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28 07:54:21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自由活动中,常常看到孩子们摆弄书、笔、玩具,把它们竖起来,又倒下。孩子的这种无意识摆弄,引发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有的可以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当孩子发现这一现象后,再让他们想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这样使原来无意识地摆弄,变成了带有问题去探索。本次活动的源泉来自于孩子,材料取自于生活,充分调动起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站直了,别趴下”时,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交流中获得进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激发幼儿探究物体直立平衡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2、知道有的东西站得稳,有的东西不能站起来,初步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3、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创造性。

  活动重点:

  知道有的东西站得稳,有的东西不能站起来,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活动难点:

  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活动准备:

  1、厚的书、薄的书、铅笔、可乐罐、娃娃、一次性筷子、卷筒纸芯、叶子、玩具梳子、鸡蛋、吸管等。

  2、辅助材料:橡皮泥、夹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直立的木头人》进场。

  二、第一次探索,找找能站住的东西,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教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东西,等会请你们一起玩,但玩的时候要找找哪些东西可以站起来?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教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让什么东西站起来?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4、教师小结:……

  三、第二次探索,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发挥创造性。

  1、鼓励幼儿想办法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你们动动脑筋,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发现。

  3、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教师:谁成功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四、第三次探索,鼓励幼儿再次大胆创造【添加辅助材料】

  教师:老师今天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有橡皮泥、夹子你们可以请他们来帮忙,再试试看,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让站不起来的朋友,站起来。

  1、幼儿操作,教师鼓励个别幼儿。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起来的?

  教师:谁用其他不同的方法也让它站起来了?

  3、教师小结:你们想了很多方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了起来。以后,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能站起来。

  活动延伸:

  回家找找我们家里还有那些东西能站起来,哪些东西不能站起来?有什么办法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懂得尊敬、关心老人、愿意为老人做好事,让老人生活得愉快。(重点)

  2、知道向日葵的花盘是朝着太阳转的这一自然现象。(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图片蚂蚁奶奶和蚂蚁奶奶的房子,引入教学。

  1、师:这是谁的房子?蚂蚁奶奶的表情是怎样的?(不开心、忧愁)为什么不开心呢?

  2、教师小结:有的朋友说蚂蚁奶奶生病了,有的说奶奶找不到吃的,那到底怎样呢?我们来听一听故事。

  (二)分段讲述故事,了解向日葵的生长特点。

  1、讲述第一段故事。(从开始到“把蚂蚁奶奶搬到了很高的地方。”)

  师:①蚂蚁奶奶有什么心事?

  ②那怎么办呢?

  ③谁来帮蚂蚁奶奶搬家?

  ④他们怎么说?我们一起来学学。(奶奶,您别急,让我们想办法把您的房子搬个家吧。)

  ⑤小蚂蚁们是怎么帮蚂蚁奶奶搬家的呢?(运用句式“有的……有的.……”句式讲述。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嗨呦嗨呦”搬呀搬:有的在上面拉,有的在下面推,“嗨呦嗨呦”搬呀搬。)

  2、讲述第二段故事。(从“早晨”到“暖洋洋的”)

  师:①早晨,太阳从哪里升起,照到了什么地方?中午,太阳照到了什么地方?下午,太阳又走到了哪里,照到了什么地方?

  ②现在,蚂蚁奶奶住在房子里感觉怎么样?

  3、讲述第三段故事。(从“蚂蚁奶奶的房子会跟太阳转”到结束)

  师:蚂蚁奶奶的房子从早到晚都能照到太阳,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哦,原来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着太阳生长。早上,太阳从东边升起,下午太阳从西边落下,向日葵的花盘就一直跟着太阳从东边转到西边。所以呀,小蚂蚁们把房子搬到了向日葵的花盘里,蚂蚁奶奶当然就能从早到晚都晒到太阳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蚂蚁为蚂蚁奶奶做的事,懂得关心老人。

  1、我们再完整的听一次故事吧!

  2、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吗?为什么?小蚂蚁们是一个聪明的、孝顺的、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喜欢小朋友们也能像小蚂蚁一样做个好孩子。

  3、小蚂蚁们为奶奶搬家,让奶奶这么开心!那现在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关心关心奶奶!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奶奶开心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如唱歌给奶奶听、跳舞给奶奶看等)嗯,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真棒!

  (四)延伸

  1、故事中的向日葵真神奇!老师还找了一些神奇的植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PPT中的图片,如薰衣草、夜来香、捕蝇草等)

  2、在这个世界上啊,还有很多很多神奇的植物,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让爸爸妈妈讲给你们听好吗?明天再来告诉我和其他小朋友们。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背景

  这水果是幼儿较为熟悉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能看到并且也吃过,可以说教材内容贴近于生活,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因本班幼儿出现了挑食水果的现象,为了培养幼儿不挑食水果的习惯,了解每种水果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在理认识水果的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触觉、味觉、视觉来感受水果┅”让幼儿喜欢上水果,不挑食水果。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并能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谈话,连贯性的讲述自己吃过的水果及最喜欢吃的水果。

  2、通过本次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黄澄澄、亮晶晶、金灿灿。

  3、通过学习使幼儿养成不挑食水果、爱吃水果的习惯。

  4、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外形特征,体验与同伴分享和游戏的快乐。

  5、知道水果有丰富的营养,鼓励幼儿多吃水果。

  重点难点

  一、活动重点:

  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谈话,并能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谈话。

  二、活动难点:

  幼儿基本能说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名字和味道。

  活动准备

  (一)、图片。(苹果、梨子、葡萄、西瓜)

  (二)、装有各种水果的魔术盒子。

  (三)、水果拼盘。

  (四)、多媒体图片和音乐。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一)看图片,初步感知水果

  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水果吗?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水果小客人是谁呢?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在黑板上划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师提问:这些水果宝宝有颜色吗?

