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

时间:2024-03-12 13:26:08 春鹏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动能定理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能定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动能定理教案(精选11篇)

  动能定理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动能定理是本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那些力做功相对应。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的符号和表达式和符号,理解动能的概念,利用动能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表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3、深化性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物理过程下动能定理的表述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

  2、理解恒力作用下牛顿运动定律与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异同点,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表述的关系,学会用数学语言推理的简洁美。

  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与适用范围,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

  通过上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速度变化的平方成正比。

  问:动能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二)动能表达式的推导

  1、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例;有一质量为的物体以初速度V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受到的拉力为F,经过位移为X后速度变为V2.。根据以上,可以列出的表达式:

  3、动能

  1.定义: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

  ⑴状态物理量→能量状态;→机械运动状态;

  ⑵标量性:大小,无负值;

  (三)动能定理

  1、表达式:

  2、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该变量。

  3、理解:

  1)若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则物体动能增加。2)若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则物体动能减小。

  四、例题解析:

  例1质量为8g子弹以400m/s的速度水平射入厚为5cm的木板,射出后的速度为100m/s,求子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以及子弹受到的平均阻力。

  解:子弹射入木板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互相抵消,在水平方向受到阻力为Ff,如图所示。根据动能定理得

  五、方法归纳:

  动能定理的应用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定各力所做的功,求出这些力的功的代数和。

  (3)确定始、末态的动能。(未知量用符号表示),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

  (4)求解方程、分析结果。

  动能定理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动能和动能定理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重点

  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传说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200多年)阿基米德曾经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投石机,它能将石块不断抛向空中,利用石块坠落时的动能,打得敌军头破血流。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了提高这种装置的杀伤力,应该从哪方面考虑来进一步改进?学习了本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就能够理解这种装置的应用原理。

  二、新课教学

  (动能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大屏幕投影问题,可设计如下理想化的过程模型:

  设某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

  1.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

  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推导:这个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为W=F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而=2al,即l=

  把F、l的表达式代入W=Fl,可得F做的功W=

  也就是W=

  根据推导过程教师重点提示:

  1.动能的表达式:EK=mv2。

  2.动能对应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状态量。

  3.动能的标矢性:标量。

  4.动能的单位:焦(J)。

  练习:关于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B.动能总为正值

  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二)动能定理

  教师有了动能的表达式后,前面我们推出的W=,就可以写成W=Ek2—Ek1=,其中Ek2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Ek1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上式表明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用文字叙述一下。

  学生: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教师: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1. 动能定理的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教师: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能定理中的W表示的意义是合力做的功。

  教师:那么,动能定理更为一般的叙述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W指合外力做的功,也就是总功。

  ②动能变化量为标量,即末状态的动能减去初状态的动能。

  ③总功的计算方法,既可以先求合力,再求合力的功;也可以先求出各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

  教师:投影展示例题,学生分析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5.0×l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5.3×102m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力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教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逐步掌握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就这个问题而言,我们已知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已知初末速度,初速度为零,而末速度为v=60m/s,还知道物体的位移为5.3×102m以及受到的阻力是重力的0.02倍。

  教师:我们要分析这类问题,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生:还是应该从受力分析入手。这个飞机受力比较简单,竖直方向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合力为零,水平方向上受到飞机牵引力和阻力。

  教师:分析受力的目的在我们以前解决问题时往往是为了求物体的加速度,而现在进行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目的是为了求合力做的功,根据物体合力做的功,我们就可以求解物体受到的牵引力。

  教师:请同学们把具体的解答过程写出来。

  投影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解题过程。

  解题过程参考

  解:飞机的初动能Ek1=0,末动能Ek2=

  合力F做的功W=Fl

  根据动能定理,有Fl=

  合力F为牵引力F牵和阻力F阻之差,而阻力和重力的关系为F阻=kmg(其中k=0.02)所以:

  F=F牵–kmg

  代入上式后解出

  F牵=

  把数值代入后得到

  F牵=1.8×104N

  飞机受到的牵引力是1.8×104N。

  教师:用动能定理和我们以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相比较,动能定理的优点在哪里?

