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窗》教案设计

《窗》教案设计

时间:2022-06-17 23:17: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窗》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窗》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窗》教案设计

《窗》教案设计1

  教学设想:

  《窗》是一篇小小说,设计时主要抓住小说情节、人物与环境三方面,去探究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性格。对小说精巧的构思及精练的语言也要加以学习与运用,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此外,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根据他们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及知识结构,理解此篇小说不成大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用已知的分析小说的方法,在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学生、文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能够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两个病人形象,看清人性的美与丑;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品味小说精练含蓄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领悟到做人要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2、学会在作文中有波澜起伏的构思及精炼的语言。

  学习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与讨论法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窗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体,但透过窗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透过教室这扇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适时的评论。

  我透过这扇窗,我想到了高中的莘莘学子们在埋头苦读,为了自己的未来打拼,我也仿佛看到他们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脸庞。

  今天我们一起推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那一扇窗,透过他那扇窗,我们可以看到或想到什么?

  板书课题作者

  二、把握小说情节

  过渡语:课前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找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提示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情节的完整。

  小说内容梗概:《窗》讲述的是两个重病人的故事,一个病人靠窗,抬头能看见窗外的景色,一个病人不靠窗,也动弹不了身子,靠窗的病人每天为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有一天,不靠窗的病人产生嫉妒的心理“为什么靠窗的位置不属于我?”终于有一天,靠窗的病人病危,不靠窗的病人不按铃,不呼救,看着病友死去。当他如愿以偿地占有那张床,抬头看见窗外的所有景色却仅仅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师生共同形成板书:

  开端:关系融洽

  发展: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见死不救

  结局:见到一堵光秃秃的墙

  此处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分析课文情节发展部分,展示靠窗病人形象

  过渡语:小说的情节大体就是这样,情节的一步步发展就是为了展示人物形象,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

  1、提问:两个病人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明确:靠窗病人为不靠窗的.病人描绘窗外的景色。

  2、朗读课文第四段与第五段若干句(一个孩童……网球赛)

  过渡语:窗外的景色如何呢?我们请位同学给我们描绘一下,其他同学合上书倾听,好象你现在就是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享受美景。

  此处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文本深意,这也是符合情境教学理念的。

  3、提问:窗外的景色如何?

  明确:景色充满生机活力,幸福美好。

  4、提问:如此美好的景色是真实的吗?

  明确:这是假的,是靠窗病人想象出来的,编织的谎言。

  5、提问:那靠窗的病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是为了消除寂寞,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做斗争的勇气。

  此处是一连串的追问,在逐步加深的理解中感受靠窗病人的美好情操。

  6、下面请大家结合全文关于靠窗病人的文段,思考一下,你如何评价靠窗病人,理由?

  学习方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再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

  师生合作形成板书:

  靠窗病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关心他人心灵美好道德高尚

  四、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

  1、范读课文6-12段

  2、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理由?

  师生合作形成板书:

  不靠窗病人:嫉妒心强自私

  卑劣丑恶无情

  3、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

  此问的设计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来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向所为,让学生有个心里的道德行为的底线。

  明确:不靠窗病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想占有靠窗的床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说,人有点自私心也是正常合理的,况且他还曾为有过这种想法感到惭愧,也控制过,可是他的私欲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为了私欲,竟然在病友生死挣扎关头,见死不救,自私心泯灭了良心,行为卑劣无耻,不可原谅。

  小结:两个病人,怀有两颗不同的灵魂,一个纯洁美好,拥有许多向善的品质;一个灵魂龌龊,行为卑劣无耻,无情无义。小说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手法(板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现了人物性格。同学们在作文时也要运用这种创作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五、解题

  过渡语: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也一步步明了,请同学们从人物与情节两方面考虑一下: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何作用?

  明确:①本文的故事情节围绕着“窗”来写

  请学生结合具体故事情节阐述一下

  ②窗即是病床里实际的窗(在板书上给靠窗,与不靠窗加下划线,明确是实际窗),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窗,通过窗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

  板书:心灵之窗,折射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

  六、拓展延升,探究小说结尾

  好的作品的结尾,往往不是思绪的终结,而是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这篇《窗》也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墙”读到这一结尾,你是不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学习方法:讨论法,让众多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

  1、想象一下,他当时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时的情形?

  学法:写小文段,运用描写的方法。

  明确:大致两种情形

  ①良心受到谴责,内心自责,懊悔

  小结:他受到了向善心灵的感化。

  ②责怪靠窗病人撒谎

  小结:无药可救,灵魂与肉体一起病入膏肓。

  2、假如,病房中又来了一位新的病人,那么原先那不靠窗的病人回怎样做呢?

  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他会向以前那靠窗的病人那样给新来的病人描述虚幻的景色,以此来激励他活下去,用以忏悔,赎罪,这也算是他灵魂洗礼后进步的表现吧!

