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捏泥教案

大班捏泥教案

时间:2024-01-01 07:55: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捏泥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捏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捏泥教案

大班捏泥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尝试区分沙、石、泥的过程中,感知它们的不同性能。

  2.初步了解沙、泥和石头的用途

  3.产生探索各种自然物质的兴趣,体验自由创造和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小石块若干、泥块、泥包石若干,沙若干,小筐、抹布。

  2.透明容器3个,每组木榔头、小水桶各一个。

  3.陶瓷品、泥娃娃、石建筑物图片、田野图片

  4.幼儿剪好指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什么东西,你们认识吗?

  二、基本部分

  1.区分沙、泥块和石头

  引导幼儿观察沙、泥块和石头

  ——摸一摸、捏一捏与左右同伴讨论是什么?

  ——用什么办法分出哪是泥块?哪是石头?哪个是沙?(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来区分)

  2.比一比

  筛一筛

  分别用洞眼大小不一样的筛网筛一筛

  ——说一说,筛时有什么发现(沙最先漏下来)。

  敲一敲

  用木榔头敲、石头与泥块、沙互相敲。

  ——石头和泥块敲过后有什么变化(泥块碎了,沙子没有变化)。

  掂一掂

  石头重、泥块轻、沙子最轻。

  将泥块、石头分别放入透明的容器内,倒入水,观察其变化

  泥块吸入水后变软、石头不变,沙子会粘起来、能塑成各种形状。

  3.教师小结

  ——石头坚硬不变形,泥块松散易碎、遇水变软,沙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遇水会粘起来、能塑成各种形状;石头重、泥块较轻、沙子最轻。

  4.沙、土和石头的用途

  ——泥土有什么用处?石块有什么用处?沙子有什么用处?

  出示陶瓷制品、泥娃娃、田野图片,说一说泥土的用途。

  出示石建筑物的图片,说一说石头的用途。

  出示沙画和沙制玩具等,说一说沙的用途。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小结。

  活动延伸:

  1.幼儿用筛好的沙做沙画,体验制作的快乐。

  2.在起风时,可引导幼儿观察风吹沙的现象。

  3.幼儿尝试将土加水和泥,反复试验将土和成软硬合适的泥团。用泥团自由塑成自己喜欢的东西。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大班捏泥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泥塑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

  2、通过泥塑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好塑造力。

  3、指导幼儿运用搓、团、捏、压等技法塑造面--具。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面--具

  2、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面--具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多好看的面--具呀!你们喜不喜欢呀?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好不好?

  二、展开

  1、ppt课件:动物面--具

  (1)欣赏不同造型的面--具,引发幼儿做面--具的愿望。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你喜欢哪个面--具?

  小结:面--具可爱,各有特色。

  (2)你们想不想用面泥制作面--具呢

  2、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制作面--具提问:

  你知道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

  3、对范例面--具进行分解、演示,让幼儿了解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引导幼儿学习塑造不同造型的面--具。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用搓、团、捏、压等技法塑造动物,也可将其夸张、变形。

  (2)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三、结束

  作品欣赏展示:引导幼儿介绍、评价自己好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班捏泥教案3

  一、心育目标:

  ⒈让儿童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 的。

  ⒉培养儿童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二、活动准备:

  儿童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儿童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儿童观察,并进行讨论。

  ⒈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儿童外形)

  ⒉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儿童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大。

  ⒈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⒉请儿童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⒊请儿童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重了。我们长大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大,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五、活动评价:

  ⒈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⒉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大班捏泥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模仿、体验大猴子的心情,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恰当的.语气描述大猴子与小猴子间的对话。

  2、观察画面,理解黏糊糊、松松软软、七零八落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对家人的理解,并建立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绘本人手一本,绘本ppt,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封面直接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画书,它的名字叫《我爱你,小猴子》,这是一个表达"爱"的题目,通常我们会向谁表达爱,谁会向我们表达爱?(我爱妈妈,妈妈爱我)

  (二)背景介绍:这本图画书就是讲大猴子和小猴子"爱的故事",尽管它们相亲相爱,但是有时候也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三)小猴子哭的画面: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为什么哭了?小猴子淘气的时候,大猴子还爱他吗?说说理由。

大班捏泥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自制泥板,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按压、拍打、搓、团、捏、盘泥条、镂空等多种技能方法,以及能灵活选择各种辅助工具,创造、表现奇特的脸部。

  2、启发幼儿能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创造、表现出各种奇特、新颖的脸,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3、能积极参与创作活动,体验、感受玩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的一些不同的脸的图片资料,并做成幻灯片。

  2、陶泥、各种工具等。

  活动进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幻灯片,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奇特的世界去看一看,看看在奇特的世界里都有些什么?"

  二、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学习制作方法。

  1、组织幼儿共同讨论:

  你们看,都是什么呀?

  都有哪些不同的脸?它是怎么样的?

