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2 09:46: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经典6篇】

语文教案 篇1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

  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②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③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

  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⑶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重点: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导语

  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

  二、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 余秋雨 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

  生字词:克扣接济唏嘘稀罕噩耗呵斥诘问焦灼伎俩颠沛吊唁文绉绉

  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文章结构: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阅读课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一下吗?

  任劳任怨待人宽容善良厚道恪尽职守有才干

  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3个小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4.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5.解答课后的练习

  三、小结

  回顾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为人,如果让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写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样的话来写呢?

  板书设计:

  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当佬都同样受到赞誉

  教学后记:信客一文的学习,学生对信客的品质和精神都能能较好地体会,对文章的结构基本能把握,朗读能力有提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了解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了解汉字“换一换”的汉字方法,学会巧妙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3.会用生字口头扩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10)

  1.出示加一加的几组汉字,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咱们读的`这些汉字间有什么关系,吗?

  3.今天咱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认识汉字,什么方法呢?(教师板书课题:换一换)

  4.指题,并教学生认读“换”。

  二、找出规律,认读生字(15)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认读生字,一边认读生字,一边观察,今天要认识的生字和以前认过的生字有什么关系?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反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它们间的关系了吗?

  4.教师:对了,这些新的生字,都是通过把原来我们会认的字的部首换部首得来的。

  5.激发学生的兴趣,认读、识记生字:这样,这些生字不是长的很像了吗?怎样才能不把它们认错、记错、用错了呢?小朋友,你们快快动动脑筋,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6.小组讨论后,集体反馈:说说应该怎么记。

  7.教师出示生字词卡,集体认读。

  8.指名认读,其他评议。

  9.互相读一读,互相考一考。

  三、游戏巩固,加深印象(10)

  1.指名用生字口头扩词。

  2.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

  四、布置作业(5)

  1.认读生字。

  2.写本课学的生字。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积累汉字,鼓励他们课后探究,提高识字及识字量。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10)

  1.以摘苹果的方式,认读生字,巩固复习。

  2.读一读课文中的几组词语。

  3.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进行生字扩词练习。

  二、语文实践,拓展延伸(15)

  1.小朋友们,其实咱们这学期已经学习了不少这样能够互相换一换得来的生字,你们快行动,把它们找出来,越快越好。

  2.引导学生在课本后面的生字表里头去找。

  3.学生反馈,教师按组写在黑板上。

  4.集体复习这些生字的认读。

  5.指名说一说如何识记、区别这些生字,并用它们组词。

  6.动手练习。

  跑→袍 进→( ) 限→( )

  7.集体讲评。教师激励学生课后自行对本学期学过的生字进行归纳、。

  三、指导写字(15)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要写好每个生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3.学生反馈后,教师。

  (1)看清字形,不能写错。

  (2)看清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尽量写漂亮。

  (3)坐姿端正,态度要认真。

  (4)尽可能做到每个笔画运笔鲜明。

  4.学生自行观察生字,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议,互相学习。

  6.教师表扬、激励学生认真写字,争取人人写一手漂亮的字。

  四、布置作业(5)

  抄写本课生字。

  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2、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

  3、理解作者赞颂鹤的群体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近来的见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

  可以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或者一段介绍鹤的生物短片,使学生初步感受鹤的形象,以导入新课。

  三、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也可渗透在教学过程当中)

  四、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备学生)指导时,可分步进行,步步推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时,讲解不宜过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主动投入,积极思考。教师作适当点拨即可。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目标1)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立绮()丽湮()没剽悍()盘旋()

  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提示:

  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次。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一"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

  (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美德。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

  课件、月亮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感悟心愿一词:

  小朋友们,如果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想许个什么愿呢?

  (学生许愿。)

  刚才你许的愿就是你的心愿。

  (板书:心愿)

  2、出示月亮图片,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

  (帖月亮图)

  月亮也有它的心愿,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看看月亮的心愿究竟是什么呢?

