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找规律》的教案

《找规律》的教案

时间:2023-12-05 06:57:50 教案 我要投稿

《找规律》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规律》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规律》的教案

《找规律》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找规律》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数学学具。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朋友已经学到了那些规律。请说一说。

  学生拿处学具摆成有规律图形。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大家评一评。

  二、新授:看!书上的图,小朋友们在摆什么。各是怎么摆的'?学生自由说说。

  1、我们来看一看例5(1)

  图上有什么图形?是怎么排列的?

  先让学生说,然后评一评。

  2、2)小题,你会写吗,试试看!

  做好后讨论讲评。

  3、这里画着什么?

  那些花儿有几中颜色?

  是怎么排列的?

  学生读列完成,然后交流。

  二、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三、巩固。

  1、组拿出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互相说一说。

  2、一找教室里那些摆放是有规律的?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有规律的事物,请说一说。

  3、在纸上画一画有规律的东西吗?画好后交流。

《找规律》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

  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的教案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感知规律

  1、伸出手张开,问:有几个手指?有几个空档?如果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能夹几枝笔?(板书: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

  2、请4名男生和4名女生排队,要求:每两个男生之间站一个女生。全都排着符合要求吗?怎么办?(排成4男3女)他们是怎么排的,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交流表示的`方法。师:这样的排列方法叫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索规律

  1、出示教学挂图。

  (1)在图上找一找,有没有像刚才男生和女生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交流。能不能用一句话描述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2)这些一一间隔排列有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规律?同桌合作讨论、探究。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出示名称: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4)归纳出“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三、运用规律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提问:“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相”可知什么?

  各自解答。交流。

  把上题改成:马路一边有25个广告牌,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

  该怎样解决?

  2、(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提示:一根木料锯1次,能锯成几段?画图理解。那锯3次能锯几段呢?为什么?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四、拓展规律

  1、把前面表演过的4男4女再次请上台。思考:有什么办法不多加一名男生或者不去掉一名女生,使每相邻两个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围成一圈)归纳:当围成一圈时,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同样多。

  2、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提问:为什么桃树也是75棵?

  五、总结规律。

《找规律》的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师:请仔细看老师做了几次动作:击掌击掌拍肩,击掌击掌拍肩,击掌击掌拍肩

  师:你能接着做一次吗?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一起接一次吧? (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做。)

  师:你们真棒,都会玩这个游戏了,像老师的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师: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我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了,同学们想不想在那天把自己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呢?(想)那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装扮的,好不好?(好)

  1、(例1)出示主题图

  师:你看,他们把教室装扮得多好看啊!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A、 彩旗的规律

  师:那我们先来找找彩旗的规律吧!(出示课件)

  师:彩旗的摆放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

  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师补充:简单点说彩旗是按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能把彩旗的规律再说一遍。

  师:根据这个规律你能猜出下一面旗是什么颜色吗?

  师:(点击电脑),真棒,把掌声送给他。

  B、彩花、 灯笼的`规律

  师:彩旗摆放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出示课件彩花、灯笼)那彩花、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的发现小声地告诉你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师引导学生说出彩花是按一红一绿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下一个是绿色,灯笼是按一红一紫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下一个是紫色。(电脑显示)

  C、 小朋友的队形

  师: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教室的摆设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教室里还有正在跳舞的小朋友,他们的队形有没有规律呢?

  生1:每一组是一个女孩、一个男孩。

  生2:每一组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师:你们说的都对,如果以其中的一个男孩开头每一组就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如果以其中的一个女孩开头每一组就是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也就是说在找圆形事物的规律时,可以从不同的起点找。

  师:请看,这一排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下一个是男孩还是女孩?

  师:我们一起来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像彩旗中的一黄一红,彩花中的一红一绿,灯笼中的一红一紫,小朋友中的一男一女,这样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想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彩旗、灯笼呢?