  那想想看,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呢?怎么样做出来的呢?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用清楚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

  2、老师总结,并进行简单讲解,让幼儿能简单熟悉制作步骤。

  是先取一块泥,用手按压或是工具拍打成一块泥板,然后再用各种方法,如;盘泥条、镂空等,表现脸上的五官,并尝试一些创新、装饰。

  三、幼儿动手尝试制作。

  1、老师提出制作要求及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在自制泥板时,要注意:不能太薄、也不要太厚,在按压、拍打的过程中,要能及时翻翻泥板,以免泥粘在桌上拿不下来,并且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形状。然后就可以用所掌握的不同的技能在泥板上表现五官,创造奇特的脸,注意:五官一定要明显、突出,粘贴时也要注意牢固性和创新度。

  (2)制作时,可以是自己一个人制作,也可以是与同伴一起合作,遇到困难可向同伴或老师提出帮助。

  2、幼儿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帮助,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能积极参与其中,与同伴或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作品。

  重点指导幼儿:

  (1)泥板的制作,不能太薄不能太厚。

  (2)在设计、创造脸部的五官时要能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技能、方法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脸部表情和装饰。

  四、作品展览,相互欣赏、介绍,感受成功的喜悦。

大班捏泥教案6

  活动目标

  1.欣赏章鱼的图片,了解章鱼独特的身体外形结构。

  2.能搓出粗细基本均匀的长条,尝试用搓、捏、连接等方法制作多腿的章鱼。

  3.体验用彩泥制作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淘气的章鱼”、欢快的音乐、彩泥、泥工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故事《小章鱼的秘密》(见“活动资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对小章鱼的认识。

  指导语:你认识小章鱼吗?在哪里见过?它的什么部位最特别?

  (二) 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淘气的章鱼”,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小章鱼的外形特征。

  指导要求: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章鱼的腿和身体的外形。

  指导语:小章鱼哪里最能吸引你?小章鱼有几条腿?它的身子和头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章鱼并不是鱼类,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章鱼有个与众不同的、椭圆形的身体,有八条长长的腿,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渔民们又把章鱼称为“八爪鱼”。

  2.请幼儿欣赏章鱼作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指导语:猜一猜这些小章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总结制作小章鱼的方法及步骤。

  小结:先用彩泥搓出小章鱼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用彩泥搓成长条,平分成八段来充当章鱼的腿。注意先将章鱼的八条腿摆放好,再将椭圆的身体与腿相连,最后用制作好的小圆圈来充当它的眼睛和嘴,一个可爱的小章鱼就做好了。

  4.师幼一起观察小章鱼的制作步骤图。

  (三)创作表现

  1.师幼一起制作可爱的小章鱼。

  指导要点:先分别做出小章鱼的头、腿,再进行连接。如果彩泥的颜色够多,可建议幼儿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捏章鱼的八条腿。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章鱼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先搓出椭圆形,再搓出长条,将长条分为八段,摆放好,感觉满意后再进行连接、固定。

  (四) 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相互欣赏。

  2.将幼儿制作好的“小章鱼”一同布置成“小章鱼展览”。

  (五) 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捏泥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团、搓、压等泥工活动的技能基础上,借用辅助工具(剪刀、黑豆、毛线等)塑造小花猫形象,并给花猫装饰不同的花纹。

  2、能看图谱有目的地进行塑造活动,有初步的独立塑造的能力。

  3、乐于在泥工活动中探索使用辅助工具和材料,体验捏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小花猫的制作示意图;粮仓一个,老鼠2只

  2、学具:橡皮泥、剪刀、红绿豆、牙签、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桌面教具,引出活动的主题。

  ——在一个农场里有一个粮仓,最近老鼠闹得可厉害了,吃掉了许多的粮食。所以今天的泥工活动就要请小朋友来捏小花猫,治治这些老鼠。

  ——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只要你顺着一个一个的圆圈和圆圈里的箭头,边看边思考,就能找到捏小花猫的绝招。

  2、教师出示示意图,小朋友观察图片,提出自己的疑义,教师请小朋友来解决同伴的疑义,帮助幼儿理解制作步骤中重点的几步。

  教师:请小朋友用几分钟的时间来看这张示意图,如果有什么看不懂的,不明白的,等会儿可以提出来。

  教师:——现在,你有什么不懂的,哪一步不明白,请提出来。

  ——这个疑问有谁能够帮助他,告诉他什么意思?

  ——还有的图示你们都懂了吗?我来考考你们,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应该做什么?(教师将图片的重难点部分提出来,了解孩子的观察结果,给予适当的指导。)

  ——完整地简单讲解图示的含义,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谱中符号的意义。

  3、分析小花猫的身体特征,幼儿谈谈自己看见的小花猫花纹是什么样的,帮助幼儿了解花猫的多种多样的花纹。

  教师出示图片:

  ——你们瞧,这些小花猫的花纹有什么不同?

  ——你见过什么花纹的小花猫呢?(幼儿讲述自己见过的花猫的花纹颜色。)

  4、交代捏泥的要求,幼儿进行看图操作。

  (1)教师:

  ——在袋子里有几块大的橡皮泥和几块小的橡皮泥,大的橡皮泥是用来做头和身体的;小的橡皮泥用来做装饰花纹;

  ——还有一些材料,我们看看是什么?这些材料有什么,怎么用,图示上也有;

  ——最后一个要求,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搓、压、剪以后,橡皮泥的.表面应该是很光滑的。装饰的花纹要是很细致的。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看图进行。)

  (3)请小朋友把做好的花猫放到粮仓的周围,鼓励先做好的小朋友给粮仓四周的边上捏一些小花进行装饰。

  5、欣赏大家的作品,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制作不同姿态的小花猫。

  教师:有了这么多神气、威猛的小花猫,粮仓里的粮食就有保障了。小花猫除了会跳起来抓老鼠,还会慢慢地散步、睡觉、伸懒腰、玩球、翻跟斗,这些不同姿态的小花猫你能做出来吗?老师把这些任务留给你们到区域里去完成吧。

大班捏泥教案8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抓住要塑造的菜的主要特征,大胆塑造。

  2、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及能用多色配合泥塑。

  3、培养幼儿塑造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实物(各种菜)、泥塑工具、橡皮泥。

  重难点:能抓住菜的特征,大胆塑造

  能学着多色配合

  活动环节:

  一、实物展示,激发兴趣

  1、出示实物:菜

  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些什么菜?