  二、课件出示图画,看图了解图意

  1、认真观察每幅图,说话:

  指导孩子细心、认真观察。

  课件出示语言训练点:

  月亮来到( ),看见( ),心里想:( )。

  2、说话。

  三、图文对照,初读课文

  1、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2、小声读课文,要求:

  ⑴ 初读课文并找出要学的生字,用 画出,读准音。

  ⑵ 正确连贯的朗读课文。

  3、同桌检查读:

  ⑴ 检查读生字:

  我是小医生,帮你来治病。

  ⑵ 检查读课文。

  4、检查反馈(主要抓学困生):

  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能尽快实现,那就是希望(点差生名字)小朋友能勇敢站起来,大声响亮地读给大家听。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读得不够好,鼓励孩子们来帮助。)

  ⑵ 开火车读。

  四、学文

  1、再读课文,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哪里还没弄明白?

  2、小组学习。

  3、反馈:

  课件出示。

  ⑴ 读懂:

  ① 月亮来到小女孩的床前,它的心愿是( ),因为这样( )。

  (板书:出太阳)

  ② 月亮来到珍珍的窗前,她的心愿是( ),因为这样( )。

  (板书:下雨)

  ⑵ 教师装不懂:

  为什么月亮婆婆又要明天出太阳,又要下雨呢?真不懂她到底要做什么,心里怎么想的。谁能告诉老师呢?

  (指名说。)

  小结过渡:

  原来月亮婆婆的心愿是要所有的孩子都能去春游,要所有的孩子都开心。

  (板书:所有的孩子都快乐)

  多好的月亮婆婆呀!

  4、孩子们为什么能得到月亮婆婆这么多的关怀呢?

  (交流、回答。)

  5、指导朗读:

  要读得轻、慢、恬静。

  写珍珍的段落指导读好人物对话。

  月亮的'两次话,指导用好表情。

  把对话多读几遍后分角色读。

  五、课外延伸

  孩子们,月亮婆婆还会来到谁的窗前?她会看见什么?她又会有怎样的心愿?

  六、小结

  那天晚上,月亮婆婆也来到了老师的窗前,她告诉老师她到过所有孩子的窗前,她祝愿所有孩子永远快乐、健康,我相信月亮婆婆的心愿一定能实现。

  〖板书设计

  出太阳

  月亮的心愿 每个孩子都快乐

  下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山”、“海”的象征意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要解决好这三个学习重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 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学设想】

  1、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⑴、朗读课文,品味语言⑵、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3、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以理清文章结构为目标,以欣赏配乐朗诵为引子,通 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学习方法

  读──讲──读──赏──读

  1、“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2、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3、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媒体设计

  第一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母亲教我的歌》。

  第二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大海》。

  (课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 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重点字词。

  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 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诗的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和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海”和“山”。 第二节诗写我追寻心中的海和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总之诗歌意蕴很丰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还需深入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2)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

  第二节情感变化为坚定──渴望──充满信心、乐观。

  3、正所谓“文贵自得”,“读中有悟”。试模仿例子,从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读设计,编写朗读脚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淋漓尽致地演义出来。

  (1)、 哦,山那边/是海吗?

  提示: “是”字重读,句子呈升调。要读出充满疑惑和向往的语气。

  (2)、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提示:“是”“信念凝成”应重读,要读出肯定的语气,突出实现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坚定。

  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总结: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看来这任务要下堂课来完成了。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三、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二、研习课文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读、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问题:

  1、“山那边的山啊,为什么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里的‘种子’是指什么?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3、“‘山的那边是海啊,用信念凝成的海’,为什么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妙词佳句赏析: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赏析: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赏析: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更坚强了。这环节品味与朗读的结合,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不失紧张。

  3、深入理解诗的内涵后,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体验与反思

  经过这样反复的朗读,你们明白了诗中的“山”和“海”象征什么吗?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并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五、布置作业

  1、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荐读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石榴》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