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1-09 17:36: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语文教案汇总五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认识“之”等9个生字,会写“之、轮、第”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积累语言,在情境中理解“万兽之王、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语的意思,初步培养语感。

  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理解课文2、4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诱发探究欲望。

  同学们,现在森林王国正在进行一个秘密会议,你们想去吗?不过动物们要求必须得过两关才能参加。在闯关之前请同学们先准备准备,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记住。

  二、闯关学习生字,感悟识字方法。

  1、第一关,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请几个学生先试着闯关,讨论识字方法,再全班一起闯关。)

  2、第二关,读词语。(请几个学生先试着闯关,再全班一起闯关。) 进入森林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狮子说话的语气、竞选的规则和举办竞选的原因。

  1、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狮子)狮子是森林里的-----万兽之王,万兽之王是什么意思?(生体会)那狮子到底下了一个什么命令呢?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狮子宣布的命令和宣布这个命令的原因。

  2、出示:狮子说的话。原因是什么?

  3、指导学生评读出威风的语气。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同学们,狮子宣布了这个命令后,都有哪些动物来参加呢?让咱们赶紧去读读2-4自然段,看看到底哪些小动物参加了竞选?

  6、学生回答,教师板贴。

  7、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位选手上任后的表现。

  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猫头鹰的“神气极了”,和动物们听了它的命令后都苦不堪言。

  1、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看看猫头鹰是怎么表现的,小动物们又是怎么反应的`?

  2、同桌交流,感悟猫头鹰的神气及了。

  出示:“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3、指导朗读:你从哪里感受到它神气极了?(边说边指导读)(重点词:立刻下

  令、感叹号、神气极了)请小朋友再看看图画,你觉得它神气吗?在生活中你有过“神气及了”的时候吗?让我们带着它这种神气的神态再来读读这句话?

  (1)拓展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惯。

  猫头鹰的眼睛到了晚上能发光,所以它喜欢在晚上的时候捉田鼠。

  但是一般动物到了晚上眼睛就看不见了,晚上的时候就不能找食物,不能玩耍了。 小猴子喜欢爬树,喜欢抓着藤条荡来荡去,喜欢吃桃子。

  小熊的身体很笨重,所以它喜欢慢悠悠地走路。

  小松鼠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喜欢摘松果吃。

  (2)学生自说。

  4、小动物们,你们也有自己的习惯,听了猫头鹰大王的话,心里舒服吗?就把心里的不舒服都说出来吧。(学生自由说)

  像咱们刚才这样对于发生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用课文里一个词语说就是——“议论纷纷”。悄悄告诉嘉宾们,你们刚才是怎么议论的?(如:这猫头鹰,干吗叫我们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呀?我晚上看也看不见。)

  5、是啊,就这样白天休息,夜晚做事。太辛苦了。小动物们是怎么反应的呢? 出示:“一个星期下来,小动物们都叫苦连天。

  (1)指导朗读(整整一个星期哪,怎么读?叫苦连天呀!)

  (2)引导想象说话:第一天、第二天,小动物们都勉强坚持住了;第三天、第四天,有点小动物开始叫苦了,你听:

  A、师示范:唉,我是一只可怜的小鸟。一到了晚上,眼睛就睁不开了。可是猫头鹰大王让我们晚上做事,可怎么办啊?

  B、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所有的小动物都开始叫苦了。哪个小动物来叫叫

  苦。学生模仿动物诉诉苦。“

  6、像这种情形用课文里面的一个词形容,就是——“叫苦连天”.

  7、老师相信,理解了之后,你们肯定读得更棒。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五、指导自学

  1、小朋友,猫头鹰这样当大王,小动物们都叫苦连天。那么袋鼠和小猴又是怎样当大王的呢?小动物们又有什么反应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读课文3、4自然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

  (1)、说说袋鼠是怎么表现的?(指名说,出示句子)

  出示:他激动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

  (2)、朗读指导,你能通过朗读,把袋鼠激动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齐读)

  (3)、小动物们是怎样表现的呢?齐读句子“听了袋鼠的话,大家直摇头”

  (4)、他们会摇头说什么呢?