  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摆一摆。

  师:今天,老师在摆放图形的时候啊,摆了一半突然忘记了接下去该怎么摆,你们能帮我吗?老师在黑板上摆出一组图形,谁能接着老师的摆?(找同学到板前展示。)然后问:你为什么这样摆呢?

  生:我发现了是按一黄两红一组一组摆的。

  生:我发现是按 一个黄圆两个红圆一组一组摆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从形状、颜色上发现了它们排列的规律。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②再仔细观察,老师又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师再摆出一组图形,谁愿意接着老师的摆?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摆?

  2、涂一涂。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掌握了真本领,想不想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扎实!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89页,涂一涂,你能按规律涂色吗?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准(学生动手涂色)

  师:涂好的同学做端正!今天我们班男同学和女同学来比一比,女同学先来说,(女说)男同学觉得她们说得对吗?她们是按什么规律涂色的?(男说)

  师:现在男同学来说,女同学评一评,男同学说得对吗?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涂色的呢?

  3、做一做

  (1)、 师:我们班男女同学都非常棒,老师再考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师出示题目,指名答。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地排列还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播放课件)

  师:欣赏了上面的规律,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五、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在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东西还真不少,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袋都非常灵活、眼睛观察得十分仔细。现在,我想看看谁的小手是最灵巧的?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用你喜欢的图形、符号等,在练习纸上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可以用上你的水彩笔,看谁设计的最漂亮。(展示作品,集体评价。)

  六、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一个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们会有特别的收获。

《找规律》的教案6

  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3~64页例1、例2和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学习目标:

  1.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学习重难点: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回想一下,过去我们学习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2.预习

  (1)王大伯用20根1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3.质疑:

  二、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

  (2)用18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如果宽是1米,长是几米?宽是2米,长是几米?……

  (3)你能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例2。

  (1)题目问有多少种订法,能举例说说怎么订杂志算一种订法吗?

  (2)“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是什么意思?

  (3)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列举时,先考虑订阅几本的情况?接着又要怎样思考呢?

  3.全班交流解惑,教师点拨引导。

  (1)讨论例1

  ①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吗?并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

  ②联系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小组交流。

  ③比较这些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例2

  ①把你的解题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你认为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回顾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2.布袋中有4个黄球,3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可能会得到什么颜色的球?

《找规律》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创设过新年,学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课本第88页主题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

  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感受、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彩旗”图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请学生猜一猜“会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灯笼”图和“小朋友队列”图。

  (1)小组讨论: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有什么规律呢?

  (2)小组讨论: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3)学生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花朵”排列图(花朵颜色改为红、黄、绿)。

  (1)同桌讨论:彩花的排列有规律吗?请猜猜后两朵未上色的小花应该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4、小结:小花、彩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运用规律

  1、出示课本第89页涂色练习(第1题)的卡片(每个学生一张)。

  (1)学生按规律涂卡片上的颜色。

  (2)指名学生拿涂色卡片上实物投影展示作品。

  2、准备学具(△、○、□),每个学生一份。

  (1)学生自己设计规律,按规律摆学具。

  (2)把摆好的学具拿到实物投影展示,让其他同学猜规律。

  3、联系生活。

  (1)问: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学生举手回答。

  4、布置教室。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星星、动物玩具、灯笼(每4人小组一份)。

  (2)问:你们能按规律摆放星星、动物玩具、灯笼吗?

