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9-20 08:33:3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7篇(优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7篇(优选)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说出云彩的形态。

  2、鼓励幼儿大胆的用棉花制作出不同形态的云彩。

  活动准备:

  1、天上的云彩录像;

  2、棉花、其它辅助材料(树枝、树叶、花朵、小果实等);

  3、照相机、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1、播放平时拍到的云彩变化的.形态,引起幼儿的回忆。

  师:小朋友,这是我们上次看到的云彩,老师把它们拍下来了,你们看看这些云彩像什么?

  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出示制作材料,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师:在天空中看到云彩变幻出的景象特别美,我们可以用棉花把它制作出来。

  教师出示棉花和其它辅助材料,提出制作要求。

  师:每人面前有一团棉花,它看上去像什么?可以用它做出什么来?也可以自己创造出一个云彩小动物。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制作出不同的云彩造型。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把幼儿制作好的云彩造型用照相机拍下来,放在视频展示仪上展示,引导幼儿观察这些飘过的云彩像什么,你最喜欢哪一朵云彩。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自己区分石头和泥土,了解他们的特质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和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包好的石头和泥土,盆子,水,树枝,抹布,报纸,幻灯片(石头和泥土做成的各种东西)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刚才去洗手的时候啊,老师悄悄地放了两个神秘的东西在你们桌上的报纸下面。小朋友先不要碰,两个小东西在睡觉呢。我们悄悄地把手放进去摸一摸好不好。

  幼儿伸进去摸师:什么感觉啊?是什么东西呢?

  师:小朋友们都摸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那我们现在把它拿出来闻一闻,看一看。哇,是什么呀?

  师:哦,原来是小泥巴和小石头啊。那手里的小泥巴和小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呢?

  师:那你们有没有看见过其他样子的泥巴和石头啊?都是在哪儿看到的呢?

  2、基本部分。

  师:我们刚才玩的时候呢,小石头也跑到泥巴头家里去玩了。你们看现在它都舍不得走了,(出示泥巴和石头混在一起)怎么办啊。小石头的妈妈还在家里焦急地等他呢。

  师:老师怎么都弄不开,你们试一试好不好。

  发给幼儿尝试,也包括各种分开的工具。

  师:好了,谁告诉老师你们用的什么办法。

  3、**部分。

  师:我们小朋友们想了各种办法终于把他们两个分开了。他们呀,都玩累了,我们来给他们洗洗澡好不好。

  分两个小组,每组发一个盆子,装好水,请他们把刚刚拆开的泥和水装进水里搓。

  师:好了,洗干净了就捞出来。

  师:(观看幼儿):咦?怎么大家都没有捞出小泥巴呢?他到哪儿去了呢?我们再找一找好吗。

  如果有幼儿说可以在太阳下晒把泥巴弄出来,就放在阳台边尝试。

  4、结束部分。

  师:原来泥巴在水里就看不见了。它还可以变形呢。那你们想象,除了变在水里藏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啊?

  师:哦,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种方式,老师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看到的石头和泥巴变成了什么样子。

  出示PPT,依依讲解图片。

  师:哇,我们看了这么多泥巴和石头变成的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怎么变呢?

  幼儿自己玩泥巴,做东西。

  延伸活动:

  陶艺课,请幼儿创造东西。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1和2,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初步学会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能形成另一个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各一张。

  2、《数学》上p.1。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1、2的`实际意义

  --教师根据画面自编《捉迷藏》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说一说,大树后面藏着几头狮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使幼儿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一头狮子。

  --想一想,树上有1只松鼠,怎样才能变成2只松鼠?引导幼儿说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来就是2只松鼠。

  --让幼儿在图中找出数量是1和2的其它动物(或其它物品),并用语言正确表述。

  --说一说,树干上藏着的数字分别是什么?

  二、引导发现

  --说出数字1和2分别象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由数字联想到许多物体的形象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创意。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数量1或2的物品。

  三、活动结束

  四、课后回顾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随着孩子们认知水平的发展、生活经验逐步扩大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中班(4-5岁)的孩子们与同伴、成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良好的交往技能和沟通技巧,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甚至还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引导中班的孩子们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守秩序、不拥挤、会排队等待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更能培养他们遵守公共规则的良好习惯,避免意外事件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伤害。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并且不大声喧哗。

  2、有初步的自我约束意识,养成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习惯。

  3、体验排排队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拱形门3个,呈曲线形放在草地上。

  2、幼儿排队活动的相关图片和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

  3、水彩笔和绘画纸人手一份。

  4、摄像机一部。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游戏《钻山洞》,激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玩《钻山洞》游戏,体验无秩序可能带来的危险。

  2、教师介绍游戏场地并告知游戏规则:这里有三个山洞,孩子们可以自由的钻,看谁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个山洞,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山洞。

  3、幼儿在自由的玩《钻山洞》游戏,教师拍摄记录幼儿在活动的拥挤、无序、碰撞、掉鞋等行为。

  二、教师播放拍摄录像,引导幼儿分析、讨论、总结快速和安全钻过山洞的办法。

  1、师:"孩子们,看了老师刚才拍的录像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呢?"2、教师小结:钻山洞时,大家要从同一个山洞出发,拍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不掉队,这样做就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个山洞了。

  三、教师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请幼儿再玩《钻山洞》游戏,丰富经验。

  1、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及时鼓励幼儿排好队、守秩序的行为。

  2、师:"孩子们,刚才玩那边《钻山洞》有什么感觉啊?为什么呢?"教师帮助孩子梳理过程,丰富经验。

  3、教师小结:当很多人一起做同样的事情时,只要大家排好队、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地把事情做好。

  四、教师逐一播放幼儿排队活动的相关图片,迁移、拓展幼儿的经验。

  1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啊?大家是怎么做的啊?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大家排队、有秩序地做事?