  (5)、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你们看,他们跳得怎么样了呢?(跳得满头大汗、跳得非常辛苦、跳得上气不接下气……)你们想对袋鼠说什么呢?

  (6)、再读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小动物听到命令后的心情。

  六、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

  1、先单独请几组同学来,分角色表演。

  2、分组表演。

  七、体会猫头鹰和袋鼠没有尊重别人的人,引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同学们已经有两位小动物参加完比赛了,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万兽之王出现,你是打算选猫头鹰、袋鼠,还是两个都不选。(都不选)

  2、听了同学们的回答,猫头鹰和袋鼠可不服气了,凭什么不选我,下面谁来告诉猫头鹰和袋鼠 : 他们为什么当不上“万兽之王” 。

  3、你想对谁说,生回答。

  4、小结:是啊,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尊重别人吧!

  那最后到底谁成为了万兽之王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八、学习生字书写。

  “令”和“轮”

  九、作业

  回去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了解序文的特点。

  3、 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4、 对照手法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作者在描述了隐士所居的盘谷的可爱的同时,反映了自己的失意心理。

  2、 作者还出色地运用了讽刺的笔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送李愿归盘谷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

  二、什么叫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一种赠序文体。古代文人临别时,常以诗文相赠,并写序叙说赠别的旨趣,这就叫做赠序。赠序在唐代初叶开始盛行。

  韩愈写的赠序,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见解,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颇有价值。后人说他的序文。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以后人们所写的赠序也有不附诗文的,内容多是赞许、勉励之词,已和序的原义有所不同,是为变体。本文末尾附有赠诗,应属前者。

  三、 解题:

  这篇序是送别李愿回盘谷的。当时有两个李愿,一为曾立大功的李晟之子、名将李朔之兄,此人位高品劣,与序中的李愿迥异,不可能是他。另一人系隐士。韩愈曾有《和卢郎中送盘谷子诗序》一篇,所谓“盘谷子”即指在盘谷隐居的李愿。这篇序把盘谷这一地名写在题目上用意是强调李愿的去处。在韩愈写的三十多篇赠序中,题目上标有地名的比较少见;本文一开头就从盘谷地名写起,跟题目用意一致。

  四、检查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藂茂( )鲜少( )旄( ) 才畯( )

  便体( )轻裾( )黜陟( )趑趄( )

  2、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五、课文分析:

  1、 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盘谷在太行之阳。“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写出了盘谷的`富饶、美丽和幽静的环境,韩愈的友人李愿就住在这里。)

  2、 文中描绘了哪三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第一种人是所谓“遇知于天子、用力子当世”的“大丈夫”。这种人“利泽施于人”,声望极高;“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权势极大;“武夫前呵,从者塞途”,垣赫一时;“喜有赏,怒有刑”,一切以自己的好恶为转移;“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喜欢听阿谀之词;“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姬妾成群。这些描写,使那种身居高位、依仗权势、穷奢极欲的官僚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种人是另外一些不遇于时的大丈夫—--隐者。这种人既“穷”也“闲”,但他们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食用大自然的赏赐,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这种人 的想法是“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他们与世无争,超然物外。这是十足的隐者之风。这是李愿心目中的正人,他也是这样在做的。

  第三种人,是那些钻营之徒。他们“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钻营吹拍,非常忙碌。他们进出权贵门第时的情状是“足将进而越趄,口将言而嗫嚅”,可笑复可怜,丑态毕露。这些人不怕秽污,不怕刑罚,只图徼幸于万一。死不回头。这是李愿直接抨击的对象。

  李愿说的这三种人,实在只是两类:一类是已在高位的权贵和正向权贵拚命挤入的趋炎附势者,换句话说,就是已得志和尚未得志的小人;另一类则是鄙视这些小人的隐士,他们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3、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是作者听了李愿这番谈论之后表示的赞叹。作者是用一首古体诗来表达的。这首诗唱出了隐士所居的盘谷的可爱。它进一步描绘了盘谷的土地肥沃,盘谷的泉水可以洗濯,可以游玩,盘谷的地势险阻而幽深。结尾的三句话“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表达了作者也想归隐的愿望。)