  (3)四人小组领取物品,交流合作,学生动手挂星星、玩具、灯笼。

  (4)小组之间互相参观按规律挂好的物品,如发现错误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总结略)

  教学反思

  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数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场景,主要是想通过让学生对手帕与夹子、蘑菇和小兔、篱笆和木桩的观察,明确每行中物体都是间隔排列的特点。

  但是实际教学时,由于教师的提问过于宽泛,没有指向性,干扰了学生,造成了学生观察时无从下手。其实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大家从小兔乐园里,看到了三列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物体:手帕与夹子、蘑菇和小兔、篱笆和木桩,每行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一来,学生观察时有了目标,就能从具体情境的观察和分析中探索并发现隐含的数学规律,避免无效的探究过程。

《找规律》的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规律的现象,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现象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同伴合作,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创造规律,展现聪明才智,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业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语,你们用一个具体的动作来表示一下,准备好了吗?(拍手——拍手——跺脚)(3次)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哇,猜得真准,那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的呀?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 活动内容

  1、 找规律

  猜表情:首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调皮。(演示课件)它可淘气了,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又大笑。我们来学一下小调皮的表情好吗?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像!你知不知道小调皮接下来会是什么表情呢?

  噢,小调皮正微笑着大家说,小朋友真聪明!

  放气球:小调皮又到公园里放气球了,观察一下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呀?下一只气球是什么颜色呢?

  解密码:气球放玩了,小调皮准备回家了。可他碰他了一道难题,他把门上的密码给忘了,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对吗?

  2、 画规律

  师:小朋友真棒,能够找到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我们会找规律了,你会画规律吗?(出示一组圆形)你能用你手中的水彩笔使它们有规律吗?(同桌交流,实物展示)

  3、 算规律

  师:小朋友画的`规律可真漂亮,老师想用这些有规律的圆形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接下去,老师该怎么串呀?那你知不知道从第一颗红色开始往下数第20颗是什么颜色?第31颗呢?这串项链一共可以串43颗珠子,你知不知道最后一颗也就是第43颗会是什么颜色吗?

  4、 生活中的规律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大家看,(课件演示:家具装饰——古文物——少数民族的服饰——跳舞的小朋友—一—年四季)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看看我们身边的,再想想我们平时看到过的,还有哪些?

  5、 创造规律

  师:原来啊,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不想自己也来创造一些规律。

  你能用动作来做一个规律吗?

  今天,教师还帮大家准备了学具,你可以用材料袋中的学具来摆规律,也可以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规律,还可以用动作让大家来猜规律。下面我们四个小朋友一组,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创造的规律多一些,美一些。

  三、 活动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律,学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的规律无处不在,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各种各样有趣的数学现象好吗?

《找规律》的教案9

  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9~60页例1,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题。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你们知道每一周有多少天吗?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一想,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还有哪些?

  2.预习

  (1)○□○□○□……第9个是( ),第28个是( )。

  (2)△○○△○○△○○……第16个是( ),第25个是( )。

  3.质疑:

  二、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

  (2)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3)你能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解惑,教师点拨引导。

  (1)讨论例1

  用什么策略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2)比较: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想到了许多的策略,可以想想,画画,也可以数数,算算。比较这几种策略,你比较喜欢什么策略?为什么?

  (3)在计算时,算式中的1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1又表示什么?全班交流。

  3.讨论“试一试”第1、2题。

  (1)彩灯、彩旗各是按什么规律悬挂的?

  (2)交流不同的方法。

  (3)你认为选用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完成练习十第1题

  四、回顾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五、课后作业

  1.△○□□△○□□△○□□……照此排列的规律,第46个图形是什么?

  2、国庆节商店门口挂了一排彩色灯泡,按“二红、四蓝、三黄”排列,第45只灯泡是什么颜色?第82只灯泡是什么颜色?第105只呢?

《找规律》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

  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回答)

  2、如果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

  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

  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

  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演示)

  4、平移的方法掌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5、刚才我们用了一一列举和平移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更简便?

  (第一种要算出每个具体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二、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比较找出了比较简便的方法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试试看。

  学生操作后,指名演示。

  组织交流:你们是怎样框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7次)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8个)

  提问: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你能联系每次平移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总个数

  每次框几个数

  平移的次数

  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引导:观察表格,自己想一想,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相加正好是10;问:这里的10其实就是数字的(总个数)。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比平移的次数多1;问:为什么?每次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越少;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增加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减少1

  追问:利用大家发现的规律想一想,如果告诉我们总个数和每次框的个数,怎样求出平移的次数?怎样求出不同和的个数?如果每次框6个数,平移的次数是几?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有8个数,每次框出两个数,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小结。

  三、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1.教学试一试。

  提问:(出示题目)如果把表中的数增加到15,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说说每次框出2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吗?

