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09:20:40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不同的玩法,了解管子的输送作用。

  2、在观察操作中,探索各种弯管的作用,发现能使球转弯的秘密。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

  活动准备:

  管子、乒乓球、球门、各类小玩具、设计图、水、水盆、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经验导入

  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小结:管子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和管子玩游戏。

  二、管子游戏

  1、玩法提示:让小玩具和管子一起玩,让小玩具从管子的这头进去,从管子的那头出来。

  2、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尝试运用多种材料。

  3、发现交流。

  幼儿个别介绍自己不同的玩法,并上前演示。

  4、小结

  (1)管子平放,可以通过用力让小玩具出来。

  (2)管子抬高,不用力也能让小玩具直直的出来。

  三、“转弯射门”游戏

  1、提出要求,介绍玩法:“转弯射门”。

  2、介绍、认识管子的好朋友:各种接头管。

  3、幼儿探索、尝试用多种接头管进行“转弯射门”。

  4、探索交流,活动小结。

  四、“管子设计师”

  1、出示设计图,引导幼儿观察。

  问:用了几根管子?你从哪里看出来?

  2、共同合作,(分成2组)尝试看图示设计连接水管。

  3、集体验证,通水试验,分享成功!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两栖动物的特点,并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

  2.依据动物的居住地、生活习性为动物找家。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二、活动准备

  1.天空、草地、小河背景图、动物图片、贴纸等

  2. 乌龟、青蛙等两栖动物生活习性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动物名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幼儿看动物名片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二、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

  1.刚才小朋友都说到了,有的小动物会游泳,有的小动物会飞,有的小动物会走、会跑。

  2.介绍背景图:小动物的家(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图上有什么?

  (2)教师介绍:这是小动物们生活的地方,你知道小动物都生活在哪里吗?请将小动物们送回自己的家。

  3.幼儿分类、操作。

  4.认识乌龟和青蛙。你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呢?幼儿讨论并说理由。

  观看有关视屏,区分乌龟、青蛙等两栖动物,并了解两栖动物生活习性和特点。

  四.教师总结:

  每个小动物也都有自己的家,有的小动物生活的地方就是它的家,有的小动物不是,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有新的发现再来告诉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在看、摸、玩小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感知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体操垫、各种豆子、木板制成的小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来到了音乐厅惊奇的发现了几条特别的小路。

  2、激发幼儿想亲自体验的欲望。师问:“咦!这里有三条好特别的小路哦,走在上面会是什么感觉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下?”。请幼儿脱掉鞋子,在路上走走,亲自体验一下。并请幼儿说出走在不同小路上的'感觉。

  3、探究。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脚,发现脚的秘密(知道脚是由脚趾、脚趾甲、脚跟、脚心、脚背、骨头等组成的)。请小朋友比一比自己的脚和别人的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小不一样)。还请小朋友说一说脚的本领(走、跑、跳、踢)。

  4、讨论如何保护小脚。不打赤脚、勤洗脚、勤剪脚趾甲、勤换袜子、不要穿太大或太小的鞋子等。

  5、结束。音乐游戏(光脚丫)。

  附儿歌1:光脚丫

  大脚丫,小脚丫,

  一群光脚丫。

  变成小鸭鸭,

  呷呷呷!呷呷呷!

  附儿歌2:光脚丫

  小娃娃,光脚丫,

  扶着走,跪着爬,

  蹲一蹲,站一站,

  蹦蹦跳,快长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溶解现象,进一步了解沙子的特点。

  2.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盐、沙子若干,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子每人2只,小勺人手一只,玻璃缸一只。

  2.幼儿用书第4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了解和辨别两种材料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它们要和水一起玩游戏,看看是什么?

  2.请幼儿一一辨认桌子上的盐和沙。

  二、感受盐能溶解在水中

  1.我们一起猜一猜。

  教师:让我们先来猜一猜,盐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

  2.盐和水的游戏。

  教师:请你把一勺盐放到杯子里,用小勺轻轻地搅拌,一边搅拌一边看盐在水里的变化。

  幼儿边念儿歌边实验:“盐巴一小勺,轻轻搅一搅,看一看,变化我知道。”

  3.说说我的发现。

  三、感受沙无法在水里溶解

  1.我们一起猜一猜

  教师:现在先来猜一猜,沙放到水里去,也会像盐一样不见吗?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教师奖幼儿的.猜想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在表格“?”栏中。

  2.验证猜想

  教师:请你把一勺沙放到杯子里,用小勺轻轻搅拌,一边搅拌一边看沙的变化。

  3.说说我的发现。

  4.教师也来试一试。

  四、整理工作

  师幼一起整理实验物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来源: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的社区"中发现,孩子们生活的社区里种植着许许多多的树木,孩子们觉得树木可以"美化小区环境,让小区变得更漂亮",为了让孩子对树木的作用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所以决定生成"树儿作用大"这节综合活动。旨在通过讲述故事、交流讨论,让幼儿自由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可以防风、防沙、防尘。

