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

时间:2022-01-26 03:36:16 教案 我要投稿

《趵突泉》教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趵突泉》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趵突泉》教案五篇

《趵突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济(j!)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要读成“济(j@)南”,当读“j@”时,可以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

  “往上蹿(cu1n)”的“蹿”,不要读成“cu4n”。

  “千佛(f*)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山”,当读“佛(f$)”时,可以组成“佛教”。

  “倒(d4o)映”的“倒”不要读成“d3o”。

  “往(w3ng)上涌”的“往”是多音字,这里不要读成“w4ng”。

  “数(sh()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

  “妩(w()媚”的“妩”,不要读成“f(”。

  “活泼(p#)”的“泼”,不要读成“b#”。

  “清清楚楚(ch()”的“楚”不要读成“ch)”。

  “比较(ji4o)”的“较”不要读成“ji3o”。

  2.注意区别以下字的字形、字义:

  佛——拂

  洁——结

  泼——拨

  秘——密

  摇——遥

  妩——抚

  扁——偏

  倦——蜷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

  幽(y#u)静:幽雅寂静。

  妩(w()媚(m8i):(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开阔(ku^):(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见方: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

  水藻(z3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总称,如水绵、褐藻植物。

  泉眼:流出泉水的窟窿。

  没昼没夜:没有白天和夜晚。形容不分白天夜晚,连续不断。

  腾起:升起。

  摇曳(y8):摇动。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二)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

  (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7.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

  (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趵突泉》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趵突泉溪水、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了解趵突泉的美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方法、习惯目标:

  1、学会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出溪水、大泉、小泉的形象

  2、学习作者细致描绘,抒发感受的方法,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熏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合作和朗读感悟,想象出大、小泉眼的样子和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受

  理解想象大泉和小泉涌出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策略

  欣赏、品读、想象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师:老师要出一些题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做对?

  第一题:知道山东的省会在哪的请举手?你是如何知道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对,在济南。在济南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中外游客蜂拥而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知道的请举手。(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相信在看了之后,你们心里的谜团肯定会一个个解开的。(播放大明胡、千佛山、趵突泉图片)

  2、看完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师:对,正是因为济南美,正是因为济南有这么多的游览胜地,所以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这趵突泉,连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在游览完了之后,都被它的美丽景色所倾倒,于是写下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趵突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一些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板书学生提出的的部分问题。

  b) 师:爱提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把它坚持下去。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所提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c) 解决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问题。

  d) 师:好,读完了课文,谁能用“趵突泉真……”来描述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生自由发言)

  e) 师:美丽、有趣、壮观的趵突泉,那就让我们赶紧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一下吧!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啊!原来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那在你的`心目当中,认为怎样的地方才算是名胜呢?(生自由发言)

  师:承如同学们所说,只有那些历史悠久,环境又非常悠美的地方才可以称得上是名胜,那就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些名胜的风采吧!(幻灯片播放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的图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a) 师:这么美的趵突泉,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把趵突泉的这种美体现出来的,默读课文寻找一下。

  b)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溪水、大泉、小泉

  c) 师:好,现在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内成员要互相说一下溪水、大泉、小泉,作者分别是通过哪些句子把他们的美体现出来的,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d) 学习溪水

  i. 小组代表汇报:作者写溪水时是用这些句子来描述的……,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体会到了……

  ii. 师:慢慢读一下这些句子,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什么?(生自由发言,板书清浅、鲜洁)

  iii. 师:再细细读一下这些句子,想象清浅、鲜洁的溪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

  iv. 师:想象的好美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真实的画面吧!(播放图片)

  v. 师:看完了图片,你想说点什么?(生自由发言)

  vi. 让学生对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vii. 师:面对这么美的泉水,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看看作者发出了一种什么感叹?