  六、总结课文。

  1、 构思是独特,别开生面的。

  本文未对送别者李愿的事迹作任何介绍,也未对李愿的行为给以直接赞美。只是引用了李愿的一大段话。对李愿的话,作者是称赞的,但也只用了一个“壮”字来赞叹。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全在于李愿的那一段话之中。作者借别人的话当作自己文章的主体,用别人的思想当作自己文章的主题,是别开生面的,构思是独特的。作者并不为习俗写法所限,而是突破了传统的格局和表达方法。这就是作者的创新。

  2、 善于运用对照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写遇于时的“大丈夫”时,突出了权势和声威的炙手可热和不可一世;写趋炎附势的人时,突出了他们伺候公卿、奔走权贵的胆战心惊和可叹可悲。这是一组对照,是一组在高位和不在高位的对照。作者在写隐士的时候,突出了他们起居安适、无毁无忧的可贵可乐。隐士和以上两种人又形成了一组对照,在这组鲜明的对照中,作者唾弃了前者,赞扬了后者,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形成了文章的主题。

  七、探究

  《东坡题跋》曾载苏轼这样一段话:“欧阳公言,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已。平生欲效此作,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日,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你怎么看苏轼的这句话?

  八、作业

  1、整理重要的词语。

  2、翻译全文.

  九、板书设计

  盘谷简介——→特点、谷名由来

  ↓ | 声威显赫的显贵

  三种人物——→ | 高洁不污的隐士

  | 趋炎附势的官迷

  古歌收束——→祝福友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 课件:

  ⑴ 中国大龙邮票,点击后出现邮票齿孔。

  ⑵ 田字格出现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一定要按顺序):

  刀 尔 求

  仍 使 便

  英 票 整

  式 而 且

  2、多媒体课件:

  本课的13个生字:齿、枚、刀、裁、伦、敦、酒、便、撕、研、究、政、仍,都出现在大屏幕上,10秒钟后,每个生字要闪动一次,每字闪动的时间是2秒钟,闪动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按顺序。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在生活中用心考虑、不时实践,勇于发明发明的情感。

  第一课时

  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说明

  引入

  1、(出示课件──大龙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同学回答板书“邮票”)

  2、你从哪儿知道的?

  3、请大家都看看课后的“我知道”,都读读。

  4、(课件:邮票齿孔)谁知道这些像波浪线的东西是什么吗?(板书:“齿孔”,写齿时强调一下笔画:先写一个停止的止字,再写一个小人,最后写一个凶字框。)

  5、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6、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1、大龙邮票。

  2、课文后面的“我知道”。

  3、读课后“我知道”。

  4、邮票齿孔。

  5、跟读“邮票齿孔”。

  假如同学回答不正确,教师可以直接告知。

  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有趣吗?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别忘了请下面的拼音朋友还有你小组里的学习伙伴帮助哦!

  2、读的多认真啊。还想读吗?

  3、那好!不过,这次读课文得请大家帮我解决解决一个问题。

  4、我读了这一课后,有一个问题总是搞不明白:究竟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小朋友,请你们说说看。

  5、请你说!

  6、看看,两种意见都出来了吧!大家先别争,请认真默读课文,我希望大家从课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7、找到答案了吗?

  8、还是没统一意见。这样吧,请你们两个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到这儿坐,你们四个认为是阿切尔的也坐到一起。两个小组再次读书,找到理由开始争辩。请注意,当争辩难分胜负的时候,就以朗读课文水平的高低来决定输赢。所以,要把课文读好哦!开始吧。

  9、讨论的真热烈啊!现在可以发表你们的观点了吗?(问认为是“那们先生”的小组)

  10、说的有道理。不过,不知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怎么样?可以读给大家听听吗?

  11、嗯,读的不错。(转向“阿切尔”小组)该你们组了。

  12、这可是急中生智呀!