  2.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活动准备:经验准备:1.对树木有一定的认识2.收集"树木作用大"资料物质准备:PPT 记录纸 图片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在"参访社区"后发现,社区周围种植着许多的树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树木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村子,它的周围种了好多树。在离村子不远处,住着三个恶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有一天,这三个恶魔王凑到一起要比试本领,风魔王说:"我的本领最大,我可以把村子吹得稀巴烂!"沙魔王说"我的本领大,我可以把村子用沙全埋了!"雨魔王说:"你们的本领都不如我大,我拼命下雨形成洪水,把村子全淹没!"他们的话被过路小喜鹊听到了,小喜鹊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的人,人们听了非常害怕,可是又没有办法,决定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这时,忽然听到大森林里树叶"哗哗"作响,一个声音在喊着:"别害怕,我会保护你们的!"风魔王来了,它鼓起腮帮子"呼呼"拼命地吹;沙魔王来了,狂风卷着黄沙"呜呜"地刮;雨魔王来了,倾盆大雨"哗哗"地下……二、互动学习(一)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可以防风、防沙、防尘。

  师:聪明的小朋友,村子被风吹倒了吗?被沙埋了吗?被洪水淹没了吗?

  为什么?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故事:

  所有的树木都挺直了树干,撑展了叶子,叶子与叶子之间连在一起,变成了一扇坚不可摧的'屏风,挡住了风魔王、沙魔王;所有的树木舒展了树根,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了雨水,挡住了雨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终于被森林里的树木打败了,村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从此以后对大森林的树木更加爱护了。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大森林的树木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出示图片)原来树有防风,防沙,防洪的作用。

  二、幼儿讨论交流,完成记录表。

  1.师:树木还有哪些作用?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讨论。

  2.小组完成记录表3.小组个别幼儿交流三、出示PPT,归纳提升。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意见,那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出示PPT)1.美化环境的作用师:树可以把周围环境打扮的非常美丽,使人们心情舒畅、愉快,所以树可以美化环境。

  2.净化空气的作用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到树可以净化空气,你们知道树是怎么净化空气的吗?

  这两幅图片里的小区上空有什么不同?(乙图冒着许多黑烟,甲图冒着淡灰色烟)如果让你在冒黑烟的小区里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呛得咳嗽、恶心,时间长了还会生病)树多的地方为什么烟是浅灰色的?

  师小结:原来,人们发现了一个秘密,树多的地方,空气特别新鲜,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排出氧气和水,使空气变得新鲜干净。于是,人们就在小区的周围种了好多树。

  3.调节气候的作用师:树是怎么调节气候的?

  这两幅图上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表现有什么不同?(表情不一样,一个小朋友满头大汗,树多的地方小朋友玩起来很凉快)师小结:原来夏天天气炎热,树木里的水分大量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它像空调一样可以使温度降低。

  4.减少噪音树木浓密的树叶对声音的吸收作用很强,当噪声的声波通过树木时,树叶就会吸收一部分声波,使噪声减弱。

  三、复习巩固树的作用,加深印象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树木的作用,其实树的全身都是宝。(树叶可以做衣服御寒,遮体,可以做菜,可以为其他植物做营养来源,一些树叶(银杏树)可以做药材;树根可以做雕刻品;树皮可以用来做地砖,中药)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幼儿活动材料《数图形》,水彩笔。

  4.三种形状的硬纸每人一份。

  过程

  1.认识椭圆形。

  DD出示圆形和椭圆形贴绒教具,让幼儿找出圆形。

  DD幼儿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说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同。

  DD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

  DD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

  DD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使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

  DD启发幼儿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人合作表现。

  2.认识半圆形。

  DD出示半圆形贴绒教具。这是什么形状?

  DD幼儿在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比较。

  DD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DD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半圆形。如: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启发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3.给图形涂色。

  DD在幼儿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椭圆形、半圆形、圆形,并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涂画区分。

  建议

  1.借助身体的运动能使幼儿加深对形状的了解,丰富有关空间和形状的经验。

  2.在数学角里提供各种图形让幼儿拼画。

  3.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像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叶脉、叶片、叶柄等),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叶子产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事先和幼儿找一找关于叶子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材料准备:制作《各种各样的叶子》PPT;各种各样的叶子若干、白菜、包菜、青菜;两盆一样的植物、记录表。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叶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难点:用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大树的叶子。

  1、观察大树的叶子

  师:看!画面上有棵大树,这棵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幼:绿绿的、叶子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线。

  2、师:这些叶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叶脉、叶片、叶柄)这些树叶都长在大树的什么地方?