  (指名学生回答)

  viii. 师:读一读这句话,看看从作者的感叹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生自由发言)

  e) 学习大泉

  i. 小组代表汇报:作者写大泉时是通过这些句子来描述的……,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体会到了……

  ii.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句子。

  iii. 师:慢慢读一下这些句子,看看从中你又能知道什么?(生自由发言,板书昼夜翻滚,纯洁、鲜明、活泼,冬天热气飘荡)

  iv. 师:细细品味一下这些句子,看看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自由读体会)

  v.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一下。请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vi. 师: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谁能起来说一说?(生自由发言)

  vii. 师: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画面去看一看吧!(播放有关大泉的画面)

  viii. 师: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谈)

  ix.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大泉的这种美读出来吧!

  x. 师:通过刚才有感情地朗读和我们所看到的画面,你又有新的感触吗?(生自由谈)

  xi. 师:大泉确实是非常壮观、非常神秘、非常震撼人心的,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济南,真实领略一下大泉的实地风光吧!(播放风光实录)

  xii. 师:通过刚才的风光实录,你体会到大泉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能几回见。现在谁能读这段话,把我们带进那壮丽、神秘的大泉?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配合播放风光实录。适机评价学生。

  f)学习小泉

  i. 小组代表汇报:作者写小泉时是通过这些句子来描述的……,通过这些句子我体会到了……

  ii.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句子

  iii. 师:自己慢慢读一下这些句子,想象一下小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闭上眼睛,师范读

  师:你的眼前又涌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发言)

  iv. 小泉也如此美丽,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小泉看一下吧!(播放风光实录)

  v. 在刚才的风光实录中你看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vi. 师:你在看了这么美的画面之后有何感想?(自由发言)

  vii. 师:如此秀美的小泉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吧!

  viii. 师:现在谁能起来读一下这段话,再把我们带进那秀美的小泉感受一下?

  ix.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配合播放画面。

  g) 师:看来趵突泉既有壮丽的美,又有非常柔和的美,想不想再把这种美丽、奇异的风光领略一下?完整播放趵突泉的风光实录,配合解说。

  h) 师:现在如果让你用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趵突泉的特点,你会用哪两个词语?让你用一句话赞美它,你会如何说?(生自由发言)

  (四)佳句剖析

  师:正是因为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得如此美妙,所以才向我们描述出了如此美丽的趵突泉,那整篇文章当中,你最喜欢哪句话,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和他一起分享这佳句美景。(同桌互读)

  指名读,互相评议。

  (五)小结升华,进行人文教育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触?(自由发言)

  师:趵突泉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我们可以珍惜好身边的一草一木,让大自然更加美丽,让美丽的环境天天都能伴随我们身边,同学们能做到吗?

  (六)作业

  为趵突泉设计广告词,吸引更多的人来观赏。

  查阅其他有关资料,了解济南其他名胜古迹的特点。

《趵突泉》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2.形近字

  佛——拂 泼——拨 洁——结 摇——遥

  秘——密 妩——抚 扁——偏 倦——蜷

  3.理解生字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小组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学习,思考:

  1.作者还没有来到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点的?

  4、“假如没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美”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是在桥上看到的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到底是怎样的“美”。

  2、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

  思考:

  (1)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

  (2)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自然的伟大)

  3.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说,平时的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6、小结:这一段描写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多姿多态)

  2.小泉有什么特点?

  (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

《趵突泉》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二、教学回点

  1、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色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

  2.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有条件的准备相关录相带。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几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

  2、你们听过趵突泉吗?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二、简介趵突泉

  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甫市旧城区西门官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的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助突泉泉他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钞钟可达16立方米。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三、范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么样?

  四、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学习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五、教学第一段

  齐读,说说现在单讲的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出课题,引起下文)

  六、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

  2、“活水”是指怎样的水?(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鲜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形容泉水清洁、清澈、明亮)

  3、“妩媚”是什么意思?(指姿态美好可爱)作者为什么说“假如没有助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代作者既强调了胸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

  4、齐读第二段。

  七、识记、书写生字

  八、作业

  抄写词语;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齐背课文一、二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段

  (一)学习描写大泉的第三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几层意思?

