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2 09:21:5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6篇[荐]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嘛?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呢?(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嘛?对的.,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重点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我国人民向法国和世界人民送和平神像的意义。

  3、体会和平女神像的形态美,体会其蕴涵的寓意。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国人民向法国和世界人民赠送和平女神像的意义。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课文内容。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3、3、质疑。自己有什么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4、师生研讨,汇报初读课文的情况。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背景资料,借此来理解这一段内容。

  3、教师向学生介绍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发起的登陆战役情况。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惨烈和最后胜利的`来之不易。

  4、指读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世界和平女神像揭幕仪式是隆重热烈的?

  5、让学生就此段内容质疑。

  四、课堂小结

  1、从这两自然段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赏析

  (一)学习第3、4自然段

  1、默读这两自然段,你感受到会场上一种什么洋的气氛?

  2、放映和平女神像揭幕仪式的影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

  3、学生提出这两自然段中弄不懂的问题。

  (1)揭幕式为什么如此隆重热烈?

  (2)人们为什么如此欢乐、祥和,和平女神像的布幕揭开后,人们为什么又显得庄严肃穆?

  (3)怎样理解法国官员在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二)学习第5、6自然段

  1、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从文字介绍中了解和平女神像的外形特点。

  2、放映和平女神像的放大投影,学生图文对照,再次体会其形象特点。

  3、把“中”字、“平”字及表示“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连串起来,说说和平女神像向人们传达了怎样的寓意?

  4、指名第6自然段,思考:本段中哪句话揭示了和平女神像的寓意?哪句话又表明了中国人民向法国和世界人民赠送和平女神像的意义?

  (三)学习第7自然段

  结合课后第2题第(2)小题,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体会?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想象光色声乐映衬下的和平女神像的美丽、高贵的形象。

  三、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站在和平女神像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19和平女神像

  和平女神像

  形象:舒展双臂放飞和平鸽

  寓意:表达和平友好的伟大主题

  中国赠送和平女神像的意义

  传递和平信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语文教案 篇4

  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和学校工作计划,我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区级首届“名师”助教活动。我校区级首届“名师”宋桂芬(三年语文)老师到苏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共执教了17节精彩的语文课,区初中区级首届“名师”王卓(九年数学)、孔霞(七年语文)和雷锋小学的区级首届“名师”王晶晶(一年语文)、李红(三年数学)、史艳清(三年英语)五位教师到我校开展助教活动,共执教了80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

  本次支教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一、领导重视,安排扎实。

  本次支教活动,区教育局、教育培训实践学校领导和我校校长书记高度重视,深入名师课堂参与活动。宋桂芬老师到苏南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每次去上课,校长都非常重视,督促宋老师认真备课,并让教务处安排好宋桂芬老师自己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活动中,高校长在没有特殊工作情况下,每节支教课都亲自参与,安排教务处认真组织,及时通知本节没有课的教师按时参与听课,认真组织签到,作好记录,作为教务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务处对每节课的影像资料做好保存。

  二、准备充分,效果突出。

  五位支教教师在支教活动中,准备充分,每次都能提前到校,能够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法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通过授课和听课师生的反应证明此次活动获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风格各异,反响强烈。

  此次活动各位授课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传递了课改理念、学习方式、教学技巧,展示了各自教学风格,使听课教师耳目一新,收获颇多。雷锋小学的王晶晶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语文,她上课内容活泼生动,丰富且紧扣主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别样魅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10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表达能力提高了。)李红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数学,能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是非判断能力有明显改善。)史艳青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英语,作为一名50几岁的老教师,她每次支教都提前到校,给我校年轻教师起到了榜样作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扎实的基本功给农村孩子带来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每次听到史老师要来上课,孩子都高兴的要跳起来。)王卓老师(作为初级中学的青年骨干教师,能够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改变教学方式,平时对数学失去兴趣的学生也开始发言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孔霞老师(在语文学习方面给予了同学极大的帮助,给我校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思路,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开阔的眼界,更广泛的视野。给我们全体师生都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美好的回忆。)

  许多教师表示:一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重新学习,转变观念,尝试新型教法,倡导新型学法,锤炼教学技巧,提高教育质量。并希望有关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

  四、我校教师、受益匪浅支教活动是深化教育改革是持续开展的.动力。

  解决我校一些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我校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受益。全年每位教师平均听支教课50余节,全体教师都能接受名师的新理念、新教法。我校教师听完课后,结合所教学科实际,根据名师送教内容,进行学习和反思,从整体上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听课教师一致认为,本次活动集听课评课交流和培训辅导为一体,使大家提高了对新课程的认识水平,弄清了一些以前在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从优秀教师身上学到了好的教学方法,明确了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是一种务实高效的教研形式。

  五、结合实际、开展教研

  结合支教活动,我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听完课后,结合所教学科实际,根据名师送教内容,进行学习和反思,评课议课、讨论交流,做好教研记录。并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及时组织我校中青年教师“学名师上示范课”活动,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数学教师徐素红、王英杰等几位数学教师在市级教研活动中得到好评,贾子昕等几位英语教师在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

  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区首届“名师”风采,送课教师不但业务精湛,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科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

  亲和力强,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平等交流,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真正把学习当场一种享受。他们的课堂就如同春天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名师支教给我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学范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着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同时,又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次交流对话的好机会,让大家实现了教学思想的沟通,教学智慧的共享,教学方法的共建,这对我校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我相信名师支教活动会越办越好,借此东风希望领导和各位研训员能够在每节课后评课、议课使我校教师从中受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校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助教送温暖共筑育人梦——名师支教活动总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题。

  同学们,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真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然而,一些无情的自然灾害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时时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地震便是危害性最强的一种。现在,就让我们借助一张张图片来走进地震现场:(课件播放地震组图)

  此时此刻,受灾的国家,被废墟掩埋的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一支中国国际救援队走进位于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地震重灾区,去聆听一句赞叹:(出示)中国救援队,真棒!