  ②他什么也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只会呆呆地朝窗口望,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靠窗位置加害于他。

  ③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越来越严重,在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此告戒人们不能心胸狭隘,不能太自私,要关心别人,善待生命。

  七、人生启示

  一篇富有哲理的小说会给人启迪,打开你的心灵之窗,可以看见你现在是怎样的一个人?若干年之后,再次开启你的心灵之窗,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发言,认清自己,要努力的向好的心灵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目标。

  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将此启示付诸于行动,完美自己。

  八、总结

  如此一篇出人意料的小说,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与丑。我认为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姿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幸福温馨的生活画卷;如果一个人灵魂丑恶卑劣,那么他看到的永远是荒漠,达不到真善美的境界。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学会关爱生命,关心他人,如此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九、作业

  1、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

  2、对比阅读小小说《最后一片藤叶》

  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

  十、板书设计

  开端:关系融洽靠窗的病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发展:从“享受”到“困扰”关心他人心灵美好对比

  道德高尚心灵之窗

  高潮:见死不救

  结局:见到一堵光秃秃的墙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强自私人性美与丑

  卑劣丑恶无情

  情节围绕“窗”写

  教学后记:这堂课通过以教师为主导,授以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把思考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通过学生、文本与教师三者的交互对话,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清楚的把握小说的主题及小说写作方面的特色,并在作文中能够借鉴。另外学生在情感上也受到了陶冶,有利于正确的价值关的形成。

《窗》教案设计2

  一、导入: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美丽的风景总是可以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不过,现在我要给大家看一幅特殊的图画。请看投影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更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今天让我们阅读《窗》这个故事,用我们的`心灵去解读窗内外的世界。(2)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小说,读完后说一说,从故事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评价后导入下一个环节。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病房,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4)

《窗》教案设计3

  一、 基本练习。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式题:

  690-327-209 630-(267+356)

  480-197+350 422+(333-195)

  212+156+108 535-384+279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交流时说清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习,检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高计算能力。

  二、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

  课件出示路线图

  (1) 看图读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发现城市之间的路程有多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2)动笔算一算,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① 从青岛到济南有多远?算式:183+210

  ② 从青岛到泰安有多远?算式:183+210+71

  ③ 从青岛到曲阜有多远?算式:183+210+71+180

  ④ 从潍坊到曲阜有多远?算式:210+71+180

  ⑤ 从曲阜到济南比从济南到潍坊远多少千米?

  算式:180+71-210

  对于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师简单板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路线求出路程。

  2、自主练习第4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谈话:大家看,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商场买家用电器,正赶上商场在搞优惠活动。怎样买东西更划算,小明可犯了愁。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弄清图中提供的数据与数据间的联系。

  谈话:怎样买合适?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12>>>

  (2)小组讨论,先估一估,再确定购物方案,并列式解答。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① 学生可能估一估:76+268+156≈500(元)所以只能买两样

  ② 也可能算一算76+268=344(元),400-344=56(元),100+56=156(元)

  ③ 可能有学生问为什么不先买饮水机和电饭锅?(因为这两种商品合起来超过400元了)

  ④ 还可能有学生问先买电风扇和电饭锅行不行?(不行,因为76+156=222(元),不足300元,得不到优惠)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分析比较,最后得到合适的买法是:先买电风扇和饮水机,花344元,剩下56元,再用获赠的购物券100元与所剩的56元合起来,正好买回电饭锅。

  [设计意图]把目光从课堂转向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巩固深入,综合应用。

  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情景图

  (1)看图讲数学故事。

  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哪位同学能讲一个连贯的数学故事?

  谈话: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决吗?动笔算一算,并把你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a.二年级一共订书报多少份?

  b.学习报比故事大王和小哥白尼多多少份?

  c.三班图书角有多少本书?

  d.三个同学每周大约一共写读书笔记多少字?

  (3)全班交流: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教师应予以肯定,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4)小结:听了故事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设计意图]这四幅图信息较多,所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信息,讲故事,才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充分地交流,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大家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还想说点什么?

《窗》教案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相关问题,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利用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到美丽的街心花坛游玩了,大家玩得很开心。这节课我们继续到观光塔游玩观光。

  出示信息窗3观光塔的挂图,请同学们观察。

  师:这节课我们将在观光的过程中解决观光塔带给我们的知识,好吗?板书课题:壮丽的观光塔

  二、自主探索,体验情感

  活动一:

  1、带领同学们参观观光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汇报交流:

  (1)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参观?

  (2)买6张票,100元够吗?

  (3)6分钟经过这个路口的车大约是多少辆?