  13、嗬,连申请专利都出来了。听了你们小组说的,我明白了:首先,阿切尔认真观察了那位先生的举动,这叫善于──

  14、其次,他动脑子想了发明的问题。这叫用心──

  1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想过之后就开始研究,不时实践。我知道了,带齿孔的邮票原来就是这样发明的。同时我也认为是阿切尔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

  16、别耶,朗读课文的水平还没展示呢!

  17、读的真不错啊!现在,我真正供认了! 1、自由读书。

  2、想。

  3、什么问题?

  4、(纷纷)我知道!

  5、生1:是阿切尔发明的。

  生2:不对,是那位用别针刺邮票的先生发明的。

  6、默读课文考虑,并小声讨论。

  7、(回答不一)

  8、朗读课文、讨论。

  9、我们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因为是他第一个用别针在邮票上刺了一个个小孔。

  10、朗读课文第二、三段。

  11、我们认为应该是阿切尔发明的。因为那位先生是没有小刀,一着急才用别针刺小孔的。

  12、但是,他没有用心考虑,也没有认真研究。还有,他没有申请专利!

  13、观察。

  14、考虑。

  15、耶──!

  16、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17、耶──!

  第二课时

  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说明

  认读生字

  1、上节课大家表示得非常聪明,很快就把课文读懂了。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课文,咱们再朗读一遍好吗?

  2、小朋友们,大家一起朗读吧。

  3这一课有13个生字,很多的呀!既然你们把课文读得这么好,生字也认识了吧?

  4、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赶快把生字再读读,马上我就会考大家了。

  5、小朋友,一起读读。

  6、现在,老师把本课的'生字集中到一起来了。注意,我们看看那个生字在闪动就大声读一遍,看谁读的又快又准。(出示课件)注意,就要闪动了。

  7、大家真不简单,这些生字在课文里时大家认识,集中到一起大家还认识。现在,老师把它们给换个地方,不知大家还认识不?

  8、那就请大家看大屏幕:一枚邮票作用大,现代邮政仍用它。齿孔邮票最奇妙,方便你我方便他。不用刀裁不用剪,轻轻一撕就开啦。发明专家阿切尔,曾在伦敦研究它。喝酒不忘动脑筋,我们应该学习他。

  9、请大家先练习读读。

  10、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1、好。

  2、朗读全文。

  3、认识了。

  4、打开课文认读生字。

  6、读生字。

  7、认识!

  9、同学练读。

  10、朗读短文。

  写字

  1、(出示课件:要写的字)这一课还有12个要求我们写的字。请看第二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谁还记得写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2、再看第三行,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3、这12个字当中,大家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提供给大家吗?

  4、真聪明!最后,我想请大家看老师写两个字,看完后要说说写这两个字应该特别注意什么?(范写:仍 式)

  5、请大家拿出铅笔,坐端正,把这些字写一遍。别忘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哦! 1、两边都要写的瘦一点。这几个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上下两局部都要写的扁一些。

  3、发表意见(和时反馈。)

  4、仍:横折折折钩要先写,是一笔写成的。式:斜钩要写得弯一点。

  扩展

  1、小朋友们,你们有集邮的习惯吗?

  2、说说看,你们都有什么样的好邮票?让大家欣赏欣赏,分享你们的幸福与快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童话的教育意义,体会爱的博大无私,培养学生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荣辱观。

  2、过程和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的主旨,探讨作者寄寓的愿望,培养学生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荣辱观。

  2、想象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丰富的想象。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1、学生在课下阅读天文方面的书籍,了解星座的有关知识;2、收集关于星星的故事;3、带领学生观察星星,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星座。)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同学们,在繁星满天的夜晚,我们仰望夜空,望着那闪烁的星星你想到了什么?你可知道关于他们的传说和故事?(学生自由谈自己了解的有关行星的故事: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等)在星空的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为人们指示着方向,有人知道这其颗星的名吗?(学生回答,北斗星)那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那想象的翅膀,给了北斗星一个美丽而又动人的故事,咱一起来领会。〔板书课题:七颗钻石托尔斯泰]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将你不会读的的字词或认为应该注意的在书上画出来,读完后请教小组其他成员)