  学生1:动能定理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用它来处理问题要比牛顿定律方便。

  学生2:动能定理能够解决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问题,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非常困难。

  教师:下面大家总结一下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投影展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步骤,指出不足,完善问题。)

  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找出初末状态的速度情况。

  2.要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个力的做功大小及正负情况。

  3.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4.由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教师:请同学们参考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分析计算教材P73—74例题2。

  提问并点评,展示规范的解答过程。

  练习:

  1.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的功、运动物体动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合力必做功,则物体的动能一定要变化

  B.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物体的动能一定不变

  C.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运动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该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

  答案:BD

  2.质量不同而具有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面上滑行到停止,则()。

  A.质量大的滑行的距离大

  B.质量大的滑行的时间短

  C.它们滑行的时间一样大

  D.它们克服阻力做的功一样大

  答案:BD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可用Ek来表示,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2.动能是标量,也是状态量。

  3.动能定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来的。

  4.动能定理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的力,动能定理中的W是指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的合力的功。

  5.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对于外力是变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同样适用。

  课堂练习

  1.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是( )。

  A.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的质量是乙的

  B.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甲的速度是乙的

  C.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甲的速度是乙的

  D.质量相同,速度大小也相同,但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

  答案:CD

  2.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则球在下落过程中的动能( )。

  A.与它下落的距离成正比

  B.与它下落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C.与它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D.与它运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答案:AD

  3.一颗质量为10g的子弹,射入土墙后停留在0.5m深处,若子弹在土墙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6400N。子弹射入土墙前的动能是______J,它的速度是______m/s。

  答案:3200800

  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它们分别在相同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时,则甲、乙两物体动能之比为______。

  答案:1:1

  5.一颗质量m=10g的子弹,以速度v=600m/s从枪口飞出,子弹飞出枪口时的动能为多大?若测得枪膛长s=0.6m,则火药引爆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枪膛内对子弹的平均推力多大?

  答案:子弹的动能为:=1800J

  平均推力做的功:,所以,F=3000N

  五、布置作业

  教材P74问题与练习第3、4、5题。

  动能定理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能关系。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3、在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4、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迁移理解功能关系。

  2、通过观察知道动能、势能的存在。

  3、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4、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出影响动能及势能的因素

  5、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出各因素对能量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并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素材出示和教师引导,适当进行思想教育和学科渗透。

  【教学重点】

  1、观察归纳得出动能及势能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功能关系

  【教学用具】

  干电池、多媒体课件,斜面,铜圆柱、铁圆柱,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刻度尺,不同的'(粗细)弹簧,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导线,开关,小灯泡。

  【教学组织】

  将学生分4人一组分为10个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2分钟)

  1、播放小鸟撞飞机新闻报道。学生观看。

  2、师:小小的小鸟为什么会撞坏巨大的飞机?要搞清这一问题,我们要学习能量的相关知识。能量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在八年级电学部分我们已正式接触过了。下面我们先来复习电学中能量知识。

  二、功能关系(5分钟)

  师:出示一节干电池。并提问:你怎样判断这节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接入一个小灯泡,如果亮,就说明它存有能量。小灯炮发光,说明有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电流正在做功。

  师:如果我们断开开关,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呢?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生:也有。如果把电路连通,会看到小灯泡发光,电流会做功,所以它也具有能量。

  师:很好。从做功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判断这节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给出结论。完毕

  师投影:

  1、现在正在做功。

  2、现在没有做功,接通电路后,能够做功。

  师:在电学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判断电源是否还存有能量,那么在力学中,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储存有能量呢?

