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7 07:51:1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必备【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必备【4篇】

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有压力。

  2.在自由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探索的愿望。

  3.知道实验的成败与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有关。

  经验准备: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物质准备:1.水盆、玻璃杯、乒乓球、泡沫小船人手一份。2.报纸人手多份。3.擦手布每组两条。

  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不怕湿的报纸。

  1.幼儿认识材料:水盆、玻璃杯、报纸。

  2.引题。教师问:“玻璃杯里有什么?”

  教师将报纸塞入杯底,倒扣入水盆里,问:“报纸会怎么样?”

  3.教师提出实验任务:“报纸到底有没有湿?请你们自己试试看”(提醒幼儿回忆刚才教师的操作方法,杯底朝上,杯口向下)。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5.集中讨论:

  (1)“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最后得出结论:杯子歪了,水中出现泡泡,报纸湿了;杯子笔直的,没有出现泡泡,报纸是干的。

  (2)“为什么杯子笔直放入水中,没有出现泡泡,报纸是干的?杯子有点歪了,冒了泡泡,报纸就湿了?”

  (3)教师小结:当杯子斜着放下去或斜着拿上来时,杯子里的空气就跑到外面去了,水面上出现了泡泡,空气的力气变小了,当不住水的力气,水就到杯子里了,报纸就湿了。

  6.幼儿再次操作,加深幼儿的'理解

  二、实验二:会升降的乒乓球。

  1.认识材料:乒乓球。

  2.将乒乓球放在水中,让幼儿看看乒乓球在水的什么位置上。

  3.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如果你们象刚才那样将玻璃杯口对准乒乓球笔直的倒扣进水里,乒乓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呢?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5.集中讨论:你刚才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乒乓球会沉到水底?

  6.教师操作。

  7.总结:空气有压力。

  延伸活动:

  建造“海底船舶基地”。(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本周是学习“爬呀爬”这个主题,孩子们开始对于各种各样的爬行动物产生了好奇与浓厚的兴趣,此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孩子比较熟悉的三种爬行动物作为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既让孩子们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地增强了孩子们对于各种爬行动物的兴趣与认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爬行动物,感知他们的外形特征。

  2、通过游戏,感知体验爬行类动物不同的爬行方式。

  3、模仿动物的爬行,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乌龟、螃蟹、蛇等爬行动物的图片。

  2、乌龟、蛇爬行的视频。

  3、冬眠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题激趣

  1.师幼复习《小手爬》

  师:我们学过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小手爬》,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唱一遍吧!

  2.说一说会爬的动物(出示图片)

  师:我们人的小手真灵活,可以爬来爬去,那你知道那些小动物也会爬?

  (总结幼儿说出的小动物)

  二、动物是怎样爬行的

  1.观察认识乌龟(观看视频+游戏)

  师: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在水里和陆地上他是怎样行走的?你还知道乌 龟有哪些奇特的`本领?

  小结:

  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壳,当其他动物伤害他的时候,乌龟的头和四肢马上会缩进壳里去。乌龟四肢的脚趾间都有蹼,所以,乌龟也能在水里游动。乌龟的行动很慢,消化也比较慢,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2.知道螃蟹的爬行方式

  师:谁知道螃蟹是怎么爬的?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模仿一下。

  小结:螃蟹爬行方式很特别,它不像其他的小动物一样向前爬,它是横着爬的。

  3.观看视频——蛇的爬行

  a、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蛇?在哪里见到过?(对蛇的生活习性稍微说一说)

  b、蛇是怎么爬行的?它有脚么?那是用什么来爬行的?

  小结:

  蛇的种类很多,蛇没有脚,但他能依靠身体向前爬行游动。蛇分有毒和无毒的两种类型。大多数无毒蛇的头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

  三、学一学动物的爬行

  1、爬行动物的特征

  师:你们知道这些动物中谁需要冬眠?把它贴到背景图上吧。

  小结:大部分的爬行动物在严寒的冬季要冬眠。

  2.游戏:爬呀爬。

  出示乌龟、螃蟹、蛇三种动物让幼儿自主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模仿其爬行。

  活动延伸

  去图书角看关于爬行动物的书。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和了解蝌蚪的生长环境,知道蝌蚪长大后就是小青蛙。

  2、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产生热爱动植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白鱼潭社区 大太阳伞 透明塑料瓶和小鱼网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你见过小蝌蚪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大了是什么?

  你知道哪里才有小蝌蚪吗?我们一起去社区找一找。

  二、找蝌蚪

  教师带领幼儿去社区找蝌蚪?去幼儿猜测的.地方找一找?

  教师带领幼儿到事前看好的目的地,请幼儿找一找蝌蚪,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大家一起观察蝌蚪,感受观察的乐趣,了解蝌蚪的生长环境。

  三、看蝌蚪

  教师请幼儿围坐在草坪上,观察透明塑料瓶里的蝌蚪。

  蝌蚪像什么?你喜欢它吗 ?

  教师小结:蝌蚪长大以后就是青蛙,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最爱吃害虫,帮助农民伯伯保护庄稼。

  四、游戏“青蛙妈妈蝌蚪宝宝”

  青蛙妈妈在池塘抓虫,蝌蚪宝宝游来游去找妈妈,一边找一边长大,伸出后腿、伸出前腿,变成小青蛙,跳跳跳。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⒈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的。

  ⒉培养幼儿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⒊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⒋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

  ⒈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幼儿外形)

  ⒉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园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幼儿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大。

  ⒈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⒉请幼儿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⒊请幼儿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重了。我们长大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大,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活动评价:

  ⒈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⒉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