  2、揭示主题,提出要求

  二、自由选择,大胆表现

  1、幼儿自由选择蔬菜及橡皮泥

  2、幼儿自由探索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学习使用一些工具及多色配合。

  3、展示个别幼儿作品,讨论:他是怎么捏的?

  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

  4、幼儿再次探索、塑造

  三、经验回放,相互学习

  1、经验回放

  观看部分幼儿刚才捏的作品(照片):“仔细想一下,他是怎么捏的。”

  2、区角准备:

  我们知道了这些方法,以后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去尝试一下,看看自己会不会捏。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基本都能抓住菜的特征进行塑造的,如小A小朋友她拿了一条黄瓜作为参照物,她自己用橡皮泥做的黄瓜上有一点一点的白点,把黄瓜上的一点白色的小刺都表现了出来;还有小B的荷兰豆、小C的青辣椒、小D的南瓜、小E的`竹笋等,都能捏拿的惟妙惟肖,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能抓住其主要的特征来进行泥塑,同时颜色的搭配也比较好;我发现孩子们在使用老师提供的一些工具方面,运用的比较熟练,如有些孩子在做南瓜时,抓住南瓜有凹槽的明显特征,用圆圆的小棍来压这个凹槽,能用小刀(塑料薄片)刻画蔬菜上的一些花纹等,但孩子们却不能创造性的去寻找老师提供的以外的东西,作为工具使用。

大班捏泥教案9

  设计意图: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幼儿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幼儿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活动准备:陶泥、陶艺课件、陶艺实物、陶艺工具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幼儿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幼儿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幼儿用上陶艺工具。

  五、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自评:

  优点: 1.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幼儿们在本活动中能尽情地想象、猜测、描述、表达。

  2.本活动的各环节都很清晰,层层递进,让幼儿们从欣赏图片到欣赏事物到欣赏大师作品再到动手操作。陶艺的魅力不断影响着幼儿,从而培养了幼儿对陶文的热爱。

  3.课堂气氛较好,幼儿、教师、陶文很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将欣赏大师作品这一环节漏掉了,所以只能将它移到最后一环节。

  2.大师作品的图片不够丰富与美观。

  3.装饰材料不够丰富。

  建议:可收集制作陶罐过程,将它与欣赏陶艺作品相结合。

大班捏泥教案10

  活动目标

  1、练习巩固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的塑型手法。

  2、能创造性地运用、搭配色彩,设计造型多样的手链。

  3、尝试通过多样化排列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设计出造型多样的手链。

  活动准备:白色塑型泥20克、其他色塑型泥各10克,手链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教师先出示多种造型的手链实物或图片,鼓励幼儿尝试从串珠的颜色、形状以及排列规律上简单描述每串手链的特点。然后,请幼儿选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手链,并说明原因。最后,教师指出有些手链的串珠颜色搭配得非常美,有些手链的串珠排列得十分有规律……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当小小手链设计师,尝试用塑型泥来设计色彩美丽、造型独特的手链。

  1、制作手链的串珠。教师请幼儿用各种颜色的塑型泥制作串珠的基本造型:球形、柱形、水滴形。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多用几种不同颜色的塑型泥来制作每种造型,而且每种造型都应有大、小两种不同的型号。比如对球形造型,教师可以指导幼儿用红色、绿色、蓝色塑型泥来制作,并且每种颜色的球形造型都包括大、小两种不同的型号。

  2、尝试多形式排列串珠。教师请幼儿用做好的串珠尝试设计漂亮的手链,在幼儿设计前教师可以提醒幼儿,请他们想想自己准备怎样排列各种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串珠?这些串珠怎样排列才漂亮?在幼儿排列结束后,请幼儿互相欣赏、评价对方的设计。(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排列串珠,设计多种造型的手链。)在串珠风干后,教师可和幼儿一起用线把串珠串起来,做成手链。教师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装饰手链,如用泥塑工具刻画花纹、用画笔添画等。

  3、手链示例。

  活动分析

  1、丰富幼儿知识经验,促使幼儿头脑中“内在图式”的积累。内在图式指的是以信息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种种表象、概念,它是幼儿从事泥塑活动的.原材料。比如,要设计新的手链,幼儿头脑中就必须有手链的相关信息存在,以及与设计有关的色彩和样式组合方面的感知,否则就很难表现。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2、给幼儿创设审美环境,加强幼儿审美情感的体验。要激发幼儿进行泥塑创作的动机,教师就必须先调动幼儿进行泥塑活动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泥塑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独立选择与自己的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材料,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同时,教师还应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环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从事泥塑活动。

  3、适时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泥塑活动中,幼儿探索活动的意义远大于做出一件作品的意义。在泥塑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让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幼儿的泥塑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对事物的形态、色彩、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进行整体性把握。这有助于在幼儿头脑中形成美的意象,为培养幼儿丰富的审美想象力、透彻的审美理解力和活跃的审美创造力打下基础。为此,教师要多用提问、暗示、创设情境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思考,最终创作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大班捏泥教案11

