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0 11:58:4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4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一次,我随手将一面镜子放在窗前的桌上,从窗外透过的阳光照在镜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顺应孩子的兴趣,挖掘幼儿兴趣点中的教育价值,于是组织了一次探索光斑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将反光的物体归类并概括,知道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其光斑的亮度也强。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4、区域中提供:各种电筒和台灯。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光斑是怎么来的?

  1、师:小朋友!你的桌上有什么?(镜子),那今天我们就用镜子到外面去做一做游戏,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拿镜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用镜子做游戏时,发现了什么?

  幼1:我用镜子一照,发现了亮亮的东西跑到墙上去了。

  师:是吗?哪些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幼儿全部举手)

  师:那这个亮亮的东西是什么?(光斑)

  幼2:我还发现我晃动镜子,光斑也会动。

  师:那光斑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幼3:镜子将光照到墙上去了……

  师:说得有道理,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那是不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都会形成光斑呢?

  幼4:不是的,我刚才在走廊上就没有发现。

  师:这是为什么呢?

  幼4:因为走廓上没有阳光。

  师:观察真仔细!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师: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幼1:我发现光碟可以的……

  幼2:我看见我家爸爸的表可以的……

  幼3:我送点心盆时,发现点心盆也可以……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A: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B: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

  幼:有自行车铃、光盘、茶杯……

  师: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幼:它们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这些光斑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再去玩一玩镜子和刚才小朋友找出来的东西,你们还会发现什么呢?

  2、幼儿再次去探索,教师引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1:我发现镜子的光斑很亮……

  幼2:我发现光碟上的字也跑到墙上去了……

  幼3:我发现小小的东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4:我发现茶杯、脸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四)延伸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电筒

  师:那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手电筒和台灯,你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的材料为载体,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不断互动中层层深入探索。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我能够有机渗透安全教育,当发现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其他幼儿的脸上时,我能及时制止并有机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评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教师紧扣目标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探索,步步深入,有机引导,并在活动中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表达探索的情况。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材简解】

  中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对什么都充满兴趣。而生活中常见的瓶盖正为孩子们提供了探索的条件。圆圆的瓶盖可以滚、弹、抛等,而kt板做成的斜坡让孩子们惊喜不已,孩子们通过尝试、探索瓶盖的不同玩法,并试着将瓶盖在斜坡上稳稳的滚动。发展了幼儿动手探索的能力,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目标预设】

  1、探索瓶盖的各种玩法,尝试将瓶盖在斜坡上沿轨道稳稳的滚动。

  2、能大胆表达探索的过程,体验滚瓶盖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探索将瓶盖沿着轨道稳稳的滚下来。

  难点:了解圆与斜坡接触面越大滚的越稳。

  【教学过程】

  一、瓶盖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瓶盖。瓶盖可以怎么玩呢?请你们自己玩一玩。

  教师观察幼儿玩瓶盖,并关注幼儿玩瓶盖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自己的玩法。

  师:我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的玩法。

  3、师小结:我发现你们的玩法真多,真是太厉害了,有的小朋友弹瓶盖、有的小朋友滚瓶盖。

  4、师:为什么瓶盖会滚起来呀?你们看,瓶盖是什么形状的呀?原来圆圆的东西会滚动。

  二、斜坡滚盖。

  1、尝试滚盖。

  师:刚才我们用手把瓶盖推着滚起来了,那我把瓶盖放在斜坡上不用手推,你觉得瓶盖会怎么样呀?

  师:大家都觉得瓶盖会滚下来,那么现在就请你们去试试看吧!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师:在滚瓶盖的时候,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原来有的瓶盖滚下来了,但是有的瓶盖还没开始滚就已经倒下了,为什么有时候瓶盖会站不稳啊?请你们讨论一下吧。

  师小结:原来一个瓶盖站的地方窄窄的,很容易就会倒下的。

  2、稳站瓶盖。

  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瓶盖站稳呢?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瓶盖,请你们去尝试一下怎么样可以让瓶盖稳稳的站起来。

  师:请你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让瓶盖站的稳稳的?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知道再找一个瓶盖粘起来,这样瓶盖就能站的稳稳的了。

  3、稳滚瓶盖。

  师:不过你们在滚瓶盖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请个别幼儿来滚一滚瓶盖。

  师:小朋友们可以稳稳的将瓶盖站着了,瓶盖也能滚下去了,但是,你们发现了吗?瓶盖没有沿着轨道滚下去,而且滚到的别的地方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师:请你们讨论一下,怎么样才能使瓶盖稳稳的沿着轨道滚下去。

  师小结:原来瓶盖有大有小,只有找到了两个一样大的瓶盖,粘在一起,瓶盖才能沿着轨道稳稳的滚动。

  三、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们玩瓶盖玩的开心吗?瞧!如果我把斜坡垫高,瓶盖会滚的怎么样啊?那请你们回教室尝试一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

  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教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冬天来了,面对寒冷的环境,我们该怎么办呢?本主题的活动设计我是利用变冷的这一契机,和孩子们张开了冬天用的宝贝的探索活动,让幼儿在感知冬天的寒冷特征了解生活中的取暖方式有什么,《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从而来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冬季用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冬季的日才物品.。

  2.让幼儿愿意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冬季日常物品。

  3.了解它们的用途并能正确使用。

  活动准备:

  1.事先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自带一些冬季用品(即冬季专用的物品,以达到防寒保暖等功能)或图片。

  2.建议从以下类别中收集真用品:润肤品,包括护手霜、润唇膏等;保暖衣物,包括帽子、围巾、手套、羽绒衣、雪地鞋、耳罩、口罩等;取暖用品,包括热水袋、暖宝宝、空调等,不方便携带的用品可采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热水袋。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就藏在我的魔法箱里,现在我要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摸一摸(提问:幼儿摸起来的感觉)(可以请两个小朋友来完成),刚刚小朋友说这个宝贝毛绒绒的,软软的,热热的,那小朋友你们开动你们的脑筋,你们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的宝贝是什么?(教师出示热水袋),那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热水袋呢?冬天到了,天气特别的冷,我们可以用热水袋来给我们的身体取暖。

  二、介绍冬季用品。

  1.小朋友,除了热水袋可给我们冬天取暖,那有哪些冬天用到的物品呢?

  (幼儿自由讲述),可以请2—3个孩子讲述。

  2.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冬天物品图片,请幼儿来说一说图片上的物品,请你说一说物品的名称、它有什么作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请3个孩子回答)

  三、使用冬季用品。

  1.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些冬季的用品,请你们自己来挑选一样物品使用一下,并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感受。(幼儿自由回答感受)小结:大多数冬季用品都有抵抗寒冷、保暖的作用,使我们感到温暖、不觉得冷、保护我们的身体,有的还可以呵护我们的皮肤,使用这些冬季用品,能使我们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过的更舒服、更健康。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那天冬季的物品吧,并和小朋友分享。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多次讨论取暖用具的名称和发热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同伴哪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比教师告诉幼儿更能让他们接受,我设计了分类的环节,将这些取暖用具按用电和不用电进行分类,加深幼儿对取暖用具发热方法的了解。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

中班科学教案08-0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