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02 08:42:5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教育目标:

  1、运用线条、图形、色彩的混合运用装饰花瓶或花朵。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设计花瓶或花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创造力。

  4、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重点: 能运用线条、图形、图案和色彩的混合运用装饰花瓶和花朵的画法。

  教育准备:

  1、范例四幅,小组画框框架各一副。

  2、音乐磁带《轻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

  3、幼儿油画棒、黑色水彩笔、剪刀、固体胶水人手一份。

  流程设计:导入情境——>讨论欣赏——>联想创作——>引导讲评

  教育过程:

  一、导入情境

  出示一个用黑塑料袋包裹起来的花瓶,让幼儿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用手摸一摸,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讨论欣赏

  1、讨论一

  师:来来来,我们来猜猜这只花瓶上有什么图案!

  (幼儿扩散,幼儿说什么教师就示范画什么)。

  2、 讨论二

  问:这花瓶上会插上什么样的花朵呢?

  (幼儿扩散,幼儿说什么教师画什么)。

  3、欣赏

  (1)出示四副画来请幼儿欣赏。看看画框和框里的颜色怎样?(画框里面的颜色尽量少和边框的颜色一样。)

  (2)看看花瓶里的花漂亮吗?这些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高低)

  三、联想创作

  1、请幼儿闭上眼睛想一下,你准备用那些各种线条、图形以、颜色来画花瓶或花。

  设计前要求:先想好用什么线条、什么图形,画好要鲜艳的颜色,涂色要均匀,向一个方向涂,看谁设计得花瓶或花朵最漂亮。

  2、幼儿设计花朵或花瓶、老师巡视指导,同时提出设计花朵或花瓶的要求。(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性,设计图案。)

  3、设计、画好的组,进行组合粘贴。(共同协商,合理组合)

  四、引导讲评

  师: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集合了(集中幼儿注意力)

  1、 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做了几副花?(幼儿数数)

  2、 你们数的真不错,还剩下一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去看一看小朋友们设计的花瓶和花朵吧!(幼儿绕教室走)

  3、 师引导幼儿看花瓶上的花纹,有些什么形状的、颜色的等。

  (1)评价别人作品。

  (2)评价自己作品。

  (3)看看哪一副作品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哪一朵花或哪一只花瓶画的最好,为什么?有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

  五、活动结束

  1、教师打开黑塑料袋,幼儿看到了里面的花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幼儿都认为自己《一瓶花》最好看,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成功的喜悦。)

  2、听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跳邀请。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名称

  独特的指纹

  二、活动年龄班

  大班上学期

  三、活动由来

  (一)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有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的有关事物和现象的具体、个别的经验。它是直接的、具体的、具有描述性的,而不是间接地、抽象的、解释性的。所以,我设计了这个观察类的科学活动设计。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改变,当这些直接的、间接地经验与幼儿已有的经验不一致时,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同化、整合就导致了幼儿认识的改变。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儿童的科学带有主观性的色彩,儿童不能可观的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性质,而往往从主观的意愿出发。正如皮亚杰说过的,游戏是"儿童所选择的使自己相信的现实"。儿童常常在这个假象的情景中观察着现实、探索着科学。

  (二)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科学学习目标和内容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在探究中与他人合作。我设计的此活动就是想要儿童在观察中发现、分析指纹的独特,并能与伙伴进行合作交流,体验到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的喜悦。

  2、《纲要》在科学领域的内容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指纹这个事物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的,也很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比较好开展活动。

  3、《纲要》还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独特的指纹这个活动会为幼儿提供指纹图片,指纹画,指纹的家的指示牌等等材料,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分享交流。

  4、《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要包括: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指纹的这个活动正是想实现这几个目标。

  (三)个人了解的情况

  在暑假时参加的补习班中,有许多幼儿园的小朋友,我发现在一次用染料涂色的活动中,一个小朋友的大拇指上沾上了颜料,印到了画纸上。同组的小朋友发现了,都来印自己指纹,他们发现,怎么有的指纹形状是一样的,有的是不一样的,于是跑过来问我。《纲要》中提出:"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认识指纹、了解指纹。这个活动正是在幼儿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得来的。