  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部分学生感到有困难,也可以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

  2.做练一练。

  提问:(出示花边)(指名读题)这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每次给相邻的两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

  提问:如果给紧连的3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5个方格呢?

  交流。问:你能根据上面的答案很快推算出来吗?

  鼓励学生简捷地推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做练习十的第1题。(口答)

  2.做练习十第2题。

  你知道为什么要让小芳坐在小英的右边吗?

  3.小结: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有规律,大科学家开普勒曾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愿我们每位同学都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去探索大千世界中无穷的数学奥秘。

《找规律》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萄亩帜芰Γし⒋葱乱馐丁?/P>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找规律、认识规律、探索规律、创造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规律,学会找规律。

  课前准备录音带、课件、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你是怎么想的?

  是紫色。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红、绿”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再下一朵呢?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a.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

  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

  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b.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学生涂色)

  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学生评议、订正错误)

  2.摆一摆、猜一猜。

  a.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

  b.猜一猜。

  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猜对的会赢得大奖!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指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问)老师想用你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按照他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还有谁想上来展示作品?有这么多呀!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猜一猜。

  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

  指用两三种学具我们就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自己。(连续表扬三次。)

  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2.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东西还真不少!那么,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一起来打扮教室好吗?

  老师这里准备了彩带、彩旗、小动物和美丽的小星星,四人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打扮教室,再由小组长上来领取东西。要求用今天我们学的按规律来摆放这些东西,开始。

  (四人小组先商量,再由组长上讲台领取东西,然后开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规律摆放东西,打扮教室。)

  教室漂亮吗?(漂亮)好,那么大家互相参观一下,说说其他组的规律,或是提一些更好的建议。

  (学生参观,相互说规律提建议。)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找规律》的教案1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按照“图形间的规律—数字间的规律—数组中的规律—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在细节上又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点、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掌握。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层次清晰,难易适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找规律的相关知识。(板书:找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找规律的`知识呢?

  (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找规律相关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复习作铺垫。

  ⊙复习整理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两方面的知识。

  1.复习图形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2)提问:这组图形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你能继续画下去吗?

  预设

  生1:这组图形是按照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生2:如果要继续画下去,应该接着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再画出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

  (3)如果只出示

  这一组图形,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排列规律吗?(引导学生说出不能找出规律,只有三组以上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才能确定排列规律)

  (4)提问:如果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完成)

  (5)巩固练习。

  □△△△□△△△□△△△ ____ ____ ____ ____

  (6)教师小结。

  图形、数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颜色、形状及其他形式为一组重复排列,就称之为有规律的排列。

  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数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3 6 9 12 15 ____ ____

  (2)仔细观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所给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加3得到的)

  (3)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4)教师说明:这组数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一列数叫等差数列。

  提问:你能根据等差数列的特征,自己写出这样排列的一组数吗?

  (引导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等差数列,并说明自己写出的数列的排列规律)

《找规律》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2、教师出示课件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附:找规律.PPT)

  3、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结: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给大家!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找规律》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带、课件、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生1: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好玩。

  生2:想到过年的时候有礼物。

  生3: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幸福。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生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是黄色的。

  生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生2:我通过观察知道男孩的后面是女孩。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鼠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灯笼是按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生2: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红、绿”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师: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下一朵是绿色的。

  师:再下一朵呢?

  生:再下一朵是黄色的。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a.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

  师: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b.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学生涂色)

  师: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学生评议、订正错误)

  2.摆一摆、猜一猜。

  a.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

  b.猜一猜。

  师: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猜对的会赢得大奖!

