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母鸡教案

母鸡教案

时间:2022-02-13 11:45:15 教案 我要投稿

母鸡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母鸡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母鸡教案模板汇编7篇

母鸡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教育幼儿在外出时要跟好大人,不要随便乱跑。

  2、能够在教师帮助下简单讲出图上的部分内容。

  3、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教师用ji妈妈的口吻引入主题,出示图片。

  2、尝试讲述:利用提问,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1)完整观察图片,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

  (2)逐一出示图片,进行提问:

  图片一: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小黄ji在干什么?

  图片二:小黄ji离开妈妈在干什么?正在这时,谁来了?

  图片三:谁来救它了?

  (3)教师完整讲述示范。

  3、幼儿练习: 幼儿讲述练习。

  4、讨论:我和妈妈出去要怎么办?

  延伸活动:

  情境表演——我和妈妈上商店

  附图片内容:

  图片一:画着ji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玩,小黄ji离开了大家。

  图片二:小黄ji一个人在草地上走,正在这时,一只大野猫朝小黄ji扑了过来。

  图片三:小黄ji害怕极了,这是ji妈妈来了,打败了大野猫,留下了小黄ji,告诉小黄ji离开妈妈很危险。

母鸡教案 篇2

  《母鸡》这一课是要教同学们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下面是关于《母鸡》教案,欢迎参考!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母鸡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能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儿歌。

  2.尝试用体态和语言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乐意参与活动,熟悉儿歌并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尝试用体态和语言表现儿歌。

  △活动过程:

  1.听听、说说,初步理解儿歌含义。

  师:(模拟老母鸡声音)你们听,是谁来了?猜猜老母鸡今天来干什么?

  播放幻灯片,师:老母鸡来干什么的啊?(生蛋)它生了几个蛋?我们来数一数?老母鸡真能干啊,我们来夸夸它好吗?(一起念儿歌前面部分)

  师:老母鸡生完蛋可高兴了,这么高兴它会做什么事呢?

  师:它是怎样唱歌的?我们来唱一唱。(咯咯嗒、咯咯嗒)

  2.完整欣赏儿歌,初步学习朗诵儿歌

  师:我们把能干的老母鸡做的事编成一首儿歌好吗?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好听的儿歌好吗?

  ;师:真好听,老母鸡还想听一遍,再来一遍好吗?

  3.尝试用体态语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师:老母鸡是什么样子的啊?谁来表演一下?(请幼儿表演老母鸡的样子。)

  师:老母鸡喜欢到哪里捉虫?它是怎样捉虫子的?我们来学学老母鸡捉捉虫。

  ;师:老母鸡生蛋的时候,会躲在哪里?它是怎样蹲在鸡窝里生蛋的?(请幼儿表演母鸡生蛋的样子)

  ;师:你想不想扮演老母鸡?(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老母鸡,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师:老母鸡这么能干,我们来学学它。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

  教学反思:

  一、思目标

  教案中所定的目标为:1.积极参与活动,能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儿歌。2.尝试用体态和语言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而仔细来看这两个目标,基本都定位在情感层面,缺少对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定位,且较宽泛,不够具体,由于整个活动的重点在儿歌的表演上,于是我将原目标改为了:1.能够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儿歌并根据儿歌内容表演老母鸡的各种体态。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表演老母鸡的乐趣。

  二、思过程

  (1)活动内容的导入

  在教授儿歌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往往会这样想,“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这首儿歌?”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想要让孩子来“学会”这首儿歌。而这样,活动就显得较呆板、单一,没有亮点,如果在导入的部分就与后面的表演环节做好一定铺垫,将后面原表演环节的部分问题提上来,有意识的前后呼应,也许能让孩子更潜移默化的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有趣。

  (2)活动材料的出示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我们会思考许许多多的教学方式,其中,材料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活动中,我在活动的导入部分,先请孩子听声音,猜一猜是谁来了。而随即我又出示了一张母鸡图片,本来原意是想让孩子体验听声音猜动物的乐趣,但是,在活动的开展中却发现这个环节十分的牵强,显得很突兀。教学的手段是多了,但是一定合适吗?这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会忽略的问题,教学手段的量不在多,而在于“质”,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学习。

  另外,在活动中,我一边念儿歌一边出示图片,而这样仅仅的老师讲,孩子听,便忽略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其实,在语言活动中,图片可稍微晚一点在出示,教师可先完整的念一遍儿歌,让孩子不受图片等材料的干扰,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在完整倾听后,便可抛出问题——“刚刚在儿歌里你听到了什么?”,在鼓励、引导孩子大胆讲述儿歌内容时,可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再次完整的看图倾听儿歌,在两次的感受儿歌内容中,孩子潜移默化的习得了耐心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3)活动问题的量

  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孩子理解儿歌内容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较多且杂,有些“拐弯抹角”,让孩子有些摸不着头脑。因此,在提问时,可再直接一些,问题不要太多,但一定要问在点上,语言要精炼,切忌繁琐。

  (4)游戏部分的引导

  由于教室较小,我让孩子们在最后的表演部分将椅子搬到了四周,而这样,就像把整个活动截断了一样,不利于活动的完整开展。

  另外,在表演环节我创设了老母鸡出去找食吃的情境,孩子们很感兴趣,但过程中基本都是教师做动作,孩子只是单纯的模仿,教师可引导孩子自己做动作,问一问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而教师还可丰富表演情境,如母鸡找食的不同地点不光光可以是草地,还可以是河边、鸡窝边等。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怎样在活动中为孩子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怎样运用生动的语言,发挥老师的魅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长远问题,让孩子真正的在玩中学做中学

母鸡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3.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2.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二)熟悉歌曲《母鸡孵蛋》。

  1. 教师用彩蛋示范歌曲。

  2. 幼儿学唱并动作表现。

  (三)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1.棒棒的小鸡——感受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

  (2)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听音乐歌唱。

  a.教师带领幼儿清唱一遍。

  b.听音乐唱一遍。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

  (2)教师边听音乐边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3)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幼儿随音乐一起表现害羞鸡。

  4.集体演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四)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幼儿熟悉道具,并讨论:如何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小叫的叫声。

  2.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

  (五)音乐游戏。

  幼儿跟着音乐演唱并表演

母鸡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趣味并学唱歌曲。

  2.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孵化鸡蛋

  2.母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乘着音乐火车去农场

  1.听音乐律动进“农场”。

  2.发生练习:母鸡怎么叫?

