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寻隐者不遇》教案

《寻隐者不遇》教案

时间:2023-12-22 12:35:44 教案 我要投稿

《寻隐者不遇》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寻隐者不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寻隐者不遇》教案【汇编15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初读得其韵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这里的“不遇”就是(没有遇到。)寻隐者不遇就是(寻访隐者没有遇到。)(板书:寻隐者不遇)今天我们就和诗人贾岛一起去寻访隐者。

  过渡: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先读一读再说一说。

  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标出停顿、重音符号)注意读出五言绝句的节奏美,要读出诗的韵味。(初步体会平仄的音步)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人在寻访隐者的过程中遇到了——(童子),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诗人追问在哪里采药呢?——(就在这座山中。)在山里什么地方呢?——(山中云雾很多,我也不知道在哪里。)

  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谁来给大家再读一读,让我们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读是为了读得字正腔圆,停顿合理,读出诗的韵脚,韵味;说是为了理解诗意,这首诗没有生字,诗意浅显易懂,通过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诗的意思。再读出自己的理解。

  再读悟其情

  师: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苦吟不仅体现在字斟句酌上,还体现在谋篇布局上,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首诗是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写的,读一读相关诗句,想一想,谁问?谁答?根据人物的问答,谁来把“贾岛”“童子”“师傅”这三个词语填写到故事前的括号中,指一名学生填写,写后读一读。

  第一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哪里去了?)

  第二问,怎么问?(童子,你师傅在哪里采药?)

  第三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具体在山中什么地方采药?)

  小结:三问三答应该为六句话,可诗人却浓缩为四句二十个字,这种句与句之间的.省略叫做跳脱,由此可见诗人语言的凝练。

  请学生上台来表演三问三答。(点评)

  问“贾岛”,当你不辞辛苦地来拜访隐者,在与童子的问答中,你的心情起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体会诗人的感情,试试通过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情感变化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填人物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跳脱这种特殊的句式,一问三答并不是童子饶舌,而是在来人一再询问之下才应答的,只不过囿于篇幅省略了。每一句诗都体现了诗人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潜心涵咏中方能体会。

  三读会其意

  师: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隐者,令诗人的情感如此跌宕起伏?隐者始终没有出现,但他的神态、他的气息、他的品格我们在诗句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过渡: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诗,找一找每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松、药、山、云)

  1.松有什么特点?(郁郁葱葱、苍翠、挺拔)

  点评:“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隐者就像松树,是真君子,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2.山有什么特点?伟岸、巍峨、险峻

  点评:隐者就像大山,有着山一样的脊梁——伟岸,令人高山仰止。更揭示了他得其所哉的避世环境。

  3.隐者采药干什么呢?

  点评:悬壶济世、救助苍生,隐含了他行为的超凡脱俗。

  4.云有什么特点?洁白、飘飘悠悠

  点评:隐者就像白云一样有高洁的品性,如闲云野鹤,来无影,去无踪,神秘不可测。

  过渡:作者用松、药、山、云来比喻隐者的品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品味隐者的高洁。

  (指导朗读,重点品味松、药、山、云)

  诗人为什么要寻访隐者呢?只有走近诗人,才能更了解诗的意境。

  出示贾岛的背景介绍:

  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得韩愈赏识,但时运不济,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甚为失意。贾岛作诗在炼字、炼句上苦下功夫,为“苦吟诗人”代表,与孟郊合称“郊寒岛瘦”。师:读了这个介绍,你对诗人贾岛的内心又有了哪些了解?因为诗人科场失意,正所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虽然隐士生活清苦,但能如此自在悠闲,倒也乐在其中呀!所以贾岛非常仰慕。

  这才是贾岛的内心所想,读出这种仰慕。(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记住了每一句诗的意象——松、药、山、云,就记住了诗;了解了景物的意象,就理解了什么是隐士;读出了诗人对高风亮节的隐士的仰慕,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就能理解诗的意。

  内化与表达

  同学们,山中树木葱茏,野花绽放,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悦耳的清脆鸟鸣,沿着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作者来到了大山深处。他与童子进行了三番问答,(注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当寻访不遇的时候,他面对着悠悠白云,巍巍青山,郁郁青松,会怎么想,怎么说?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这幅画,练习改写。

  改写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读古诗需要想象力。反过来古诗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媒介。将有画面感、有情节的古诗改写成小故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寻隐者不遇》教案2