  生:(兴奋)愿意!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生1:他是按圆、三角、星星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他摆错了,前面是按红五星、黄五星这样的顺序摆,后面是按三角、圆、星星这样的规律摆,他摆的是两个规律。

  师:(指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问)老师想用你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按照他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生: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我摆的规律吗?如果从左往右看,下一个学具是什么?如果从右往左看,下一个学具又是什么呢?(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回答。)

  师:还有谁想上来展示作品?有这么多呀!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猜一猜。

  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

  师:指用两三种学具我们就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自己。(连续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东西还真不少!那么,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一起来打扮教室好吗?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彩带、彩旗、小动物和美丽的小星星,四人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打扮教室,再由小组长上来领取东西。要求用今天我们学的按规律来摆放这些东西,开始。

  (四人小组先商量,再由组长上讲台领取东西,然后开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规律摆放东西,打扮教室。)

  师:教室漂亮吗?(漂亮)好,那么大家互相参观一下,说说其他组的规律,或是提一些更好的建议。

  (学生参观,相互说规律提建议。)

  全课结束

  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找规律”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造成了阻碍。

  在这节课中,我初步认为教学目标是:a.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b.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c.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情境导入

  听歌曲《新年好》创设过年的情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的理念。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接节目的到来,这与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然后学生观察说出教室里有彩旗、灯笼、花朵,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是有顺序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课题──找规律。

  2.认识规律

  这里分三个层次,由浅到深,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再把“灯笼”图和“小朋友排队”图同时出现,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最后出示小花的排列图。原教材中的小花的规律是按绿、红重复出现排下去,但在这里我把小花的规律改为绿、红、黄重复出现,这样就提高了难度,深挖了教材,也是以“放”为主,让学生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这样安排的目的如下:

  a.遵循了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过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要求。

  b.改变原教材小花的规律,可以避免例题的过于相似。小花由原来的“绿、红”为循环变为“绿、红、黄”三种不同的颜色为循环,不但提高了知识的难度,也避免了学生觉得例题枯燥无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且为下一个环节中出现的复杂规律做了铺垫。

  3.动手学习

  先让学生做第89页按规律涂色的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更好的铺垫。接着再完成第88页的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这个环节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大胆用“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4.联系生活、找身边的规律

  学生通过按规律摆学具这一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得到进一步加强,已经可以判断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这个环节出现得很贴切,接自然,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不但为下一个环节“用数学”做了铺垫,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

  5.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先出示主题图,与课前的情境相呼映,情境贯穿首尾。从而提出实际问题:“快过节了,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有规律的打扮教室吗?”放手让学生去挂彩带、插彩旗、贴小动物,这些东西数量多,一个人很难完成,这里就出现了有必要的“合作、交流”,符合新标准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专家评析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在教学时,陈老师能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教材,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规律,如:小花的规律由绿红相间改为绿红黄相间,让学生经历小旗、小朋友、灯笼这些简单规律的摆放后,出现较复杂的规律,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思维不断深化。

  另外,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以及学习方法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这节课,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性经验。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别人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

  再有,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在教学时,教师不仅注意在课的开始创设学生熟悉的“过新年”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还注意把这些情境贯穿在一节课之中,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摆小旗、摆灯笼、摆三种颜色的花等感受规律,又通过摆学具、摆花、摆玩具等让学生创造规律。

  整节课,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小组合作方面缺乏指导。如,在课的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教师准备的东西布置教室这一环节,各小组几乎都没有讨论,而是直接摆,造成有些已摆好的又有学生取出来或添上,没有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优势。

《找规律》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找规律》的教案】相关文章:

找规律教案01-02

找规律教案03-29

《找规律》教案02-20

找规律教案02-19

《找规律》教案03-26

大班教案《找规律》06-26

《找规律》大班教案01-02

《找规律》大班教案03-25

中班教案:找规律03-17

找规律教学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