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8-31 08:23:44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集合8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接触过藤蔓植物,认识这些植物。

  2、课件:藤蔓植物国画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国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上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幅?

  (1)欣赏齐白石的一组小鸡图。

  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欣赏《鸭趣》。

  师: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3)欣赏《葡萄架下的猫蝶》。

  师: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葡萄架下有什么?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2、师幼共同归纳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独特结构,讨论画法。

  师:现在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几幅画上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花和果实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叶子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藤呢?(引导幼儿看丝瓜图,隐去叶子和其他,只留藤,重点感知藤蔓的走势)

  3、进一步欣赏其他藤蔓植物的画,再次感受这类藤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发挥想象。

  师:我们发现这些植物都有藤、叶子和果实。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在这些植物下面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在干什么?会不会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这些植物下面,你会干什么呢?

  4、合作、欣赏、评价。

  (l)幼儿合作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发挥想象完成作品。

  (2)欣赏、评价。

  师:你先画的什么?后画的什么?还可以怎么画?画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缠绕藤。藤蔓植物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下一次我们再去试着画一画,好吗?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指偶娃娃一个,范画四例,人均一盒油画棒,白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木偶娃娃,以娃娃的口吻说:“啊!冬天快要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森林里的许多小动物都生病了。听说大森林里有一种花名叫“太阳花”,可以带给人温暖用来治病,我想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去寻找这种花,为小动物治病,你们愿意吗?

  二、教师教授“太阳花”的画法

  欣赏范例,引发幼儿联想。

  我这儿呀有许多的花,有方形的,圆形,三角形的,还有像太阳一样的形状的,但只有一朵花才能给小动物治病,你们知道是哪一朵吗?(幼儿讨论:“圆的、三角形的等等”,

  教师总结:“只有像太阳一样的花才能给小动物治病,因为它长像太阳可以发光发热给人带来温暖”)可是森林里生病的小动物太多了,我这儿只有一朵“太阳花 ”,只能帮助一个小动物,请小朋友们帮助我多找到几朵“太阳花”,来帮助小动物。出示范画“太阳花”,告诉幼儿太阳花的花朵是由曲线组成的,画曲线时要由内到外慢慢的画,就像一个毛线球样的。可以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太阳花的花朵像什么?(有的说像车轮有的说像棒棒糖……)花朵画完后给它加上光芒,由短斜线组成就像太阳的光芒一般。(教师巡视看幼儿掌握的情况,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花朵画完后开始画花的花茎是由直线组成的.,问幼儿花茎像什么(像一,像孙悟空的金箍棒,像面条等等)最后加上花的叶子,叶子是由短短的斜线组成。(与太阳花的光芒同样的画法)

  三、拓展思维,幼儿尝试作画,教师指导。

  1、如果你没见过太阳花那你想象中的太阳花是什么样子的?

  2、用你自己喜欢的颜色花出你想象中的太阳花。

  3、添画有关景物,使太阳花的周围更美。

  老师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予表扬。

  四、小小展览会

  互相欣赏作品,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互相欣赏时,重点启发幼儿找出每幅作品上的花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每位同伴作品上的优点,使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结束

  出示木偶娃娃,以木偶娃娃的口吻说:“谢谢小朋友们帮我找到了这么多的太阳花,小动物的病肯定马上就好了,等小动物的病好了,我们就邀请你们去我们的大森林里做客好吗?谢谢你们,再见!

  活动延伸

  将此次活动的作品放到活动区中布置成一片小花园

  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幼儿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在于萌发幼儿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授幼儿绘画时,应把重点放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的表现上。首先从激发幼儿作画的情感动机入手,使幼儿对美术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通过欣赏老师的作品,拓宽幼儿的思路,丰富幼儿的想象,为作画打下基础,再启发幼儿围绕主题,充分发挥想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跟着老师画出自己喜欢的“太阳花”,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自己喜爱的“太阳花”。

  2、掌握油画棒握笔的方法。

  3、拓宽幼儿的思路,启发幼儿的创造性。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2)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美术教案 篇4

  课题:第14课 美术学习纪录袋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2、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具学具:搜集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

  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

  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2、发展阶段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

  (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画面的设计形式?效果?表现方法?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四、作业讲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欣赏活动。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美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知陶瓷是我国祖先的重大发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品。通过动手手尝试实践,掌握泥板成型法、盘泥条法和手涅法三种器皿成型法,进行构思与创作,发展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是本课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陶器皿"的形态特征,并能运用"器皿成型"法进行"中空"的器皿构思、制作与装饰。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触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质材特点;