  《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公开课教案: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同学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同学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同学“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同学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布置: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同学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同学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同学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身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三、剧本扮演,感悟诗意

  到此环节,同学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同学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同学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扮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扮演的过程中,使同学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扮演后注意从同学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同学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同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同学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同学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寻隐者不遇》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什么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 )下问童子,

  言师采( )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板书:

  1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寻隐者不遇》教案5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②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③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对照插图,想象《寻隐者不遇》所描绘的形象,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读音

  2.读书课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二、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我能熟练地朗读古诗了。

  (二)我知道

  1.《寻隐者不遇》是()代诗人贾岛,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地点在()

  2.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和()

  3.《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记叙了()这件事。4.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寻()遇()言()此()不知处()

  (三)我不解

  对文中不理解的,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理解诗意。出示诗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2 指名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

  (二)合作探究

  这首诗采用了问答体形式,谁问谁答,何处是问,何处是答?都省略了哪些成分?试着加一加。

  (三)、精讲点拨,体悟作者的`心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在与童子的问答中,情绪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大胆想象,积累提高

  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改写要求:

  (1)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描绘周围的景物。

  (3)想像对话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4)适时写出诗人的心情。

  (5)结尾出现这首诗的内容。

  课堂检测

  1.我最棒(试着默写《寻隐者不遇》)

  2.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 xx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 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xxxx,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xxxxxxxx

  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 “唉!” 诗人叹了口气,彻底xx 了。

  作业设计:

(任选一题)1.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

  2.把你改编的故事讲(读)给你周围的人听,比比谁讲更生动、更形象。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寻隐者不遇》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悟隐者高尚的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及诗人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1.边读边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2.体会隐者高洁性格,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读古诗——知诗人——解题意——明诗意——悟诗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初读诗歌。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检查古诗朗读情况。

2.释题质疑:

  (1)题目是文章的`题眼,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是怎么找的?为什么没遇到?

3.介绍作者及写作特点,让作者的形象活起来。

  唐朝诗人,早年家境贫寒,当过和尚,被称为“苦吟诗人”。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指名说说这些字词的意思: 言:回答,说。

  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本诗中指隐士就在这座山中。云深:山深云雾浓。处:地方。

  3.图文结合读诗句,请想想诗句的意思。

  4.边读边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四、感悟人物形象,体悟情感。

  1.本诗写诗人去寻访一位隐者,没能遇到,却碰到了一个童子,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呢?

  2.交流: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白如话,简洁易懂。但这首诗的特点不止这些,贾岛还有一个巧妙的谋篇构思是: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寻隐者不遇这件事的过程写出来的呢?同学们再读,看看能发现诗中什么奥妙。

  问答式(一问三答),谁问谁答? 三次回答的问题内容是什么?指名回答。其实是三问三答,作者寓问于答,构思巧妙。

  3.平白易懂的语言和寓问于答的构思充分体现了贾岛写技的高

  超,这首诗最妙的还在于抒情的含蓄。

  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关于隐者:品德高洁,不肯做官,学问很深,隐居山林的人。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隐者的高洁呢?

  松下——“岁寒三友”之一,品格高洁,刚毅 采药——济世救人,品格高洁 此山——远离世俗,世外高人 云深——云雾飘渺,神圣高洁

  4.作者对隐者的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再读。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领悟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既有人,又有物,既有景,又有情,你能把这首诗也编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吗?

  六、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寻隐者不遇》教案7

  教学要求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指导学法

  (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

  (2)谁怎么样问童子?

  (3)问什么?

  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鼓励求异思维,说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

  (三)悟诗情,咏诗句。

  1.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同学讨论,板书:兴奋)

  2.根据你所体会的感情,吟诵诗句。

  三、总结学法

  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

  四、迁移巩固学法

  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一)抓字眼、明诗意。

  (二)提问题、想诗境。

  学生针对诗中字词提“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三)悟诗情,咏诗句。

  五、配乐吟诵。

  教师播放古曲,学生配乐吟诗,从而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体会诗人羡慕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和神往之情。

《寻隐者不遇》教案8

  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是语言的钻石,诗文美,美在它语言的工整凝练,诗文美,美在它情感美妙动人,诗文美,美在它能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

  2、打开抄写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本子左半边端端正正地抄写这首诗。(师生同抄)

  二读正确

  (一)读准字音

  1、看清这首诗的每一个字,请大家自由读,读准它。

  2、谁来读?(每个字都读正确了,不错;读得很正确;你看得很清楚,读得很好)

  (二)读出节奏

  1、诗的语言工整,节奏琅琅上口。请大家再读读,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一小竖表示,请读出节奏。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来画

  请按照你划的节奏,把诗给大家读一读。需要停顿的地方,他处理得好吗?