  3、这节课我们只解决第1个问题,第2、3个问题我们放入问题口袋里,以后再解决。

  活动二:

  1、教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参观?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交流,教师板书:28×39

  3、教师:28×39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在再小组内交流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

  4、小组选代表交流想法和算法。学生可能有如下计算方法:

  (1)28×40=1120(人)

  1120-28=1092(人)

  (2)列竖式计算:28

  ×39

  5、请列竖式的三名同学到黑板板演竖式的计算过程,针对学生列竖式时出现的错误,学生讨论错因,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

  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乘看,体会用这两中方法可以进行乘法的演算。

  三、多层练习,深化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

  2、自主练习第2题,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3、出示投影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使学生体会这样的题目可以估算,不必求出精确的数字,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4、数学游戏:火眼金睛辨对错,看哪组能很快找出竖式中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

  四、体验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课堂练习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运用乘除混合运算的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2、积极参与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参观了壮丽的观光塔,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想一想,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学生观看情景图,回顾提出的问题。

  二、独立尝试,合作探究

  1、教师:这节课我们来解决我们前面提出的:买6张票,100元够吗这个问题好吗?

  2、请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意,使学生明确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先求出“一张票多少钱?”,也可以先求出6张票是2张票的几倍。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4、小组交流解题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5、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都可。

  6、尝试练习:刚才我们想了几种办法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下面请大家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自主练习6。

  三、应用知识,巩固深化

  1、出示投影:毛衣编织车间加工毛衣的情况,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每天加工的毛衣件数、加工天数、加工总件数之间的关系,指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学生计算填表,解决问题,集体交流。

  2、小组比赛: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出示投影:计算面食店卖出食品个数和钱数的题目。先请学生理清画面中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再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

  出示投影,根据8×8=64,7×9=63;14×14=196,13×15=195。

  观察寻找这两组算式中因数与积的特点,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后两组题:25×25=□,24×26=□;48×48=□,47×49=□。完成后,请学生按规律举出另外的题目。

  五、体验

  1、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这些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继续复习巩固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作业:表扬作业完成认真的同学,讲解错题,强调重点。

  二、巩固练习:师黑板上出几道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比算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完,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对。集体交流订正,。

  三、新课:

  1、完成自主练习4,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题目可以估算,不必算出准确的得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2、完成自主练习5火眼金睛辨对错,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找出题目中的错误,让学生回答,然后把错题改对。全班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自主练习6,指名读题,理解题目意思。要求5天应付多少钱,可以先求出什么?学生回答后做题,然后订正。

  4、完成自主练习7,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天加工毛衣件数,加工天数,加工总件数的关系,渗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然后在计算填表,解决问题。

  5、完成自主练习9,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清画面中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计算解决。

  5、完成自主练习10,首先让学生弄懂题目意思,找出题目中给出的数学信息及要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从北京到上海全长大约多少,先求什么?学生回答出先求出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然后再求出14小时行使多少千米,就求出了从北京到上海的全长。

  6、完成自主练习11,先让学生观察两种不同品牌的花生油,弄清楚各自的升数和钱数,然后再独立的解决下面的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给学生必要的提示,说明第一小题的答案是第二小题所必须的条件。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通过解决前两个问题,可对第三个问题做出判断,也可以通过比较两种花生油平均每升的钱数做出判断。

  7、完成自主练习12,引导学生先观察前两组题,寻找每组两个算式中因数与积的特点,发现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后面两组题。完成练习后,可以让学生按规律举出另外的题目。

  四、:表扬表现积极的同学,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五、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设计:

《窗》教案设计5

  第一课时

  1.提出问题

  用50元前去买海螺和贝壳,还剩多少元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有的学生可能用连减的方法,依次写两个竖式,可以鼓励学生把两个竖式合成一个连减的竖式,并让学生分析两种写法的异同。

  (4)有的学生可能先把海螺和珊瑚标本的价钱加起来再用50去减,老师可以提示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在一个算式里,先算海螺和珊瑚标本的价钱再算剩下的钱我们就要想一个办法,比如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

  2.学生说说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教师:算式里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

  4.你能解决“要买海豚玩具和贝壳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5.请你自己解决

  (1)买珊瑚标本、贝壳、海豚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海豚玩具和贝壳比买海螺多花多少钱?

  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5

  [教学目标]

  1.巩固10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自己尝试写连加竖式,并与连减竖式比较。

  (3)搜集感兴趣的日历,进行有关的加法运算。

  2.自主练习2

  (1)学生独立完成,重点交流计算每一道题时的运算顺序。

  (2)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3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明确题意。

  (2)这几道题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你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吗?

  (4)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明确题意。

  (2)比一比看谁算得正确。

  (3)全班交流。

  5.自主练习5

  (1)充分利用图中的信息,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

  (2)提出有关需要加减两步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教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6

  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租车,并说一说确定租车的理由。

  2.自主练习7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估计,独立完成之后,学生交流估计的结果及方法,并体会估计的策略。

  3.自主练习8

  口算题,注意及时纠正答案。

  4.自主练习9

  (1)猜一猜硬纸板下盖住了哪几个数?

