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02 09:02:3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经典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经典5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感知时间与活动的关系。

  2、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调整计划的能力。

  3、在设计与调整计划的过程中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制作计划表的各种材料;铃鼓一个;前期幼小衔接内容的墙面环境支持。

  2、经验准备:通过前期已开展过的'“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幼儿对小学的生活有初步了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十分钟”的长短,并了解哪些活动适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难点:理解活动内容和时间的关系及完善计划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结合墙饰进行谈话,引出“课问十分钟”。

  教师:前几天,小学生哥哥给我们介绍了小学的活动,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活动吗?

  幼儿:课间十分钟、上课、做操……

  教师:你们还记得课间十分钟他们都做了什么吗?

  幼儿:喝水、玩、准备书……

  2、活动开始:讨论并制订“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计划。

  我没踢球,要跑到操场上,来不及。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

  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体验。

  2、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发展音乐记忆力、表现力,培养幼儿宽于待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性格。

  3、引导启发幼儿能根据歌词内容,通过简单的表演动作理解歌曲。

  教学准备:

  《拉拉勾》音乐课件

  教学程序

  1、发声练习,让幼儿熟悉切分音和休止符。

  2、欣赏歌曲、情感体验:播放课件,幼儿看完形象生动的课件后,对歌曲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问:“这两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你怎么看出他们生气了?那么他们后来怎样了呢?和好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他们和好了?”

  3、教师边表演边范唱,引起幼儿倾听的欲望,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

  4、节奏朗诵歌词,首先请幼儿通过自己探索学习切分音和休止符的节奏。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引导幼儿学会切分音和休止符。然后在根据歌词内容运用语言节奏朗诵歌词。

  5、整体跟唱,分别采用集体无伴奏跟唱、根据歌曲情绪分前后两部分表演唱和分组表演唱的形式。

  6、运用简单动作表演唱,请幼儿自由选择伙伴两两一组尝试为歌曲配上简单的动作,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把生气和高兴的表情表现出来。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7、再请几组动作表现好的幼儿进行示范性的表演。

  8、活动结束,讨论:“和小朋友怎样才能做到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呢?”“团结友爱。”除了拉拉钩能使两个好朋友和好外,还有什么办法可让两个和好?孩子们自由的讨论并能将想到的答案用到歌词中。如:你伸出双臂我伸出双臂抱一抱我们又做好朋友。通过创编歌曲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大家一起玩音乐游戏“找朋友”,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里小凯的成长,自己尝试独立地故事。

  2。理解故事内容,能体会小凯和妈妈的不同感受。

  、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小字卡、大图书、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与幼儿交谈,你晚上是自己一个人睡还是和妈妈一起睡觉?

  二、自由阅读

  (一)出示大图书,交代故事名称,介绍故事中的人物。这天晚上,小凯和妈妈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幼儿有序取书,自由结伴阅读。

  (三)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从人物的表情中大胆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讨论分析。

  (四)教师播放CD,幼儿欣赏完整的故事。

  三、大图书阅读

  (一)教师带领幼儿集体阅读大图书,学习理解故事内容。

  (二)播放CD,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三)教师让幼儿试着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交流讨论

  (一)你有过害怕的时候吗?式什么事情让你害怕?

  (二)如果你碰到害怕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幼儿大胆讲述,教师作适当引导。

  附故事故事:《小凯的夜晚》

  晚上,妈妈躺在她的大床上睡着了,小凯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妈妈,妈妈!有什么东西正绕着房子跑呢!”小凯喊着。妈妈听了听,说:“那只是刮风的声音嘛。”

  “那......我能不能到你的床上去睡呀?”小凯问。 “不行,你长大了,应该自己睡。”妈妈翻了个身,又睡了。

  小凯听着外面的风声,又喊了起来:“妈妈,妈妈!好像有人在噼啪噼啪地走路,说不定屋顶上有小偷呢!”

  妈妈拉开窗帘,说:“看,那只是树枝在啪啪地敲打窗户,快睡觉吧!”

  “那......我能不能到你的.床上去睡呀?”小凯问。

  “不行,你长大了,应该自己睡。”妈妈说。

  又过了一会儿,窗外响起了“嘀嗒嘀嗒”的声音。

  “妈妈,妈妈!”小凯又叫了起来,“不好了,雨把窗户打开了!”妈妈又起来了,她重新关好窗户。

  “那......我能不能到你的床上去睡呀?”小凯问。

  “不行,你长大了。应该自己睡。”妈妈说。

  小凯又躺到了床上,他已经很困了,慢慢地闭上眼睛,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清晨,早起的鸟儿们叽叽喳喳地叫起来了...... “丁零零!丁零零!”闹钟响了。但是,妈妈和小凯谁也没有听见。

  因为,他俩都睡得太香啦!