  ②在浓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

  ③在创作中感受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知道中国陶瓷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并对中国陶瓷产生兴趣;

  ②能发挥想像力进行创新表现。

  教学重点:

  掌握“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器皿成型”法。

  教学难点:

  1、泥条盘高的技法;

  2、创意构思与创作。

  兴趣点

  1、锷鱼器皿;

  2、鬼脸器皿;

  3、小组合作创作一组器皿。

  观察点:

  1、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纹特征;

  2、具象与抽象器皿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具准备:

  各种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器皿,导入新课。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归纳出器皿的含义: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想一想陶瓷是怎样形成的`?课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汉代陶艺与现代陶艺有什么异同与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从造型、色彩、花纹特点等方面来说)

  二、 学习三种器皿成型法,突出重点

  看一看:书上介绍的三种器皿成型法(手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吗?(欣赏课件演示步骤)

  说一说:我喜欢哪一种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制作什么泥器皿? 做一做:选择一种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器皿。

  三、 课堂延伸,突破难点。

  看一看:现代陶艺与鳄鱼器皿、鬼脸器皿有什么异同?(相同:盛东西,不同:具象与抽象造型)

  想一想:如何把刚才制作的“器皿”进行添加,变成具象器皿?(动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进行“点、线、面”装饰,表现美的造型?

  教师演示“镶色法”“与混色法”。

  四、展示评价。

  进行一个器皿展览,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请说说你是运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艺术手法表现器皿?美在哪里?

美术教案 篇6

  [四年级美术上册《今天我值日》 教学反思]

  《今天我值日》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人物形体、动态的练习课型,四年级美术上册《今天我值日》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其实很简单,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先学会观察,在开始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线条的运用的基础上,学会用线条表现出人物的形体和动态。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来讲,教学的'重点在动态的学习,也是教学生如何表现人物不同的动作的步骤和方法;从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背景或相关学科内容来说,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人物的动态及变化规律,同时实行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乐学、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让学生从小养成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教学反思《四年级美术上册《今天我值日》 教学反思》。前一个为本课的显性目标,后一个为本课的隐性目标。

美术教案 篇7

  知识要素:对方形立体物的认识与体验

  技能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包装纸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体的外形特征,能利用一些简单的装饰材料,设计包装纸盒。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知道礼品包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运用剪、贴、画、印等方法,装饰包装废旧的纸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礼品包装的乐趣,感受互赠礼品的喜悦,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欣赏学生作品,能发现他人作品的优点与创意。

  教学重点:学会用纸包纸盒

  教学难点:对礼盒进行有创意地装饰

  教学过程:

  一.发现与引导

  1.欣赏包装好的小纸盒,了解礼品包装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纸盒装饰。

  3.交流、讨论礼盒包装的作用。

  二.欣赏与认知

  1.出示课题

  2.给学生欣赏用身边材料制作设计包装的纸盒,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欣赏并分析各种纸盒包装的方法。(画、剪贴、折等方法)

  4.谈谈礼物接受者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设计纸盒的外包装。

  三.选材与表现

  1.教师演示制作步骤。

  2.一些图案供学生。

  3.使用各种身边材料:挂历纸、牛皮纸、涂色工具、彩纸、笔帽、彩纸、小印章、小珠子、米粒谷物……学生自行选择,设计包装。

  四.欣赏与交流

  1.“礼品专卖店”——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包装的纸盒,欣赏各自的独特造型。

  2.交流制作设计的感想与收获。

  3.礼品互赠,感受友情。

美术教案 篇8

  课前准备:

  教学光盘、饮料瓶、各种豆、火柴棍、彩泥

  教学目标:

  1、了解镶嵌艺术,在设计制作中体会其美感。

  2、能过用镶嵌的方法,把一件物品装饰得更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欣赏光盘中蛋皮、贝壳镶嵌画,镶嵌工艺日用品等。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组分析书中作品。然后回答怎样包裹彩泥才会是饮料瓶耳目一新?那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镶嵌物。色彩搭配上要注意什么?

  3、学生分组创作完成。裹泥钱可以在饮料瓶上缠绕线绳,增强附着力。

  采用泥块堆花瓶时,提示学生形体要简单敦实,一边镶嵌。

  三、课后小结

  鼓励有创新的学生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精选)08-07

(精选)美术教案08-08

(精选)美术教案08-06

美术教案(精选)07-24

【经典】美术教案08-04

美术教案[精选]08-10

美术教案【经典】08-23

美术教案[经典]07-29

美术教案【精选】07-30

[精选]美术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