  幼1:叶子上有像树枝一样的小棒。

  幼2:有的叶子长在树枝上,有的长在树干上。

  师:高高的大树上长满了叶子,这些叶子都长在大树的树枝树干上,虽然它们长得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是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的。

  (评析:树叶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帮助幼儿清晰的观察到树叶的样子,从而打开了幼儿的思维,也为下一个模仿环节做较好的铺垫。)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子,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1、师:那除了大树有叶子,还有什么植物也有叶子呢?(幼儿交流讨论)

  幼1:花上面有叶子,小草上也有。

  幼2:苹果树上有叶子。

  幼3:芹菜上有叶子。

  2、展示幼儿采集来的各种各样叶子。

  师:原来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长着叶子,我们一起来观察桌子上的的这些叶子,看看它们一样吗?它们长的什么样?像什么?

  幼1:它们不一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幼2:这个叶子大大的,像一把扇子。

  幼3:这个叶子小小的,有一点圆圆的像小葡萄。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植物的叶子长得很特别?(出示枫叶、杏叶)它们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幼1:这个是枫叶,它的叶子分成好几瓣,每个头都是尖尖的。

  幼2:这个杏叶像把小扇子,它有的时候是红色的,有的时候是黄色的,颜色会变的。

  3、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叶子,那你知道这些叶子是怎么长大的'吗?(播放PPT中叶子生长的视频)请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它的生长过程。(幼儿分散均匀,用身体动作模仿叶子的生长过程)

  (评析:通过观察实物叶子和PPT中的叶子,丰富了幼儿的相关经验,在观看叶子的生长视频时了解了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用身体动作表现叶子的生长过程,这给整个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用肢体动作表现了叶子的生长过程,更是表现了不同叶子的形态。)

  三、多种形式了解叶子的多样性。

  1、出示白菜、包菜、青菜

  师:叶子慢慢长大后都有不同的作用,我这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叶子请你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这些叶子都有什么用?(可以食用)

  幼1:这个是白菜的叶子,它是可以吃的。

  幼2:这个是青菜的叶子。

  2、师:原来叶子还可以让我们人类食用,那它还可以做成什么呢?(出示PPT中一些用植物的叶子制成的中药药材图片)我们平日里生病了会用到一些中药,这些给我们人类治病的药材有的也是用一些特殊的叶子做成的。

  (评析:本环节通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中发现叶子的多样性,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拓展幼儿的各种思维,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也为幼儿的自主发展开渠。)

  四、集体实验观察讨论叶子的作用。

  1、师:叶子的用处可真多,那植物为什么要长叶子呢?叶子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幼1:它不长叶子就很难看。

  2、出示两盆一样的植物和记录表

  师:这里有两盆一样的植物,我们把其中一盆植物的叶子剪除,放置一边,然后过两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盆植物的变化,也看一看被剪除的叶子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最后把它们记录下来。

  五、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将变化记录下来。

  (评析:本环节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幼儿发现叶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幼儿的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1、熟悉的材料

  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叶子成了孩子们探寻的主角,“叶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叶子可以吃吗?”在活动中,通过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从而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因为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而然成为了孩子们最乐意探寻的目标,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使科学活动增色不少,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拓展幼儿思维,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叶子,他们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

  2、真实的体验

  实物的亮相打破了以往的图片展示,给了孩子们更直接的经验,在平日里孩子们都有食用过各种叶子,也都会有相关的经验和体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用手、胳膊等动作表现各种叶子,感受各种叶子的生长过程,在看、闻、摸中感知叶子的多样性,在最后环节和延伸活动中,通过为幼儿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发现这些叶子的作用和变化,因为他们是直接参与者,所以能获得了最真实的体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探索启动玩具的不同方式。

  2.乐意与同伴交往,体验和他人分享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汽车、飞机等各种惯性玩具、发条玩具、电动玩具,并讨论玩具的摆放。

  2.三个筐。

  活动过程:

  1.欣赏丰富多彩的玩具。幼儿自由参观玩具展,幼儿可以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2.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鼓励幼儿自选玩具,自由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与方法。

  请幼儿说说自己玩的什么玩具,以及是怎样玩的。

  3.发现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开启方式。

  幼儿自由结伴,尝试不同的玩具操作,比较它们不同的开启方式。

  师:我发现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玩了什么玩具?你是怎么让它们动起来的?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如:小青蛙上了发条就会跳,小火车打开了开关就会跑。

  (请小朋友分类摆放)