  2、根据这样的节奏,请大家自由练读,读出停顿。

  (停顿的地方很明显,真好;不仅读出了停顿,还读得很有韵味;抑扬顿摧,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三明诗意

  1、诗文美,不仅美在它语言的节奏明朗,更在于工整凝练,请大家读读想想,这25个字告诉我们是怎样的内容,注意自己要先理解这些字词,再试着理解诗意。

  2、(1)教师在这些字词上加点

  寻:找。寻访,拜访 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碰到。言:说

  云深:云雾多,云雾弥漫。不知:不知道

  (2)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诗意,我们先来交流这些字的意思。你知道哪个意思,你就来说。生交流字义

  3、(1)我们来看一下,这四句诗哪些话是诗人问的,哪些话是童子说的?请你仔细想想,填上人物?

  (诗人)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童子)只在此山中,(童子)云深不知处。男女生组合读

  (2)“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明显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松下问童子,你师傅去干什么了?()言师采药去。到哪里去采药的?()只在此山中,在哪座山?()云深不知处。分四小组读

  5、注意说出加点字的意思,注意把诗人的这些问话放到诗中,连起来说说诗文的意思。

  交流

  6、同桌一生读诗,一生说诗意,说完交换

  7、同桌合作读说

  四悟诗情

  1、由此及彼推测隐者品格

(1)、仔细读诗,我们发现整首诗写到3个人物?分别是——

(2)、诗人贾岛,你了解他多少?(交流贾岛)

  (3)、贾岛是个有名的诗人,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贾岛千里迢迢,到山中来拜访的隐者,是个怎样的人?

  2、侧面烘托揣摩隐者的品格

  (1)贾岛没有遇到隐者,但与童子的对话中,贾岛心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大家仔细揣摩贾岛的心情,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课件出示问题)

  ①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千里迢迢前来拜访?遇到童子,诗人心情如何? ②可童子说隐者去山中采药,此时诗人会怎么想? ③童子又说隐者就在山中,贾岛心情又如何? ④要到山中找到隐者容易吗?最后贾岛怎么想?

(2)我们一起来揣摩揣摩贾岛的心情?

板书:希望——失望——希望——绝望

  隐者深山去采药,没有人知晓踪迹,诗人的一颗心完全随隐者的去向而变化,这里是从侧面烘托出了隐者的不俗!

  (3)表情读

  通过表情读出作者内心的心情。

  3、环境衬托想像隐者品格

  (1)请大家再来看,这首诗中三个字“松”“山”“云”写出了整首诗环境,读着诗,你能够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松”“山”“云”?

  老师送大家一些词,交流读词:

  松 青翠挺拔 苍翠欲滴 苍劲有力 郁郁葱葱 山云 云雾浓厚 高大幽深 云雾弥漫 云雾缭绕

  (2)松竹梅兰,自古就是文人品性的`象征,郁郁青松,悠悠白云,一青一白,正是含蓄地衬托出了隐者身份,像白云一样高洁,像苍松一样的风骨。这种写作手法叫——写景衬托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推测、揣摩、想像,深入地品析了诗中——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隐者高洁,诗人的爱慕

  五写诗境

  1、青山翠松,绵延幽深,古琴袅袅,让诗人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诗,我们也情不自禁学着诗人吟诵起这首诗——(音乐响起)

  生个别吟诵,(你已经完全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隐者高洁的品性与诗人是相通的,与你也是相通的:诗化到了心中,也就把诗读得特别好)

  齐背

  2、沉浸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也文思泉涌,请大家把《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加入诗人问的问题,用上课上积累的一些词语,写在抄写本上诗文的右侧。