  (2)盖住的数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两个数相差是多少?

  (3)说说你想怎样玩?

  5.自主练习10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图形位置的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

《窗》教案设计6

  设计意图

  中班下学期,孩子们喜欢看图讲述活动,在讲述活动中能较快地观察到图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较清楚地讲述;开始学习使用较适宜的词汇修饰语言。但其间也发现孩子对图片的一些细致之处观察不够仔细;另外,因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导致幼儿对图中角色的心理活动联想较欠缺。因此结合中班发展现状,设计了本次看图讲述《小兔家的窗》活动。其目的是想通过活动调动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幼儿初步学会仔细观察、分析图片上的细微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用适当的词汇有序地讲述出小兔家的户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2. 在教师示范讲述的帮助下,丰富讲述经验。

  3. 认真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述。

  4、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一、仔细观察图片,根据教师的提问,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发现小兔家的窗发生的变化。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教室里,家里都有窗子,为什么要有窗子呢?是用什么装在窗户上的呢?

  2、逐一出示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完整讲述出图片的内容

  (出示图片1)

  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兔家盖了一间房子,它是用什么盖的?有没有装窗户?

  (1) 这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 小兔住在哪里?

  (3) 小兔怎么了?在房子里怎么还会冷呢?

  (4) 没有玻璃的窗户,就是一个窗洞。

  师总结图片1的内容。

  (出示图片2)

  什么季节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时,小兔住在屋里觉得怎样?你冷的时候会怎么做?(引导幼儿理解词语“瑟瑟发抖”)

  为什么小兔住在屋里还会瑟瑟发抖?它是怎么想的?

  (1) 小兔在干什么?

  (2) 它是怎么做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引导幼儿用适当的动词表达。

  师总结图片2的内容。

  (出示图片3)

  引导幼儿观察小兔的神态、感受。发生了什么事?

  (1) 现在小兔感觉怎么样了?

  (2) 它在干什么?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进一步感知理解图片内容。

  (出示图片4)

  窗子装好了,现在小兔住在屋里感觉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感知理解故事继续发展的内容。

  师总结图片3、4的内容。

  (出示图片5)

  图上有什么?春天来了,小兔发现了什么?谁来了?它告诉小兔什么道理?想一想小兔该用什么装在窗户上?

  幼儿发挥想象,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师总结图片5的内容。

  二、运用已有经验,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1.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理解图片内容,并尝试独立讲述。

  师:“小朋友自己轻声地说一说,把这五幅图片编成一个故事。”

  2.引导两名幼儿示范讲述,教师适当提醒。

  幼儿尝试完整讲述故事。

  三、引进新经验,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述,幼儿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有序地讲述故事。教师示范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词汇的运用。

  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讲述这个故事的,跟你的故事有哪些不一样。”

  幼儿学习教师运用的词汇。

  四、巩固新经验,师幼集体讲述故事。教师利用留白、等待等方法帮助幼儿一起完成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吧!注意要用上好听的词语。”

  幼儿大胆一起说一说。

  五、教师小结

  活动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老师会把这四幅图画放到“故事表演区”里,请你们下了课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再去讲讲这个故事,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教学反思

  在活动《小兔家的窗户》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小兔家蘑菇房上的窗户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幼儿能有序地观察,理解图片的内容,能够大胆进行讲述图片的内容,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窗》教案设计7

  课题:《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品味小说精炼、含蓄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

  2、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难点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研究法、点拨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2、体裁

  3、复述故事,由此理清故事情节

  三、整体感知

  师:小说的情节发展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那么文章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用笔将文章中你找到的依据勾画下来,做好批注,

  2、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认识后,再分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教师设计引导问题

  靠窗的病人:

  1、 靠窗的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2、 他所描述的窗外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他自身的身体状况又怎样?为什么还这样做?

  不靠窗的病人:

  不靠窗的病人有什么想法?他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吗?你从中看出些什么?

  师作小结。

  四、合作探究

  揭开构思之“窗”

  探讨:文题

  五、揣摩运用

  1、加一加

  畅想一下,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一堵光秃秃的墙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并将自己写的与课文的结局作比较,哪个更好?

