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2-16 07:41:2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小朋友。

  2、学会观察画面试着看图表述故事内容。

  3、会找反义词:高大——————矮小。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看图表述故事。

  活动准备

  多媒体以及ppt课件、图画本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棵树》

  二、学会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1、请幼儿打开绘本,要求身体坐正,书平放在桌面,按图的顺序看,

  2、老师引导幼儿看图:第一幅图上画了什么?这两棵树在干吗?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一天天的枯黄了?后来怎么样了?

  3、看图理解故事;师分别播放PPT,鼓励幼儿回答以上问题,后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述故事内容。

  4、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反义词:高大———矮小,并鼓励幼儿说出知道的反义词。

  5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6、小结,引导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要珍惜友谊。

  7、对阅读习惯好的和积极发言的幼儿给与及时评价。

  三、活动延伸:播放歌曲《拉勾勾》,请全班小朋友一起用图画的形式续编故事,并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可以再配合一些小活动来缓解幼儿注意上的疲劳,以便更好地达到活动的目的。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事物和现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三脚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其中稳定性是三脚架的一个特性,而这个特性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较为抽象,而且孩子们可能对三脚架关注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因此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了"神奇的三脚架"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以"帮助小球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情境,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操作和探究,迁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通过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2.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重点:探索用小棒撑起橡胶泥小球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活动难点: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小棒若干、橡胶泥制作的小球人手一个、毛线若干、橡皮筋若干、筷子若干2.记录表3.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在图形王国里,有一个橡胶泥做的小球,它没有腿,整天只会滚来滚去。它梦想有一天能够长出长长的腿,可以站得稳稳的高高的。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帮它呢?

  二、基本部分1.幼儿初次操作,尝试借助小棒让橡胶泥小球站起来。

  (1)教师出示小棒和橡胶泥小球,请幼儿想办法利用小棒让小球站起来。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探索结果,让幼儿说说用了几根小棒,是怎么让小球站稳的。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用最少的小棒让小球站稳。

  (1)教师提出第二次操作要求:用最少的小棒帮助小球站稳。

  (2)幼儿猜测最少要几根小棒能让小球站稳,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3)幼儿尝试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最少需要3根小棒才能让小球站稳。

  3.运用三根小棒,以最快的速度让小球稳稳的站起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1)幼儿进行操作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用三根小棒帮小球又快又稳的站起来。

  (2)讨论交流操作的结果和方法。

  (3)教师小结,让幼儿了解三脚架稳定性的特点。(用三根小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开摆成一个三角形,三个角不大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小球撑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还给这种架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4.发现三脚架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提问: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脚架?

  (2)播放PPT课件,了解各种各样的三脚架在生活中的运用。

  5.自主尝试制作三脚架(1)师:欣赏完了这么多有趣的"三脚架",那你们想自己也来做一个"三脚架"吗?(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小棒、毛线、皮筋等,请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将球撑起来。)(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展示幼儿自制的三脚架。

  四、活动延伸,进一步探索。

  除了我们刚刚用到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牢固的三脚架呢?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孩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如下:

  1、两个探究和两个递进,两个探究分别是开始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引导探究和活动主体部分的幼儿的自主探究。两个递进是开始部分孩子进行第一次探究完了之后教师的阶段小结和结束部分的知识经验的梳理提升小结。让幼儿深入讨论,相互交流获得正确认识。让幼儿在集体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用事实说明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A、开放式提问;B、递进式提问;C、自由式提问。提问刚开始难度不大,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重点是让幼儿参与,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

  2、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有了物质帮助,我再进行语言引导,孩子在进行大胆探究后会找到答案的。这样孩子的知识经验才能得到提升,并且记得牢固。

  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运用知识,会生活的人,才是教学的真正归宿。为了把新知识新经验再应用到实现生活中去,我安排了最后一个“制作架子鼓”的环节。让孩子真正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会运用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科学经验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检验,再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认识过程。

大班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1、根据表格中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标记正确选放图形。

  2、巩固图形的认识,分析图形在表格的各项特征。

  材料准备:

  小狗头饰、已画好的“小路”带土坑,幼儿人手一份几何图形范例图一、图二、图三(幼儿操作图每人一份,分二组不同的要求,根据幼儿能力来设计操作练习,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彩笔若干。

  指导要点:

  (一)以游戏“填土坑”将几种几何图形找到相应的空格中。

  以情境表让小狗摔倒了,小朋友帮助填土坑,找到相应的图形,并填上。

  (二)到图形娃娃家做客,巩固复习图形的特征。

  以问卷形式复习,如师说“嘿嘿嘿,我是大圆形,谁是我的好朋友”则拿大图形的幼儿则答“我是大图形,我是你的好朋友”。

  师依次问,并加强每次的难度。

  (三)看图形找标记。

  1、师以“图形娃娃的房子太小,要搬到新的大房子里”,教幼儿认识大房子,告诉幼儿每种标记所表示的特征,如:“

  ”表示图形形状标记,红、绿、黄表示图形的颜色标记,大小表示图形的大小标记。

  2、师生一起给图形娃娃找家做标记。

  如:拿大的`红圆形,应在相应的行中找出形状标记、颜色标记,最后比产一下大小,找出大小标记。

  3、个别练习。

  4、集体练习

  小结:应根据图形特征在相应的行列中找标记。

  (四)看标记找图形

  1、师以图形娃娃不在家,我们来“看标记找图形”找找每层房子应该住着准。

  2、根据刚才看到的娃娃图形大小、颜色、形状,找到相应的图形。

  如根据标记“V”找到还是小,颜色标记“V”是红还是黄还是绿,最后在形状标记上找出形状,最后说出图形特征,再将图形娃娃找回来放在图中。

  3、幼儿集体练习。

  4、引导幼儿找,加深难度练习。

  5、小结

  (五)集体分组按幼儿能力来操作练习

  强调如何按标记找图形,如何看图形找标记。

  (六)讲评。

  (七)游戏活动:

