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4 12:11:1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华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2.能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不仅形似,更求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创造。

  3.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通过模仿、借鉴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有一位哲人说过:“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很多大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也是先从“仿写”开始的。文学巨匠茅盾说:“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那么什么是仿写?我们又该怎样仿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仿写。

  二、认识仿写

  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仿写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

  1.仿写,首先要对模仿的对象细心揣摩,敏锐地发现优秀作品在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之处。平时阅读优秀作品,除了要准确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获得情感体验之外,还要想想:作品哪些地方打动了自己?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写法对自己作文有什么启示?

  莫怀戚的《散步》,可以从哪些角度学习仿写?

  【明确】

  莫怀戚《散步》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篇幅短小却精致优美,深得大家喜爱,究其原因,是文章那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波澜产生了无穷魅力。再看我们自己的作文,往往在材料的裁剪、组织上不讲究,平铺直叙,简单平淡。因此,我们应好好揣摩《散步》的写法,画出情节发展变化图,标出每次变化所蕴含的情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制造波澜,使主题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并想想这种写法如何模仿、借鉴。

  这样的阅读积累多了,作文时就能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自然联想到这些优秀作品,选择模仿对象,确定仿写点,依样临摹,学习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2.学习仿写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上学到什么课文,课文中有哪些精彩语段,马上就“依葫芦画瓢”练一练,学习写一组排比句,写一系列动作,再到写一个场景、个细节,这是模仿的初级阶段。能模仿优秀作品的选材、组织、构思、立意,这是模仿的中级阶段。到了迷上哪位作家或哪位作家,行文风格不自觉地接受影响,自己的文章无意间也有了那个“味儿”,这才是模仿的高级阶段。

  三、经典回放

  初学作文,不能不有所依傍和借鉴,正如练字要临帖一样。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模仿、借鉴优秀作品的某些写作特色进行仿写训练,这是进入创作之前的基础。

  1.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宽”和“严”两方面,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2.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比如《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样,是蹦跳的脚步……”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常会用到比喻手法,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看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气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再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处,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印象更为深刻。

  四、学以致用

  写作实践一

  《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场景。

  【写作指导】

  1.可以结合片段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不同作用。

  2.要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把作文训练同培养自己的观察、领悟、想象、自学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范文赏析】

  夏天悄悄地来到了人们的身边。(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悄无声息地来了)整个城市都渗透出一种清新与自然,人们都在吮吸着这个夏天带来的清爽!公国里,公路边,大街上,无处看不到夏天的踪迹!(运用排比,写出了夏天的到来有不可阻挡的气势)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日便是他闪亮的盔甲;夏天像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女,那满树的绿叶便是她艳丽的裙装;夏天像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那时而风,时而雨,时而艳阳的天气便是他鲜活生动的表情。(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的特点:火热有个性、活力四射、顽皮可爱。使文章的气势更加雄壮有力。)

  【范文点评】

  本选段写出了夏天的特点——先是毫无预兆,悄悄到来,给人们带来清爽,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天逐渐深入,人们感受到它的火热、活力、顽皮。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富有文采。

  写作实践二

  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情,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度。2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1.重读《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一课》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

  2.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是亲身经历过的心理历程。

  【范文赏析】

  今天是我第一次升旗,我端端正正地走上了升旗台。这时我的心里非常紧张,心砰砰地跳着,仿佛是一分钟里跳了一亿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心里紧张的程度)这时校长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随后,一阵雄壮的交响乐声回响在整个校园的上空,我忙抓起了升旗台上的绳子,开始用力地向下拉,心里想着妈妈对我说的话:“别害怕,别紧张,你一定会很出色地完成的。”终于,国旗升上了顶端,呼啦啦地迎风招展。我心里暗自高兴:“最紧张的时刻终于结束了。”(写出了升旗后的心理活动,轻松、愉快)

  【范文点评】

  这个片段真实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升旗时的紧张心理及升旗后的轻松心理,小作者都写得真切细腻,使文章显得丰富、生动。

  五、课堂小结

  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然后再想想自己怎样去仿点的写法,适当时也可以模仿一下。

  当然,仿写只是写作入门的途径之一,想要真正把文章写好,除了懂得怎样仿写,还应学会变通和创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仿写,这节课,我们来当堂完成写作实践三:模仿课文《背影》《秋天的怀念》,写一篇亲情题材的文章,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

  二、写作指导

  小组交流《背影》《秋天的怀念》写作上可供借鉴的要点。

  【明确】

  《背影》

  1.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

  2.文章语言平实自然简洁,不造作,生活气息浓厚。

  3.突出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秋天的怀念》

  1.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3.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三、谱写华章

  学生确定描写对象,确定文章题目和仿写的点,开始写作。

  四、评价完善

  写作完成后,组内同学互相根据评价表互评交流,修改完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朗读的能力,掌握生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⑵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

  ⑴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⑵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

  1.把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感知内容,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笔标出读不准的字词。

  2.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动笔标出有误的`地方,听完后同学间相互交流。然后识记字词,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3.指导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每个小组出一人读,其它同学评价。)

  自学指导(二)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指导学生在讲观点时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四、教师小结.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练)

  2.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板书“夸克”二字,提问:如不看课文,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再完全出示课题。

  2、根据语系,对课文标题进行解释。

  3、提问课文为什么不换成别的,如:“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介绍一种超微粒子”、“微观世界的奥秘”等。

  二、感知课文

  1、讨论“夸克”应当在“盒式结构图”中的哪一个“盒子”里?

  2、第一个盒子和第二个盒子应当填入什么?依据是什么?

  3三个盒子的研究。阅读找到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句,理清盒式结构的顺序 :原子 ——原子核——强子——夸克 。

  4借助有关挂图和事物模型以证实前面顺序是否正确。

  5、研究文章开头(第1—2段)和结尾(第22—26段)与中间主体部分的`关系。

  三、研读课文

  1、学生提出疑问。

  2、教师提出研究问题。

  (1)作者除了向青少年介绍物理学知识外,还有没有别的意图?文中有没有透露出这个意思?

  (2)“夸克模型”怎样提出来的?科学研究和想象有什么关系?

  (3)你对本文在表达上比较满意或感兴趣的有那些?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写篇题为《夸克自述》的说明文。

  2搜集有关材料,谈谈语文课中培养想象力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