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8-05 09:28:3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是以立体形式呈现的,为了让孩子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我们特地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找到与其相对应的立体图形,加强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在和智娜一起找爸爸的过程中,辨认平面图形,并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为认识立体图形积累经验。

  2.体验帮助智娜找到爸爸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线索图(人手一份)、笔、毛巾。

  活动过程

  一、智娜的困惑

  1.智娜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他的爱好是钓鱼。智娜和爸爸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2.智娜的爸爸留给她一封信,爸爸想要告诉她什么事呢?信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信里有3幅图,分别说明了智娜爸爸拿走的东西、出发的地方、到达的地方。原来智娜的爸爸想考验智娜,让她根据线索找到爸爸)。

  【设计思路:活动的开始部分主要通过故事和爸爸留给智娜的信,引发幼儿对信的内容产生好奇,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消失的爸爸

  1.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线索图:

  (1)你在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在线索图上看到字和图)?

  (2)爸爸到底要告诉智娜什么事呢(爸爸拿走的东西是正方形的、圆形的,爸爸拿走了2样东西。爸爸要告诉智娜,他拿走的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3)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4)我们看看智娜家里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5)爸爸到底拿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小结:原来爸爸拿走的是他的钓鱼包和鱼竿包。从下面往上看,钓鱼包是正方形的,鱼竿包是圆形的。那我们看看爸爸留下的第二张线索图。

  【设计思路:通过看爸爸信上的第一幅线索图,让幼儿尝试和智娜一起寻找爸爸带走的东西,并学习从平面角度看立体图形。】

  2.根据第二张线索图找到爸爸出发的地方:

  (1)第二张线索图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线索图上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是告诉智娜:爸爸经过的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爸爸要经过几幢房子,以及这些房子的排列位置。

  (3)智娜要从上面往下看这些屋顶,要去哪里才能看得到呢(要到高的地方去看)?

  (4)我们跟着智娜乘上电梯,请你看着线索图找一找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屋顶在哪里。

  (5)原来爸爸出发的`地方就在1号区。站在上面往下看屋顶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而且房子的排列位置、数量和线索图上完全相同。快点乘车去追爸爸。

  3.爸爸到达的地方

  (1)智娜马上要找到爸爸了,爸爸到底在哪里呢?看看这张线索图,爸爸要告诉智娜什么呢?

  (2)这次爸爸要智娜从旁边看图形来找房子。到底哪些房子从旁边看是长方形、圆形、长方形的?

  (3)寻找要求:请根据这张线索图,从旁边看找到和线索图上图形的形状、排列位置、数量相同的房子。找到后把这些房子圈出来,再把自己的学号写下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交流、发现。

  【设计思路:这里要注意,幼儿容易将圆柱体看成是圆形的,教师可以出示圆柱体让幼儿观察,分清圆柱体从上面往下看是圆形的,从下面往上看是圆形的,从旁边看就不是圆形的了,并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6)2号区从旁边看,房子的形状、排列位置、数量都和爸爸提供的线索图完全相同,这就是爸爸到达的地方了。

  4.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游乐园就是爸爸到达的地方。我们一起跟着智娜进去找爸爸吧。智娜找到了爸爸真高兴,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呀(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智娜爸爸送给我们的礼物

  智娜爸爸为了感谢我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瞧,这里有3张线索图,这3张线索图要请你们从不同的位置看,这样才能找到礼物。大家赶紧在教室里把礼物找出来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目标:

  1、有主动探索恐龙秘密的积极性,能用自己的方式大胆表达对恐龙的认识。

  2、初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自然,使动物们很好的生活。

  准备:

  1、幼儿收集各类有关恐龙的图书、玩具。

  2、各种各样的恐龙图。

  过程:

  一、摆设好幼儿收集的恐龙资料,引出谈话。

  “前几天我们正在进行《有趣的动物》的主题活动,有不少小朋友帮助老师收集了好多有关恐龙的资料,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二、幼儿自由讨论自己所知道的恐龙秘密。

  1、“你们知道恐龙吗?你知道恐龙长得什么样?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一起讲一讲。” (幼儿自由讨论)

  2、“老师发现小朋友对恐龙很感兴趣,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恐龙。”(请1~2位幼儿介绍他所知道的恐龙或是他带来的恐龙资料)

  三、认识几种恐龙。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恐龙的资料,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恐龙呢?”(出示恐龙图、恐龙模型)

  1、你知道哪些恐龙?

