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21 09:50:38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案集合(5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4、作业(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这是什么?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师小结:对,

  2、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

  二、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四、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

  教学反思

  绘画《下雨了》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所以本节活动我不但把让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作为重点,而且我把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也同时作为本次活动的另一个重点,并以情感体验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1、艺术可以表现生活也可以表达情感,在教学开始,我通过听——说—演——看——想,激起小朋友对雨的已有经验,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说出来,用肢体表现出来,教师再进一步对幼儿的语言进行概括,进行提升,让幼儿对雨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下面的绘画做了一个感性和情感的铺垫。

  2、结合语言进行绘画,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在用短线、长线、斜线画雨时,我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小雨一滴一滴一滴落下来。大雨哗啦啦,一条一条落下来。起风了,大雨、小雨斜斜地落下来。幼儿一边说,一边画,幼儿就觉得有趣多了。

  教学启示:

  1、孩子们天性爱玩儿,他们喜欢一切可以拿来玩儿的东西,不放过一切可以玩儿的机会。“下雨”这种自然现象对大人来说也许挺麻烦的,意味着鞋袜会打湿,衣服会溅脏,出门得带伞,……。可是对孩子们来说,能穿小雨鞋在雨中踩水,能穿小雨衣在雨中淋雨,能拿着雨伞疯疯闹

  闹。而本次活动对幼儿这方面有所忽视。今后在学习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一种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

  2、教师在丰富雨的种类时还不够深入,如:大雨、中雨、小雨、雷阵雨、太阳雨、毛毛雨、雨加雪、梅雨、酸雨……用你的声音模仿一下不同的雨声? 沙沙、沙沙——哗哗、哗哗—— 滴答、滴答—— 哗啦、哗啦——

  艺术大师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自然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

美术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采茶舞曲》,教师表演茶道艺术,并斟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茶文化信息,引出学习问题。教师:很多同学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兴趣,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

  2.明确目标,确定研究主题

  (1)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准备了解、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研究问题说出,教师板书。

  (2)教师提供学习网页。网页的结构主要有9大块:①“源远流长的茶文化”;②“名茶大观园”;③“制茶工艺知多少”;④“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⑤“清香的茶文化”;⑥“韵味茶馆”;⑦“造型各异的茶具”;⑧“多彩的茶叶包装盒”;⑨请您留言:研究了中国茶文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国茶经》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4.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学生分组,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

  (2)汇报交流。小组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探究成果。

  5.发表感受,拓展延伸

  (1)师生进入网上留言板,进行在线发言交流。

  (2)学生个人留言完成后,认真阅读、思考老师和同学的留言。

  (3)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画一画记录家乡茶文化的联画,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水彩笔或蜡笔。

  (教师)课件,范作,收集各种茶叶包装盒。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1)教师出示普通纸的茶包装(里面装着茶叶),请同学们猜猜它是什么?这样的包装让人有购买欲望吗?再拿出一个精美的茶包装盒,将茶叶放进去。这样呢?

  (2)小结:一个精美别致的茶包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好的茶包装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复用包装再次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弘扬了茶文化。

  (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茶叶包装设计。

  2.欣赏与评述。

  (1)老师收集了很多精美的茶叶包装盒,请同学们欣赏。

  (2)找一找共同点:文字(茶名、品牌、生产厂家及简要说明)、图案、色彩。

  (3)请学生谈一谈第一印象:美观、醒目、色彩和谐、形状各异……

  3.启发与尝试。

  (1)讨论设计特点及规律。

  ①茶包装的文字设计。

  主要包括: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茶包装的文字是设计的重要部分,一个包装可以没有任何装饰,但不能没有文字,正如同一个人一样,他一定有名字。你认为文字设计中哪些文字要醒目?哪些文字可以小些?

  茶名、品牌要设计得较大,特别是茶名,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可设计得较小。

  提问:怎样将文字设计得更美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各种字体)

  可以用到我们学过的各种美术字,如:黑体、宋体、变体美术字……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适当地运用书法,能体现茶文化丰厚的底韵,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

  也可以在文字的下面加上拼音字母或英文。

  文字设计中增加咏茶的诗句等等。

  ②茶包装的图案设计。

  提问:你打算在茶叶包装盒上设计怎样的图案?

