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16 14:27:2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记事物较为形象,喜欢做手工,所以设计了这个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认识“6”。

  2、 学会数到“6”。

  练习手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6”这个字,然后温习从1数到6。

  难点将“6”数字剪出来。

  活动准备

  准备剪刀,硬纸。

  活动过程

  一、 认识“6”

  1、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大大“6”,因为“6”的形象体在很多教科书都共同认为是哨子,所以老师在“6”的旁边再画个大大哨子,老师最好再找个哨子给小朋友看,加深影响。

  2、 在画出6个红苹果(任何物体都可以,主要是能吸引小朋友)

  3、 老师教小朋友认识并读出来,先陪小朋友一起数苹果,之后再给他们自己伸手指输出来

  二、自己动手剪出“6”

  1、 老师先动手将一“6”剪出来,然后问问小朋友认不认识这个字,然后再叫他们也剪一个给自己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目的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

  2、 然后老师将画有“6”的硬纸发给每一个小朋友,让他们自己剪出来。

  三、老师给小朋友带自己的作品回家

  并叮嘱他们要好好保存,以方便以后拿出来继续学习温故。最后将小朋友精力再集中到黑板上的“6”,加深他们的印象。

  教学反思

  将认知与手工结合有利于小朋友对新事物更好的.理解跟接受,更能加强他们对新事物的记忆。多鼓励动手能力较弱的小朋友,协助他们一起完成,而做得很好的小朋友则要多鼓励,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互相帮助,但前提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让其形成依赖。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叫卖声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引导幼儿对温州的风俗民情产生兴趣。

  2、感受温州街头叫卖声的浓郁地方腔,鼓励幼儿大胆学习用温州话模仿叫卖声。

  3、通过模仿叫卖游戏,初步学习自我推销的简单技能。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瓯柑、葡萄、枇杷、香蕉、杨梅、苹果、梨子),装入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筐内。

  2、街头叫卖的录像。

  3、纸币若干,分给听课的教师。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叫卖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录像里的人都在干什么?(放录像)

  提问:这是些什么地方?录像里的人在干什么?

  师:他们到底在卖些什么,他们都是怎么叫卖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放录像)

  二、初步掌握叫卖的特点

  1、他们都在卖些什么?

  2、对,他们一边卖,还一边怎么样呀?

  3、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学一学。(现个别,后集体)

  4、咦,你们发现了吗?许多卖东西的人都在用什么话叫卖?(温州话)『叫卖就是一边把卖东西买给别人,一边大声的叫着自己卖的东西』

  5、真奇怪,为什么他们都用温州话叫卖呢?

  师:温州话是我们温州的方言,温州人都能听懂温州话,用温州话来叫卖,大家都能听得懂,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买。

  三、尝试用温州话练习叫卖

  1、你们会说温州话吗?(请个别幼儿说)

  请小朋友相互说一说,试一试,用温州话来与小朋友交流一下。(教师巡回辅导)谁 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说)

  2、除了刚才在录像中播放的.叫卖声以外,平时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叫卖声?

  四、学习叫卖的基本特点

  以(出示瓯柑)这是什么?温州话怎么说?瓯柑是我们温州的特产,谁愿意用温州话来叫卖一下?(请个别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叫卖声的特点)提示语:谁能叫得更响一点,把腔调拉开长一点更好,谁来试一试?(或者教师示范,幼儿比较。)

  教师小结: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买你的东西,除了可以吧声音叫得响一点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声音拉长,加上“唉――”这样一些有趣的话,比如“买瓯柑唉――”。

  录像里的小贩很多都在边走边卖,这是为什么呢?(更好推销,方便顾客)那我们也来试试吧!

  五、尝试推销物品

  1、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水果(出示水果),有什么呀?

  2、老师现在要请小朋友帮我一起卖水果。怎么买呢?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水果,把我们学到的叫卖本领,把水果卖给后面的客人老师,你们可要动脑筋想办法,把自己的水果推销出去。

  3 、卖出去了吗?有的小朋友真能干,他不仅叫卖声音响亮,还把自己的水果夸的很好,说自己的水果又大又好,客人老师都抢着买呢?

