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25 09:25:38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华8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够边唱歌边玩游戏。

  2、能在歌词的提示下,大胆地用肢体表现游戏中的动作。

  3、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公鸡、母鸡纸偶,公鸡头、母鸡头

  2、假花一朵,糖果一个,一块布,芸豆、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音乐《 》

  指导语:林老师听说小四班的小朋友会唱一首好听的歌曲《 》,你们一起唱给我听听好不好?

  二、游戏导入

  1、猜碗里的花

  指导语:我的碗里有一样东西,等音乐停下来的时候请你猜猜在哪个碗里?

  2、猜口袋里的公鸡头母鸡头

  师:我的口袋里还有东西呢,等会儿请你们来猜一猜在哪个口袋里?

  三、初步学唱歌曲《公鸡头》

  1、出示公鸡头、母鸡头纸偶,自然引入歌曲。

  指导语: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公鸡头母鸡头也来凑热闹啦!

  公鸡头母鸡头会唱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

  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2、教师再次进行范唱,幼儿仔细倾听

  指导语: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3、教师再次歌唱

  指导语:我们来听一听《公鸡头母鸡头》。

  4、师幼一起唱

  指导语:我听到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这首歌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四、边唱歌边游戏,会玩《公鸡头母鸡头》的游戏。

  1、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玩游戏

  指导语:现在老师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玩游戏,

  老师来藏豆豆,那谁来猜豆豆?(我要把我的豆豆放在后面藏藏好,小手握握紧,不让她看见。)

  (交代游戏规则:如果猜对了,就由猜对的.人去喂,猜错了,就由藏豆的人去喂)

  我的公鸡头和母鸡头呢?我们来喊一喊:公鸡头,母鸡头!

  2、请两名幼儿示范玩游戏

  指导语:这一次我要请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来玩游戏。(谁来藏,谁来猜?)

  3、两两结伴玩游戏。

  指导语:请你和身边的好朋友面对面做做好,看着他的小眼睛。

  请椅子下面有豆豆的小朋友来藏豆豆,没有豆豆的小朋友来猜豆豆。

  4.散点玩游戏

  指导语:这一次我们请女孩子来藏豆豆,那谁来猜豆豆啊?(男孩子)

  等一会儿请一个女孩子找一个男孩子,手拉手找一个空地方站站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古语云: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可见从小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可现在的一些孩子长辈的宠爱而养成的不良习气,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这种习气很严重,例如不懂尊重父母、长辈,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等,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幼儿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行为相脱节。因此小班幼儿入学的同时,对小班幼儿进行文明礼仪训练,教幼儿有礼貌、讲卫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做个有爱心的好宝宝迫在眉睫。我园今年启用了《礼仪教育》作为幼儿园的研究课题,针对小班的实际情况,我们本学期《礼仪教育》教研计划如下:

  一、礼仪教育主要内容

  升国旗礼仪

  生活礼仪:1、进餐礼仪 2、仪表仪态礼仪 3、行走礼仪

  交往礼仪:1、称谓礼仪 2、问候礼仪 3、交谈礼仪 4、做客待客礼仪 5、接打电话礼仪 6、同伴礼仪

  学习礼仪:1、课堂礼仪 2、活动礼仪

  二、操作要点与主要措施

  制订文明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以我园《做可爱的未来人》内容为依据,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义。

  (一) 进行环境创设,让幼儿在环境中受到熏陶

  环境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我们对教室环境进行了布置,将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图片张贴到墙上,并带领幼儿一起看一看,讲一讲,在这种看和讲的过程中,幼儿无意间就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这些图片孩子们天天看的见,也就随时可以受到教育。其实,这也正是环境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二) 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结合教学活动来进行,像在语言活动《有礼貌的猪宝宝》和社会活动《嗨,你好》中,就可以在教学活动前面或者后面加上一个谈话的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将礼仪教育引伸进来,教育幼儿懂礼貌,会谦让;在进行《好朋友饼干》的教学时,可让幼儿先制作,再让幼儿在交换 饼干 的过程中学会文明礼貌的交往。

  (三) 让孩子在游戏中亲自体验礼仪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在看中仿,动中学。像在体育游戏《找朋友》中,幼儿要有礼貌的和别人交往,邀请他人和自己做游戏,这样在游戏中就提升了他们的交往礼仪;在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帮助别人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幼儿的礼仪教育可以得到锻炼。

  (四) 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将礼仪教育得到巩固

  在我们班开展了推选幼儿作值日生的活动,让幼儿在互相监督中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形成。被推选出来的值日生有明确分工,到晚上离园时,还要让幼儿对他进行评价,在这个评议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是非,让他们得到正确的教育。

