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1-12-31 08:46:1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社会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合集6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3.红色水笔人手1支。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过东西,能说说是怎么一会事吗?

  二、了解各种防盗方法。(乐幼教)

  1.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

  2.让幼儿把带来的图片布置展板,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

  3.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防盗门,电子探头,电视监控系统,红外线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密码锁等。)

  三、通过讨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讨论:有了这么多的防盗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呢?

  2.教师:原来,小偷是会想尽坏主意偷东西,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3.提问:如果我们真得发现小偷该怎么办?

  四、游戏:设计防盗方案。

  1.鼓励几个小朋友结成一组,在新建的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纸上

  画上不同的防盗方法。

  2.教师启发幼儿设计发明新颖的防盗方法。

  五、活动结束

  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创造。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认识自己的成长变化与新的生活要求。

  2、有初步的责任感。

  3. 体验升入大班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中班与大班的班级标志牌各一块,并先将中班的标志牌挂在教室门口。

  2让幼儿收集自己在中班时用过的物品、完成过的作业和拍的照片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成长变化。

  请不同的幼儿运用自己带来的在中班时穿过的衣服、拍摄的照片等物品来介绍自己一年中

  发生的各种变化,如:身体长高了,能力变强了等等。

  二、引导幼儿了解自己升到大班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班级标志牌由中班换成大班。

  2、教唱歌曲《庆祝歌》。

  三、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应该怎样做大班的.小朋友?

  教师提问,请幼儿结合幼儿园整体课程《社会X以下简称《社会》)第1-3页的内容发言,然后小结。

  1、大班的小朋友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课,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专心做作业等等。)

  2、大班的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共同分享玩具)

  3、大班的小朋友在家里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尊敬长辈,积极做能做的事,给爸爸妈妈当帮手。)

  四、请几个幼儿对照做大班小朋友的要求来说说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没有好,应该怎样改正。

  五、学习儿歌《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明确自己的职责,体验与同伴合作造纸的乐趣。

  2.了解造纸的历史,感知造纸的过程。

  活动准备

  造出的纸片若干张,视频《古代造纸》,废纸一叠,小方盒四个,小桶四个,漏勺四个,大盆四个,中盆四个,小圆盆四个,纱网六个,擀面杖四个,方块板若干,干毛巾一叠,搅拌棍四个。

  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了解纸的历史。

  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用眼睛看一看。

  知道我们今天要干什么吗?

  那你知道最早的纸是谁发明的吗?古代人是怎么造纸的?

  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视频,我们来看一看最早的纸是谁发明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人是怎么造纸的?

  那时候的`人是用什么材料造纸的?

  竹子可以用来造纸,首先要把竹子切碎,放到水里煮,或者放入水中长时间浸泡,第二部,将它们砸碎,捣烂,然后把浆状物倒入清水槽中搅拌均匀,纸浆必须均匀的覆在纱网上面,用工具挤压掉里面的水,最后将成型的纸贴在光滑的板上烘干,纸就做成了。

  2.明确分工,动手造纸

  造纸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了,你想不想动手学学古代人造纸?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造纸工作间,我们造纸使用的材料是什么?请小朋友造出带有颜色的纸,有没有信心造出又平又薄又整齐的纸呢?

  我需要招聘四个队长,分别来管理红队、黄队、蓝队、绿队。

  请各队队长拿着工作证去招聘你的工人,看哪个队长先完成任务,把你的工人带过来。

  我们的上班铃声是叮铃铃,在上班之前我开一个短会,各对长请注意,队长的工作就是管理好你的工人,让你的工人各尽其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另外队长要检查好你们队的卫生,咱们的上班时间为二十分钟,准备好了吗?叮铃铃,上班时间到了,请各队工人开始工作。

  3.讨论评比

  你觉得哪一组造出的纸质量最好,咱们再去看一看各组的卫生情况,看哪一组卫生第一名。

  4.活动延伸

  等我们造的纸干了以后,我们可以在上面写字、画画,还可以折叠出各种小动物呢。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了解南昌的城市概况。

  2、认识南昌的市树、市花。

  3、大胆表述自己对南昌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江西省地图。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程主题。

  1、出示江西省地图让幼儿观察,。

  师:这幅地图我们已经看过了,但你们发现没有,每座城市的名称旁边都用一个小点标示出来,你们看“景德镇、赣州”这些字的旁边是不是都有一个小圆点呢?

  2、幼儿继续寻找其他的城市名称。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城市的名字旁边的标示和其他城市不一样?它是哪个城市?为什么和别的城市不一样呢?

