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9-11 08:20:1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美术教案【经典6篇】

美术教案 篇1

  学科: 初二美术(苏教版)第三册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初二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教学,属于工艺设计课,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遍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将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构成是教学重点,如何分解与组合基本形是本课教学难点。《基本形的构成》是平面构成教学的第一课,它知识点多、抽象性高、课堂演示难度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多媒体清晰可变化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平面构成实际是点、线、面的构成,关于点、线、面的特性,学生在已往的图案

  学习中已有所知,而图案的'形式美的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等

  同样适合于平面构成;初二学生在数学上,对几何图形已经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有

  利于本课教学的进行。

  教学目的:

  1、 情意领域:通过平面构成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培养

  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掌握基本形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

  3、操作领域:通过基本形构成的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完成有个性的矩形分解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即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

  教学难点: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练习法相结合的综合教法。借助电脑多媒体可达到清晰、高质量的画面效果。使抽象的形态直观化,形象化,直接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准备:教师:电脑多媒体课件、部分以前学生的平面构成图片、分解的圆形、长方形纸片;学生:双面彩色纸、剪刀、胶水、作业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图见附图

  板书设计: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教学反馈:本课教学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平面构成图片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教师自制几何形图片的变化组合,让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基本形的构成方法并出色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开发;电脑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媒体,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直观的平面构成图片和基本形演变的过程,让本课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美术活动:咏鹅

  活动目标:

  在幼儿熟练朗诵古诗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鹅的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会熟练念古诗《咏鹅》、黑色卡纸、白色、淡蓝色、深蓝色、红色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国家,我们有很多外国人都没有的,谁来说说看?”

  幼:长城、长江、黄河、京剧等

  师:我们中国古诗也是很有名的,最近我们也学念了好几首,今天我们来念一首《咏鹅》给客人老师听听好吗?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把它画出来吧!

  二、欣赏感知,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情景化语言,让幼儿感知鹅的表现方法,使技能学习融入到情景中。)

  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示范。 师:两个蛋宝宝在草地上很孤单,小蛋宝宝想跟大蛋宝宝做朋友,于是小蛋宝宝拿起电话跟大蛋宝宝说:“你好啊,我们做个朋友好吗?” 大蛋宝宝回答说:“好啊,朋友。”(添画鹅的脖子)小蛋宝宝听了很开心,它睁开眼睛,戴上了一顶红红的帽子,张开扁扁的嘴巴说:“你好,你好!”

  师:你们猜猜看,两个蛋宝宝变成了什么?(大白鹅)

  师:你们真棒!猜对了!大白鹅很开心,张开翅膀,(添画翅膀),跳起舞来了!

  三、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情景化的语言来指导,幼儿的创作,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出不同动态的鹅。)

  草地上还有许多蛋宝宝也想变成大白鹅呢,你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吗?

  指导语:

  1、提醒幼儿要找一大一小的蛋宝宝来变鹅宝宝。(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大小的蛋,区分鹅的头与身体)

  2、鹅宝宝可喜欢洗澡了,身上的羽毛都是白白的。(要求幼儿用白色油画棒均匀着色)

  3、提醒幼儿要变出神气的'大白鹅。(特征:细细长长的脖子)

  4、鼓励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鹅,并添画背景。

  四、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找找谁的大白鹅最神气!我们一起来学学自己画的其中一只大白鹅的动作,边学动作边念古诗。(特征、动态方面)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学时间】:第1周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内容】: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选择。)

  分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在作品中找出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地方。(引导欣赏作品的造型与色彩)

  解释:教师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或补充解说。

  评价: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想或提出改进意见。

  五、评述活动:感受自己的生活照片,美在哪里?

  找一找: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提供相关词语让学生选择,如快乐、亲情、有趣、可爱等)

  说一说:描述一下照片上的情景(引导细致的观察),自己在干什么?

  画一画:我的童年。

  评一评:我的作品美在哪里?同学作品美在哪里?(与同学作品比较一下)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 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格画短短几格涵盖了一个事件的发 生、情节转折及幽默的结局。让人看完不觉莞尔,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四格画 着重点子创意,画面不需很复杂,角色也不要太多,对白精简,让人容易轻松阅 读。本节课创新意识很强,要求学生能用一幅四格画来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并 且故事要有连贯性,教师需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 思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四格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用四格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创新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创作连环故事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四格画的形式画出来。

  四、教学难点:故事要求有连续性。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 .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或者连环画吗?都看过什么?你喜欢哪个形象?讲了一 个怎样的故事?

  2. 欣赏四格画 播放四格画, 请学生起来总结四格画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创作一幅四 格画的话,你想选取什么题材?

  3 .讲解四格画的创作过程 四格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点子的 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要创作一幅优秀的四格画要求画面表 现强烈,要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并且能完整的讲出一个故事来。

  4 .学生讨论、交流创作思想 。

  5 .提出要求,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幅你感兴趣的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四个关键、精彩的画面, 并命名。

  6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欣赏评价

  (三)课后提升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试着创作六格画或者八格画。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

  2、巩固团、搓、压、捏等技能。

  活动准备:

  1、彩泥。

  2鱼图片及教师做的鱼。

  3、幼儿掌握基本的捏泥技能,会说儿歌《三条鱼》。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儿歌《三条鱼》的游戏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了解鱼的外形特征

  1、观察鱼的图片,了解鱼的外形特征,观察后让幼儿描述鱼的外形特征。

  2、小结:鱼的外形特征主要是身体较大,比较扁,有尾巴,身上有鱼鳍和鱼鳞。

  三、教师示范

  1、出示教师制作的'鱼让孩子观赏。

  2、教师示范

  用泥团成小圆球再压扁,用两个食指夹成三角形代表鱼的身体,用更少的泥团成小圆球再压扁,用两个食指夹成三角形代表鱼的尾巴按在鱼身体后边,用彩泥团圆压扁做成眼睛,用彩泥搓成细条做成鱼身上花纹。

  四、幼儿制作鱼

  1、幼儿亲自动手创作作品,用彩泥表现鱼的主要特征。

  2、教师巡回指导并观察幼儿,重点针对让幼儿如何表现鱼的特征进行指导。

  3、在捏泥时,让能力强的幼儿捏自己想象中的鱼和富有个性的鱼,能力弱的幼儿可模仿教师制作的鱼捏。

  五、结束部分:

  1、欣赏幼儿作品。

  2、让幼儿说说各自设计的鱼,让幼儿互相吸取对方的长处。

美术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艺术流派和现代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3、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审美情趣,促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完善和情感与道德认识的不断提升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学习过程

  方法设计

  收集有关艺术方面的资料

  交流收集的资料

  1、课件展示不同形式流派的美术作品、现代产品

  播放课件

  出示问题: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有何不同?

  思考、讨论

  1、承认艺术多元化的事实。

  2、肯定自我的审美感受。

  3、尊重他人的审美选择和个性。

  多种形式创作

  补充小结

  2、总结现代艺术的特点

  3、就艺术多元化的问题开展讨论

  为你校的校园艺术节的活动设计一份海报

  学习本课的`感受

  对古代多元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认识多元化的艺术

  体会艺术创作的不同特点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通过辩论,得出的结论不止一个,这实际上正是艺术多与阿华影射的现状。

  体会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加深对艺术多元化学习的体会。

  教后反思

  体会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加深对艺术多元化学习的体会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2-17

美术的教案11-08

[经典]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经典]07-29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美术教案【精选】07-30

美术教案(经典)07-23

美术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