  总结:××玩具、××玩具、××玩具我们用手推着动的,手放了以后它们还会动,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惯性玩具; ××玩具、××玩具、××玩具都需要上了发条才会动的,我们也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条玩具;我们再来看一下××玩具、××玩具、××玩具它们都是靠什么动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肚子里都藏了什么东西?(电池)原来它们是靠电池才动起来的,打开开关按纽电源接通了它们才会动起来。所以它们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电动玩具。

  4. 幼儿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外力作用对玩具动起来的影响。

  师:刚才小朋友都把玩具宝宝分类了,那小朋友再想想如果我玩发条玩具的时候,发条拉的短一点和拉的长一点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再看一看惯性玩具,如果我推的重一点和轻一点,它们开的'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带着老师的问题进一步探索。)

  5.欣赏遥控玩具。

  总结:原来发条玩具的绳子拉的越长,它就跑的越快,而且跑的很远;拉的短一点它就跑的慢一点,近一点。惯性玩具推的重一点,它就开的快一点,远一点;推的轻一点,它就开的慢一点,近一点。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宽窄》是中班上学期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我通过设计有趣的情景游戏,引导幼儿用目测、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认识宽窄、比较宽窄、区分宽窄,从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会表达和交流。

  2.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3.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宽窄的概念

  难点:调宽窄距离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音乐、纸条、剪刀、图片。

  活动过程

  1. 律动

  2. 用已经学过的长短,大小来引题。

  1) 草地竞赛场上来了很多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谁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2) 比较长短、大小。(如:比较兔子尾巴和小猫的尾巴、大象和老鼠 等)

  3) 出示比较宽窄的图片。

  (小熊和熊猫各拿着自己的围巾,他们比较什么呢?)

  3. 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互相交流比较两个纸围巾。

  2)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宽窄。

  3)认识宽窄。

  4. 物体比较:

  1) 看图比较宽窄

  2) 实物比较

  5. 用幼儿的`小手和跟同伴合作来表示宽窄。

  1) 小朋友们用我们的身体来怎么形容宽窄呢?

  2) 小朋友们找一位朋友,用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宽窄。

  3) 小朋友们互相手牵着手表示一下距离的宽窄。

  6. 音乐游戏:《走遍森林》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上森林旅行吧。(跟音乐边跳边走时听教师的口令调节一下宽窄距离。)

  7. 看图听故事《小熊的旅行记》,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1) 小朋友们,小熊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呢?(不知道用哪个桥过更安全一些。)

  2) 请小朋友们帮忙。为什么真么想?

  3) 小熊又遇到困难了,请小朋友们帮忙。(碰见后背上面没有房子的蜗牛了,怎么帮这两只蜗牛做房子呢?)

  8. 延伸活动:帮组蜗牛做房子。

  1) 两只不同的蜗牛,给它们做不同的两个房子。

  2) 图片里有宽房子和窄房子,说一说哪个房子是胖蜗牛的?哪个房子是瘦蜗牛的?为什么这么想?

  3) 用剪刀剪下来给两只蜗牛后背上贴上去。

  4) 展示作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镜子,观察各种镜子的折射现象,体验丰富多彩的镜子世界。

  2、引导幼儿探索通过改变平面镜的角度来改变物体在镜中所折射出成影的数量。

  3、幼儿的探索兴趣,丰富其想象力,增强口头总结能力为以后作笔头记录打下基础。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放大镜、平面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引入故事情景

  向幼儿提问看过哪些动画片。

  邀请他们一起看课件中的动画片。

  二、 观察放大镜的折射现象。

  喜羊羊建了一个漂亮的镜子屋在羊村请大家猜一儿镜子屋里会有哪些镜子呢?

  灰太狼也想去看一看,还想找出怎么去捉喜羊羊的方法,于是它往屋里一看却吓跑了,怎么会这样呢?他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课件)

  孩子们探索是不是放大镜把它放大的,幼儿操作并组织讨论。

  三、 观察第二种生活中的镜子哈哈镜

  灰太狼很狡猾回家想了一想发现自己上当了,于是第二天又去了那个镜子屋,他又看到了可怕的现象,吓得到跑回家了。

  他又看到了什么呢?为什么会吓跑,与孩子一起观看课件,然后一起观看自己在哈哈镜中会变成什么样子,发挥想象,讨论自己在镜中的样子。

  四、 探索平面镜折射的奥秘,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高探索的.兴趣。

  灰太狼可能还会来镜子屋,可是喜羊羊只剩下两面普通的平面镜了,我们一起帮助喜羊羊想办法打败灰太狼好吗?

  幼儿进行探索,利用改变镜子的位置及角度来改变物体在镜子中影象效果。

  你们帮助喜羊羊打败了灰太狼,它很高兴所以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到羊村去庆祝,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主题曲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此次课程。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1-0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

中班科学教案08-0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4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