  师投影如下图片,并提问:请判断下列各图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1、流动的河水

  2、黄山上耸立的巨石

  3、拉弯的弓

  生思考与讨论。毕。交流

  生1:流动的河水具有能量。因为它对竹排有力的作用,竹排又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段距离,所以流水对竹排做正在做功。

  生2:黄山上耸立的巨石具有能量。现在它虽然没有做功。但一旦从山上滚下来,就可以对其它的物体做功,所以它肯定具有能量。

  生3:拉弯的弓具有能量。它现在虽然没有做功,但放手后,可以把箭射出去,对箭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

  师:力学里我们又该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的?

  生总结:也分两种情况:

  一、物体正在做功,肯定具有能量。

  二、物体现在没有做功,但条件改变时,如杲它能够做功,也具有能量。

  师:大家请看教材中是如何判断的?

  生找到并阅读: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师投影:

  一、功能关系: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师:刚才我们得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要分两种情况。可是教材所给的方法中没提呀。问题出在哪儿?

  生(沉默后):能够。

  师:能具体点吗?

  生:能够做功,包含了两种情况:

  一、现在正在做功。

  二、现在没有做功,但具有做功的能力。

  师投影:“能够”的两层含义:

  1、一个物体现在正在做功;

  2、一个物体现在没有做功,但条件改变时,它具有做功的能力。

  动能定理教案 4

<title>  动能和势能</title>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新课学习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三、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机械能的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焦,具有的动能是4焦,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动能定理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课题】

  【重点和难点分析】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3,新授课:势能

  1),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上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分析玩具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案参考】

  1、观察小车的传动结构,在上紧发条时和松开发条时的情景;思考弹性势能大小和做功多少的关系。

  2、看看市场或超市中还有哪些上发条的小车。

  3、观察现在流行的儿童玩具靠什么发动的。

  【评价】

  1、材料全班共享。

  2、写出观察和分析的过程报告。

  3、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要列出学习过程清单。

  动能定理教案 6

  执教者:

  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水平二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也是为学习和掌握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打下初步的基础。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原地轻物投准,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并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的一项体育活动。通过该教材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肌肉、关节、韧带的发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投掷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他们对投掷技术动作的直接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又是他们的弱点,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创设挑战赛的教学情景,通过学习本领以及比赛的游戏作为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兴趣中保持学习的激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投掷与游戏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投掷的能力,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力量素质以及判断力,提高投掷的准确性。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服从集体、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并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和合作。

  重点和难点:

  重点:肩上屈肘、快速挥臂

  难点:蹬转协调、动作连贯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3、利用废旧的报纸制作器材。揭示课题,引出教学内容,完成教学。

  组织图形(一):

  要求:

  1、快、静、齐

  2、精神饱满,有自信。

  3、跟着老师一起制作器材。

  (二)准备活动

  1、热身跑:围绕圆圈跑,播放音乐《跑步的音乐》,边跑边游戏“喊数抱团”。

  2、徒手操:

  (1)头部运动;

  (2)扩胸运动;

  (3)腹背运动;

  (4)膝关节运动;

  (5)踝腕关节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操练习

  要求:积极模仿,反应敏捷,动作到位。

  二、基本部分

  1、轻物掷远

  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手握轻物屈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眼看前方,接着后脚蹬地,向前自然挥臂,将轻物朝前上方远处掷出

  组织图形(四):

  教与学法:

  1、教师组织探究投掷动作。

  2、教师讲解正面掷远动作。

  3、教师示范并组织徒手练习。

  4、组织练习正面上手投掷纸团

  5、教师巡视纠正指导。

  6、找优生示范动作、评价。

  7、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要求:

  1、学生按要求练习。

  2、学生认真听讲。

  3、认真听讲观察,积极练习。

  4、纠正错误动作。

  5、学生积极展示,认真观察

  基本部分

  二、《我是挑战小能手》 教与学法:

  1、讲解游戏方法及注意事项和规则

  2、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方法、要求及规则

  要求:遵守游戏规则

  组织图形(五):

  奔跑吧兄弟游戏

  小班游戏教案《传球跑圈》

  《跑与游戏》教学设计

  “秋天”跑了—美术领域自主游戏中幼儿游戏主题转换与发展

  中班智力游戏教案《打电话》

  动能定理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 在探究实验中掌握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 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 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