  2、开启爱心之窗

  给不靠窗的病人写一句或一段话句

  六、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创造情景,假如一个新的病人进了这间房间,这“窗”下又将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将续编的故事写出来,尽可能做到合理,有创意。

  板书设计:

《窗》教案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课外知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量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品德教育,使整节课既有一个完整的情境,又充满人文色彩。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同时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和算法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面对众多的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还原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窗》教案设计9

  年级:初二科目:语文姓名:

  窗泰格特

  一、教学重点:

  1、人性的美与丑

  2、精巧的构思;对比的描写。

  3、精练、含蓄的语言

  二、预习

  消遣(qiǎn)俯瞰(kàn)一泓(hóng)咳嗽(sòu)五彩斑斓(lán)

  栩栩如生(xǔ)充塞(sè)挪动(nuó)竭力(jí)胳膊肘(zhǒu)

  气喘吁吁(xū)争奇斗妍津津有味扣人心弦不得而知纹丝不动大惊小怪

  新课教授

  一、导入新课:

  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也许窗外有七色阳光,窗内还有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来学习泰格特的小说《窗》。

  二、整体把握课文并深入分析文章。

  1、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小小说《窗》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个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开端:关系融洽

  发展:从“享受”到“困扰”

  高潮:见死不救

  结局:光秃秃的一堵墙

  2、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本文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靠窗的病人,不靠窗的病人)

  3、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最想评论的是哪一个人物形象?你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靠窗的病人。

  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因为他自己的病也很重,但是他每天坚持讲不存在的美景来鼓励不靠窗的病人,减轻他的痛苦。

  他是一个乐观的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看到的其实什么也没有,就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可他把公园景物描述得丰富、生动而美丽)

  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两个病都很重,每天都很痛苦、很寂寞,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这样做,可见他意志坚强

  他是一个关心他人、善良的人。一个心灵美好,品德高尚的人。(自己重病但还是精心编造美丽的景色,就是为了想解除同伴的痛苦,给他战胜病魔的精神力量。)

  不靠窗的病人。

  他是一个自私的人。靠窗的病人与他一样病重。但是靠窗的病人却想办法鼓励他,带给他快乐。而不靠窗的病人却始终考虑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管病友的死活。

  他是个心胸狭隘、自私的、冷酷无情的人。靠窗的病人半夜犯病,他大声咳嗽,液体充塞了他的肺腔,他只要帮忙按一下电铃,护士就会赶来,可是他纹丝不动,见死不救。他见死不救就是为了尽快得到那张床,这是牺牲他人来成全自己。

  他是一个妒忌心很强的人。(三个为什么?)

  小结:一个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没错,退一步说,有点自私心、也是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不恩你牺牲他人利益甚至是他人生命为代价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4、通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人性中丑的一面。那么,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的呢?有何作用?

  对比(课文中两个人物的对比非常鲜明,在对比中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表现得十分突出)

  5、从人物和情节两个角度看,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从情节看,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的,是线索。

  从人物看,“窗”有喻人的心灵的窗口的意思。透过这个“窗”,我们看到了两个病人的完全不同的灵魂。

  6、好的作品结尾,往往不是思绪的终结,而是更加激越腾飞。“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读到这一句,你是不是受到心灵的震撼?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结尾发人深省!损人利己的人不配享受美好世界的风光。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无法窥见美、领略美的报复性的结果,从而暗示了生活的真理:凡是心胸狭隘、视野短浅的自私者,必然不能与怀襟磊落、目光高远的高尚者同样享有感受美、体现美的均等机遇。这样的结尾十分巧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绝妙的讽刺。

  7、小说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我们从中可以受到怎样的启示呢?

  在生活中做一个心胸宽广、关心别人的人。

  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对待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自己,也爱他人。

  在生活中做人不可太自私,不可只顾个人利益。

  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卑劣丑陋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

  创造情境:假如一个新的病人进了这间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转,出院后向别人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3、病人乙后悔,学习病人甲,为病人丁讲述“窗外美景”。(良心受到谴责,内心自责、懊悔)

  让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说的情节。

  四、小结

  小小说《窗》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个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五、教后记。

  推荐课外读物:

  欧.亨利《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

  栗良平《一碗阳春面》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老师寄语: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那么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窗》教案设计10

  教学内容:

  1和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1和0的'乘法。

  重点难点:

  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魔术师为大家变出了好多宝葫芦,大家想知道今天魔术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魔术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只)()×()=()(只)

  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只)()×()=()(只)

  4、(在此应该先补充一些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三、试一试

  1、第9页自主练习1

  ()+()+()+()=()(棵)

  ()×()=()(棵)

  ()+()+()+()+()=()(个)

  ()×()=()(个)

  2、自主练习2

  (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

  ()+()+()+()+()+()=()(人)

  ()×()=()(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3、数苹果

  每盘有()个苹果,有()盘,一共有()个。

  ()×()=()(个)

  四、你学会了吗?