  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能用橡皮泥大胆想象设计并制作出各种形态的花朵。

  2、综合运用搓、团、压、拉等技能,拼出花、茎、叶。

  3、乐意在探索过程中努力地思考,勇敢克服困难。

  准备:各色泥塑材料、泥工板。

  过程:

  一、欣赏泥工作品:彩色的花

  师:看一看,这些花多漂亮呀!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引导幼儿观察材料)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师:仔细看一看,这些花都是一样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花瓣,叶子和花茎等方面)

  小结:每一朵花的组成都是一样的,都由花茎,叶子和花朵组成;但是每一朵花都有它不同的地方,有的花茎是直的;有的叶子是尖的,有的是圆的',有的是大的,有的是小的;花瓣也不一样,有的是有4片组成的,有的有5片,还有的更多,有的是圆的有的是长的,各不相同,但它们都非常的美丽。

  二、示范彩色的花

  师:那这个泥塑花要怎么做呢?(幼儿自主考虑)

  小结:(示范制作花的过程)原来这个泥塑花呀是这样做的,先用绿色的泥“搓”一根花茎和几片叶子,然后用其它颜色的泥揉一个小圆球,把小圆球在泥工板上压平做花瓣,把压好的花瓣拼摆成美丽的花朵。

  师:小朋友们喜欢这些花吗?最喜欢它们的什么地方呢?

  三、幼儿自主制作彩色的花

  师:你们想不想来把这些花用橡皮泥做出来呢?

  现在请大家拿好橡皮泥和泥工板,自己来做一做,你喜欢什么花就做什么花,不会的地方可以轻轻地问老师,看看谁做的花最美丽?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师:大家都把花做出来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朵,为什么?

大班捏泥教案1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连接的方法塑造立体小泥熊。

  2、通过观看泥塑过程图片、讨论、尝试等方法学习镶嵌连接的方法。

  3、体会制作立体泥工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a、已经掌握分泥、搓条、压扁等基本泥工技能,有进行平面泥贴画的经验。

  b、认识并了解熊的外部特征。

  2、物质材料准备:

  a、材料包。b、面人工艺品一个,教师自制小泥熊若干,小泥熊制作步骤图。c、民间艺人捏面人的视频。

  活动过程:

  1、欣赏面人工艺品,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讨论,激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神奇的礼物。(出示面人)瞧,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2、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捏面人这一传统民间工艺。

  教师:漂亮的小面人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幼儿观看)

  3、欣赏教师自制作品,讨论小泥熊的制作方法。

  (1)师:这是老师做的小泥熊,漂亮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不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2)展示小泥熊制作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制作泥塑小熊的方法。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泥熊身体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组合的,帮助幼儿了解小熊是怎样站在木棒上的。

  4、介绍操作材料,尝试捏塑小熊,巩固学习连接的方法。

  (1)师:这里有两种颜色的纸黏土、木棒,还有活动眼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师:先将一种颜色的纸黏土分成两份,团圆,分别插入木棒中,做小熊的身体和头;再从另一种颜色的泥土中揪出一小部分做成小熊的两只耳朵和鼻子、尾巴,分别贴在头上的两边和下方中间;剩下的泥分成四份,分别错长条,做小熊的四肢;最后把活动眼睛压贴在小熊脸上,可爱的小泥熊就做好了。

  5、幼儿自由进行立体泥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根据小熊身体各部分的大小,进行分泥。

  (2)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熊的四肢搓的过长过细,并能尝试比较适合的连接方法。

  (3)在进行造型时,建议幼儿将小熊的四肢摆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6、展览欣赏与评价结束活动。

  (1)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小泥熊,给自己的小熊取名字并试着说说它在做什么。

  (2)欣赏同伴的小熊,有自己的小熊和它们的小熊游戏一起创编故事。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制作好的小熊带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并制作出小熊的一家,装饰成一件泥塑工艺品,带到幼儿园的手工展展览。

  活动反思:

  1、活动导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彩泥的兴趣。

  2、在引导孩子认识彩泥的时候,没有向孩子阐释清楚彩泥的性质。

  3、在活动中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变彩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幼儿玩彩泥时,比较专注,捏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获得了发展。活动结束时,幼儿很不舍的送橡皮泥回家。

大班捏泥教案13

  流览重点页面(ppt):你能发现它们之前发生了哪些不愉快的事情?

  角色体验:

  1、破坏食物(无花果)(师:小猴子,幼:大猴子)幼母:你怎么把无花果都给摔坏了,没有食物吃看你怎么办?(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师小:(委屈的)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觉得挺好玩儿2、破坏床铺(幼幼互动)幼母:你把床搞坏了晚上睡在哪里?

  幼小:(郁闷)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不小心搞坏的。

  3、破坏妈妈休息(幼幼互动)幼母:讨厌的小猴子,你什么时候才能安静下来?

  幼小:(难过)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想让你陪我一会儿。

  谢谢小朋友们的精彩体验,现在我请没有参与体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猴子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

  (五)师幼共读:(音乐背景)小猴子这样做确实不对,大猴子会原谅它,还会继续爱他吗?现在让我们把书取出来,我们一起去书里寻找答案。

  阅读15--22页: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子和大猴子的面部表情,感受他们心里的满足感。为什么?