  3、教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说:“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圆溜溜的葡萄、绿油油的大西瓜,”

  基本环节:

  (二)做游戏,亲密接触水果

  老师这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放了好多水果,我要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水果,摸得时候要说出自己摸到的水果是什么形状,并说出水果的名字。

  幼儿1:香蕉有点弯像小船。

  幼儿2:苹果圆圆的。

  幼儿3:杨桃是椭圆的。

  (三)尝水果,说味道

  老师这有这么多的水果,(教师出示果盘)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尝完水果说说你吃的水果是什么味道?说出水果的名字?

  幼儿1:香蕉甜甜的`软软的。

  幼儿2:桔子酸酸的

  幼儿3:苹果又酸又甜还很脆。

  (四):说水果

  我喜欢吃 ( ),它是( )。

  结束环节:

  讲水果屋的故事。

  延伸环节:

  1、 孩子们你们想到水果王国去看一看吗 ?那里呀有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教师电视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

  2、听水果歌

  让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我把这个活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孩子看图片初步感知水果,能说出水果的颜色;第二部做游戏亲密接触水果,第三部分是尝水果、说水果味道,第四部分选一种水果说一说,第五部分了解更多的水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水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很踊跃,积极思考大胆回答,但是在第四部分中让学生展现的较少,对有困难的孩子没有及时帮助他们,在和孩子互动时我只关注了少数孩子,其实我是想让孩子多表现,由于担心孩子会说不清楚,这个环节便匆匆而过。当然事后我也寻找了原因,课前我准备的是砂糖橘,我让孩子尝它的味道。(本来还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知道桔子是酸的,结果就因为桔子造成了活动的冷场,如果下次教学应该在课前准备好切合实际的教具。)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看多媒体,认识更多的水果。是上环节的拓展,,逐步提高活动的难度,大部分的孩子能认识常见水果,但像桂圆、芒果、火龙果这些南方水果孩子们不清楚。

  整个活动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课后也听取了老师的建议,然自己受益匪浅。

中班教案 篇4

  1.活动目标

  (1)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的认识;

  (2)能根据这些图形的形状、颜色两种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愿意并喜欢进行分类活动。

  2.活动准备

  (1)猫、兔、蝴蝶头饰各一个,篮子两个;

  (2)每人一个分类板;

  (4)不同颜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饼干图片及标记各若干。

  3.活动过程

  Ⅰ导入

  (1)玩《饼干商店》的游戏,引出活动。

  提问:"仓库里有些什么样子的饼干?"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仓库里的'饼干,说出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的图形的饼干。

  Ⅱ幼儿第一次操作

  (2)游戏《送饼干》,学习给图形分类。

  提问:"你会把什么样的饼干运到这个柜台?为什么?"

  老师扮演经理,幼儿扮演营业员,经理引导营业员观察并说出其它柜台的标记是什么形状的,再把仓库里剩下的饼干按标记的形状运往柜台,看谁运得又快又对。

  重点指导幼儿给图形分类。

  Ⅲ分享经验

  (3)操作活动《分饼干》,说出分类的方法。

  提问:①"为什么要把这些饼干放在同一个柜台?"②"它们除了形状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按饼干的形状、颜色分类。

  Ⅳ幼儿再次操作

  (4)游戏《买饼干》,练习按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玩法:请几个幼儿分别戴上小猫、小兔、蝴蝶的头饰,扮顾客来买饼干。根据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方式安排三个水平层次的营业员帮顾客选购饼干。

  重点指导幼儿按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4.延伸活动

  在数学区投放不同颜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继续让幼儿练习按图形、颜色进行分类。

中班教案 篇5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

  2.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眼镜猫

  2. 故事磁带。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边说边用动作演示:

  又圆又亮,左右一样,脚蹬两耳,腰跨鼻梁。(眼镜)

  2.你们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戴眼镜吗?

  (幼儿讨论,发言)

  二、故事《戴眼镜的小猫》

  1.小朋友见过小动物戴眼镜吗?

  出示图片:眼镜小猫

  你们看,这只小猫就戴上眼镜了,小猫戴上眼镜会发生什么事呢?

  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题目叫《戴眼睛的小猫》,小朋友们听仔细呀!

  2.播放录音《戴眼镜的小猫》

  结合故事提问

  (1)在一座房子里住着谁?

  (老奶奶和一只小猫)

  (2)老奶奶每次看报纸都要戴什么?为什么?

  (眼镜 因为老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不好)

  (3)小猫看见老奶奶戴眼镜很羡慕,有一天它戴上眼镜高兴地跑到大门边,发生了什么?

  (门槛变高,被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4)小猫肚子饿了,它跑到老鼠洞口又发生了什么?

  (看见一只很大很大的老鼠,吓得掉头就跑)

  3.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猫戴上眼镜反而看不清楚了呢?

  三、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1.什么人才需要戴眼镜呢?

  (看不清楚,视力不好)

  教师告诉幼儿,视力不好有很多种原因,有的是先天性视力不好,有的是眼睛过度疲劳造成的,还有的是不好好保护眼睛造成的。

  2.如果我们的视力很好还需要戴眼镜吗?

  戴眼镜是需要医生诊断的.,必须佩戴合适,眼睛才舒服,才能看的清楚。如果乱戴眼镜,眼睛就会很不舒服而且还看不清楚。故事里的小猫就是乱戴眼镜所以就看不清楚了。

  3.保护眼睛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眼睛呢?

  (幼儿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看电视要离电视远一点,看的时间不能长;﹡不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画画、写字;﹡使用的时间长了要休息一下,看看远方。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的教案04-06

[经典]中班教案07-28

(经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2-03

中班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