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8 07:56:50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实用(4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实用(4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玩变色游戏,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进行三原色分类并大胆尝试两种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变化;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积极参与交流。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三色纸粘土、透明饮料瓶若干个、塑料筐数个、瓶盖数个、油画棒、记录卡、抹布、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能正确进行三原色分类并大胆尝试两种色彩的混合,感受色彩的变化。

  活动难点:能清楚的表述实验结果,并能在记录卡上记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三个好朋友也来我们教室了,他们就藏在你们的椅子下面,请你们把好朋友找出来吧。(红黄蓝三色纸粘土)他们也喜欢抱一抱,教师示范:红色和黄色纸粘土抱在一起变成橙色。现在请你给他们找好朋友抱一抱吧。

  儿歌:小红和小黄,抱在一起,拧呀拧呀拧,变成橙色画橘子。

  二、展开:神奇的魔法瓶

  1.老师今天给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神奇的魔法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和幼儿拿矿泉水瓶(瓶盖上有颜料),晃动,出现颜色。

  2.教师偷换放有其他颜色颜料的瓶盖,再次晃动,变色。

  师:谁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魔法瓶里的水怎么变颜色了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才老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观察瓶盖秘密

  (2)谈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教师示范在记录卡上记录实验结果:红色+?==橙色,给幼儿留一个疑问。)讨论: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不同,会怎么样?

  3.幼儿玩变色游戏,并记录。

  师:请小朋友们选一个和自己瓶子里的水颜色不一样的瓶盖,再次晃动,看一看水变成什么颜色了,并记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总结:色彩真神奇。教师请幼儿完成大的记录卡,并选取个别幼儿的记录卡进行展示,总结变色的秘密,再次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三、结束教师提供一幅简笔画和红、黄、蓝三原色的画笔,请幼儿想办法按教师的`要求给正确涂色。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2、让幼儿知道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什么动物不怕冷。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企鹅玩具、北极熊玩具1个。

  2、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和企鹅生活在南极的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地球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1、出示地球仪,教师指着南极和北极让幼儿讨论: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知道那儿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吗?这些地方有哪些动物生存?

  2、教师讲述南北两极的生态环境,并把玩具企鹅、北极熊分别放在地球仪上的南北两极。

  二、让幼儿知道并用语言描述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

  1、出示图片,请幼儿描述南北两极的气候。

  2、请幼儿描述图中企鹅、北极熊长得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

  3、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企鹅、北极熊住在冰天雪地里却不怕冷?

  4、教师描述企鹅、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并解释它们不怕冷的原因,即身体的特征构造。

  5、请幼儿模仿企鹅、北极熊走路。

  6、游戏:“企鹅、北极熊找家。”让幼儿分别扮演企鹅、北极熊,在活动场地画一个大地球,一边为北极,一边为南极,要求扮演北极熊的幼儿模仿北极熊走到北极位置上,扮演企鹅的幼儿模仿企鹅的动作走到南极上。

  不怕冷的动物有哪些:帝企鹅,北极熊,北极狐,海豹,旅鼠,驯鹿,雪兔等。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动物的蛋,简单了解蛋与对应动物之间的关系。

  2、 对动物的宝宝感兴趣。活动难点:认识几种动物的蛋,简单了解蛋与对应动物之间的关系。活动重点:对动物的宝宝感兴趣。

  活动准备:各位小动物图片·挂图

  活动流程:

  一、出示各种蛋,引导幼儿观察。

  1、 教师逐个出示蛋,引导幼儿正确说出蛋名。

  2、 引导幼儿观察这几种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颜色、表面进行比较)

  3、 你吃过这些蛋吗?味道有什么不一样?

  4、 这些蛋宝宝是从哪里来的?

  二、出示挂图,介绍动物生蛋的趣一事。

  三、送蛋宝宝回家

  请幼儿将手中的.“蛋”送回“家”。

  四、操作练习

  使用《小朋友的书.我的动物朋友》。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养有盆景的自然角。

  代表健康娃娃和生病娃娃的小喷壶各一个,白纸两张。

  笑脸气球、哭脸气球各一个,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气球若干。

  有关工业污染(工厂的烟囱)、交通污染(汽车、飞机、摩托车尾气)、生活污染大气(吸烟、焚烧垃圾等)的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空气是流动的,是会跑的,被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

  感知看不见的细菌在空气中的存在和对健康的影响。

  活动目标

  让幼儿感知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让幼儿从玩气球的游戏中体验快乐。

  知道被污染的空气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激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流程

  猜谜语引出主题→气球亲亲我→生病的气球→大气污染多媒体播放→小实验:打喷嚏→我帮气球来治病→游戏:气球小老鼠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导人主题。

  师:今天有个小客人要来我班做客,你们猜猜它谁?“彩色橡皮袋,宝宝都喜爱,一吹就长胖,飞到半空去。”

