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3 10:03: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对孔子刻苦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产生崇敬之情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从文中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好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顾课文,完成题目

  孔子()岁的时候,从()前往()拜()为师,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们的()。

  2、师引导生读这一段话,生再次观察课题和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预设: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4、出示中心句,生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交流,理解词语(渊博)

  问:孔子前往求学的时候,他的学识怎么样?

  生交流,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师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年轻、已经、远近闻名、总觉得)感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3、师补充:孔子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可他依然坚持求学,说说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抓关键词“相距上千里”体会行程之远,抓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体会行程之难。

  ③出示地图,学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观感受“行程之远”。

  ④想象情景,师生对话

  师采访:假如你是孔子,会怎么做?

  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经汗流浃背,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以读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⑵学习“师生相见”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出示插图,想象:孔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①师读文,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作者描写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词语“风尘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体会行程艰难。

  ④从动作(上前行礼、再次上前行礼)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⑥出示孔子的几句话,从语言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学法指导(表现人物的品行,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师预设师: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学习的尽头了呢?

  生:不是

  师:你们现在上小学,将来还要上中学,再读大学,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还要学习。

  师:这就叫“学无止境”师板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3、谈“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资料

  ⑵同桌合作学习,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对所划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从词语“头发胡子全白了”“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体会老子重视人才、谦逊有礼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⑷角色对话,补充资料(生了解古人自称称名,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⑸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抽生读、评价(抓关键词:每天、随时,体会孔子求学孜孜不倦,从词语“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四、小结升华

  1、出示孔子画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们不仅佩服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论语》的精典句子,学生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师生吟诵论语: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

  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诗意导入

  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

  温故知新走进《诗经》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

  诵读涵咏

  感知诗意

  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

  3、全诗梳理

  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

  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

  品读鉴赏

  探寻诗情

  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

  明确:相约、相赠、相悦

  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

  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细节和心理描写;

  (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

  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活动四:

  拓展延伸

  比较鉴赏

  《诗经》中的爱情恋歌

  1、《诗经·周南·关雎》

  2、《诗经·秦风·蒹葭》

  3、《诗经·郑风·子衿》

  全诗总结

  学生赏析诗经中关于爱情的经典诗歌。

  教师点拨指导

  让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后作业

  用最精彩的语言改编《静女》,形式、文体不限。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课后点评

  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板书

  情人相约图

  静女情人相赠图

  情人相悦图

  教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

  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情感目标:

  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一.由《示儿》导入,背诵。谈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复习关于陆游的文学常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三.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鉴赏品味诗歌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明确: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五.拓展阅读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你还能列举陆游其它的此类诗句并作简要分析吗?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赏析: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作家赵丽宏希望同学们走进文学之门,巴金老人引领我们走进了散文天地,冰心老人用隽永的小诗带我们漫步了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将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延森的步伐,轻轻地叩开小说之门,去感知小说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二、走近作者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著名学者和作家。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诱惑》(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谁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干瘪 七皱八褶 撂下 木屐 锃亮 翕动

  找茬 瑕疵 小犊 锱铢必较 踌躇不决

  3.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学习新课

  1.初识安恩

  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2.走近安恩

  根据表格在课文中划出相应的语句,并结合这些语句进一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课件展示下表)

  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小组分角色朗读11-19小节,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3.评价安恩

  能否从奶牛的角度再来评价安恩?

  五、拓展延伸

  丁克家宠

  近些年,随着丁克家庭的增多,很多丁克家庭在放弃生育下一代的同时,却又想享受为人父母的温馨与乐趣,于是他们养了宠物,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日三餐像对待孩子那样给宠物配餐,增加营养。每天要给宠物洗澡换衣服。闲暇时还抱着宠物逛街,旅行。还自称是宠物的爸爸妈妈。

  安恩和丁克家庭,你更欣赏谁?说说你的理由。

  六、小结:

  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做和自己平等的同类,当做自己的老朋友,当做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给以精神的关怀,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给我们的心灵以震撼,让我们读到最后非常感动,安恩这一人物形象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随着我们对人物的亲近和深入,心中的不解和惊奇被温暖和感动代替。安恩,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们的心灵,被她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启迪人生,升华灵魂。

  七、布置作业

  以我对安恩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

  板书设计

  初识:年迈、贫困、勤俭、自尊、安静、从容

  走近:善良、 慈爱、有尊严、无私、淳朴

  评价: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侧面描写:从奶牛的角度

语文教案 篇5

  放动画片《同桌的你》

  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是否让你心潮澎湃,是否激起你某种情怀?是啊,同桌一个多么熟悉亲切的话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秦文君的《同桌阿伦》。希望同学们能够一读为快,一吐为快。

  学习目标:

  1.品味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描写。

  2.理解贾里和阿伦友谊的变化过程,理解小说刻画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秦文君,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

  出示生词:

  yí yang zhào hǎn xī cí

  贻笑大方 佯作 肇事 罕见 奚落 决一雌雄

  做客真情屋————让真相大白(感知主题)

  由于班主任的一次偶然安排,贾里阿伦成为了一对同桌,从此开始了一段在磕磕碰碰中不断发展的友谊。

  出示板书:

  开端————成为同桌

  发展————遭讥讽,心中不平

  高潮————动手打架 友誼

  结局————重归与好

  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 (评析人物)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阿伦温厚地笑笑,很有力量地做了个手势。意思是说:

  你这家伙!阿伦,听说有偏方可以治口吃,你快点去弄点来吃吃,

  医好它,否则我得闷死。

  2.“我,我……”阿伦说,“我坐惯了这,这里。”

  “我简直喜欢上了这儿了!”贾里说。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角色朗读)

  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要求:

  1.要声音洪亮。 2.要感情充沛。

  3.要有角色特点。4.要有合作精神

  走进共鸣区——让往事依依(畅谈友谊)

  友谊是什么?

  人之相交,贵在相识;人之相识,贵在相知。——孟子

  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俞伯牙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 --(英)培根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德)马克思

  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语言表达)

  总结:

  友谊是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动作。友谊永远扎根于你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啊,友谊永远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希望同学们珍惜友谊,珍藏友谊!

  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语言表达)

  你成长的道路上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

  选一则, 注意叙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中间可以穿插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01-21

语文教案(经典)08-31

(经典)语文教案07-31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经典]08-02

(精选)语文教案07-24

语文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