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31 09:51:03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小学语文教案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

  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畅所欲言。)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张家界旅游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思考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2、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

  三、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选择读书方法,读课文。

  2.指名汇报读。

  思考:“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野”在课文中指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二)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1.山野。(边讲边出示课件)

  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晃晃,使人看了惊心。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磅礴就是气势雄伟。从“千峰万仞绵亘蜿蜓”体会出这里的山峰又多又高,而且连绵不断,像“十进而画廊”一样。

  ③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里有各种各样随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高耸云霄;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拥一起,各种姿态应有尽有。

  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④以索溪峪的山与桂林的山、黄山、泰山、庐山作比较。

  2、汇报交流水“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水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与上一部分的一样,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的时候,老师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些方面。

  3、汇报交流动物“野”的部分:学习了索溪峪的动物野的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动物那一种自由自在的野性的美。

  4、汇报人“野”部分的.学习收获:学习了这一部分,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看课件亲眼目睹人进入索溪峪里那一种返璞归真的野性的美。

  五、总结升华

  索溪峪的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段优美的乐曲练习配乐朗读。

  2.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鉴赏习作本》上,并写下读后感

  3、为了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请每小组的同学讨论并设计一张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可以自己在画板上制作。也可以从网上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同时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爽、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凉爽”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好句。

  3.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品味文中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同学们,从图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徐徐的秋风,飘飘沙沙的落叶,多么舒服的季节。让我们跟着《秋天的雨》走进这个美丽的金秋时节。(板书,读课题)

  2.这不是春天的雨,不是夏天的雨,它是(生补充)?再读课题。

  过渡: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读一读吧!读前别忘了带上几个小锦囊。(PPT展示——学习生字:A小组长带读词语;B小组内开火车轮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四人小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学生字。

  2.检查生字。重点强调“爽、匙、柿”的翘舌音和“爽”的写法以及多音字“扇”。

  过渡:同学们喜欢秋天吗?我们的作者也十分热爱秋天,读一读你就知道到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雨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师: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再轻一点!还要轻一点!带点喜爱之情轻轻读!带点惊喜之情轻轻读!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转动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吧!秋天的美景到哪里去了?风景藏在你们的课文里呢!

  3.四小组分读2-5自然段,你们若能读好这一段,老师就用一句话告诉你这段话的意思。(板书、师评价朗读)

  师:诗歌一般的句子,想读吗?(生读,师评)

  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五彩缤纷含有的颜色太多了。我们看看都给了谁?

  四、仔细品读。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用“——”划出来。

  黄黄的银杏树叶、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成熟的果子、娇艳的菊花仙子。

  2.你最喜欢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句子1: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师:银杏树叶像什么?你能用动作告诉我扇子是怎么扇的吗?请大家配合动作读一读这句话。

  师:黄黄的银杏树叶被秋风轻轻吹过,慢慢地,微微地在摆动着自己的身姿,与秋风共舞。你可以再读一读这一句吗?谁还来说一说他喜欢的景物?

  句子2: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为什么喜欢枫叶?到了每年的10月,北京香山就要举办红叶节,那里的枫叶就象一团团的火焰,可美了。同桌读,生互评。从他的朗读中,我们可以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可以把这么美丽的画面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景物吧。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爽、邮”

  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片抒情散文,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扎扎实实的进行读的教学,并在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指导读的教学中,着重做到: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学生经历了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有感情的过程。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默读、表演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同时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再通过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大自然、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字词卡片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把课文读正确

  1出声试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不容易读正确的字、词、句,反复读一读。

  3圈出不懂的.词语,或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3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导学第1小节: (l)指名读第1小节,说一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是指些什么?(“指南针”原指用磁针制成的能指示南北方向的一种仪器,在课文中指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等。)

  (3)小结:第1小节讲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天然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4)指导朗读第1小节。

  2自学第2-5小节,想一想,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野外指南针 告诉 准确 忠实 诚实 慌乱积雪 确实 积极 诉说 忠诚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本课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全诗共六节,讲了利用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方法:中午时看太阳,因为正午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黑夜有北极星出现的方向是北方;阴雨天时要观察大树,记清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下雪时要看地上的积雪,因为南面朝阳积雪化得快,北面背阴积雪化得慢。

  (二)导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1)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思考: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图片,看“中午阳光树影图”。(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指导朗读。 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2)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思考:北极星为什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找到北极星?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指导看“星象图”。指导朗读。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3)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因为朝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多,朝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少,所以才形成南稠北稀。)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指导朗读。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4)积雪指示方向。 严冬时,积雪怎么会为我们指示方向?为什么?(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北边化得慢。)结合看图理解。指导朗读。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3、总结2-5小节内容: 以上四小节具体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虽然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称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为天然的指南针。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3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二、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这么大,这么亮的小露珠,小动物是怎样赞美它的?请小朋友看看书中的图读读课文,用“ ”画出小动物的话。

  2、观察投影1:

  (1)师演示“蹦”的动作后问:看到了什么?

  (2)还听到了什么?

