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

时间:2024-02-26 07:08:3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通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通用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潜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资料。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透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潜力。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好处并构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潜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潜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话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

  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明白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资料?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资料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资料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为什么造人;(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举例:

  (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

  (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述。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述,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潜力,对喜欢资料加以评说,帮忙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四)想象写作

  1、神话是古人创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述,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同学们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2、交流习作,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从阅读体会到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问题探究

  1、《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

  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神话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话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真相,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话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完美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话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神话的完美,思考神话的现实好处,并能构成自己的个性观点。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潜力。

  2、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想象力。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通用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难点: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学法指导

  读写迁移

  加强预习指导,反复朗读,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突破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编写研学案,学生认真课前自学完成课前导学部分,记载疑惑。

  课时预设

  X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提示]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像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像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这两篇神话,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说理由?(结合综合性练习中的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提示]要求学生可以从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课堂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通用3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己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课后练习题一)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如果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探求自身的起源,于是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问题,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的迷人之处。

  三、品读赏析

  1、讨论:对女娲形象的认识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将答案归结到:“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表现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表现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

  想像大胆奇特、真实合理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对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经过进行新的想像吗?

  2、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己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说一段话。

  教师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

  五、作业

  1、搜集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己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写一段话。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案】相关文章:

《女娲造人》教案08-10

女娲造人教案05-25

女娲造人教案03-16

女娲造人教案02-20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09-24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02-27

《女娲造人》教案15篇03-15

《女娲造人》教案四篇06-27

《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0篇)05-29

《女娲造人》教案9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