  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四、实验器材:

  玩具小车、玩具小球、鸡蛋、沙土、小桌、弹簧、斜面、小钢球、塑料球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玩具小车推着小球前进,举高的砝码砸碎盒子里的鸡蛋,压缩的弹簧恢复原状时推动小球前进,以及白板上展示的风推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等图片引出能量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老师引导]:对比、分析课前的演示实验,以及白板上风吹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三幅图片,把能量细分,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学生总结]: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势能:把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又叫做势能。

  [学生练习]:学以致用,相应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各种形式的能的理解。

  3、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提出问题]:有的物体动能大,有的物体动能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学生前后四个人一组讨论、分析猜想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现在我们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学生前后四个人一组,讨论、交流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三分钟后大家一起来分享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实验中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在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答:采用控制变量法。)

  (2) 实验时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答:使小球从斜面滑下,看物块被撞击的距离,被撞的距离越长,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 如何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答:使它们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

  (4) 如何改变小球的速度?(答:使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

  [动手探究]:某一小组学生讲台上演示实验后得出结论。

  [交流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演示实验:举高的砝码能把鸡蛋砸碎,以及举高的重锤砸桩,想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分析、讨论得出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被举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利用老师提供的一盘沙土、大小砝码、木头小桌,同学们前后四人一组,想一想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实验方法是什么?怎样比较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三分钟之后分析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实验中注意的一些问题。

  (1) 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在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答:采用控制变量法。)

  (2) 实验时如何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答:使砝码从某一高度砸下,看桌腿陷进沙子里的程度,陷的越深,说明被举高的砝码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动手探究]:某一小组学生讲台上演示实验后得出结论。

  [交流结论]: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5、探究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的演示实验:压缩的弹簧去顶小球,以及拉弯的弓射箭,想想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分析、讨论得出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利用老师提供的弹簧、小车、小球等,同学们前后四人一组,想一想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实验方法是什么?怎样比较物体弹性势能的大小?三分钟之后分析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小组分享讨论结。

  [动手探究]:某一小组学生讲台上演示实验后得出结论。

  [交流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三)课堂小结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物体具有能力;

  (2)能量的分类:动能和势能,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4)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5)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其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演示实验引入,加深学生对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的理解,随后紧跟着相应习题的练习,可以更好的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三种形式的能量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交流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上讲台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动能定理教案 8

  设计意图:

  我们班大部分孩子都是新来的、自理能力很差、如:吃放、穿衣、收取教具、整理图书等等、不会主动去、每天让我提醒而却还做不好、脱裤子脱一半就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等老师去帮忙。根据班级的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能干的小手”。

  活动目标:

  1、引幼儿知道我们的手本领很大、能做很多事情。

  2、能用肢体语言、模仿动作、表现手的本领、发展手的动作。

  3、教幼儿保护手的概念。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能干的小手》、各种蔬菜若干、碟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一起表演:手指操,《五个手指》。

  2、幼儿说说手的特征:伸出手比大小、说说有几只手?有几个手指?分别叫什么名字?比粗细、长短。

  3、幼儿说说手的用处。师生一起讨论:小手能做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4、幼儿观看课件。

  教师总结:小朋友小手真能干、都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手还能干什么呢?

  5、幼儿用肢体语言模仿手的各种动作。

  6、提醒幼儿保护我们能干的小手。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好手要擦油、出门要带手套、不玩刀、剪刀等物品。

  7、幼儿分组实践操作

  第一组:叠衣服

  第二组:做蔬菜拼盘

  第三组:剥鸡蛋

  第四组:擦班级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非常活跃、本次活动以“幼儿的手”为切入主要采取了谈话比较法、肢体语言的表现法、感知表现法、实践操作法、先简单的模仿操开始石油而轻松愉快的导入活动。幼儿再次通过手的外形—手的作用—比一比—集体谈话—保护手等了解手作用的基础上、手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最后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去体验、去表现自己、这样将目标层层加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动能定理教案 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

  1.可以改变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质量显著不同的两个钢球(或金属滑块),木块一个,用以做课本图1-1的实验。

  2.玩具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

  2.新课教学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一个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

  (2)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运动物体能做功。例如,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等。当学生举例中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了时,教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

  提问:运动物体做功后静止,它还具有动能吗?动能到哪里去了呢?