  视情况交流

  2、这堂课,我们通过读,感受了《寻隐者不遇》语言美,通过读,感受诗的情感美,通过读,感受了诗的想像美。送给大家学习古诗文的秘诀——多读。

  三、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希望

  言师采药去 失望 隐者高洁,诗人思慕 只在此山中 希望 云深不知处 绝望

《寻隐者不遇》教案9

  课文

  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1)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都为自己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说: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再仔细地读读诗,边读边想,从诗中的一些词语里,把这位隐者画出来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我从采药这个词里想象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的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有的还说:松下问童子的'松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征隐士的品格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及时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我觉得,在课堂学习中,我们组织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集体力量再强大,学生仍旧会遇到懵懂不开的困难。这时的老师不能见死不救,一味强调让他们自己再想想,应该组织他们整理思维,引导他们的思维走向正确,适当地及时参与,或提醒,或总结,整合学生混杂的语言、思路,做一位及时的引导者,积极的参与者。

  在如今的课程改革浪潮里,师生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老师所追求的不仅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平等、合谐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够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能够使我们的课堂走向精彩。

《寻隐者不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寻隐者不遇

  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

  1.能背一首已学过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会背诵古诗。

  4.能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会默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

  7.感悟诗人的心情以及对隐者形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解题范读。完成目标1、2

  1.师: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2.你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为大家背背吗?

  3.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4.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学读这首诗。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完成目标3

  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2.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交流时可推派代表,可四人合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

  3、完成《补充习题》三

  三、质疑问难,讨论释疑完成目标5、6、7

  1.学生就刚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

  2.教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1)“云深不知处”中的“深”是什么意思。

  (2)诗中的隐者到底是何许人也?

  3.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一:

  (1)这里的“深”和“篱落疏疏一径深”的“深”意思一样吗?

  (2)一起看一段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联系古诗加以区别。

  (学生观看《庐山的云雾》录像片段,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仔细看图,加以想象,试用一段话生动地描述所看到的画面,从而直观、深刻地理解“深”的意思。)

  问题二:

  (1)这首诗中,只有诗人和童子的对话,而两人议论的中心——隐者却始终未出场,我们只是从他们的对话中对隐者的言行略知一二。这正好给我们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隐者到底是何方神圣,诗人为何不辞辛苦来寻他?

  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隐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可能是被贬官而隐居,也可能是厌恶尘世间的浑浊,弃官归隐……)

  (2)小结:一位世外高人的形象在大家恰如其分的想象描述中隐隐约约地显现出来,这不正体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吗?正因为所要塑造的人物是一位隐者,含蓄模糊的描写正好跟隐者的身份相吻合,这实在比正面描写要高明得多。

  四、感情朗读,细细体会。目标7

  1.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同学们再读读,仔细体会体会。(满怀希望—失望—燃起希望—彻底绝望)

  2.指名学生配乐朗诵诗,适当评读。

  3.教师小结:诗中情感一波三折,起伏有致,我们似乎也被带入了当时的情境,随作者同喜同忧,衍生无限的猜测与遐想。

  4。悟诗情、背诵古诗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五、多种形式,再现古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重现这首诗呢?大家可以相互合作,看哪一组最有创意。

  2.组织学生展示富有创意的学习成果。

  3.在学生展示时,教师与学生可作适当评价。

  六、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诗人这种认真作诗,锤词炼句的写作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如果大家能把对诗人的欣赏转化成向诗人学习的动力,我们写出的诗文一定不比诗人逊色!

  2.课后我们可以再去读读贾岛的诗,比较一下你最喜欢他的哪首诗。

  七、作业设计

  A类:

  朗读、背诵、默写这首古诗。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B类:

  1、2、完成《补充习题》四搜集贾岛的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寻隐者不遇》教案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及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人物鲜活形象,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4、学习将古诗改写成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贾岛(板书)。贾岛,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

  (他是唐朝的一个著名的诗人,早年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

  知道他是因为一件什么事而出名的吗?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板书:苦吟诗人 你认为什么叫苦吟诗人呢?

  (如果让你选择用“痛苦、贫苦、刻苦、苦恼”中的一个词语来解释,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刻苦,肯下苦功夫。(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

  2、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字字斟酌,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寻隐者不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3、我们先看一下题目:“隐者”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的有名的隐者有哪些?他们有什么特点?“寻”什么意思?结果呢?连起来把题目的意思说说。

  4、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读。(读通古诗)

  1.师:以往拿到一首古诗,你们会怎么去学习?

  学生交流方法,教师肯定:的确,拿到一首古诗,首先要读,把诗读通顺了。(板书:读)

  2.先自己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读。

  3.指名检查读诗。

  师:示意读好的学生举手。请二位同学读。

  师: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怎么样?