  教师小结:孩子们,我们和爸爸妈妈在商场缴费、车站上车、游乐场玩大型玩具时,都需要大家排好队、有秩序的进行。

  五、请幼儿为需要排队的地方设计一个排队标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活动延伸:

  将幼儿设计的标志张贴在活动室相应的位置,如把"排队洗手"的标志张贴在盥洗区墙面上;把"排队取水"的标志张贴在口杯橱上。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题目:“宝宝”不见了

  二、【活动目标】通过实验活动,感知糖和肥皂溶解得快慢与它们的体积和状态有关。

  三、适用对象: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玻璃杯、一次性汤匙、不同形状的糖(粉状白糖、方糖、冰糖)、肥皂两块(大小相同)、盐、温水、冷水等。

  五、【活动过程】

  1、瓶里装有同样重量的白糖、方糖、冰糖。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糖分别放人盛有同样多冷水的杯子里,哪种糖溶解得快。

  2、幼儿讨论。 (1)白糖溶解得最快。 (2)方糖第二。 (3)冰糖最慢。

  3、做一做。 (1)将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分别放人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哪一杯里的冰糖溶解得快? ①在热水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②水是黄色的。 (2)两块大小一样的肥皂宝宝,将其中的一块切碎;然后分别放入水温相同、水量相同的两个杯中,哪个杯里的肥皂溶解得快? ①切碎后的肥皂溶解得快些。 ②整块的肥皂溶解得慢。 (3)将两勺盐宝宝同时放入水温相同的两个杯里,其中一杯用小勺搅拌,哪个杯里的盐宝宝溶解得快? ①用小勺搅拌溶解得特别快。 ②不搅拌的盐溶解得慢。

  4、说一说,怎样使“宝宝”在水中溶解得快。 (1)提高水温。“宝宝”溶解得很快,但不如温水加搅拌的方法快。 (2)实验前把东西弄成碎块。 (3)东西放入水中时,不停地搅拌。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让幼儿讨论,哪些物品在水中容易溶解。

  2.提供切碎物品的刀不应太锋利,教师应正确引导握刀方法,以免伤手。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不同形态的可爱的奶牛。

  2、大胆想象奶牛的快乐生活,添上相关的周围背景,使画面饱满、丰富。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奶牛场图片一幅、幼儿8K画纸、记号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奶牛长得什么样?它在哪里生活?

  2、我们天天都喝牛奶,让我们一起感谢奶牛:“你吃青草,我喝奶,谢谢你花奶牛”。

  二、观察图片,了解奶牛。

  出示“奶牛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奶牛的形态特征,了解奶牛的'生活习性,以及挤奶、工厂加工牛奶知识等。

  三、怎么画奶牛。

  1、奶牛真可爱,那怎么画呢?(教师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画奶牛,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画法。)

  2、教师小结幼儿画奶牛的方法,编成儿歌:扁扁圆圆大鼻子,鼻子上面大拱门,拱门中间左右开,两个小门变脸颊画上圆圆大眼睛。头上两个弯弯角,牛角下边装耳朵,大大方形是身体,身体下边有四腿,后腿牛奶挤一挤,喝上几口好营养。不忘添上细尾巴,赶走烦人小虫子。

  3、奶牛身体是什么颜色?奶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可以在它周围添画点什么?

  四、奶牛的快乐生活

  1、鼓励幼儿把奶牛画大,画出大小和形态不同的奶牛,大胆想象奶牛快乐生活的情景。

  2、引导幼儿添画相关场景,使画面饱满、丰富。

  五、我的可爱奶牛故事

  1、相互欣赏作品,将自己的画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

  2、将作品布置在画廊,幼儿命名主题:快乐的奶牛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获取有关火的具体经验,知道火能发光、发热。

  2.通过观看录像神奇的火,了解火对人们的用处和危害。

  3.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火的认识。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通过观看录像神奇的火,了解火对人们的用处和危害,知道火能发光发热。

  活动难点: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火的认识。

  【活动准备】蜡烛;有关火的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一、通过操作,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火的具体经验。

  1.谈话

  师:你们见过火吗?火是什么样子的`?

  2.操作

  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

  师:蜡烛上的火焰是什么样子的?

  二、联系幼儿日常生活中有关火的经验。

  师:请你想一想,你还在哪里看见过火呢?

  三、观看图片、录像,了解火的用处和危害。

  1.播放视频

  师:火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吗?没有火会怎么样呢?视频里火在我们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2.播放图片

  师:火在生活中有没有坏处呢?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

  师:火有什么害处呢?小结:火能发光、发热,发电,火还能推动飞船上天,火还可以取暖、烧烤食物等。火还有什么用处呢?古代烽火台上的烽火可以用来传递信息,焰火在节日里给人们带来欢乐。火对我们有很多用处,可是火椰油害处,火能烧毁森林、房屋,还能把人烧死。

  四、总结师:火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人类的朋友,为人类做贡献。但是火有时也是我们的敌人,会伤害我们。我们要好好利用火。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经典)08-05

中班教案[经典]07-24

中班教案(精选)08-02

【精选】中班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