  (启发学生得出物体不运动就没有动能以后,教师讲解:物体原有的动能用来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个比方,你有钱可以买商品,买了商品钱就付出去了)

  (3)用小钉锤钉木桩和用大铁锤钉木桩,显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运动的钉锤和铁锤具有的动能大小不一样。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演示课本图1-1所示的实验。先说明钢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就越多,这是因为阻碍木块运动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远说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钢球推木块前具有的动能越大。然后做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钢球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最后做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速度是相同的,从而得出: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教师总结:运动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两个因素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提问:行驶的出租车和卡车,如出租车速度大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如出租车速度小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前一情况无法判断,后一情况是卡车的动能大)教师总结:动能由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决定,且是随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时:

  ①当一个量相等,另一个较大时,则动能较大。

  ②当两个量都较大时,动能亦较大。

  ③当一个量较大,另一个量较小,则无法判断动能的大小。

  最后说明: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是一个定性的粗略的比较,并不是数学上的按比例的变化。

  (4)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举高的物体落下来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重锤落下来打桩,拦河坝把水位升高,水流下来可以冲动水轮机等)教师强调:如果不把重锤举高,重锤就不能把木桩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没有重力作用,铁锤就不会落下来。因此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5)提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由重锤打桩得出: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高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演示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实验,并简单说明什么是弹性形变后,即引出弹性势能概念)

  教师简单介绍“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教师讲解时应力求简单明了,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7)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教师讲明两点:

  ①物体具有动能,也可以说具有机械能;物体具有势能,也可以说具有机械能;物体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加在一起就是物体具有的机械能。

  ②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来衡量的。因此,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

  3.板书设计(配合教学过程,板书如下)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能的初步概念——物体能做功,就说它具有能。

  动能——运动物体具有的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

  重力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物体具有的能。

  4.想想议议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飞机失事,是由于飞鸟碰在飞机上,飞鸟为什么能使飞机失事?

  (2)在一空战中,飞行员觉得旁边有个东西跟着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来是颗子弹,这种情况可能吗?子弹为什么不伤飞行员?

  (3)楼顶平台上放一块砖,砖对平台有没有重力势能?对地面有没有重力势能?

  (将这3道题,预先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运动是相对的,飞鸟相对于飞机速度很大,故动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坏机内的人和机器;子弹相对于飞行员,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故飞行员抓住子弹就像我们平常拿起铅笔一样;高度也是相对的,砖对平台没有高度,故没有重力势能,砖对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势能)

  5.布置作业

  阅读本节课文,思考和解答以下问题。

  (1)除了课文中讲过的,再分别举出三个物体具有动能、具有势能的实例。

  (2)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①在海上行驶的轮船;

  ②高空中云彩里的小冰粒;

  ③空中飞行的子弹;

  ④拉长的弹弓橡皮条。

  (3)把废钟表或废玩具里的发条拆下来看看它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发条拧得紧些钟表或玩具走的时间就长些?