  1、课件展示情景图。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答上述问题。

  五、丰收园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窗》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人性的美与丑,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2.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3.品味精炼、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找出课文中所有的成语,借助工具书初步弄清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新课导入

  1、导语。佛说,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高尚的人映照出美好,卑劣的人映照出的则是丑恶。

  2、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记叙的主要事件。

  指导:说清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学生思考,明确: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嫉妒靠窗病人能看到窗外的美景,不靠窗病人见死不救,最终占据了靠窗的床,却看到了一堵光秃秃的墙。

  2、请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学生回顾小说文体知识,在课文中读划概括。

  三、文本探究

  1、分析人物:

  跳读课文,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小说中两个病人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我认为(不)靠窗的病人是一个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靠窗病人渴望生命,热爱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美好景象,以激励自己与病魔顽强斗争,他是坚强乐观的。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存欲望,点燃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因而它是无私的、善良的高尚的。

  不靠窗病人虽也热爱生命、本性善良,,但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人性被嫉妒所侵蚀,灵魂被自私给扭曲,因而他自私、冷酷、丑恶。

  靠窗的病人:乐于助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善不靠窗的病人:狭隘自私、冷酷无情、灵魂丑恶

  2、合作探究

  (1)、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靠窗的病人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2)、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

  先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靠窗病人用“心”去看,真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不靠窗病人用眼去看,自私地看到生活中的事物,所以,他看到的只会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窗有喻指人的心灵的意思即心灵之窗;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

  四、写法深究

  1、显然,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是两个相对的形象。小说在描写这两个人物时对比十分鲜明,请找出课文中的对比之处,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读划,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注意人物心灵上的对比。

  明确:

  3、探究结尾的妙处。

  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读,讨论,交流。

  师点拨,引导体会小说语言的含蓄、精炼。深究小说主旨。

  教师小结: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找不到亦真亦幻的境界的。让我们用真、善、美的心灵去寻找生活中美丽的风景,把它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五、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于近窗病人这样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吗?请举例说明。

  (2)请写几句话劝告那位不靠窗病人,希望他也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六、奇思妙想

  《窗》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感慨。这时,假如一个新的病人住进了这个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续编故事,力求做到合理、有创意。

《窗》教案设计12

  教学目标:

  1、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

  2、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

  2、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早晨我们打开窗,会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夜晚我们打开窗,又会看到灯火阑珊的都市,今天我们要打开泰格特的小说《窗》,听到的却是一段美丽的谎言,一起感受人间的善恶美丑。

  二、 赏析“窗”的美点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这篇小小说发表在了1987年7月号的《外国小说选刊》上,不久入选了中学教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可想而知,他一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小小说是训练作家的最好的学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赏析小说的亮点,通过这篇小说让同学们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请看大屏幕上我为大家提示的亮点(题目、写法、结尾)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一一赏析亮点。

  1、题目

  小说为什么以“窗”为题?

  明确:《窗》更简洁含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一语双关,既指病房的窗,也指心灵之窗(美好、丑陋),以窗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以后同学们在给文章定题目的时候也应该像《窗》一样,精炼、含蓄。

  2、写法

  (1)对比。

  人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 乐观善良、热爱生活、品德高尚(善、美)

  不靠窗的人:自私自利、冷酷残忍、卑劣丑恶(恶、丑)

  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莎士比亚也说过:“任何一只猛兽也有点恻隐之心。”小说中的不靠窗病人连一只猛兽都不如,自私心理多么可怕!

  看到的景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风景优美

  不靠窗的人:秃墙一堵

  第4、5自然段:描写景色非常优美,充满生机活力,幸福美好。我相信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和我一样对这一部分有很深刻的影响,接下来请大家在我的朗读声中去感受这些美好吧!

  小小说一般惜墨如金,这篇小小说为何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写窗外的美景呢?这些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节发展上有什么好处?

  明确:更能够突出靠窗病人为病友苦心着想,说明他心地善良,道德高尚。小说中的美景,是靠窗的病人想象出来的,编织的美丽谎言。在自己病重的情况下,还竭尽全力为病友描述窗外的美景。可见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因为一个心灵里没有美景的人,不会也不可能编造出如此生动丰富的美景。公园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我们越信以为真,就越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光秃秃的一堵墙,造成了一种落差。

  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表现得十分突出。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现了人物性格。无比赞美高尚的靠窗的病人,无情地嘲讽和鞭挞自私冷酷的不靠窗的病人。我们在《孔已己》和《范进中举》中已学过对比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也要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2)一波三折。准确地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人性的扭曲的曲折过程:

  享受——羡慕——妒忌——恨——取代

  3、结尾

  本文的结尾巧妙在何处?

  这个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心灵的震撼和思考的余地。这个结尾正是文章最具震撼力的部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又耐人寻味,这正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美国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很多文章都具有这个特点,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他的《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和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进一步品味这结尾的无穷魅力。

《窗》教案设计13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三、例文

  我家的“侠女”———纪晓旭

  你不要小看这个女生哦,她可是我们家的“侠女”,只不过这个称号至今没有被人认同而已。看在我和她的交情非同一般的份儿上,在此宣扬一下她多方面的特点,看你到底怎么定位她。

  感评:第一段总体写主人公的外貌特征,描写比较传神,抓住了典型的特征。语言简练,又深刻勾画出了人物外貌,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她的性格超活泼。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她家的另外一位大将——臭儿,一只白色的小西狮狗。这位“女侠”总是把这只可怜的小狗当作假想敌,所以小狗从来到她家起就受尽了她的折磨虐待。每逢周末就是臭儿的世界末日。她要么就起臭儿,来个大概,然后