  二、母鸡的喜事

  1.聆听第一遍音乐,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和内容。

  教师:今天大母鸡有一件喜事要告诉你们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她有什么喜事。

  2.引导幼儿带着问聆听第二遍音乐

  教师:大母鸡是在哪里下的蛋?

  大母鸡下蛋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下蛋以后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3.边提问边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大母鸡坐在哪儿下蛋呀?

  (2)大母鸡下蛋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表现高兴的样子)

  (3)大母鸡生完蛋之后怎么告诉人们呀?

  3.唱唱大母鸡的喜事

  教师:大母鸡想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下蛋啦”的.喜事,让我们来吧它的喜事唱给大家听吧。

  三、我们一起来“下蛋”

  1.教师当母鸡,全体幼儿当草窝,边唱边表演。

  2.请个别幼儿尝试当母鸡,其余幼儿当草窝。

  3.自由合作表演。

  (1)交代游戏规则:

  自由组合以5个孩子为一组的表演队,一个孩子当母鸡,四个孩子当草窝,边唱边表演。

  (2)幼儿自由组合并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合作游戏。

  四、游戏:母鸡孵小鸡

  1.教师:大母鸡想要有自己的小宝宝了,你们知道它们躲在哪里吗?

  对啦,鸡宝宝躲在蛋里,要鸡妈妈坐在上面孵20多天才能出来呢!

  2.教师当母鸡,幼儿当鸡蛋,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母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课后生字;与《猫》进行比较,了解文章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母鸡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鸡的热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猫》,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 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

  3、检查生字词。

  4、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喜欢母鸡的?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轻声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划出来,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3、学习4-10自然段。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1)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

  (2)出示第九自然段读。(板书:负责 慈爱 勇敢辛苦 伟大)

  (3)读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朗读并想象说话,进一步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有什么感觉?

  四、升华主题。

  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

  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带着对母鸡的敬佩读第九自然段)。

  五、学习写法。

  1、作者一开始非常讨厌母鸡,后来却是那么地敬佩母鸡,由一开始的“一向讨厌”到后来的“不敢讨厌”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那作者写猫也是用这种方法吗?他是怎样写猫的?

  3、小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总结

  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练习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16* 母鸡

  讨厌 喜欢

母鸡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引导幼儿了解母鸡萝丝散步时的场景,感受绘本带来的诙谐乐趣。

  2、尝试运用红黄色系来装饰母鸡萝丝散步时走过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黄色为主色的暖色调。

  活动准备

  《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ppt、母鸡萝丝图卡、彩色卡纸、记号笔、油画棒、冷暖色系色块、一段轻柔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阅读绘本,回忆故事情节

  1、出示母鸡萝丝图卡,引导幼儿回忆绘本情节。

  2、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母鸡萝丝去农场散步,但是在它散步时却发生了好多有趣的事,谁还记得,请你来说说看。

  二、再次欣赏绘本,塑造母鸡萝丝散步时的场景

  1、母鸡萝丝在农场散步时发生了这么多趣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母鸡萝丝,再次去感受一下吧!

  2、师幼共同欣赏绘本,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母鸡萝丝散步场景的色彩变化。(每个场景是以红黄色系为主、黄色为主色的暖色调。)

  3、谁发现了 请你来说说看。

  4、你看到的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谁来说说看 (这些颜色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暖色调。)

  5、教师出示暖色系色块ppt,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暖色调带给人的温暖感觉。

  6、暖色调有一个好朋友叫冷色调,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出示冷色系色块ppt。)

  7、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来说说看。(寒冷。)

  8、出示冷暖色系对比图,引导幼儿通过对比发现母鸡萝丝散步时场景的主色调是暖色系。

  9、我们的作画材料中有暖色系的颜色吗 请你把他找出来。(油画棒。)

  10、接下来,请你们也来扮演母鸡萝丝,想一想,母鸡萝丝散步时还会去哪些地方 请你将它画在你们的'纸上。(教师简单介绍作画要求。)

  三、幼儿绘画母鸡萝丝散步的场景,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运用红黄色系来装饰母鸡萝丝散步时走过的场景,并注意画面的饱满。(播放轻音乐。)

  2、教师适时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进行创作。

  3、提醒幼儿将不需要的物品放置筐中,保持桌面地面干净、整洁。

  四、观赏评析,说说你的母鸡萝丝趣事

  1、请幼儿自主地将完成的作品贴于展板上。

  2、这张画是谁画的 这么温暖,请你来说说看。说说你的母鸡萝丝去了哪些地方。

【母鸡教案】相关文章:

《母鸡》教案09-03

关于母鸡的教案02-23

《母鸡下蛋》教案02-24

语文母鸡教案02-22

有关母鸡教案01-12

《母鸡孵蛋》教案03-07

课文《母鸡》教案03-13

《母鸡》课程教案08-26

《母鸡》优秀教案08-27

母鸡孵蛋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