  这么多水果都卖出去了,真能干,我们带着剩下的水果再卖给别的客人好吗!

  (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踢沙包"是农村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之一,在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孩子们的平衡协调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四肢肢配合能力等。踢沙包的场地小,玩具可随身携带,方便耐玩,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团结互助、竞争意识等,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游戏用于孩子们的户外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沙包的几种玩法。

  2、促进幼儿四肢肌肉群的发育,培养其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反映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场地上画有跳房子图、夹沙包跳的横线图、夺宝的图等供孩子们练习玩沙包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随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热身活动。重点练习踝关节、脚趾、腿部的动作。

  2、每人拿一个沙包。

  二、基本部分

  1、玩法一:运沙包

  幼儿分成两组,把沙包放在头顶上,走着运到尽头,那组开始达到尽头,哪组得胜。

  2、玩法二:夹包跳

  幼儿分成两组,沙包夹在膝盖(两脚)之间,两腿(两脚)并紧,双脚一路跳,那组开始达到尽头,哪组得胜。

  3、教师小结:对每种玩法作一评价。

  4、现在老师要跟小朋友们一起练习“踢沙包”的游戏,看哪个小朋友掌握的最快。

  老师讲解游戏玩法:

  幼儿每人一个沙包,右手握沙包向上略抛,待沙包落到适当位置时,右脚迅速向上踢,双手快速接住,并从“1”数数,接不住为失败,也可左手发右脚踢。

  注意:沙包必须用脚踢起。

  (1)老师示范给幼儿看,边讲边做。

  (2)幼儿自由练习,老师发现不正确的动作及时纠正。

  (3)让几名踢的不错的幼儿,做示范,请幼儿跟着孩子学。

  (4)集体听口令做踢沙包的'游戏。

  5、幼儿比赛,看谁踢得多,表扬踢得多的幼儿。

  (1)、自由分组比赛,看哪组孩子们踢得最多,孩子们数数,一个孩子做记录。评出数量最多的一组。

  (2)每组选出一名幼儿进行比赛,踢沙包最多的孩子做记录员,让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体验,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6、集体自由进行玩沙包游戏活动。

  播放音乐,孩子们自由在场地上做玩沙包的游戏,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老师对体质弱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

  活动结束:

  1、整理活动场地,把沙包放到箱子里。

  2、听音乐跟老师一起做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

  回家跟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起玩沙包,看谁想的办法多。

中班教案 篇4

  开始部分:

  放婴儿啼哭的录音后,问幼儿:小朋友,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1:小孩的哭声 幼儿2:是小弟弟的哭声

  教师: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小朋友小时候也是这样啼哭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们小时候的照片,看看你能不能猜出相片上人是谁。

  基本部分 :

  1、教师出示几张班里小朋友的照片,让幼儿猜一猜。

  小结:对了这是我们班几个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那么我们小朋友是怎样长大的呢?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抚养我们长大的。

  2、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与现在和过去的不同之处

  幼儿1 ;我比以前长高了。

  幼儿2: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穿不上了。

  幼儿3:我还学到了本领,会唱歌了。

  幼儿4:我还会干活了。

  3、谈话:小朋友你们现在已经上中班了,已经会干很多事情,这说明你已经长大了,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儿歌:别说我小。

  4、听完儿歌后,讲一讲儿歌李说了些什么?鼓励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回答。

  5、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儿歌,让幼儿跟学。(出示挂图)

  别说我小

  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爸爸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你别说我小,我会给话把水浇

  现在我都要长大了,会做的事情真不少。

  6、教学三―五遍,幼儿基本就能学会。

  7谈话: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掌握的也很好,下面我们来欣赏说唱表演:别说我小。

  欣赏完以后,问幼儿:小朋友,你们喜欢吗?下面,我们也随音乐来动一动。

  8、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跟着音乐动一动。

  9、活动延伸:教育幼儿在家里,都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师在班级墙壁上建立一个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做得事情,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

  结束部分:

  随音乐,做着放松活动走出教室,本节课结束。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完整演唱歌曲。

  2.能用表情、动作等表现两段歌词忧伤、快乐的不同情绪。

  3.通过帮助小花鸭找妈妈萌发同情之心,体验助人之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或课件,伤心和开心表情脸谱各1个。

  2.小鸭子头饰。

  3.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设置故事悬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用歌曲语言讲述故事:池塘边,柳树下,有一只迷路的小花鸭。

  提问:什么是迷路?现在小鸭子的心理感觉怎样?