  师:可爱的气球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幼儿分组玩气球。

  (评析:以趣味的谜语导入主题,有效地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欲望。猜一猜,玩一玩,让孩子很自然地进入了活动,并主动建构知识经验,为孩子愉快地进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性,帮助幼儿了解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几个来源,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气球亲亲我。教师出示吃饱空气的笑脸气球,朝每位幼儿脸上喷一喷。边亲小脸蛋边说:“亲亲小鼻子,鼻子耸一耸;亲亲小耳朵,耳朵躲一躲;亲亲小眼睛,眼睛眯一眯。”

  师提问:“气球在用什么亲你们?”师总结:“气球吃的是空气,里面的空气在我松手的时候就会跑出来亲你们的小脸蛋。原来空气是会跑、会流动的。”

  (2)师:“还有一位气球宝宝想来亲亲你们的小脸。看看它是谁?”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气的哭脸气球。师问:“咦?这位气球宝宝好难过,为什么呢?”教师学气球宝宝说话:“我想吃饱了和你们玩儿,可是却吃进了被污染的空气。我觉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痒痒的,呼吸很困难,浑身都难受。医生说我得了空气污染综合症。我不能亲小朋友了,心里真难受!”师问:“这个气球宝宝为什么不能亲我们?”师:“你们见过或者感受过被污染的空气吗?”幼儿回答完后看课件。

  教师演示空气污染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结: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烟、炉灶等)和交通运输工具污染。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评析:教师以幼儿为主体,抓住了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设计了“气球亲亲我”、 “生病的气球”的环节,形象、直观,有较强的趣味性。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尝试气球亲亲小鼻子,亲亲小耳朵,亲亲小眼睛等的感觉,充分调动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探究问题,直接得出结论:空气是流动的,是会跑的:污染的空气有害健康,轻松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声情并茂,取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达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活动的效果。)

  3.小实验:打喷嚏。

  师:有时大气被污染了,我们可以看到、闻到、感觉到,可有时空气被污染了,我们是感觉不到的。如果不小心吸进了被污染的空气是会生病的,如现在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小实验:打喷嚏。通过两个喷壶做的“宝宝”对着白纸模拟打喷嚏,用白纸采集喷出来的气雾,让幼儿猜一猜哪个是健康宝宝,哪个是生病宝宝,直观形象地让幼儿感知看不见的'细菌的存在。

  教师小结:如果小朋友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正好空气被污染了,此时非常容易传染上疾病。因此,小朋友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一些公共场所去,如剧院、拥挤的公交车上、集市、商场等地方。在家里也要请爸爸妈妈多开窗通风,这样,就不容易吸人被污染的空气。

  (评析:这个环节的创设极大地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孩子在看一看、闻一闻、猜一猜的有趣的实验活动中,直观、形象地感知到了看不见的细菌的存在和被污染的空气对健康的影响,巧妙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4.我帮气球来治病。

   师: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怎样被污染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呢?_ 儿童网

  幼儿分组讨论。

  师:“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

  师:“什么能净化空气?”

  幼儿回答完后放课件。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很好。那我们先一起帮气球宝宝治病吧。我们把它送到自然角里去,把脏空气吐出来,让花草把这些受污染的空气净化一下,然后再让它吸点儿新鲜的空气,病就好了。”“我们一起把气球送去吧!”把气球放到自然角中。 “气球宝宝,等你好了我们再来接你!”师:“我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你们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开心地玩玩气球吧。”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气球,玩气球小老鼠的游戏。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将本次活动推向了**。在活动中教师支持、鼓励孩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想出了很多保护空气不受污染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孩子的环保意识。)

  5.气球小老鼠: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

  (1)教师吹起一个气球,突然松开手,气球跑出去。问幼儿:“气球怎么会跑呢?”师:“噢,是空气等不及要出来,就把气球给挤跑了。我的气球变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气球也变成小老鼠吧!

  (2)幼儿将气球吹起来后,突然松开手,气球会像小老鼠一样四处乱跑,幼儿追赶。

  (3)幼儿反复玩游戏,进一步感受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活动自然结束。

  (评析:“气球小老鼠”游戏活动的设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参与尝试、体验游戏快乐的机会,既巩固了教学活动内容,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活动延伸

   1.在区域角中设置科学探索区,提供气球、塑料胶袋、小喷壶和自制玩教具《吹吹乐》等材料,供幼儿继续感受和探究空气的其他特点。

  2.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污染源,远离疾病。

  (评析:延伸活动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区角材料的投放,选材来自幼儿的生活,从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入手,满足了每个孩子探索的需要,为他们在区域活动中自主积累和建构相关经验,提供了一个乐于探索的环境,提升了孩子关注空气问题的兴趣点。)

  活动反思

  此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以主动探究的方式自主去学习。活动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在快乐的游戏中既达到了预设的活动目标,又培养了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