  (五) 实行家园同步,提供实践机会。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家园合力。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其次,老师也要做好言传身教,早上主动与幼儿和家长问好。时间一长,幼儿也就受到影响,变的能主动与老师问好和再见了。

  (六) 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在每周一的升国旗时,就是对幼儿进行升旗礼仪教育的好时机,每当这时,我就会不适时机的对孩子们进行巩固教育;在幼儿园里举行大型的活动时,我也会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公共场合的礼仪教育。在活动结束后,我还会对幼儿的讲礼仪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做的好的方面,再进行推广。

  (七) 经常鼓励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当幼儿在礼仪方面表现的有一点进步时,我立刻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强化他们的行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 月工作计划

  九月份

  1、做《幼儿礼仪教育》问卷调查。

  2、完成幼儿、教师、家长的'文明礼仪规范的归纳工作。(分升国旗礼仪,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

  3、学习礼仪儿歌

  十月份

  1、学习编写的文明礼仪儿歌故事;根据所学的内容教育幼儿懂得文明礼仪的概念。。

  2、探索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具体措施、教育原则、教育内容—————)

  3、教师文明礼仪讲座之一(教师基本礼仪之仪容礼仪、着装礼仪、举止礼仪)。

  4学习礼仪儿歌

  十一月份

  1、与家长探讨如何创设幼儿园、家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互动环境,并根据我园的活动安排共同参与文明礼仪教育。

  1、与家长探讨如何创设幼儿园、家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互动环境,并根据我园的活动安排共同参与文明礼仪教育。

  2、探索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方法:挖掘现用教材中的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并渗透文明礼仪教育;设计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教学活动观摩。

  3、教师文明礼仪讲座之二(交往礼仪)。

  4、进行研究小结:讨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目标、文明礼仪规范的完善,分享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分享各自编写的文明礼仪教育故事、儿歌、游戏、教育活动设计等。

  5、学习礼仪儿歌

  十二月份

  1、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重点是以 颂扬文明礼仪 为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每人编写文明礼仪小故事一个、游戏设计一个,各平行班组织文明礼仪教育教学活动观摩。

  2、学习礼仪儿歌。

  3、进行研究小结:讨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目标、文明礼仪规范的完善,分享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分享各自编写的文明礼仪教育故事、儿歌、游戏、教育活动设计等。

  一月份 。

  1、开展第二次幼儿文明礼仪状况调查。

  2、学习礼仪儿歌。

  3、修改完善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经验总结。

  4、班级收集、整理各种文字、图片材料,并归档: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设计,文明礼仪儿歌、故事集,文明礼仪表演作品、游戏集,文明礼仪规范(教师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家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各岗位文明规范),幼儿文明礼仪培养目标,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经验总结。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理解不同的加法算术题能表示同一意思,不同的意思也能用同一加法算术题来表示。

  2、 了解中国人用来表示喜庆的一些特色物件,感受节日的喜庆。

  活动准备:

  1、 得数为五的算术题卡若干,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一份。

  2、 背景图

  3、 墙面布置 崇明著名的景点照片。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什么节日马上要来了?国庆节是什么节日?是祖国妈妈几岁的生日?

  二:看操作材料找算术题

  1、 出示背景图 观察讨论:你们看到什么了?在哪里见过?人们用它来表示什么?

  2、 给它们找一道算术题做“朋友”,并讲讲这道算术题能表示意思的原因。如:3+2=5 表示3个大的中国结加上2个小中国结就有了5个中国结。

  3、 读一读共同找到的算术题,3+2=5,解释3+2=5都能和鞭炮、中国结、喜字做朋友,体会一道算术题是可以表示不同意思的。

  三:看灯笼找算术题

  1、 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说说这些灯笼有什么不同。

  2、 为同样的5个灯笼找一道算术题。3+2=5 2+3=5 1+4=5 4+1=5等,交流这些算术题所表示的意思,体会同样5盏灯笼可以用不同的算术题表示。

  3、 将桌上的灯笼组合找一道算术题,并交流这些算术题表示的意思,如:1盏红色的'灯笼加上4盏绿色的灯笼就有了5盏灯笼,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的算术题表示。

  四:布置灯笼

  过节日了,把我们自己的家乡也布置的喜庆些,在我们的岛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老师都拍了照片,我们一起去挂灯笼

  将灯笼按照片旁的算术题排列,思考怎么样用不同的方法挂灯笼。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词语中的音韵节奏。

  2、推测果子变色的原因。

  3、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大概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儿歌:《番茄红了》

  2、了解番茄的吃法。

  活动过程:

  1、事先把番茄包在手帕里,一边展示它圆圆的外形,一边念儿歌《番茄红了》(第一句中的番茄先用果子代替)。念完后。请幼儿猜猜手帕里的果子是什么颜色的?