  生评价。

  师:都读通顺了,如果词与词之间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就更好了,谁来读。

  师:听出来了吗?在读时注意轻重缓急,就更有韵味了,(教师划出节奏线)我们也一起像这样读一读。

  4.齐读古诗。

  三、解。(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师:读这一关算过了。读好了怎么办。

生:应该理解诗意。

  师:好,我们一起来理解诗意。先自己理解,不懂的可以使用工具书,同座互相探讨,也可以借助插图。同桌互相说说。

  师:这首诗有四句,你觉得能理解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生:第一句,松树底下问童子;第二句是童子说的话,师傅去采药了。

师:童子与隐者什么关系?

生:徒弟。

  生:只在此山中。童子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告诉贾岛,虽然在山里,但云雾缭绕,不知道在哪儿。师:这首诗的意思似乎一看就明白了,这就是老师喜欢的第一个原因:平白如话。

  (板书:平白如话)来,一起读读这平白如话的诗。

  四、悟。

  1.教师引导:古诗会读、理解了,是否就学完了呢?(板书:悟)其实,我们还要学会感悟诗歌背后所隐含的东西,这是最难的,也是最有意思的。

  2.古人云“诗中有画”来,请大家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象、边感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1)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师引导。(松、山、云)

  A诗人写景物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经过反复推敲斟酌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景物呢,有没有象征意义呢?

  师:我们先来看松树,想想看,松树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青松》这首诗吗?

生: 挺拔高洁

  师:在这里是不是象征这位隐士挺拔高洁的品格呢?(生只能意会)

  师:再看白云,白云有什么特点?

生:飘飘悠悠,自由。

  师:是不是就像隐士一样行踪神秘,来去无踪呢?(学生再次只能意会)师:另外,云是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是不是象征着隐士高洁的品格呢?

师:高山很伟大、崇高。师:看来,这样一位隐士值得拜访,值得尊敬,值得仰慕。师:那我们一起来表达诗人对这位隐士的仰慕之情。

  (2)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听到说话声,谁和谁再说话?他们说了些什么呢?对照古诗,同座位试着说一说,再现一下当时的场景。

  (3)课件出示问答。你们怎么知道童子会这么说的?(诗的.内容)贾岛的话诗中没有,(根据童子的话推断)

  聪明,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悟出了诗人的问话,没有问,只有答,这叫“寓问于答”,这就是老师喜欢这首古诗的第二个理由。(板书:寓问于答)

  3.老师课前也做了功课,将问答全呈现在诗中,自己放声读一读,再与贾岛的这首诗比较一下,你有何感觉。

  山中访故友,松下问童子,汝师在何处,言师采药去。(汝:你)何处采药去,只在此山中,山中何处寻,云深不知外。

  你们有没有发现,贾岛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问,只有答。

  师:用回答包含了问,本来最起码要六句,但现在通过诗人的推敲,只浓缩成三句,20个字。这就是推敲的功夫,就是这首诗的妙处之一 ——(板书:寓问于答)

  此诗寓问于答,凝练简洁啊。来,为这“寓问于答”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

  4.师导:其实,这首诗虽然简洁,但伴随着这三问三答,诗人的心情变化却非常丰富?把自己当作诗人,再次走进那个情景,相信你肯定能感悟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用心完成填空。(把诗人内心想的和他的心情写出来)

  课件出示填空

  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地问:请问你师傅在吗?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又问:去哪里采药了?童子答:就在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什么地方呀?童子答:山上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诗人叹口气彻底()。

  过渡:作者由希望

  失望

  一线希望

  绝望,这是一种多么复而多变的心理状态呀!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再一次吟诵这首诗。

望大家记住这学习古诗的四个步骤。(指板书)

  七、小练笔

我们体会了《寻隐者不遇》一诗所描绘的情景,现在,让我们动笔把它写下来吧。(把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寻隐者不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唐·贾岛

  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六、写作点拨

  本来要用八句话,作者却只用了四句就把彼此的对话交代清楚了。作者用词的推敲可见一斑。

  1、对话模拟:

  贾岛:松下问童子:“你的师父在家吗?”

  童子:“不在。

  贾岛:“那么他上哪去了?”

  童子:言:“师采药去。”

  贾岛:“你知不知道他上哪去采?”