  2.引导幼儿用难过、伤心、悲伤等词语表达小鸭子的感受,体验小鸭子此时的心情,出示伤心的表情脸谱。

  二、请幼儿分段欣赏歌曲,感受高兴的情绪。

  提问:小朋友怎样帮小花鸭的?现在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了?小朋友这时的心情怎样?

  用高兴、开心、欢喜等词语表达小鸭子和小朋友的感受,并试着唱出表示开心的乐句“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同时出示开心的表情脸谱。

  三、引导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表现歌曲中的情绪。

  引导幼儿难过、伤心和高兴、自豪的不同请息怒演唱两段歌曲。

  四、请幼儿扮演歌曲角色,表演歌曲中的内容。

  幼儿戴头饰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小朋友。引导扮演小鸭子的幼儿迷路时用动作和歌声呼叫;引导扮演小朋友的幼儿轻轻“抱”起小鸭子,将小鸭子送回家。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两个物体的长短。

  2.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卡纸做的小蛇头饰2个。

  活动过程:

  1.认识长短。

  教师伸出同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

  教师: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看看这两个手指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手指的长短不同,这根手指长(伸出中指),这根手指短(伸出食指)。

  教师请幼儿伸出双手,引导幼儿观察手指间长短的差异,并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教室里的物体,鼓励他们大胆说说什么是长的,什么是短的。

  2.游戏:贪吃蛇。

  教师: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贪吃蛇。

  教师先选出一位小朋友做裁判,在游戏结束后比较队伍的长短。

  教师让幼儿随意站在教室各个位置,选出两个小朋友做蛇头(戴头饰),教师喊开始时,这两个小朋友从同一起点出发,让他们去碰站在教室里的其他小朋友,被碰到的小朋友成为它的蛇身(被碰到的小朋友可以拉着前一个小朋友的衣服),一分钟后教师喊结束,比较两队的长短,教师加以指导。(可循环多次进行游戏,每次选出不同的幼儿做裁判)

  有效提问:

  1.这两根手指有什么不一样?

  2.什么东西是长的,什么东西是短的?

  3.哪条小蛇长,哪条小蛇短呢?

  有用词汇:长的、短的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可提供一些用于链接或拼插的`玩具,让幼儿进行长短练习。

  区角活动:在区角处提供长短不一的物体或玩具,让幼儿加深对长短的认识。

  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通过对比判断长与短。例如:妈妈的头发是长的,宝宝的头发是短的;爸爸的手指是长的,宝宝的手指是短的等。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天中主要的作息时间。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时钟、日常生活图片、牙刷、毛巾、餐具等等。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一天中主要的作息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剧场

  1:教师扮演小熊拨打教具时钟,拨到特定时间搭配相应的动作加以表演。如:早晨6点半,要表演早上起床的样子,做刷牙洗脸的动作;中午12点做吃饭的表演;晚上8点洗漱上床睡觉的动作。

  2:教师扮演小猪再次拨动时钟,要搭配不适当的.活动情景。如:8点还不起床、不洗脸、的坏习惯。

  二:根据问题情景提问题

  1:“这样做对吗?”如:晚上12点了还看电视。反复举几个例子,让幼儿感受到一天的作息应该要有规律,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防碍别人的生活。

  2;巩固学习:教师拨动钟表,请幼儿描述自己的活动。

  三:检查

  生活作息教师以画册《天天好习惯》中的“宝宝记录表”指导幼儿检查自己的生活习惯。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熊和小猪的做法,你们喜欢小熊还是小猪,为什么?(幼儿回答)希望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活动反思:幼儿沉浸在游戏氛围中,轻松自由,讨论热烈,基本能很好地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于孩子的现场反应表现,也能恰当,适宜灵活地给予回应,师幼互动频率高。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

中班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