  四、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指纹,了解其外形特点及三种类型,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观察比较指纹,并能分辨不同类型。

  3、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仔细观察,体验发现的快乐。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五、活动准备

  1、物质环境及材料准备:指纹画一张、指纹类型PPT、警察破案短片、观察记录卡片、指纹的家指示牌、指纹身份证卡片、印泥、抹布。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六、活动基本环节

  (一)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指纹画,引导幼儿发现指纹。

  -直接出示指纹画,让幼儿观察,提问:这些画和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用手指印的)

  -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在哪里?看一看,是每一个手指上都有的吗?像什么?

  (二)活动过程

  1、了解指纹的类型,观察自己的指纹。(实现活动目标1)

  (1)看一看和旁边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指纹)

  总结: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2)我们现在知道了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们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指纹PPT)小朋友们看,第一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二种叫蹄型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马蹄;第三种叫涡型吻,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卡片,小朋友要仔细看看自己的指纹,把每一种类型的个数写在卡片上。(考虑他们可能不识字,卡片上有三种指纹形状的图案,这个环节老师可参与到小朋友中与他们共同观察。)

  2、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指纹类型的认识(实现活动目标二和目标三)

  -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不同的指纹长什么样子,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指纹的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但是经过上课之后,让我又有了几点新的想法:

  1.活动的导入。

  导入部分我原来的引导语较为平淡“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欠。如果我设计为: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师伸出手指问幼儿,幼儿即兴回答。)这样的提问设疑,可以使幼儿发散思维的大胆去想、去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说“手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能够与“导入视频”中的环节吻合,既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与视频巧妙的结合!

  2.幼儿操作“印指纹”部分。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则,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环节整合“数学领域内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领域”,却没有适时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的指纹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导致了后面的点数环节出现脱节,可见,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不如就让幼儿用放大镜来直观的观察自己的指纹,然后将观察到的记录到记录表上,这样或许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能够让人觉得本节课是由科学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动而呈现出闪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儿已会识字的能力。

  在认识指纹的环节中,我本想有一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指纹的样子,为三种不同的指纹起名字,从而起到发散幼儿想象力的目的。结果,在出示指纹图片时,下方写上了指纹的名字,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发散思维,就被指纹的“正确”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仅没有展现出“发散幼儿想象力”的闪光之处,还适得其反,显得老师不够灵敏!

  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幼儿社会性的目标是形成完整的自我。认识自我是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一切积极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都有他的特长是值得大家认识和学习的。幼儿自信心的强弱,是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从引导、欣赏自己的优点上切入,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改善自信心。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自我介绍、特长展示等,使幼儿形成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电视机、实物投影仪、教师和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布、 针等。

  活动过程:

  1、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引导幼儿观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1)引起幼儿玩游戏的兴趣。

  “老师这儿收集了许多我班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看着照片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游戏名称与玩法。“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请你猜猜他是谁》,老师把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映在电视屏幕上,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你觉得大家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才能使游戏玩得更有趣?”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幼儿开展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

  ①教师在投影仪上依次展示本班幼儿和教师小时候的照片,引导幼儿根据相貌猜测。

  “他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他有什么特点?”

  ②教师小结:每个人的相貌都各不相同,没有哪两个人会长得一模一样。

  2、通过自我介绍、特长展示,引导幼儿发现并大胆展示自己的长处,初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我们每个人不光相貌各不相同,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独特的长处是值得大家认识和学习的。”

  (1)教师自我介绍并展示特长。

  现场快速裁剪制做(儿童)吊带裙,并用别针别好,请一幼儿做模特展示。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展示自己的特长。

  “谁愿意把自己独特的'优点介绍给大家?”