  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让学生上台演一演。

  七、作业

  1、填诗,练字

  寻()者不遇

  ()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云()不知处。

  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八、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

《寻隐者不遇》教案13

  一、教学目的:

  1、 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2、 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三、教学难点:

  如何把“话”变成“画”。(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四、教学准备:

  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两张、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一盘。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学法

  1、 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2、 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相机小结,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含义。)

  (二)指导学法

  1. 抓字眼、明诗意

  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

  2. 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 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松树下面?谁问童子?怎么问?问什么?童子什么样?11

  (2) 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

  (3) 学生借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

  3、 悟诗情、咏诗句

  (1) 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2) 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 总结学法

  (再次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

  (四) 迁移巩固学法

  在老师适当的点播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

  1、 抓字眼、明诗意

  2、 提问题、想诗境

  (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学生填充内容、描述画面。)

  3、 悟诗情、咏诗句

  提问:诗人虽然没没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隐者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样做?童子可能会怎样做呢?

  (播放古曲,配乐咏诗,引学生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从而体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

  (五) 独立运用学法

  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 布置作业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寻隐者不遇》教案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考虑,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陶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溢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假如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发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所见》。

  2、填空。

  《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寻隐者不遇》教案15

 一、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内容。(知识)

  二、愿意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技能)

  三、乐意参加古诗诵读,理解感受做事要有坚持不懈的品质。(情感)活动准备:《寻隐者不遇》的ppt。图片。活动过程:

  四、出示图片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唐朝很会写诗的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有一次呀,他去找一个隐居在山里经常不出门的人,人们称这样的人为隐者,他去找这位隐者,但是没有找到。他把这个经历写成了一首诗,是的名字叫做《寻隐者不遇》。刚刚介绍的这首诗诗的名字叫什么呀?是谁写的啊?

  (小朋友回答后)你们真棒!那让我们来听一听贾岛写的这首诗吧!(教师播放课件听诵读部分,幼儿感受古诗。)

  五、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1.回忆诗句

  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了哪一句?(幼儿尝试说出诗中词句,教师补充完整诗句。)

  2.再次听朗读巩固记忆

  师:有的小朋友听到了松下问童子,有的小朋友听到了不一样的,那让我们再听一次吧。

  (1)师:这次我们都听清楚了把,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3.了解诗意

  (1)教师边播放课件边简单复述古诗大意。

  读了这首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那老师来告诉你,松下问童子:松树下面,问一个小孩子,你的师傅呢?言师采药去:小孩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只在此山中:就在这座大山中。云深不知处:山很大很高又有很多的云雾,不知道他在哪里。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这首诗的'故事吧。

  (2)(教师播放课件知诗意部分,带幼儿巩固古诗大意。)

  六、学习古诗

  1.教师:故事听完了,老师突然觉得诗人很厉害,那么长的故事“诗人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诗人贾岛是怎么说得来?教师范读古诗,配上简单动作帮助幼儿形象记忆。然后带幼儿加上动作诵读一遍。

  2.游戏: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说前面半句,你接后面半句。”

  3.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游戏要加难了,我这次说少一点,你们觉得自己可以说出后面的吗?那让我们来试一试。游戏难度增加,教师说的越来越短,幼儿补充内容变长。

  4.除了这样我说你接还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自由说,老是想到一个好玩的,就是跟着拍子有节奏的朗诵。跟着快板一起有节奏的的朗诵,教师先做示范,幼儿跟读一遍后,加快节奏,再次巩固。

  5.让幼儿了解除了快板古诗还有很多的表达方式,有时间我们再一起欣赏。

  七、活动延伸

  教师总结:最后,老师要问小朋友一个问题,这次诗人贾岛有没有找到隐者?这次没有找到隐者怎么办?是的,小朋友们做事一定要有毅力,这次没有找到下次还来,也许下次就能见到隐者了,我觉得做一件事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学了这首古诗回到家里要不要背给爸爸妈妈听啊?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会怎么办?是的,我们也要坚持不懈有耐心的教他们,一次不会教两次直到他们学会为止,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会成功

【《寻隐者不遇》教案】相关文章:

寻隐者不遇教案02-24

《寻隐者不遇》教案01-22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教案08-25

《寻隐者不遇》教案10篇03-05

寻隐者不遇教案10篇03-05

《寻隐者不遇》教案11篇01-27

寻隐者不遇小学作文03-23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04-21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教案3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