  大班语言《月亮姑娘做衣裳》2套公开课视频+有声PPT课件+配套教案和反思幼儿园班本课程《柚子之韵》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背景:

  大班的孩子喜欢益智类的玩具,这种玩具要求动脑、动手,操作性强,往往具有挑战性。因此,根据他们现在的发展阶段,我为每一位孩子准备了一套七巧板,从易到难,放入益智区后,深受孩子的喜爱。但部分幼儿并没有掌握七巧板的拼搭规则和技巧,因此,我选取此内容进行教学。

  活动目标:

  1、认识七巧板,初步了解七巧板的拼搭规则。

  2、借助课件,尝试以多种方式用七巧板拼搭相关图案,感受七巧板的有趣。

  3、提高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七巧板的拼搭规则。

  活动难点:能够尝试以多种方式用七巧板拼搭相关图案。

  活动方法

  1、演示法:动画激发兴趣。活动通过动画,小熊借助七巧板的帮助,克服困难,得到了魔法棒,童话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操作法:操作体验乐趣。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动手、动脑中,尝试以多种方式用七巧板拼搭图案来帮助小熊寻宝。

  活动准备:

  1、《小熊寻宝记》课件。

  2、七巧板(每人一份)。

  3、教师七巧板操作卡片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七巧板

  1、(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看看是谁?(小熊)它有一套心爱的玩具——七巧板。

  2、七巧板里有哪些图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三角形?认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小结:就是这七个图形组成七巧板,"它们就像是7个好兄弟,相亲相爱不分开"。

  二、自由探索,初步感受七巧板的拼搭规则1、小熊很喜欢变魔术,瞧,它用七巧板变出了什么?

  2、你们想不想玩玩小熊的七巧板?把它拿出来玩一玩吧。(幼儿操作)3、谁来说说,你用七巧板拼的什么?

  教师小结:七个图形组合起来,就变成不同的图案。

  三、尝试用七巧板拼搭不同图案,大胆挑战,体验拼搭成功的乐趣(1)师:(播放课件)小熊一直想要一根魔法棒。终于有一天,它知道了魔法棒的`消息,于是,小熊迫不及待带着它的七巧板出发了。小熊带着七巧板走到岸边,想要过河,可是该怎么过去呢?提供"小船"的结构图,幼儿看图拼搭,教师指导。

  (2)(播放课件)小熊过乘着小船过了河,来到草地上。天黑了,小熊累了想休息,这时该怎么办呢?(搭一顶帐篷)提供"帐篷"的外形轮廓,探索几种不同的拼搭方法。

  (3)(播放课件)第二天,阳光明媚,小熊带上七巧板继续出发。走过森林,来到一个山洞前。小熊走进去,发现了藏宝箱。可是,宝箱却打不开,为什么?(因为有锁)创设集体合作的氛围,幼儿完成"正方形"图案,打开宝藏箱。

  (4)(播放课件)藏宝箱打开了,小熊终于得到了想要的魔法棒。小熊带着魔法棒,心满意足的回家了,为了谢谢大家,决定要把好玩的七巧板送给大家。

  四、延伸: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1、七巧板真好玩,它还可以变出很多不一样的魔术呢,让我们带着小熊送给我们的七巧板,再去探索更多有趣的玩法吧。

  教学反思:

  1、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孩子边动手摆边说。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使孩子在看、听、想、摆、说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七巧板的"玩法"。使孩子体会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2、在游戏中孩子以集体、个人、小组等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体会到了合作、分享、参与的快乐。

  3、此次活动虽是一节拼图活动,但是孩子把已有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有个别孩子进行了再加工。

  如果再上这节活动课,我不仅要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还要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孩子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欢笑。

大班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熟悉乐曲旋律和节奏,学习身体动作图谱。

  二、活动准备:

  1、乐曲CD。

  2、节奏图谱和动作图谱各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它是我们江苏水乡的民歌,名字叫《拔根芦柴花》,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它是一首怎样的乐曲?

  (二)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熟悉节奏。

  1、幼儿欣赏后提问:你感觉它是一首怎样的乐曲?(活泼欢快)

  2、再次欣赏,听一听它是几拍子的乐曲?(二拍子)教师记录节奏X X︱

  3、幼儿按乐曲一拍一拍地拍手。

  (三)出示节奏图谱,根据教师的.节奏进行练习。

  1、请幼儿找一找有几种节奏型。(4种 X XX︱X X X X︱X—︱X X︱)

  2、组织幼儿练习。

  (1)个别尝试。

  (2)集体练习。

  3、教师念节奏,看节奏图谱练习1遍。(发现问题停下来练习。)

  4、教师哼唱音乐,再次练习。

  5、幼儿随音乐看图谱拍节奏。

  (四)出示动作图谱,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

  1、引导幼儿观察动作图谱并尝试练习。

  2、集体练习。重点练习第二部分和最后一部分。

  3、随琴声集体练习两遍。

  4、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

  (五)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动作来表现乐曲,下次学习用乐器来演奏乐曲。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分声部动作,尝试用乐器演奏。

  2、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乐曲CD。

  2、铃鼓、小铃、圆舞板、大鼓等打击乐器人手一件。

  3、幼儿座位排成竖6排。1——2排铃鼓;3——4排小铃;5——6排圆舞板。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身体动作总谱”。

  (二)学习分声部动作。

  1、提出要求:两眼要看教师指挥拍打相应的身体动作。

  2、教师指挥幼儿练习分声部动作。

  (三)、幼儿拿乐器演奏。

  1、幼儿根据教师前一步骤,拿乐器看教师指挥进行演奏。(对于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练习。)

  2、再次练习。

  3、交换乐器演奏。

  (1)提出要求:

  A、注意倾听音乐,拿好乐器看好教师指挥演奏。

  B、X XX中强,较快。

  C、第二部分稍弱、跳跃。

  D、最后一部分稍强,热烈。

  (2)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

  (3)活动情况。

  4、幼儿再次演奏:在X X X处加入大鼓,效果会更好。

  (四)活动结束:

  1、教师让幼儿说说演奏结束后的感受。

  2、与小朋友合作得愉快吗?为什么?

  3、怎样演奏使得声音更加好听?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精选)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3

(精选)大班教案08-05

[经典]大班教案08-21

(精选)大班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