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9 07:46:1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大全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运用)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3、PPT课件

  课时安排

  课时 2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落实知识点

  活动一:

  巩固生字词

  观察图片并填空感知生命

  PPT图片一组句式:

  生命是()。

  初步了解生命的美好

  活动二:

  默读全文。

  思考:问中写了几个事例?

  了解课文内容

  活动三:

  为每个事例概括小标题

  示例:提取准确信息

  概括段落大意

  活动四:

  朗读法学习:飞饿求生自主品读:轻声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PPT:重点段落和词语

  品读、背诵

  理解:飞饿珍惜生命

  活动五:

  用讨论法学习:瓜苗破土

  PPT:重点段落和词语

  整理、点拨概括、板书

  理解小草生命的顽强

  活动六:

  用体验法学习:

  聆听心跳

  1、 感受心跳

  2、 句子:着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感受生命的活力,产生珍惜生命的情感

  活动六

  背诵课文:先背诵喜欢的`段落,再背全文

  引读背诵

  积累精华

  课堂练习

  1、PPT:班长林昊图片

  填空:生命因( )而美丽。

  2、反复诵读喜欢的段落

  课堂小结

  再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积极主动,效果较好。不足:第一课时密度很大

  作业布置

  写写学习本课的体会、能力训练册。

  教学后记

  课堂练习设计合理。读书密度集中。不足:写的时间少了。对于背诵练习,能够体现差异性教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背诵重点段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精神;

  2.学习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3. 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2.难点: 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摆谱 (摆门面或摆架子) 习以为常(常常作某件事,成了习惯) 烙lào印 鸣锣开道(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要行人让路。现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 肃静回避(严肃寂静,闲人避开) 渊源 (比喻事情的本原) 一视同仁(同一看待)

  二、课文研讨:

  (一)研读课文,回答:本课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练习一)

  ——“两会”车队以前可以一路绿灯,现在跟社会车辆一视同仁。

  (二)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请在书上找出。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三)请用提纲形式梳理出作者分析这一现象的思路。(练习一。做这题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1、教给学生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其思维步骤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地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常见的基本方法有:

  ①摘录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②分层归纳法。用多层归纳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要先分好一个段落的层次,再弄清每层的意思,然后归纳这个段落的`大意。

  ③归纳中心句。有许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其实,没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个中心,它融合在字里行间。这就必须把中心归纳总结出来。

  ④缩句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段落的句子加以压缩,即压缩句子的次要意思。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添加或改写个别词语。

  ——2、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 摆出新现象: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③归纳中心句)

  第二部分: 逐层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的正确性。(②分层归纳法)

  1、“两会”车队以前一路绿灯,让市民生活受到干扰,是搞特殊化。(④缩句法)

  2、开好“两会”并不是非得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①摘录归纳法)

  3、让“两会”车队一路绿灯的惯例,带上了特权、特殊化的烙印。(④缩句法)

  4、在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必须遵守。(④缩句法)

  第三部分:结论。强调中心论点,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③归纳中心句)

  ——3、本文总思路: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新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逐层论证它的正确性──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结论)

  (四)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对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的新现象作出评论,指出它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重大意义。

  (五)这篇课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哪些特点?(练习三)

  1、来源广泛,4个论据来自古今中外,支撑论点更有力。

  2、穿插使用,有简(大家熟悉的)有繁(大家不熟悉的)。

  三、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学习第16页知识短文《评事论理表见解》。

  【教学总结】

  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练习反馈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环节,组织语言,串联20xx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情景式导入。20xx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重提这些重大事件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经过适当引导,可以很快进入时事评论的学习。

  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两个问题:一个是本文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一个是在原文中找出中心论点。这两个问题紧紧的围绕文体展开,抓住议论文三要素,提纲挈领,一发带全身。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快速把握文本中心内容。

语文教案 篇3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出示插图,看图并引导叙述图意。

  ①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②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③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四、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用不同符号分别划出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和燕子的性情特点的句子。

  (2)、讨论解答。

  (3)、练习背诵。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

  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练习背诵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出示画面

  ①、理解第3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②、理解第4自然段

  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指名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练习背诵

  六、作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

  1、学生对燕子外形描写接受较快。

  2、对课文学习感情浓厚,掌握了描写燕子外形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掌握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 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⑶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了解母亲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2、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学生交流汇报所收集到的'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2、了解圣诞节,学生看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录像(或图片)。

  3、谈话:

  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给予树”)

  5、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字音。

  ⑵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正音。

  ⑵ 出示词语读词。

  ⑶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如:

  援助中心、沉默不语、仁爱、如愿以偿。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生汇报,师点拨。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

  1、指名分节读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等会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

  2、先读读,再组词。

  3、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写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

  5、评议: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生展示)

  6、学生练写: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作业

  抄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