  (茶叶本身的图案,茶具、茶馆的图案)

  茶叶是一种民族性的产品,可以运用一些具有强烈民族文化气息的图案如:体现茶文化的中国画、装饰纹样、吉祥图案以及民间剪纸、少数民族图案……

  茶叶出产地的风光图片,咏茶的诗意图。

  运用学到的点、线、面和几何曲线也是很好的表现方法。

  ③茶包装的色彩设计。

  提问:你认为在茶叶包装盒上什么样的色彩最能吸引你?

  简洁明快、华丽动人、质朴自然或清新淡雅的色彩。

  注意问题:色彩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不能用色过多,否则形成不了色调。

  小结: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字、图案、色彩等要素是与茶叶紧密相关的,并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

  4.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要求:今天我们来做小小设计师,用水彩笔或蜡笔设计茶叶包装盒。

  (2)学生确定茶名、品牌、生产厂名、简要说明。

  (3)学生作业设计,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有创意的设计进行表扬和点评,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5.师生共同评价,深入体会。

  (1)自评: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

  (2)组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提供主题,拓展思路。

  了解和关注其他商品的包装设计。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粘土,茶具图片资料。

  (教师)课件,范作、彩泥或粘土。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好茶需要好的包装,当然饮茶也要讲究专用的茶具,比如:茶壶(出示紫砂壶)。好的茶壶,不仅实用,而且具有艺术收藏价值。

  (2)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茶壶。

  2.欣赏启发,课件展示:

  各个时期的茶壶(教师简单地介绍)

  提问:一个茶壶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壶身、壶嘴、壶柄、壶盖。

  3.如何设计。

  (1)出示一个壶身为方形的茶壶。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把茶壶设计成什么形状?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小结:我们可以变出许多其他几何形体的茶壶来。

  教师:出示图片。

  提问:壶身变了,壶的什么部分也发生了变化?

  小结:壶的嘴、柄、盖等都应进行相应的变化,方对方,圆配圆。

  (2)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茶壶都是用一些几何形体来进行变化的,除了用这些形体来设计茶壶以外,你还见过别的茶壶造型吗?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看看它们都模仿了什么东西似的形状?

  如果你来做,还能模仿什么东西设计制作茶壶?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设计茶壶还可以用仿生形。

  4.尝试制作。

  (1)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茶壶,你想亲自用彩泥来做一个吗?老师也想动手做一个!

  (2)教师简单示范造型、组合,并提出注意点。

  (3)提出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个或一套造型新颖的茶壶。

  (5)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课件展示学生设计的泥塑茶壶作品。

  5.作业展评。

  (1)自己评:介绍作品的创作过程。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美术教案 篇4

  课时:一课时

  目标:

  1、观察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外形、动作、神态特征。

  2、用黏土表现老人和儿童的方法。老人和儿童

  3、感受用黏土表现老人和儿童与画面表现的人物之间不同的美。

  4、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老人和儿童

  重点:学会用黏土表现人物的方法。

  难点:做出别具风格的作品。江苏版美术

  准备:教师:黏土、范作、垫板

  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老人和儿童

  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讨论

  1、欣赏黏土作品。

  2、讨论: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三、讨论、示范

  1、泥片的做法?泥条的做法?

  2、如何搓?如何捏?如何压?如何卷?

  3、具体做一简单的形象,体现上述技法和制作。

  四、学生作业

  1、努力表现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外形、动作、神态特征。

  2、老人满脸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像幼芽一样的稚嫩。

  3、做出他们在一起的有趣情景。

  五、巡回指导

  1、具体介绍黏土的特性和制作。

  2、具体指导部分学生的搓、捏、压、卷等方法。

  3、鼓励学生制作的作品大胆,有趣味。

  4、学生互助,2~3人合作完成。

  六、小结

  1、展评作品。

  2、作品放于教室一角,布置教室。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1.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

  二、讨论制作的方法。

  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

  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

  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

  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

  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

  四、作品欣赏,幼儿与教师共同评价。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02-20

(精选)美术教案08-08

美术教案(精选)08-07

(精选)美术教案08-06

(经典)美术教案09-11

美术教案(经典)10-22

美术教案【经典】08-23

美术教案【精选】07-30

美术教案[经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