  出示:早啊,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3)指导朗读:小青蛙多有礼貌,一看见小露珠就友好地招呼着“早啊”。谁也来招呼一下?小青蛙还把小露珠比作——钻石,说它“像钻石那么闪亮”(板书)

  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小露珠的美?(范读、指名读)

  3、观察投影2:

  (1)小组合作讨论: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又似乎听到了什么?(板书:像水晶那么透明)

  (2)谁来读小蟋蟀的话?(指名读)

  (3)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齐读)

  4、观察投影3:

  根据第二、三自然段的学法自学:

  小组汇报学习心得。

  5、分角色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6、请同学上台表演与小露珠打招呼。

  7、齐读第五自然段。

  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动物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

  过渡:大家喜欢小露珠,为什么还要感谢小露珠呢?我们继续边读边想。

  8、学习第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看这段一共几句话?再想想每句话写什么?

  (2)指名分角色朗读,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扣住“精神”一词读懂课文。

  a、“精神”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谁变得格外精神?

  b、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植物怎么精神?

  “小露珠反射着霞光,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衰老”的花草树木原先是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用渐强的语气读这句话)

  “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闪闪发光的珠宝。”齐读后指名答:

  a、“戴”与“带”有什么区别?(组词体会)

  b、“闪闪发光的珠宝”在这儿指什么?

  c、“俊俏”是说小姑娘长得——漂亮。课文把什么比作小姑娘?这样打比方有什么好处?读句体会,是小露珠把数不尽的鲜花嫩草打扮得格外美丽、格外精神的。

  (4)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花草树木怎么精神。(听录音范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8、学习第七自然段。

  (1)引读课文:小露珠看到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就更欢快地——爬着、滚着、笑着。(生接读)渐渐地——

  (2)出示句子: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读句子,说说“越来越轻”与“越来越大”之间的关系。

  想象“越来越轻”的结果,再感情朗读句子。

  (3)看看小露珠的变化,大家是怎么做、怎么说的?看文后插图,读句子想象:向日葵向她点头,似乎在说……

  (4)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体会大家对小露珠的依依惜别之情。(跟录音读、个别读、齐读)

  (三)指导背诵,感受品味

  1、教师引背。

  2、自由背,配乐齐背,个别背。

  3、学到这儿,你觉得小露珠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说说。

  出示:( )的小露珠

  板书揭示:无私奉献(齐读)

  (四)完成作业

  指导用“……越来越……”说话。

  (1)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想想还可以说“越来越 ”(美、重、快、高等)

  (3)用补充完整的词说一句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根据教务处的安排,语文教研组对全体语文教师的教案进行了较细致、全面的检查。虽说是一次检查,倒不如说是一次学习更为准确一些。教案是教师教学态度和业务水平的体现,从教案检查中,我感受到了本组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养。老师们认真深入的备课,富有匠心的教学安排,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规范完整的教案编写,潇洒飘逸的书写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启发。

  按照学校教案的检查标准,许多教师的教案都符合优秀教案,总体质量较好,既有值得推广的优秀做法,当然也有些问题需要规避,下面略为总结。

  主要优点: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教材内容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备课。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较为完整规范,每个课时的教案能突出“三维”目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2、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科学内容和进度,学习形式多样化,能根据实际适当拓展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科学有效。

  3、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准备充分,教案内容丰富翔实,重点

  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清晰,作业量控制合理,板书设计美观、科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在一些优秀的反思中,有老师做到了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在设计,真正达到了反思的效果。

  几点提醒:

  1、个别老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教学目标不完整,主要侧重知识与能力,对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忽略,仍停留在“知识本位”阶段,较少融入新课程的理念。

  2、部分老师的教案没有附录教学反思,或反思过于简单,只一句话、两句话就结束,成篇且深入思考的反思较少。这大概与语文学科本身备课量大、耗时长的特点,以及老师工作量较大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可能也与老师对反思的忽略或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有关。

  3、个别老师的教案虽然内容非常丰富、详细,但可能仍应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取舍,适当整合。

  4、极个别教案的内容似乎偏少一些,也略有些随意性,虽然教案不完全等同于课堂教学,但能规范科学些当然是好的。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上所谈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语文组的同仁们原谅,并恳请老师们能指出其中的不足。

  小学语文第二次教案检查小结

  根据教导处的安排,语文教研组进行了语文常规普查。检查内容包括作业、备课等常规工作,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随着教学常规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深化和教学策略的不断学习,老师们对常规业务已经熟悉,检查时能准备齐全,摆放整齐。大部分教师对待检查能有正确的认识,态度诚恳,思想积极。这种现象是教学改革的成果,是精细化管理的结果。

  一、备课

  从整体看,多数教师备课认真,能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策略》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变通,以更好的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多数教师也能积极进行二次备课,较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先周备课指导教学。多数教师能够先周备课,使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青年教师表现突出。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年轻力量,工作勤奋、踏实,表现突出的有胡怀娜、曹小凤、马芝香、王艳飞、许子艳、尹晓、刘振等。

  5、部分教师反思深刻、及时,更好的指导课堂教学,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表现突出的教师有:胡怀娜、曹小凤、马芝香、李洽、李相庆、韩效丁、尹晓等老师。