  幼儿依次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如:唱歌、舞蹈、武术、自我服务等。

  3、向客人老师作自我介绍,和客人老师交朋友。

  “今天还来了许多不认识你的客人老师,你能礼貌大方向客人老师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1)讨论并回答“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作自我介绍呢?

  (2)幼儿自由寻找客人老师作自我介绍,了解客人老师情况,和客人老师交朋友。

  (3)教师小结: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交更多的朋友,小朋友要好好学习,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来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

  活动延伸:

  开展角色游戏《照相馆》,表现每个人的相貌特征。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以游戏“猜猜他是谁”为基本形式,教师通过形象直观性、趣味性的实物投影仪,将幼儿熟悉的小朋友展现在同伴面前,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取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调动了幼儿观察、比较、联想、判断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对隔近友爱的态度。本活动以“独特的我”为主题,开展了幼儿自我认识、评价、对同伴的认识、对同伴的评价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视屏幕上,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你觉得大家应该遵守哪些规则才能使游戏玩得更有趣?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幼儿开展游戏请你猜猜他是谁? ①教师在投影仪上依次展示本班幼儿和教师小时候...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浓重的色彩大胆地画出自己想象的事物。

  (2)会用颜料流淌法画背景。

  (3)感受色彩美,体验玩颜料流淌法过程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浓重的色彩大胆地画出自己想象的事物。

  难点:学习用颜料流淌法画背景,控制画纸的`湿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形象的经验。

s

  学具:16开铅画纸,油画棒、鞋盒盖、海绵等人手一件;清水每桌一盆,稀释的各色水彩色装在饮料瓶里每组一份,毛巾每桌一条。

  活动过程:

  一、了解课题,产生兴趣。

  1、说说魔术师的手有什么本领。

  2、说说假如自己有一双魔术师的手,要变什么。

  3、边欣赏课件,边仔细倾听老师朗诵画面的意境:假如我有一双魔术师的手,我要变一辆环保车,它会一边清理垃圾,一边植树,美化我们的环境……;。

  二、了解作画步骤和要求,继续学习色彩流淌画法。

  1、请把你想象的也画出美丽的图画。

  2、要求

  (1)要画得重和满。(线条画得重,颜色涂得满)

  (2)用色彩流淌画法画背景。

  (3)师演示并讲解颜料流淌画法:

  1)图画放进鞋盒盖,鞋盒盖竖起来。

  2)用海绵将画面打湿,让水湿透画纸。

  3)瓶口和画纸贴得近一点,来回画。(把瓶子当成笔一样,对着纸画。)

  4)让多余的颜色流到鞋盒的角落再倒掉。

  5)第一种颜色倒掉了,再换另一种颜色。

  4、限定作画时间:用6分钟画形、15分钟涂色、2分钟画背景。

  5、请说说有什么问题。

  三、大胆想象,专心作画

  1、请安规定时间完成作品。

  2、教师观察幼儿的作画情况,给予适时的提示和指导。

  四、评价

  1、先画好的可互相讲讲画里的故事。

  2、说说对画的色彩和线条的感觉。

  3、说说对颜料流淌画法的感觉。

  4、说说完成作品后的心情。

  活动延伸:

  可把以上画具投放在美工区里,供幼儿继续探索使用。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教师的艺术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经验。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发现快乐并获得快乐的情感。

  理解故事《小鱼找朋友》的基本内容,初步尝试分析故事的主题。

  运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及对主题的认识。

  活动准备

  1、三张背景图,三条不同表情的小鱼。

  2、每个幼儿一本连环画(留有幼儿填画的部分)

  3、音乐光碟《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伴奏带

  活动流程

  根据已知,提出未知—展开讨论,猜测内容—理解故事,分析主题—绘画表征,体现主题—交流讨论,游戏结束

  活动过程

  1、根据已知,提出未知

  出示第一幅图,(一条小鱼在水里孤孤单单的游着)根据幼儿对图的'了解,提出问题:“你从这幅图上知道了什么?”该问题的提出,开阔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从而简单明了的导入了主题。