  到床上;要么就用牛肉臭儿然后都它双脚独立前进。有时兴致起来了干脆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还自命为“特效蒸汗减肥法”。可怜的小狗儿受尽了折磨,却又偏偏离不开她,夜里总钻到她的被子里,自以为惬意的找个温暖的小角落舒服的卧下,却被她睡梦中一招“连环夺命腿”踢到床下,唉。你肯定以为这小狗早已瘦的像非洲难民,可它却比谁都肥嘟嘟呢!因为这“侠女”其实也很疼它的,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分一半给它,每天又好细心的照顾它,它不肥才怪呢!

  感评:此段意在表现“侠女”活泼而略显疯狂的一面。抓住了典型的动词,动作描写很逼真,让人真的有一种“侠女也疯狂的”感觉。同时也能看出她对小狗的那种怜宠,展示了她性格的两面性。

  她也有软弱的一面,“侠女”也会哭吗!记得那时她看《蓝色生死恋》的时候,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看上去好不凄惨!她喜欢看言情小说,对于琼阿姨的作品如数家珍,总是感慨世间的悲凉。她也爱看柯南,每次看的时候是她一天中表情最丰富的时候:开始看到血腥的尸体总是“哇”的一声大叫,所以通常别人看尸体没什么,到被她的叫吓得魂都没了;然后就开始深思,时而皱眉时而傻笑,时而又坐立不安,真是让人不明白她到底在想什么;最后等真相揭露她又一阵阵惋惜,说自己怎么那么笨。反正看她看电视可比看电视有趣多了。

  感评:这段意在写“侠女”安静淑女的一面,但是所选事例不恰当,让人觉得还是在写她疯狂的一面,应当修改。

  四、修改

  别看她,可她对待却是一点也的!她很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会为了目标努力。她很能吃苦,可以晚上只睡几个小时,第二天扮熊猫吓我们这些胆小的人,所以她的成绩也一直是不错的,让很多人都恨得牙痒痒。

  感评:这一段写出了“侠女”并非傻玩傻闹,而是有自己坚定的`人生目标,划线的词语写出了她这一特点。语言较幽默,不刻板。

  她的初中老师曾评价她说,她是那种会用200%的精力去享受生活的人。她看书,写作,听歌,聊天;她上网,运动,郊游,打游戏,她感慨,多愁,爱哭又乐观。她就是我们家的“侠女”,她就是我。哈哈,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是“侠女”哦!我可是“绝对快乐派”的第一代掌门人!我们的信物就是开心的笑快乐的笑。加入我们这个门派吧!因为我们的宗旨是没有什么不快乐,快乐万岁!

  感评:最后一段揭晓谜底,这个“侠女”就是“我”。引用老师的话高度概括了“我”的特点。并且引出了新奇的“绝对快乐派”,让人回味。

  她也有安静的一面。别看她平时好像很神经质,可是她却疯狂的迷恋文学。看过她作文的人都会比较诧异,有点不相信那柔美的文字,纤细的心是属于她的。她看书的时候,和平常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她喜欢在阳光洒满屋子的下午躲在床上的小角落里,捧一本琼瑶的小说,放上一张唱片,细细的接受小说中意境的洗礼。那时候的她会出奇的淑女,因为她爱文学,爱写作,爱这世间上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痛苦,爱这美丽的文字,这柔和的世界。

  感评:改过之后就比较容易凸现“侠女”与“淑女”之间的对比。是作者读出主人公安静柔和和女孩的一面。

  本文通过第三人称,介绍了“我”的特点,避免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尴尬。语言诙谐幽默又略带叛逆,人物个性鲜明写真,内容生动有趣。不足之处就是在主次上应该在加以揣摩,更好凸现主体

  同学点评:

  1:文章通顺连贯,人物的特点突出,内容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如果在内容上再多安排一些突出自己的事例将会更好。

  2:语言个性活泼,角度独特,人物个性鲜明写真。

  3:语言生动,形象的刻画自己,吸引读者,个性突出,题材新颖。

《窗》教案设计14

  1、<<窗>>是一篇自读课文,把它作为课外阅读来处理。

  2、教给学生分析小说的方法,让其去实践。

  3、需注意的是: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自读小说的能力;

  2、领悟小说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小说

  教学用具:题签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

  学习方法:模仿-实践 质疑-探讨

  授课类型:自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我们平常观察生活的媒介多有好多种,通过我们的眼睛,通过广播 电视、新闻报纸------当然,通过那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我们也可以认识到生活百 态。本节课就我们通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名作<<窗>> 来观赏一下资本 主义 社会的风景。(1分钟)

  板书课题:窗 (0.5分钟)

  二、明确教学目标

  关于这篇课文,本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个问题--通过泰格特的这扇窗, 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感悟到了什么?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159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窗>>。0.5分钟

  三、指导学习(约10分钟)

  1、指名朗读。(5分钟)

  2、提出问题:从这扇窗里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作答。(1分钟)

  3、明确体裁

  问: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你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吗?答:小说。1分钟)

  4、指导分析小说的途径

  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板书:三要素

  问:三要素的核心是什么? 答:人物形象。

  师: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显然 小说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来展现的。(1分钟)

  问:通过刚才对文章内容的粗略了解,你能断定谁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吗?