  问题:

  (1)后周备课

  这是本次检查中发现的语文备课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有些老师采用书头备课,但过于简单,而且项目不全,进度差的太多。有的老师本学期都要结束了,备课才进行了一半,有的干脆没有。有的蓓蕾读书二次备课至今未启动。

  (2)项目不全。

  检查发现,部分教师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仍存在着项目不全的现象,有的缺少时间、主讲人,有的缺少课时编号,有的缺板书,有的缺反思,有的教师课型不准,还有的至今学期教学计划还没写时间。事无巨细,每个项目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应认真对待。

  (3)课型不全。在检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对课型仍然弄不明白,有的未填写,有的还写成了“新授”。

  (4)反思不实。

  教后反思形式化或反思不及时是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部分教师教后反思写的太简单,有的似乎不象反思,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收获做了一下总结,没有任何改进的想法。也有的写得太简单,只有一句话。

  (5)策略生搬硬套。

  有些教师能按策略备课,猛一看每一课时都严格按策略的环节来,但经不起细看,有些教师合作交流和品读体验根本分不清,尤其是品读体验,作为一课的重点,有的老师只备了两三句话,更谈不上品读的层次。

  建议:认真阅读《小学备课规范化要求》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品读体验作为一课的重点,备课时应体现出品读的三层次-品读、赏读、评读。

  二、作业

  总体来看,多数学校老师能按照作业规范化要求设计、批阅。 问题:

  (1)使用还欠规范。

  这是本次检查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有些班级基本的作业,如基础训练、作文等使用不全,缺这少那,极不规范。有的基础训练,作文,单元测试等只做不批,有的根本没有。另外,基础训练还存在空题现象,个别老师还存着着空单元测试题或课例的现象,学生的订正不够及时、规范,看不出痕迹,有的是老师直接帮订正,有的订正错乱无检查。作文、读书笔记目录有的还未用或使用不全。写字本有的一次写一页,还有的一个字横着或竖着一写就是一行,一个字连续书写不要超过三遍。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2.学会生字,掌握“千里迢迢”等词语。

  3.学习并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实例,明白道理,知道语言特色。

  重点与难点:

  ブ氐悖貉峥破账得魑牡难习方法,明白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ツ训悖涸銮垦生的环保与生态意识。

  教学准备: 收集当地环保和生态保护状况正反两面的事例。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初步理解25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导入。

  ァ抖眠》学后,知道学习科普说明文有哪两个基本要求?一般该怎样阅读?

  (自学生字词——抓知识要点——悟课文写法。)

  揭题《意想不到的灾害》,继续按这样的顺序学习课文。

  2.自学质疑。

  (1)学习生字词。

  (2)通读全文,边读边想。

  タ挝男戳四男┰趾?为什么称这些“灾害”是意想不到的?

  划出不懂的问题。

  (3)指名读课文,检查初知理解,质疑问难。

  随机交流字词:字音:肴、迢、泌、滥、畜牧

  字形:蟾、滥、蔗

  词义可结合课文理解。

  3.默读分段。

  出示句子:

  ケ纠炊匀死嘤幸娴捏π泛腕蛤埽为什么会成灾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生存,都必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フ馐鞘裁淳渥?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ザ懒⒎侄危全班统一。

  说说段落大意。

  4.巩固作业。

  作业本上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用举例、摆数字的方法说明道理的写法。

  2.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增强环保与生态平衡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听写字词。

  2、阅读课文。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文用哪些事实来说明这个道理?

  (2)阅读填表:

  ナ奔洹 地点 造成损失 灾害原因

  1980 西班牙 产稻区26000公顷稻田 被蟹破坏

  ァ 中东地区

  浙江绍兴

  ヒ磺Ф嗄昵

  ゼ甘年前

  1983年2月

  ソ淌光指导学生填1980年西班牙的蟹灾,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填写,“灾害原因”栏暂不填。

  パ生填表结束,四人议论,全班交流评议。

  ィ3)体会用词的准确。

  (4)默读思考:为什么平常对人类有益的东西也会变成灾害?这些竟想不到的.灾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默读划找——全班交流——填写“灾害原因”栏。

  (5)读书归纳。第二段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什么动物”指哪些动物?为什么要保持平衡?什么叫制约因素?

  (6)训练说话:用“如果……就……;一旦”说说食物、天敌、疾病等对动物的制约作用。

  3.练习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5题。

  (2)调查关于生态平衡方面的知识、事例。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由于生态失衡造成灾害的原因,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和生态意识。

  2、尝试用实例说明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回顾总结。

  (1)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课文讲哪几件意想不到的灾害?作者介绍这些事例是为了什么?

  (2)课文和《冬眠》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运用数字,用词准确。

  不同:课文先举例后分析说理。

  (3)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读课文,看周围,有什么话想说?

  2、拓展阅读《蛇与庄稼》。

  (1)自读,绘制食物链图。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如: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如暖冬)引起的灾害,人口繁殖速度过快引起的危害,动物种群减少的危害等。

  4、作业:

  用你查找到的实例,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短文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小学教案02-2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教案02-04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6-13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12-25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2-12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