  2、展开讨论,猜测内容

  这一环节是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引导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情节,教师通过出示图二,提出问题“小鱼为什么开心了?谁会来和小鱼做朋友?他们会说些什么?” 出示图三,提问“小鱼和好朋友在一起会干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在发展幼儿开阔思维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引导,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幼儿的语言转变成图画表征,并对好朋友之间交流的语言以有趣的符号来体现,如:####/&&&&/$$$$/@@@@等等,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为更好地解决活动难点奠定了基础。

  3、理解主题,分析主题

  教师通过提问:“图一的小鱼为什么不开心?”“图二的小鱼为什么开心了?”,通过小鱼情绪的变化,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得出结论:交朋友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4、绘画表征,体现主题

  这是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亮点。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表征纪录。因为在上一环节有语言表达过渡到绘画记录的铺垫,相信这一难点在幼儿的说说、画画中就可以轻松解决。

  为了体现语言与绘画表征的结合,我在幼儿记录时进行语言引导“你觉得谁会来和小鱼做朋友”“他们会说什么呢?”等等,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更好的承接下一环节,为幼儿的语言讲述再次奠定基础。

  5、交流讨论,自由结束

  幼儿根据自己的连环画内容以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在这一环节之中,《小鱼找朋友》的故事将会因幼儿的想象而变得更加丰富,也会使幼儿的自制画册变得更加有趣、充实。

  活动延伸

  针对班内幼儿可开展“好朋友”专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寻找朋友,并在班内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好朋友》画册。

  活动特色

  1、问题提出的发散性

  2、活动设计的创新性

  设计意图

  对于现在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成了自私,不合群,性格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结果。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幼儿一个阳光、自信的性格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小鱼找朋友》这一语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2、养成幼儿爱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青虫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青虫

  1、教师出示小青虫

  2、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认识它吗?

  二、制作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

  2、将图形剪下,沿线折叠。

  3、先将小青虫的头贴找叶子上,再把折好的身体贴找头的后面。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手工纸和剪刀。

  2、教师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安静。

  3、教师提醒幼儿要剪得工整,不要留出小白点,请幼儿将废纸扔进垃圾桶,不可随地扔垃圾。

  4、教师来回巡查并指导

  ——帮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

  ——提醒幼儿教师提醒幼儿要剪得工整,不要留出小白点,请幼儿将废纸扔进垃圾桶,不可随地扔垃圾。

  四、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学习拍皮球。

  2、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培养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

  3、在拍球过程中让幼儿初步感受到手掌拍的力量和球的`关系使幼儿手眼协调。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球。

  活动过程:

  1.新学队列:成体操队形散开。

  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反复练习,逐步熟悉队形散开、集合方法。

  不同形象走。

  徒手操:手腕和脚腕活动、膝关节运动、正压腿。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拍球动作。要求:用手向下拍一次球后,用双手接住球。幼儿分散练习,教师巡视。

  3、教师教幼儿连续拍球:用手将球拍下,当球弹起后,再接着一下一下地拍。幼儿练习。

  4、单手拍球,边走边拍,要注意节奏。

  5、双手交替拍球。

  6、手拍小皮球,我们绕圈走。

  7、游戏"看谁拍得多"。

  8、结束。表扬学拍球认真的幼儿,带领幼儿将球送入筐中。

  附:儿歌

  大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

  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

  结束部分:做放松动作。

  多元价值分析:

  1、拍皮球是民间游戏的一种,孩子们对拍皮球非常感兴趣,皮球除了"拍"以外还有很多玩法,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想象力、创造力。

  2、拍皮球锻炼了幼儿控制手掌用力程度,能培养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以及动作的敏捷性,促进节奏感的发展,提高运动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能,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11-26

(经典)大班教案07-29

大班教案(经典)07-30

大班教案(经典)09-05

【精选】大班教案11-02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精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