  互动交流: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相处的一些事情(开心与不开心)。

  小结:孩子们,当爸爸妈妈正在忙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们,等爸爸妈妈闲下来的时候,一定会陪你们玩。我们要体谅他们,理解他们,爸爸妈妈也会给我们足够的爱,和我们做游戏。

  三、结束部分教育传递:爱的表达(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音乐背景。

  谢谢小猴子让我们懂得了爸爸妈妈的辛苦,谢谢大猴子让我们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现在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把爱表达出来(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结束语:今天孩子把爱传递给了我们,也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和孩子一起把爱传递给我们身边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一个感恩的人。也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多陪陪我们的孩子。

大班捏泥教案14

  相关知识:

  生活在非洲稀树草原地带,是草食动物,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米,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野外长颈鹿能活27年左右,动物园里的能活超过29年。是南非的国兽。

  活动目标:

  1、创意各种形状的长颈鹿身体。

  2、尝试搓圆、压扁,用刻刀切开装饰脖子。

  指导重点:

  能够搓圆、压扁,用刻刀切开装饰脖子。

  活动准备:

  长颈鹿图片、各色泥、刻刀。

  活动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长颈鹿。

  你们看,这是什么?它生活在哪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泥塑:长颈鹿

  长颈鹿是怎么做的`呢?它的身体还可以做成什么形状?

  二、教师示范做鹿的步骤,幼儿自由操作。

  1、引导幼儿创意各种形状的长颈鹿身体。

  脖子上的装饰先搓圆压扁用刻刀切开。

  2、幼儿自由操作捏长颈鹿。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

  三、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效果:

  在老师的引导和要求下所有幼儿完成创意长颈鹿。

大班捏泥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能搓出大小相似的圆。

  2.通过老师的指导能做圆的粘接。

  3.能快乐的享受创造的乐趣,乐意在探索过程中努力地思考,勇敢克服困难。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做出圆的粘结,做成毛毛虫并进行装饰。

  难点:在制作过程中探索创新。

  活动准备

  1.毛毛虫泥塑成品 2.橡皮泥 3.小标志

  活动过程:

  一、欣赏谈话导入:

  1. 小朋友你们见过毛毛虫吗?教师展示做好的毛毛虫作品,告诉幼儿毛毛虫就是蝴蝶的前身,并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型特征。

  2. 小朋友你们看毛毛虫的身体想什么啊?(一节一节的,像小汤圆似的)

  3. 老师示范制作小汤圆,取一小块橡皮泥放在手心搓成小圆球,然后继续搓出很多个。

  二、发展活动:毛毛虫的制作过程

  1.先搓出6-7个小汤圆,即毛毛虫的身体前置作业。

  2.观察毛毛虫的身体是相连接的,将刚刚搓成的汤圆粘接成长条状,也就是毛毛虫的身体部份。

  3.把刚刚完成的半成品,加上眼睛和装饰,完成毛毛虫身体特征形态。

  4.毛毛虫做好了,小朋友想不想让它动起来,引导幼儿了解毛毛虫不是一种静态的生物,做出毛毛虫的动态模式。

  5.装饰毛毛虫,可以给毛毛虫身体下加上一片叶子,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

  综合活动:

  各式各样的毛毛虫

  1. 小朋友走下座位观察其它小朋友的`作品,把自己认为做漂亮的作品投出自己的一枚标志。

  2. 总结展示作品,鼓励孩子们,表扬做的好的有创意的孩子。

  3. 收拾整理桌面。

  教学反思

  1. 孩子们对制作毛毛虫泥塑很有兴趣,这也是孩子们常见的小昆虫,孩子们操作起来也很容易。

  2. 刚开始孩子们捏小汤圆似的小圆球捏的不太圆,经过老师的指导后大部分孩子能捏出小圆球了。

  3. 装饰毛毛虫的环节孩子们大多加上了一片叶子,也有点孩子加上了小树枝,很漂亮。

  4.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我让他们和其他小朋友合作这样效果较好,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大班捏泥教案16

  活动目标

  1.欣赏章鱼的图片,了解章鱼独特的身体外形结构。

  2.能搓出粗细基本均匀的长条,尝试用搓、捏、连接等方法制作多腿的章鱼。

  3.体验用彩泥制作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淘气的章鱼”、欢快的音乐、彩泥、泥工工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述故事《小章鱼的秘密》(见“活动资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对小章鱼的认识。

  指导语:你认识小章鱼吗?在哪里见过?它的什么部位最特别?

  (二) 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淘气的章鱼”,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小章鱼的外形特征。

  指导要求: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章鱼的腿和身体的外形。

  指导语:小章鱼哪里最能吸引你?小章鱼有几条腿?它的身子和头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章鱼并不是鱼类,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章鱼有个与众不同的、椭圆形的身体,有八条长长的腿,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渔民们又把章鱼称为“八爪鱼”。

  2.请幼儿欣赏章鱼作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指导语:猜一猜这些小章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总结制作小章鱼的方法及步骤。

  小结:先用彩泥搓出小章鱼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用彩泥搓成长条,平分成八段来充当章鱼的腿。注意先将章鱼的八条腿摆放好,再将椭圆的身体与腿相连,最后用制作好的小圆圈来充当它的`眼睛和嘴,一个可爱的小章鱼就做好了。