  2、反馈检查:(1)你会读吗?试一试。指定两个学生读,读后写拼音,其中四学生到讲台上写,确定无误后全体齐读两遍。

  干涸一瞬间唾沫清澈咽

  (2)词义理解:注意词义相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区别

  喜出望外瞬间清亮清澈干涸干枯捡拣

  3、学生接力读课文,读完后用简短的语句概括课文叙述的故事。

  4、复述故事。

  三、研读课文,挖掘主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对文章叙述的故事已基本了解了,下面咱来认真地研究课文,试着找出托尔斯泰在故事中所寄托的深一层的含义。

  1、来找一找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变的变化是什么?

  五次:变出了水、变得端端正正、木的变成银的、银的变成金的、变出七颗钻石和清澈新鲜的水流。

  2、试找出每一次发生变化时故事中的情节。

  为救母亲找水被绊倒将水倒给小狗一些病得要死的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

  3、请分析这些故事情节中所发生的原因。

  一次为:对妈妈的爱急着为妈妈送水用爱心对待小狗母亲对女儿的爱把爱心给路人

  4、小结:水罐的神奇正是爱心的巨大力量。在那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大旱灾过后,是什么拯救了人类,拯救了世界?是爱心、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作者让那象征着为他人着想的水罐变出了七颗宝石,又让那七颗宝石变成了北斗星,同学们,北斗星已经成了爱的象征,北斗普照人间,他帮助夜晚迷失方向的人们确定方向,他帮助在海上航行的人掌握航向。不正是希望爱心能像北斗星一样普照人间吗?

  四、拓展延伸,训练能力(想象的运用):

  1、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作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请你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好梦:找到水――欢乐噩梦:找不到水――悲惨有奇思妙想的要大力表扬]

  2、假如说,当过路人讨水喝的时候,小姑娘没有将水罐递给过路人的话,故事的结局又会怎样呢?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故事的结局,与原文作比较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自由想象,以背离人民就会得到惩罚为主,由学生总结出“为人民服务光荣,背离人民耻辱”的结论。]

  五、结语。两种做法,两种结局:为人民服务光荣,背离人民耻辱。课文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水罐的神奇变化;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愿大家像北斗星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为人民服务,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间将更加温馨幸福,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神一、变出了水来――为母亲找水爱

  奇二、绊倒水未洒――急送给母亲心

  的三、木的变银的――倒给小狗喝的

  水四、银的变金的――母亲让女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云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弄清是月亮跑得慢,云彩跑得快。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观察及自读,掌握生字,感知课文内容。

  (2)图文结合,角色朗读,深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以及勤于动脑,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贸心观察,勤于动脑。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云彩比月亮跑得快以及判断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问:喜欢夜空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自己生活中的`观察。

  2.教师:有一个小朋友,他不仅发现夜空的美,他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

  二、认读生字,疏通课文

  (一)教师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二)检查听读情况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几个小朋友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问: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想象:你能想象一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吗?学生畅谈想象,感受意境。

  3.说话练习:一会儿,一会儿。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句子。集体反馈,引导学生评价。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问:他们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分组读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过渡:一开始大家赞同谁的说法?(大家相信张大勇的话。)后来呢?(大家觉得小文说得对。)这是为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文:小文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大家观察月亮和云彩?

  2.反馈交流,问:树杈起什么作用?

  学生再读课文:这个办法好不好?你觉得小文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体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很聪明。)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写字。

  3、拓展延伸,了解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

  教学准备:

  1、收集的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

  2、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二、指导写字。

  三、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一)问:你还能用其他的办法告诉大家“云彩跑得比月亮快”吗?

  学生说方法,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寻找或设置某一固定的参照物)

  (二)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如果我们能像小文一样仔细观察生活,认真思考问题,就一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得到更多的知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优秀教案02-28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影子》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