  3、幼儿寻找后发现“南昌”旁边的标示和其他城市不同,纷纷猜测原因并回答。

  二、引导幼儿知道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

  师:南昌是个特别的城市,它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有谁知道什么叫省会城市?(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许多市县中,它是老大哥,一个省的政府就设置在省会城市。

  三、引导幼儿了解南昌的概况。

  师:江西是个好地方,南昌也是个好地方,你喜欢南昌的`哪些地方呢?(幼儿回答,引导幼儿从自然风光、饮食、娱乐、历史文化等方面来讲)。

  师:每个城市都有代表自己风貌的树木和花卉,我们南昌也有市树和市花,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幼儿猜测并回答)。

  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看片刻,然后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师:,南昌的市树是“香樟”,会发出好闻的气味,市花是“月季”美丽娇艳。这两种植物深受南昌市民喜爱,现在南昌发展的很快,建了许多高楼大厦,还有“南昌大桥”、“八一大桥”等桥梁,方便了我们的交通,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南昌还有许多珍稀的鸟类、野生动物,植物也很繁茂。南昌境内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贤士湖等,是人们游玩的还去处。另外,南昌的气候温暖宜人,人们生活在这里特别舒适。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人与动物的生态关系,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了解一些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探讨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保护动物。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受伤的照片。

  2、动物受伤原因介绍的课件。

  3、环境布置:森林、草原、海洋。

  4、小动物头饰、小树苗、小草、标牌、透明胶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探讨保护动物的方法。

  难点:通过看照片能自已总结出动物求救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老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去旅游,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今天呀咱们要开着小火车去旅游。你们准备好了吗?火车要出发了。呜————(放课件音乐《火车开了》)。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经过草原。师:小朋友,我们来到那里了?幼:大草原。师:咦?你是谁呀?扮演“梅花鹿”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我是梅花鹿,我的家在大草原上,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师:是吗?草原上除了有梅花鹿,还有那些动物朋友?幼:羚羊、牛、马、兔子……师:有这么多动物朋友呀!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真高兴呀!我们请梅花鹿坐上旅游车好不好?火车继续出发,呜——

  2、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到森林。师:现在,我们到哪儿了?幼:大森林。扮演“老虎”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大老虎,我住在大森林里,在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是:森林里除了有老虎,还有那些动物朋友呢?幼:狮子、豹、棕熊、野猪……师:我们请老虎坐上旅游车好不好?

  3、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到大海边。师:现在,我们又到哪儿了?幼:大海。扮演“海豚”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海豚,我住在大海里,在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呢!”师:是吗?大海里还有哪些动物呢?幼:鲨鱼、鲸鱼、海星、海龟、海马、海豹……师:大海里的动物们可真多,我们一时半会也说不完,时间不多了,我们该回家了,请小海豚到我们家去做客吧!

  4、师带领小朋友开着小火车回到座位上。师:刚才,我们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见到了可爱的动物朋友,你们高兴吗?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你喜欢哪种动物?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讨论:动物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师:可是,动物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小结:动物给我们带来快乐。有的动物可以帮助人类劳动,像牛和马。有的动物是有益动物,可以保护庄稼,消灭害虫。像啄木鸟、猫头鹰、壁虎等。有些人类饲养的动物可以提供给我们肉、蛋、奶,供给我们人类食用。

  总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和动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也离不开谁。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制作彩米”这一活动内容来源于我班生成活动《多彩世界》中一个亲子制作项目。孩子们告诉我说:他们在“智慧树”节目中学会了制作彩米的方法,随之,他们陆续带来了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的彩米。陈列在区角中的色彩缤纷的彩米吸引了全班孩子的注意力。最早学会彩米制作的孩子率先在教师里担任起了小老师,教老师和伙伴们制作彩米。几天后,孩子们提议:要教中班的弟弟妹妹制作。他们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做准备:设计制作图、自制图书;和老师一起布置彩米展示厅;商量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方法等等。

  今天进行的这一集体活动,只是系列生成活动中的一个片断。我选择这一活动,基于两个原因:1它能体现孩子的主体性价值:活动内容源自孩子的兴趣,由孩子主动提出设想、主动参与准备、孩子在活动中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为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勇于实践;2有助于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关心弟弟妹妹的情感态度;为实现“教会”弟弟妹妹做彩米而采取相应策略的能力,如:示范、讲解、向不同对象学习等。

  “大带小”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我班已扎扎实实开展了两年的实践探索。它最大的功效在于能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首先,它能解决班级授课制及独生子女家庭所带来的幼儿交往局限性的问题;其次,能增强幼儿社会适应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态度、情感,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社会化发展;再次,它顺应了幼儿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使群体发展中的低层次者及个体发展中的弱项,在更多、更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寻求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依托性、支持性环境,促进其发展;最后,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我们不可能仅通过本次活动全面体现“大带小”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同时,由于参与本次活动的孩子们尝试“大带小”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借班活动),因此在活动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活动目标:

  乐意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共同享受合作的快乐。

  能运用以往积累的经验,以适当的方式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大班);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哥哥姐姐的指导下学会制作彩米(中班)。

  遇到困难能主动设法解决。

  合作班级:大班、中班

  活动准备:布置彩米展示台;自制制作图、图书;

  制作材料:彩纸、喷壶、塑料盒、筷子、抹布、垃圾桶;

  数码相机、电视机、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带领弟弟妹妹欣赏彩米成品。

  (这一环节调动起大班孩子的参与热情。他们在带着弟弟妹妹欣赏自己的彩米作品时,会主动向弟弟妹妹提问:彩米像什么?彩米是怎么做成的?还会让弟弟妹妹摸一摸、闻一闻。中班孩子会很好奇,他们急于想了解彩米的制作方法。)

  2、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

  (引导孩子明确活动目标:下面所进行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为“教”会弟弟妹妹服务。)

  3、哥哥姐姐用自制的制作图和自制图书为弟弟妹妹讲解制作方法。

  “谁来做个小老师,用咱们设计的制作图向弟弟妹妹介绍一下制作彩米的方法?”