  2、问幼儿,绿绿的番茄为什么会变成红色?

  3、翻开幼儿用书中的儿歌图页,与幼儿一起欣赏,请幼儿描述他看到了什么。

  4、教师有感情地再念一次《番茄红了》给幼儿听让幼儿感受语词中的音韵节奏与“番茄急得脸都红了”的关系。

  5、请幼儿念一念,用声调表现“番茄等着等着,急得脸都红了”的情形。

  6、与幼儿分享水果——番茄。

  活动延伸:

  展示其他会变颜色的水果

  《脸红的番茄》反思: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喜欢户外活动,因为在户外,他们没有任何压力,他们的行动可以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而且在户外活动,可以让他们的想象力处于兴奋状态,可以随意想象。

  再者,本次活动内容是认识番茄,如果教师把番茄课前摘好带之班级里进行活动,就缺乏了活动的形象性,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会造成活动不生动。所以我选择在户外的种植园地里进行认识番茄的活动,这样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愿望,并且同时分享了自然环境带来的舒适感觉。

  在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积极,虽然他们的经验有些来自家人,有的来自自己的想象,但是这些都说明孩子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了,较好地实现了

  活动目标要求。

  但在活动最后有些缺憾的是,教师怕他们把种植园地的其他蔬菜破坏,所以没有让他们亲自摘番茄,而是由教师采摘了一些熟了的番茄,带回班级。所以有机会一定也要让孩子们尝试着采摘,我想,那时孩子们的兴趣会达到另一个高潮。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说“伸出、侧着耳朵听、搂着、就”等词语。

  2、培养独立精神。

  活动准备:

  绘画材料

  活动与指导:

  1、请幼儿说一说他们有没有自己在家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请他们听―听故事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老师讲故事,讲到画妈妈部分,边讲边画,以帮助小朋友理解。

  3、提问:东东想妈妈的时候做了什么?他是怎样数数的?他是怎样听的?(试着做一做伸出手、数数、侧耳听、贴着门缝看等动作)数完数妈妈还没有回来,东东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他是怎么画妈妈的?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4、老师夸奖东东,请幼儿说一说东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勇敢、会动脑筋)老师表示希望小朋友向东东学习。

  5、再讲一遍故事,请幼儿随着故事内容做动作。

  6、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7、给幼儿书和笔,让他们也画妈妈(或爸爸、奶奶、姥姥等孩子最亲的人)。保留画供下一次语引活动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对画面主要内容的完整表述以及多幅图连贯讲述存在困难。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藏在哪里了》,通过观察画面,运用新的讲述方法学习完整连贯地讲述,以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幼儿自主性和教师引导性有效结合。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目标:

  1.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2.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2.《藏在哪里了》绘本PPT课件、 捉迷藏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观察画面根据动物特征找到动物。

  活动难点:

  用句子“……藏在……(后面/里面)”描述动物躲藏的位置,知道捉迷藏的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幼谈话。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2.导读封面。

  封面上有谁呀?那谁会和它们一起捉迷藏呢?

  (二)解读图画书。

  1.观察PPT画面2-7页,感知故事开始部分。

  2. 自主阅读图书卡片,能根据动物的显著特征找出相应的动物。

  3. 结合PPT画面8-12页,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你找到了谁?它藏在哪里? 可是“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藏到哪里去了呢?”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

  (三)讲述图画书。

  1.教师引导语。

  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那我们一起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 师幼随PPT完整讲述故事。

  (四)师幼游戏。

  捉迷藏真有趣呀,你们想不想玩一玩?那谁来藏、谁来找呢?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感知更多小动物的显著特征。

  2.组织幼儿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

  活动反思:

  《藏在哪里了》这个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绘本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整个活动以 “藏”为线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兴趣很高。

  在游戏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提醒孩子们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藏在什么的后面或里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

  不足之处:

  在与孩子互动中,亲和力更充足些那孩子投入的会更深刻,更情绪化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锯木头的工具,方法。

  2.音乐CD,纱巾,钢琴。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难点:能伴随音乐通过肢体动作,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向它们问好吧!先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小动物问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师:你们看明白老师是怎样问好了吗?现在请你们来问好其他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体感应节奏“咿呀咿呀哟”

  1.幼儿完整地感受乐曲。

  2.挥手游戏,再次感应完整乐曲。

  师:这个“咿呀咿呀哟”可调皮了,有时出来和我们玩游戏,有时藏起来不见了。现在我们仔细听听,它一出现的时候,就挥挥你的小手。

  3.创编动作

  师:除了小手,还有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哟”玩游戏?”