  答:另一个病人。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分析另一位病人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四、学生自学 (15分钟)

  1、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思考:(5分钟)

  ①者用什么方法刻画了另一位病人的形象?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②独立阅读思考,用铅笔圈画,可以在书的空白处标注。

  2、检验效果(3分钟)

  ⑴、交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心理描写 ②、故事情节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

  ⑵、人物形象 通过分析一个病态的畸形的扭曲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3、挖掘主题(1分钟)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什么主题呢?你有什么感悟?

  4、分析小说中环境的作用。(3分钟)

  ⑴、开头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特定的环境。

  ⑵、病人讲述的公园景象的作用。

  ①、虚景。病人憧憬病房外的美好生活。

  ②、借以打发时间,同时安慰对方病友;更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总结经验(5分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把握一篇小说的主题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通 过这篇小小说,再结合我们以往学过的小小说谈谈小小说的特点。

  学生思考后作答。

  ⑴篇幅短小;

  ⑵以小见大;

  ⑶构思巧妙。表现:

  ①以病人作为主人公;

  ②结尾寓意深刻。

  六、巩固练习(10分钟)

  阅读短文<<共同的秘密>>,领悟思想内涵。

  七、布置作业 (1分钟)

  以<<生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小说

《窗》教案设计15

  【活动目标】

  1、学习自主观察画面,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小兔用冰块做的窗户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丰富相应的词语。 2、能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并积

  【活动目标】

  1、学习自主观察画面,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小兔用冰块做的窗户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丰富相应的词语。

  2、能有序地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3、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并积极思考。

  【活动重点】能够自己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了解看图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小兔手偶一个;

  2、PPT:《小兔家的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兔手偶,引发幼儿兴趣。

  1、师(模仿小兔的语气):小朋友,你们好!见到你们真高兴!可是我遇到了一个难题还没解决,我真着急啊!

  2、师:小兔的难题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兔家的窗》。

  二、教师同时出示四幅图,引发幼儿观察,并尝试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1、教师提问,让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

  师:这张挂图上有四幅图,我们应该怎么看?看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大胆得进行想象、讲述和补充同伴的发言。

  师: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性的提问。

  师:(出示图1)图上有谁?小兔用什么盖了一间房子?房子缺什么?图上是什么季节?冬天到了,小兔住在房子里觉得怎么样?她会怎么想呢?

  4、师:(出示图2)小兔走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她搬来了什么?当什么用呢?装上了窗户,小兔住在屋里感觉怎么样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较完整、连贯的讲述,注意丰富相应的词语,如“大雪飘呀飘,大风吹呀吹、冻得直发抖”等。

  5、幼儿自由结伴,练习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

  6、师:春天来了,天气怎么样了?小兔家的窗会怎么样呢?

  三、继续观察最后一幅,引导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1、师:(出示图34)这两幅图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说说看。

  2、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其他幼儿补充。

  3、师:春天来了,小兔家的窗怎么样了?谁来了?他会对小兔说些什么?

  四、引导幼儿完整、连贯的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1、师:我们能不能将这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

  2、师:现在你们知道小兔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吗?

  3、师:除了熊猫的方法,小兔还可以用什么做窗户呢?(引发幼儿讨论与想象,拓展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

  师:看看我们教室里的窗户是用什么做成的?那为什么不用小朋友刚说的砖头、木头等呢?(引导幼儿了解玻璃是透光、牢固的)

  附故事:小兔家的窗

  小兔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可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在里面了。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大雪飘呀飘,大风吹呀吹,吹进了小兔的屋子里,小兔冷得发抖。它看看窗户说:“我得找样东西来挡挡风。”

  它走到小河边,看到小河结冰了,就搬了一块冰,挡在窗框上。冰挡住了风雪,小兔真高兴。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兔从外面回来,看见窗户上的冰不见了,地上有一滩水。小兔急得哭了。

  熊猫走来,指着地上的水,告诉小兔:“春天,天气暖和,冰就融化成了水,你快去找块玻璃装在窗框上吧!”

【《窗》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窗》教案02-09

教案《窗》03-27

关于窗的教案02-26

窗小学作文08-31

《窗》教学教案12-26

苏教版教案《窗》02-18

窗话题作文01-11

窗的高中作文01-17

窗小学作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