  4.师幼一起观察小章鱼的制作步骤图。

  (三)创作表现

  1.师幼一起制作可爱的小章鱼。

  指导要点:先分别做出小章鱼的头、腿,再进行连接。如果彩泥的颜色够多,可建议幼儿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捏章鱼的八条腿。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章鱼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先搓出椭圆形,再搓出长条,将长条分为八段,摆放好,感觉满意后再进行连接、固定。

  (四) 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相互欣赏。

  2.将幼儿制作好的“小章鱼”一同布置成“小章鱼展览”。

  (五) 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捏泥教案17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抓住要塑造的菜的主要特征,大胆塑造。

  2、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及能用多色配合泥塑。

  3、培养幼儿塑造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实物(各种菜)、泥塑工具、橡皮泥。

  重难点:能抓住菜的特征,大胆塑造

  能学着多色配合

  活动环节:

  一、实物展示,激发兴趣

  1、出示实物:菜

  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些什么菜?

  2、揭示主题,提出要求

  二、自由选择,大胆表现

  1、幼儿自由选择蔬菜及橡皮泥

  2、幼儿自由探索表现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学习使用一些工具及多色配合。

  3、展示个别幼儿作品,讨论:他是怎么捏的?

  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解

  4、幼儿再次探索、塑造

  三、经验回放,相互学习

  1、经验回放

  观看部分幼儿刚才捏的作品(照片):“仔细想一下,他是怎么捏的。”

  2、区角准备:

  我们知道了这些方法,以后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去尝试一下,看看自己会不会捏。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基本都能抓住菜的特征进行塑造的,如小A小朋友她拿了一条黄瓜作为参照物,她自己用橡皮泥做的黄瓜上有一点一点的白点,把黄瓜上的一点白色的小刺都表现了出来;还有小B的荷兰豆、小C的.青辣椒、小D的南瓜、小E的竹笋等,都能捏拿的惟妙惟肖,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能抓住其主要的特征来进行泥塑,同时颜色的搭配也比较好;我发现孩子们在使用老师提供的一些工具方面,运用的比较熟练,如有些孩子在做南瓜时,抓住南瓜有凹槽的明显特征,用圆圆的小棍来压这个凹槽,能用小刀(塑料薄片)刻画蔬菜上的一些花纹等,但孩子们却不能创造性的去寻找老师提供的以外的东西,作为工具使用。

大班捏泥教案18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泥工的多种技能,按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恐龙形象、动作的简单塑造。

  2、学会正确使用工具,发展观察力、创造力。

  3、会分工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为每组选一本塑造有关恐龙故事的参考书,事先让各组幼儿都看过,引导幼儿对恐龙有初步认识。

  2、恐龙玩具模型、各种恐龙图片,如霸王龙、翼龙、剑龙。

  3、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泥工板,牙签、背景音乐。

  活动重点:

  抓住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活动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部分的比例。

  活动过程:

  一、出示恐龙玩具模型,引起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1、教师:“这些故事书中的角色——恐龙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了,今天老师正好也邀请到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看看它是谁吧?

  2、出示恐龙模型,了解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

  提问:这是什么恐龙?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本领吗?

  小结:恐龙一般身体大,尾巴粗而长,后腿粗壮,从头至尾线条像山坡一样,它们都有锋利的牙齿,有甲、剑等生长物。

  二、讨论、明确泥塑的'制作方法。

  提问:看一看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恐龙?它们长得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捏恐龙的头、身体和尾巴?

  三、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分工制作,教师观察、指导。

  1、鼓励幼儿既要相互合作,又要尽量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

  2、也可选用其他材料,如用树枝做树等。

  3、做完的先分组进行讲述练习。

  四、讲述表演,共同欣赏评价。

  提问:谁来讲一讲你做的是什么恐龙?他在干什么?他们之间都发生的什么事情?

  活动延伸:

  1、在美工角展览幼儿的泥塑作品供大家观赏、交流。

  2、鼓励幼儿阅读其他方面的图书,进行有关人物、动物等形象的塑造。

大班捏泥教案19

  活动目标:

  1、幼儿用泥沙石堆积、黏结立体造型,发展幼儿合作力、想象力、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在玩中进一步了解泥沙石的性质、作用、它们的联系,体验玩的乐趣,产生对自然物的喜爱,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对艺术家的敬佩之情。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录像:家乡的泥沙石景点。

  2、室内有教师制作的泥沙石盆景两个。

  3、室外走廊有各种泥、各种石、沙盆、树枝、假花。

  4、勺、水桶、铲子等操作工具、幼儿卫生服。

  5、古典音乐、照相机。

  活动过程:

  1、欣赏录象或下载图片《家乡的景点》。

  小朋友,这些天我们在和泥土、沙、还有石头交朋友。有的艺术家用泥沙石在我们家乡和祖国造了许多美丽的景点。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有石林、建筑、假山、雕塑、石桥、泥塑作品等)

  幼儿欣赏,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关注幼儿描述)

  这些景点是用什么做的? (幼儿观察到各种泥沙石)

  你喜欢泥沙石造的景点吗?为什么?

  2、欣赏教师的泥沙石作品盆景。

  老师也很佩服这些艺术家,也学着他们造了许多美丽的景点, 请小朋友看一看。(教师泥塑的娃娃、花瓶;用泥沙石做的小桥流水人家)

  欣赏教师作品,自由讨论。

  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

  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关注制作技巧:堆积、拼搭、黏结方法)

  3、好玩的泥沙石。(轻音乐)

  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呢?

