将水果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说一说:有哪些水果?

  3、启发幼儿思考:我们怎样整理它们呢?引导幼儿把一样的水果放在一个盘子里。

  4、请幼儿数一数每种水果有几个,引导幼儿给水果排队,最少的水果放在最前面,多的水果放在后面。排好后请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2个橘子、3个梨子。

  5、请幼儿给水果送点卡,鼓励幼儿边送边说:一个苹果送一的点卡……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甜甜的水果:观察卡片,请幼儿先将同样的水果放在分类盒中一个格子里,然后按物品数量的多少调整次序,最后再给水果送点卡。

  2、小动物宝宝:请幼儿先将一种动物放在一个分类格中,然后,引导幼儿按动物数量的多少调整次序,最后再给动物送点卡。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感知2以内数量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幼儿手口一致点数2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2、通过活动,加深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苹果、大红花、帽子、衣服个两样。

  2、兔妈妈、猫妈妈图片。

  3、幼儿操作材料。

  4、送妈妈的礼物,里面幼儿不同数量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兔妈妈和猫妈妈。

  今天是兔妈妈的节日,我们来看看兔妈妈有几个?(1个)也是猫妈妈的节日,猫妈妈有几个?(1个)

  一个兔妈妈一个猫妈妈,有几个妈妈?数数。

  (二)出示实物,感知2的数量。

  今天,小兔和小猫一起去超市买了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买了什么,而且每样东西有多少。

  1、出示2个苹果,数数苹果有几个?(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出示2朵大红花,数数有多少?

  3、出示2顶帽子,数一数?

  4、出示2件衣服,数一数?

  (三)给妈妈送礼物。

  我们小朋友也来给妈妈送些礼物吧。有几个妈妈,每个妈妈送一样,应该送几个礼物。

  提供操作材料,幼儿给妈妈送礼物。教师指导幼儿送时说说一个妈妈送一样,两个妈妈送两样。

  (四)在创设好的环境中找2数量的物体,加深对2数量实际含义的认识(幼儿找到了给予肯定及鼓励)。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花儿朵朵(3以内数量)

  活动目标:

  1、感知3以内的数量,尝试对3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归类。

  2、在观察图片和提问的引导下,探索用点卡表示实物的数量。

  3、喜爱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花的图片6张,其中数量为1、2、3的花朵两张;——1、2、3、的点卡片各一张,分类和底板。

  2、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套实物和点卡操作图片,分类盒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图片数量,认识点子标记。

  1、师:小朋友看这儿有什么?每张图片上有几朵花?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

  2、师:请小朋友说说哪些花是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把一样多的花把它们放在分类盒的一个格子里。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他们都是几朵花?

  4、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 ?

  5、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上来拿一张点卡去找和它一样多的花做朋友。

  二、幼儿操作活动。

  1、花儿朵朵:

  师:(出示点数卡片和花朵图片)小朋友看!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花朵图片,还有一些点子卡片。现在请小朋友先数图片上花朵的数量,然后将一样多的花朵放在一起。最后请小朋友选择点子卡片来表示有几朵花。

  2、给点子找朋友

  师:(出示操作材料)小朋友看!这画面上有什么?先点一下每样物品有几个,再用连线的方法将和点子一样多的物品连起来。

  二、交流活动:找一样多

  师:现在看着画面说说和一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2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3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

  师:小朋友们都能找到他们的朋友真聪明!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水果配对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

  游戏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

  2、果盆4个 。

  3、水果奖章数个。

  游戏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

  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03-28

《位置》数学教案03-18

幼儿的数学教案03-01

苏教版数学教案11-26

人教版数学教案02-23

小学数学教案07-19

数学教案《分类》04-01

初中数学教案08-12

角数学教案11-30

人教版数学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