  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出示:中国救援队)——多么响亮的名字!

  (课件展示4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飒爽英姿!

  同学们,通过课前阅读、搜集,你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简要的说一说。

  是啊,多么年轻的队伍,多么令人称赞的业绩,成立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多次成功完成救援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博得人们一次又一次衷心的赞美——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出示“真棒”)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里?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目睹他们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的朗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朗读、齐读。

  3、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正音。

  4、默读有助于我们思考,请同学们再次带着词语,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出示)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尝试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来概括。

  三、了解地震带来的灾害。

  1、教师以播报的形式,边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边朗读(出示)第二段。

  目睹了这一幕幕,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想说什么?

  2、看,你们说的多好啊!那么,我们的国际救援队在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很棒呢?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出示)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多读读,再用心体会体会吧。

  四、细读探究,交流悟情。

  1、(尝试以记者的身份进行播报)

  让我们也来当回记者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员到达阿尔及利亚地震现场去看看吧!谁来现场报道一下此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消息。

  2、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一)、体会救援队的真棒:(出示)

  (1)、速度快。

  (2)、不顾危险,不怕困难

  (3)工作细致

  同学们知道抢险救灾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提醒学生去看看可后的资料袋)

  要快速投入。

  对,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呀。

  作为现场报道的记者,你从这些救援队员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感觉救援队员的速度非常快。)

  请你说说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尔代斯;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一下飞机……就……一下车,就……)

  指名读,齐读。

  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是危险和灾难,为什么救援队员们的行动还这么快呢?从这几句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这也可看出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老师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接着谈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了什么?(我还从课文的这几句话体会出了当时的情况十分糟糕,救援队员面临的困难很大。)(出示句子。)

  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此时,你还有哪些新的感受?(我从散发的臭气,“叠饼状”,余震还在不断发生)感觉到危险可能随时再次发生。(课件出示句子)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危险的情况,我们的救援队员并没退缩,他们紧接着怎么做的?(出示句子:有的……有的……)

  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心里怎么想?(我想救援队员们当时一定很着急,想尽快搜救;我看出他们搜救时很仔细;我体会到他们责任感很强。)

  让我们再细读这几句话,想想他们这样做时心里在想什么?

  课件出示:(当……当……)(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们在想: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搜救,不放过每个角落;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们可能在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全力以赴;我们一定要努力,力争能搜救出几个幸存者。)

  你们的想法真是深刻,我想这一定能代表救援队员此时的心声。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精彩瞬间吧!(出示救援图片,感受救援的场面)

  是啊,救援队员是多么的认真负责呀!作为现场记者,你还有哪些新的信息要报道?课件出示:观众朋友,你们知道吗?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可亲可敬的.队员说些什么?(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你们真是好样儿的!救援队员们,你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出示)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指读课题)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齐读(出示)第三自然段。

  (二)感受“搜索犬”的棒

  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

  1、请自由读读课文(出示)第4自然段,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生默读,划相关的句子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搜索犬“超强”的杰出表现?从它的身上体会到什么?

  “超强”之所以能有这么超强的本领,与救援队平时对它严格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3、课件出示搜索犬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特殊的队员吧!

  五、感受成功的喜悦。

  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的喜悦吧!

  大声齐读(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难怪,阿尔及利亚人民这样说(出示:第一自然段)

  也难怪,联合国的官员这样评价(课件展示)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阿尔及利亚,并载誉归来,此后,多次参加国际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搜集的关于救援队的其他感人事迹。

  现在,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或想法,想对救援队员们说说吗?

  七、课后总结:

  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的赞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八、作业。

  附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速度快

  不怕危险 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与兵马俑有关的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揭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学生质疑。

  如,秦兵马俑在哪里?是什么样?是怎样制成的?是怎样被发现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梳理问题

  ⒊交流资料。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2.学生自认生字新词

  3.理清层次

  第一段(1):(总起)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第二段(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第三段(3-8):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9):(总结)秦兵马俑在世界雕塑史上的地位。

  三、阅读课文,探究交流

  1.阅读提示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2.自主交流

  四、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二、精读选段,合作探究

  1.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第三至八自然段: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①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

  武士俑:体格健壮 体形匀称 身穿战袍 披挂铠甲

  脚登战靴 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陶 马: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 跃跃欲试 撒开四蹄

  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②体会:“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作者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理解:“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理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③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宏大”是巨大、宏伟的意思。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该句前一段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该句后面的6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先是分别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等,表现出“类型众多”;然后用“有的……有的……”句式,描述与想象相结合,表现出兵马俑各异的神态。文中讲到的每一个兵马俑都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个性鲜明”。

  3.自主体会第一和九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说明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绝无仅有”“惟妙惟肖”说明秦兵马俑展示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创造力。

  三、总结全文

  1.中心:《秦兵马俑》通过介绍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2.写作特点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份与兵马俑有关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绝无仅有

  类型众多,个性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影子》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