  跟你的好朋友商量一起:造个什么美丽的'景点?用什么材料?

  自由分组玩。

  可以用各种黄、黑、彩泥捏塑;

  可用各种石堆砌、用泥黏结造石头亭子、宝塔、动物园、用泥砖造小房、拼成项链等)

  可在沙盆里玩一玩。

  为你的作品用花朵、树枝、彩纸点缀。

  4、玩游戏《旅游》。

  带领幼儿旅游,幼儿当导游介绍自己作品:“这是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我们是怎么做的?”其他幼儿当游客,可以评价和猜想。

  比如:

  导游介绍:这是我们造的石头山,下面是小河,有轮船;

  其他游客猜想:石头山里会有什么奇妙的东西?

  把幼儿的作品用照相机拍摄。

  放在电脑里配上古筝音乐给幼儿观看。

  活动延伸:

  树立长大做个艺术家的伟大愿望,把小盆景变成真正的景点。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一次生态式的审美活动,幼儿所喜爱的泥沙石,就是一种小巧、可爱、有趣的自然界的生态物质,有的石头形象富有想象性;活动中幼儿兴趣始终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状态,百玩不厌。

  在活动中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把自己与它们溶为一体。小朋友创造出了《沙漠家》、《恐龙家园》、《泥娃娃家》等泥沙石作品。最后把作品录象配上音乐放在电视中看,简直就是美的享受。

大班捏泥教案2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用牙签、瓶盖、麻布等不同的装饰工具塑造泥板的不同形象;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泥板塑造出丰富、生动的形象;

  3、正确使用装饰工具,注意活动时的卫生与安全。

  【活动准备】

  1、泥工板、泥人手一份,抹布一组一条;

  2、牙签、瓶盖、麻布、树叶等陶艺工具若干;

  3、幼儿已经有过擀泥的经验;

  4、幻灯设备,电视机。

  【活动指导】 一、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面条吗?(吃过)那你们会擀面吗?(幼儿自由回答并大胆讲述经验)。

  2、出示泥,教师示范擀面,边示范边引导回忆擀泥的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擀泥,教师巡回调查幼儿的设想。

  1、分发泥,鼓励幼儿正确擀泥:取大块泥,通过团圆→压扁→铺板→用擀泥板擀泥;

  2、要求幼儿在擀泥时,要将泥擀得厚实一点、均匀一点;

  3、教师巡回指导,并调查幼儿对泥板的形象构想,鼓励幼儿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完整自己的构想。

  4、教师小结:刚才,我调查了小朋友们对塑造泥板的形象构想,由手提包、有手机等等,我希望接下去你们能够发挥你们的本领,完成你们的构想。

  三、幼儿开始创作。

  1、分发牙签、瓶盖、麻布、树叶等装饰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牙签、瓶盖、麻布、树叶等工具辅助塑造自己的泥板形象,也可以自由选择同伴搭配组合进行创作。

  2、教师提醒幼儿正确使用辅助工具,注意使用时的卫生与安全。

  3、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幼儿的创作,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使其有信心继续创作下去。

  四、利用幻灯机放映幼儿的作品,组织欣赏幼儿的作品,并集体评价。

  1、出示幻灯机,放映幼儿的成品,并请幼儿自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幼儿表明自己的合作伙伴和设计意图。

  2、教师表扬部分作品出色的幼儿,鼓励所有幼儿再接再厉,努力做到更好。

  3、将幼儿的泥板作品展示在泥工区,供幼儿之间、亲子之间互评,发表宝贵意见。

大班捏泥教案21

  设计思路

  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园的今天,幼儿也需要有一个温馨、和谐、环保的环境和美丽的家园。于是我在“家?我的故事?美丽的家园”主题活动中,选用了获得陈伯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的:《青蛙卖泥塘》这一故事题材,作为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青蛙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能大胆地从各个角度设想,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2、能理解并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背景效果图,山脚下一块空地,一个烂泥塘,一只青蛙,一块卖泥塘的招牌)、图书若干本、板报。

  2、活动前介绍过故事的主要线索,并请幼儿思考你觉得青蛙这个想法好不好,有谁会来买泥塘呢;为什么;青蛙的泥塘有没有卖掉,青蛙最终的新家在哪儿。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师:前几天陈老师讲过有一只青蛙住在烂泥塘里,觉得不怎么样,想把它卖掉,搬到城里去住,还请你们思考了四个问题。(幼儿回忆。)

  师:你们都进行了思考,有的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了有趣的画,有的收集了相关的材料,还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展开了讨论。接下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听听谁的想法最有趣。(幼儿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

  师:(在屏幕上投射电脑制作的幻灯片:烂泥塘、青蛙等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幼:一只青蛙。/一个水坑。)

  师:对了,一只青蛙和一个烂泥塘,这就是青蛙的家。(幼儿看着图片窃窃私语:青蛙的家在烂泥塘里?)

  师:(见幼儿对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很感兴趣,于是改变了原来先讲述故事后提问的计划,即兴与幼儿互动)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会怎样?它会高兴吗?(幼:高兴,烂泥塘里有水,它可以游泳。/不高兴.烂泥塘很脏,我们不愿意住,青蛙也不愿意住的。/烂泥塘里的水不干净,青蛙吃了会生病的,青蛙不高兴住在那里。)

  师:对了,青蛙不愿意住在那里,于是它想把泥塘卖了到城里去。(教师假扮青蛙吆喝:卖泥塘啦,卖泥塘!谁要烂泥塘!)