  名称《点兵点将》,玩法略。

  师:“我们带一个图形娃娃到图形王国去玩游戏。

  1、介绍图形

  2、个别幼儿示范玩,并强调要在同一行中找标记。

  3、幼儿游戏若干次。

  (八)以游戏口吻“真累了,天黑了,我们回家吧。”自然结束。

  计算活动“给图形娃娃做标记”(大班)

  活动评析:

  1、本次计算活动有新意,改变了以往老师示范、幼儿模仿操作的形式,能始终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始终处于自主探索之中,从而把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本次活动的选材好、教学方法好,通过看图形找标记和看标志找图形,培养了幼儿正逆思维,由浅入深、从简学过渡到复杂,环环相扣,在难度的把握上有梯度,是在以往的计算活动中也是较少见的。

  3、因本次活动有较大的难度,执教者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按能力强弱分别操作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同时在操作中,利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进行,有分有合,给全班幼儿充分的练习机会,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本次活动立意新,有新的儿童观和教学观,是一次成功的计算教研活动,在全县计算活动领域上是一朵奇葩,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大班教案 篇4

  目的:

 1、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中创造活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2、通过玩耍纸棒,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3、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丰富经验,感受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准备:报纸棒若干、场地布置。

  过程:

  一、热身活动。

  1、 幼儿独立的活动。(一名幼儿带领大家绕场地跑)

  2、 教师带领幼儿一同活动(听信号变换跑、跳跃、下蹲、划船)。

  场地布置

  二、游戏活动:

 引语:“我们是花果山的美猴王,今天一起出来操练。”

  1、 教师运用纸棒的引导活动:(投掷)

  2、 幼儿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的创编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的介入帮助。

  3、 小组创编活动展示。

  4、 真假小猴王:幼儿分为两队,手持“金箍棒”,背靠背站好。听到信号后,一队跑,另一队转身追,并用“金箍棒”拍假小猴王。(拍击臀部) 重复游戏。

  三、游戏评价:

1、 对幼儿们的活动表现进行表扬,特别是有进步、有创意的。

  2、 对游戏中自我保护进行分析。

  3、 鼓励幼儿在下次的活动中有更

大班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天气热了,我们都要洗澡,那你是怎么洗澡的?

  老师带来了一首音乐题目是《咕噜咕噜洗澡歌》,听一听,洗澡的音乐在哪里?

  二、熟悉音乐,学习表现冲、洗动作

  1.纯音乐欣赏一遍。提问:哪一段是搓的音乐,哪一段是冲的音乐?

  2.再次倾听,请幼儿边听边用动作告诉老师搓的音乐段和冲的音乐段。(教师用小幅度的动作提示,可以搓脸、搓身体等)

  评:用冲和搓搭起了整个音乐的框架,有点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还可以更多地扩散,如: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3.交流:你是怎么洗的?(幼儿做动作,教师哼唱音乐,带领幼儿共学洗头发、洗脸、洗肚子等动作)

  评:教师哼唱乐句时可以更自信,更有感染力些。

  4.跟着音乐,师生同做。(提示幼儿从上往下洗,看谁洗得最美)

  5.跟着音乐,再次练习,洗一洗刚才没洗到的部位。(如后背、手臂、手指等)

  6.要求幼儿合拍地一下一下地洗。(你还有哪里没有洗,这次想洗哪里就洗哪里吧!

  评: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地表演,教师只做和着拍子做屈膝动作来提示音乐的节拍。当幼儿动作有创意时,教师及时竖起拇指表扬)

  三、学习按乐句表演动作

  1.纯音乐倾听,数一数有几句。幼儿交流后,师生再次倾听并验证有4个乐句。然后教师小结:音乐告诉我们一个乐句可以洗一个地方。

  2.请一个幼儿当领头人,想好四个动作,然后带领大家表演。

  3.请3个领头人带领幼儿表演。提问:2个领头人应该在什么地方交换?然后教师小结:音乐共三段,一段一个动作,在冲水时交换动作。

  评:这是一个比较纠结的环节,一开始有点看不懂,一会儿段、一会儿句的,感觉听不明白教师的意图,后来分析是教师把“句”和“段”说错了。我觉得活动中可以用图谱的.形式,冲一次水就是一段音乐,让幼儿数一数冲了几次就是几段,并出示相应的符号。然后再分辨每一段中的乐句有几句,也用符号表示,这样幼儿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也助于幼儿按乐句表演。

  4.游戏:领头人。幼儿围成一圈,一人一个乐句,每人轮流做领头人。

  评:教师很好地创设了一个人人有表现的机会。在游戏时,教师每次都事先提示“换下一个”,虽然很好地合拍地完成了律动,但剥夺了幼儿学习自主倾听音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