  “除了制作图,我们还为弟弟妹妹设计了小图书,谁来教弟弟妹妹看书学本领?”

  (制作图、图书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的:制作图是由六个孩子共同设计完成,而图书是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制作经验,以及如何“教”弟弟妹妹尽快学会本领作为目标自行设计的。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差异,给予其相当的自我展示、实现自我的空间。)

  (这一活动环节最初是由孩子们提出的,他们觉得应该像老师一样先为弟弟妹妹讲解,然后再带他们学本领。我们可以从体会到:大班孩子能主动地将自己从老师那里习的教学方式用于自己的“教学”。教师及时满足了幼儿这一心理需求。)

  “你觉得在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从大班孩子自身来说,他们存在能力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处理意外情况能力;弟弟妹妹的能力也存在差异:语言理解能力、动作模仿、合作能力。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大班孩子这样说:弟弟妹妹不想跟我学本领怎么办?他们不会用电吹风;等等。)

  “没关系,相信你们会有解决困难的好办法的!”

  (教师没有告诉孩子们解决困难的方法,而是希望他们在实践中尝试解决。教师的关注点是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

  4、第一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教师留意孩子的指导方式,及时摄制下幼儿活动的典型性场面,用以点评、指导。

  “老师把咱们刚才教弟弟妹妹做彩米的事拍了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随着镜头,一对对姐弟、姐妹、兄弟上前)“来,首先仍让大家认识一下你们。请哥哥(姐姐)说说,你是怎么教弟弟(妹妹)学习本领的?”

  (不同的孩子所运用的指导方式是不同的,如:示范讲解型——边讲解,边示范,弟弟(妹妹)在一旁观看;手把手教型——让弟弟(妹妹)一步一步跟自己学;放手型——弟弟妹妹主动要求自己干,就让他干,自己在一旁做语言提示。)

  (大班孩子如何根据弟弟妹妹的要求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自己的指导方式是个关键。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哪一种指导方式是正确的,而是让孩子相互学习,明确有不同的指导方式,自己考虑哪一种方式适用。)

  (教师的关注点还应放在大班孩子如何对待弟弟妹妹的“过错”:弟弟妹妹加了太多的水怎么办?水洒了一桌怎么办?弟弟妹妹手脏了怎么办?孩子关心弟弟妹妹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与具体事件、特定环境相联系的,教师通过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是如何对待弟弟妹妹的“过措”,让孩子懂得真正的“大”对“小”的关心、宽容。那么在以后的经历中,孩子会迁移和运用。)

  你在教弟弟妹妹学本领的时候于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做的?

  (这是对活动开始前一个问题的反馈。孩子们先前的疑问都顺利解决了。但是他们又遇到了新问题:为什么弟弟妹妹的彩米颜色那么淡?为什么有些米没有染上颜色?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还没有学会本领?)

  “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弟弟妹妹有没有真正学会这个本领呢?”

  5、第二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教师关注孩子们是如何解决刚才所说的一些困难的:他们有的向同伴请教;有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多放些彩纸,让颜色变深;有的利用图片和图书再向弟弟妹妹讲解一次制作步骤,以便弟弟妹妹学会。)

  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新发现。

  (不少孩子和弟弟妹妹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制作出了咖啡色、橙色、绿色的彩米。大班孩子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进行大胆的设想尝试,他们告诉弟弟妹妹用什么颜色的色纸会变出什么颜色,中班孩子的兴趣又一次被调动起来。)

  6、共同欣赏制作成果。

  “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没有学会?”

  (给“失败者”一次反思的机会。若是弟弟妹妹不愿意和你一起活动,你可以先和弟弟妹妹做好朋友,和他一起散步、看电影、品尝水果,让弟弟妹妹信任你,喜欢你。若是弟弟妹妹本领没有学好,你可以请教老师和同伴,看看你“教”的方法对不对。)

  讨论新问题,“怎么会做出咖啡色的(绿色的)彩米?”(颜色的混合会发生变化)

  (我们不难看出,两次的“教”的过程教师分别确立了不同的关注重点。第一次教师注重让孩子相互学习不同的指导方式,第二次注重反思和新发现。)

  小结:今天大家都特别快乐,为什么?

  (哥哥姐姐因为“教会”了弟弟妹妹新本领快乐;弟弟妹妹因为在哥哥姐姐帮助下学会本领高兴。老师则因为大家的新发现而欣喜。)

  7、带弟弟妹妹收拾场地。

  (“大带小”不仅仅是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方式,它的教育目标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与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