  (二)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运用纱巾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出示纱巾,引导幼儿将纱巾变成一把锯子。

  (2)用纱巾练习锯木头的本领。

  2.通过游戏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表演手臂,腰,大腿等突然垂落的动作,以此表示木头被锯断)

  (2)幼儿开展锯木头的游戏,分别扮演大树和小木匠,伴随音乐合作玩游戏。

  三.结束

  师:木头锯好了,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幼儿将手中的纱巾变成浴球,和教师一起随音乐表现洗澡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哟乐句处按节奏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活动反思:

  对于上奥尔夫音乐活动,我没有多少经验,在授课之前我自己研究了教学过程,反复听音乐,在心 里演练了很多遍,才安心。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一节课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能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短短短短长。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气氛较好,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可是教学就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课堂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在幼儿开展锯木头游戏时,我没有讲解好幼儿如何参与游戏的方式,只是放羊式的让孩子找同伴,导致这个环节有些混乱,其实我应该用摸头的方式选定幼儿扮演角色。在这次的教学相比以前来说,我的教学程度上有明显的进步,希望以后自己能有更突出的表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教学准备:狮子、老鼠、猴子、乌龟各头饰一张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调整与补充 放录音 游戏活动 小 结 打开画册 情景表演延 伸教师拿出狮子的头饰问:小朋友认识它吗?

  它有许多的好朋友,有一次,狮子遇到了一件很伤心的事,他的好朋友都来帮忙了,最终是谁帮助了它呢?

  教师播放录音请幼儿回报结果。

  接着老师又问以下的问题:

  1、为什小老鼠,猴子找不到尾巴呢?

  2、小乌龟是怎样找到尾巴的呢?

  3、狮子的尾巴是在哪找到的呢?

  所以可以看出乌龟比它们两个都聪明。

  我们为狮子找到了子的尾巴而高兴吧!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动脑子,这样在难的问题也是能解决的。

  再放录音你最喜欢谁呀?为什呢?

  老师把狮子和它的好朋友都做成了头饰,让我们来表演一下这个故事吧。(找了两组表演)这个故事多有趣呀,回到家讲给我们的家长听一听,也让他们也高兴一下吧!

  是狮子幼儿边听录音边想以下的问题:

  1、狮子遇到了什么伤心的事了呢?

  2、都有谁来帮助了它呢?

  3、谁帮助了狮子了呢?

  因为小老鼠是东找找,西找找的,猴子是前找找,后找找的。

  小乌龟是转了一圈,然后又让狮子站起来才找到的。

  是在狮子的屁股底下找到的。

  幼儿唱起歌曲《我们为你而高兴》

  幼儿边看书图边听录音小乌龟,因为它很聪明,遇到问题能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幼儿自愿选头饰,扮演小动物。

  放录音时最好是分图播放的好,这样幼儿就会听的清楚,说的更准确。

  可以让幼儿做一下小动物的动作,为表演做准备。

  幼儿表演的.很精彩,故事复述的也很准确。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这篇故事放在了一课时来进行了,所以上起来很紧张,幼儿还没有得到更大的快乐。如果放在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让幼儿进行感知,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狮子找不到尾巴的那种伤心的心情,这个环节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进行也可以是在讲故事中进行,从而进入《找尾巴》的故事情境中,也让幼儿充满兴趣的来学习这个故事。第二课时主要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复述中体验狮子找不到尾巴的那种伤心的心情,在表演中体会朋友之间的那种友情,谁遇到困难大家都要来帮忙,从而教育了幼儿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这一课,不足的地方还有在听录音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就是: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在听录音想问题时,他们的注意力只是那几分钟的时间,时间过长幼儿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最好还是一幅图一幅图的来听,这样也让幼儿听的认真、仔细,回答问题时也就很容易了。

  通过这节课我的感触很深,那就是故事课要让幼儿真正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进行复述、表演,以及体会其中的道理。教师更不能忽视了孩子的说话能力,尽可能的要让幼儿说完整话,让别人听的懂的话,所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我们平时的积累,平时的训练,老师的责任是为之重要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班04-01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5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4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04

幼儿园小班教案07-11

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

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

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

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

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