  讨论归纳。

  共6句话,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句活是第一层,写来到公园,第二,三两句是第二层,写泉池和池水,第四、五、六三句是第二层,写大泉的特点。

  2、“沿着小溪柱南定,就来到趵突泉公园”这句话在二、三自然段之间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3、趵突泉的泉池和池水各有什么特点?

  4、指名读4至6句,其余同学看着图听,体会大泉的美。

  5、用不同的符号画出4至6句中描写实景和作者联想的部分。

  6、默读4、5两句,看看大泉在外形上有些什么特点?

  7.观察图画,想象如果此时你们站在购突泉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会想到什么?(大自然的伟大,大自然的力量)

  8、朗读第6句,思考:今天的泉池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今天来到购突泉边看到这美丽、奇妙的景象,又会想些什么?

  9、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描写小泉的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美丽有趣)

  3、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4.结合课文解释“摇曳”和“五光十色”,“摇曳”换个词几说可以用哪个词?(摇荡)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

  三、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要写趵突泉?

  作者通过对趵突泉美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时祖国河山的热爱。

  2、在写趵突泉时,作者是怎么充分展示它的美的?

  在描写的趵突泉的美景时,作者把观察与联想结合起来,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形象地展示了购突泉的美。

  四、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思考·练习3的造句。

《趵突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初步感知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什么地方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

  2.简介。

  在山东省会济南市旧城区西门南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泉池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秒钟可达1.6立方米。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预习”要求,看一共提了几点要求。

  2.点名检查预习情况,其他同学可补充。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熟读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4.质疑问难、学生相互解答,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

  (三)图文对照;初步感知

  1.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大泉眼和小泉眼。

  2.对照画面朗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和画面内容一致。

  (四)再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1)讲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2)讲的泉水清浅、鲜洁。

  (3)讲大泉的景色。

  (4)讲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五)简介千佛山、大明湖,读懂课文一、二自然段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向全班介绍千佛山、大明湖。

  2.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讨论:“现在单讲”。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起下文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文中的词概括一下泉水的特点。(清浅、鲜洁)

  4.“假如没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讨论、交流。

  体会在济南风景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六)课堂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熟读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

  (一)复习引入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大泉眼在什么地方,它冒出的泉水是什么特点。

  明确:昼夜翻滚、晶莹活泼、热气飘荡

  (2)指读4~6句,同学们看画面,体会大泉的美。

  (3)点拨:假如你站在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会怎样想?

  明确:大自然多么神奇、多么伟大。

  (4)冬天到来之时,的景色美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觉?

  (5)指读课文第六句。

  (6)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7)设疑激趣,你知道冬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吗?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学第四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小泉的几种姿态?(3)

  ②小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③你能想象一下小泉的其他姿态吗?

  (2)自读、勾画、理解。

  (3)教师引读,体会小泉动态之美。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有的……有的……)

  4.引导中国学习联盟胆想象,描述小泉的.其他姿态。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段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在什么地方?

  3.学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教师小结:作者把写得如此之美,与它平时细致观察和描写具体形象是分不开的。使人读后,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而感到惊叹,更为祖国秀美的山河而自豪。

  (四)延伸拓展

  你到过济南的千佛山、大明湖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五)学习生字

  1.熟读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2.组内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藻”字的读音和间架结构。

  4.学生在田字格内练习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本学期所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同时,它又是一篇看图学文。该教学设计示例紧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边观察,边朗读,图文结合,认识了大、小泉的特点。也为下面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趵突泉》教案】相关文章:

《趵突泉》教案03-05

《趵突泉》 教案03-09

趵突泉的教案09-27

趵突泉教案11-05

精选《趵突泉》教案4篇01-20

趵突泉教案11篇02-26

趵突泉教案10篇02-25

趵突泉教案设计11-08

《趵突泉》教案10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