  师:你要不要烂泥塘?你觉得青蛙卖泥塘这个想法好不好?(针对卖与不卖与幼儿互动,卖的道理是什么?不卖的道理又是什么?)

  幼:烂泥塘我才不要呢,我觉得青蛙这个想法很好,因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感到脏兮兮的,烂泥塘里水少,不太可能长荷花,青蛙不能在荷叶上自由地、欢快地跳来跳去玩,没劲!所以它要卖掉烂泥塘,搬到城里去,城里可能会有清澈的池塘,美丽的景色,青蛙该多高兴啊。

  幼:我觉得青蛙不应该卖掉烂泥塘,应该想办法让烂泥塘的水多起来,可以撒一些荷花的种子、菱角种子,等种子发芽、开花、结果,青蛙就可以在荷叶上玩耍了,生活在这样的池塘里该多快乐!

  幼:青蛙应该住在田野的池塘里,可以经常到城里去玩玩。如果觉得环境不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

  幼:我觉得青蛙还是不要卖烂泥塘,如果大家都想把不好的环境卖掉,那谁来改变不好的环境呢?

  幼:对呀!青蛙本来就住在烂泥塘里,它觉得不怎样的话,可以改变环境,让环境美丽起来,就像我们的幼儿园有花、有草、有树、有小河,多美啊!

  师:可它还是想卖,有谁会来买烂泥塘呢?为什么?

  幼:我觉得小动物听到这个卖烂泥塘的消息,它们都会想来买的,但是看了后可能会不满意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喜欢住在优美的环境里。

  幼:我认为蚯蚓可能会来买烂泥塘,因为它喜欢在泥巴里钻来钻去。

  幼:我认为水牛会来买烂泥塘,因为水牛喜欢在泥塘里打滚,水牛滚了一身泥,虫子就不会来咬它了。还能在泥塘周围种它喜欢吃的草。

  幼:我觉得野猪会来买烂泥塘,但是野猪买好烂泥塘后,它会在泥塘边盖一幢房子,因为晚上它要住在房子里的。(幼儿围绕着卖与不卖,尽情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既有大胆的想象,又不乏合理的推理,语言也完整而优美。)

  师:如果一个烂泥塘给你住,你会怎么办?(幼儿展开讨论。) 幼:我会把烂泥塘改造成鱼塘,在里面养鱼,那我就有鱼吃了。

  幼:假如我是青蛙,我会把泥塘卖掉,搬进城里去住,那里有清澈的池塘,多干净,多舒服,就像我的家,把小房子卖掉换新的大房子,有花有草,有树有流水和小桥,景色很美。

  幼:我会想办法改造烂泥塘,把它变成度假村,开宾馆,还要种些花,把烂泥塘打扮得漂亮些。

  师:(教师见幼儿已经有了改造家园,创造美好环境的愿望)那我们也替青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来改造、美化青蛙的`家园。(幼儿为青蛙提出了很多方案。)

  师:青蛙最后有没有卖掉烂泥塘?为什么?

  幼:我想青蛙最后不会再卖烂泥塘了,因为经过青蛙的努力,烂泥塘已经不再是烂泥塘了。

  幼:青蛙把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还在池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铺了草地,造了房,修了路,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乌在树上唱歌,青蛙的家园真是太美啦,青蛙舍不得卖它了。

  幼:我想青蛙是不会卖的,因为烂泥塘的环境变美了,要是累的话,它可以躺在草地上,休息休息,还可以晒晒太阳,多舒服。

  二、欣赏故事《青蛙卖泥塘》

  师:陈老师说的这只青蛙是在一本书里找到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听这个故事,看看和大家刚才说的一样不一样。(投影配乐讲故事。)

  三、交流讨论

  师:最后动物伙伴为什么都没有买泥塘?青蛙想卖烂泥塘,最后又为什么不卖了呢?卖的理由是什么?不卖的理由又是什么?

  师:(归纳小结,重复幼儿优美的语言):原来青蛙卖泥塘有卖泥塘的道理,不卖也有不卖的道理。小动物不买泥塘也有它们的道理。青蛙追求幽雅的环境,向往美好的生活,它觉得住在烂泥塘里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搬进城里,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得到了伙伴们的启发。青蛙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一个不起眼的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还在池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铺了草地,造了房,修了路。现在,它能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到小鸟在树上唱歌,还可以在清澈的池塘里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青蛙的家园真是太美啦,青蛙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青蛙自豪地唱起了歌。

  四、欣赏歌曲《快乐的小青蛙》

  五、幼儿自由组合,看书讲故事

  六、活动延伸:主题游戏“青蛙卖泥塘”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一则语言活动,但活动的目标与重点并不是对语言材料的学习,而是幼儿情感的激发。由于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幼儿留出了较大的自主想象、推理和表达的机会,所以活动有效地让幼儿体验和感受了青蛙想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激发了幼儿创造和保护美好家园的积极情感,同时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关于动物的已有经验,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后面的故事欣赏变得水到渠成。

【大班捏泥教案】相关文章:

捏橡皮泥教案03-17

美术教案:捏橡皮泥动物02-26

捏橡皮泥教案8篇03-17

《捏泥人》大班教案04-20

大班捏面人教案12-27

大班教案:捏泥人04-02

捏橡皮泥小学作文03-27

捏橡皮泥小学作文09-29

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