  (以上题目即课本机械能一章的习题第1、2、3题)

  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

  动能定理教案 10

  指导思想:以趣促学,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引导他们对投掷项目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把主体让给学生,把时间放给学生,把问题留给学生,充分体现他们是课堂的主角。

  设计思路:本课首先告诉学生:今天自己动手,发挥想象,去做什么?而不是如何的去练什么?所有相关的问题留给自己或和同伴解决。只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才加以引导和解决。由于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去选择,切身的去体会,最后留给此单元的后续学习产生余音绕梁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首先进行的是自己或者是小组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纸玩具,然后让学生自由的尝试,在玩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去引导学生思考投掷问题,如何才能掷得高和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充分呈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单位:xxx第二十七小学 授课教师:人数:40人 课次:1

  一、教学目标:

  1、积极活泼地参与体育,并在玩练学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思维。

  2、通过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自然的投掷能力,在学练过程中增强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和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

  三、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培养兴趣

  1、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纸炮、纸飞机、纸飞镖、纸飞轮等,可以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完成。

  2、老师提出问题如何去玩这些纸玩具,学生不限形式,自由尝试。

  第二部分:导出课题

  1、在玩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纸飞机、纸飞镖、纸飞轮如何飞得更高或更远,比一比,为什么?

  2、所玩的纸玩具都跟投、掷、抛、甩有关。把纸玩具变成纸球,引出纸球的正确握法。

  第三部分:课题学习

  1、尝试学习:比一比谁投的`高,比一比谁投的远。

  2、模仿学习:教师示范,肩上屈时,背后过肩的投掷方法,学生散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学习:让学生大胆的表现自我,学生进行互评,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归纳。

  4、拓展学习:利用前面已经用过的纸再进行各种方式的游戏如打雪仗、追逐跑抓尾巴等,充分发挥自己更多的想象,玩出更多的花样。

  第四部分:综合活动

  1、斗牛游戏:游戏进行时,一方把一张纸当成斗牛所用的红布,另一方双手放在头上扮牛角,配上西班牙斗牛曲进行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灵敏和反应能力。

  2、放松活动(秧歌舞放松)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以趣激学,以学带动,以动引想。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生自己动手,热情很高,也很投入,想象也非常丰富,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利用自己制作的玩具,学习起来兴趣倍增。对于本课的目标完成非常有利。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自己动手能力差,容易引起学习兴趣不高或厌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有时出现控制不住课堂纪律的局面。

  专家点评:本课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利用一张纸做为主线贯穿本节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思考,提倡互帮、互助、自主动手制作各种玩具,让学生在玩中有乐,玩中有练,玩中有学,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动能定理教案 11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学习双脚跳跃游戏的兴趣,并队学好动作充满信心。

  2、初步掌握双脚跳跃的方法,培养灵敏、协调素质,发展双脚连续跳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与学内容:

  1、发展双脚跳跃能力

  2、游戏:同舟共济

  教与学步骤: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

  2、三面转法、横队齐步走

  3、健身操(注意力练习-----“高人、矮人”)

  4、双人正面、反面蹲转跳练习

  二、基本部分

  1、青蛙跳荷叶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青蛙跳荷叶是用双脚还是用单脚吗?对是用双脚。下面,我们就来试一下,先看老师做一遍。

  组织:成四列纵队。做两遍

  2、青蛙跳障碍

  小青蛙们,在你们的前面都有四座障碍物,你们有信心跳过去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下,先看老师做一遍。

  组织:成四列纵队。做两遍

  3、跳远练习

  小青蛙们,经过前面的练习,你们的跳跃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你们想不想再提高一下。老师作了两个远度的标志,第一个是及格标志,第二个是优秀标志,看谁能够优秀,有几个人不及格,让我们大家共同帮助他提高好吗?

  组织:

  a、学生自主练习,互相帮助,教师巡回指导。

  b、教师指定做的较好的学生示范,学生观察描述。

  c、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屈体、屈膝、身体前倾,臂后举;蹬地有力;落地平稳

  d、学生继续练习,小组间相互帮助

  4、游戏:同舟共济

  同学们刚才,通过三个游戏,同学们间相互帮助,跳跃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可以说你们刚才都很成功。

  下面这个游戏叫做“同舟共济”,也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成功,你们能行吗?

  三、结束部分

  1、放松作波浪形背抖拉手跳(假如幸福就拍拍手吧)

  2、回收器材

  3、师生再见

【动能定理教案】相关文章:

动能定理教学反思02-26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反思04-22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反思03-28

高中教案教案03-05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