  2、它爱吃什么?

  3、他长得什么样?

  (把吃植物的'恐龙放在一起,把吃肉食的恐龙放在一起)

  四、给植食恐龙和肉食恐龙分类。

  1、“这些都吃植物的恐龙我们把它们叫做植食恐龙。看看有哪些是植食恐龙?”(如梁龙、雷龙、慈母龙、甲龙、三角龙……)

  2、“这些吃鱼啊,小恐龙的恐龙我们把它们叫做肉食恐龙。哪些是肉食恐龙呢?”(霸王龙、鱼龙、翼龙、鸭嘴龙……)

  3、“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吃植物的恐龙和吃肉食的恐龙长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植食:身体大、脖子长、尾巴长、牙齿平平的……;肉食:尾巴短、嘴巴大、脖子短、牙齿很锋利……)

  五、了解恐龙生活的时代。

  “恐龙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很远很远,那你们知道恐龙是生活在什么年代的?”

  (三叠纪:恐龙出现——侏罗纪:恐龙繁盛——白垩纪:恐龙灭绝)

  六、恐龙化石的秘密。

  “恐龙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人,那人们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关于恐龙的秘密?”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由恐龙的化石得来的。科学家们根据恐龙的化石来推算恐龙生活在什么时候,它们长什么样的)

  七、恐龙灭绝的奥秘。

  1、“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恐龙吗?”(灭绝)

  2、“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的呢?”(自由讨论讲述,并渗入环保知识: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使动物很好的生活。你们知道怎样保护自然环境吗?如不垦树,保护水资源……)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有好多的说法。真正的答案是什么,人们还不知道。还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恐龙,希望小朋友认真学习,将来长大了也来研究恐龙,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欣赏动画片中感知不同镜子的不同成像现象。

  2.在游戏情景中,幼儿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帮助孩子了解两面平面镜的摆放位置与成像的关系。

  3、享受探索发现带来的乐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幼儿在生活中认识了一些镜子如:放大镜、哈哈镜、平面镜,并且知道平面镜照出来物体的形状、大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材料准备:镜子若干、喜洋洋、ppt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

  你们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

  二、观看动画片,了解镜子屋的镜子种类,以及各种镜子照出来的样子。

  1、引导幼儿讨论镜子的种类师:猜猜看,这个镜子屋里面会有一些什么镜子呢?(幼儿自由猜测)小结:平面镜、哈哈镜、放大镜等。

  2、观看课件,了解放大镜照出来的样子师:看看,我们的喜羊羊到底在它的镜子屋里放了什么镜子。(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放大镜)

  3、观看课件,了解哈哈镜照出来的样子。

  师:你们猜一猜,我们聪明的喜羊羊在它的镜子屋里放的什么镜子呢?(哈哈镜)

  三、引发幼儿用两面镜子照一照、玩一玩,探索“一个变许多”的有趣现象,感受探索带来的乐趣。

  1、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师:可是喜羊羊知道,过了不久,灰太狼还要再来呢。这一次,只剩下这个非常普通的镜子了,这也是什么镜子呢?(平面镜)

  2、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并进行动手操作。

  师: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几个喜羊羊呢?我们一起用镜子来照一照小结:一面镜子只能照出一只喜羊羊。

  3、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再次思考师:那怎么样才能让喜羊羊的数量变多呢?

  4、幼儿动手操作,用两面镜子或者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用多面镜子在一起照一照、玩一玩,探索“一个变许多”的有趣现象。

  师:我们小朋友们的想法都不一样,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看能照出几只喜羊羊?

  5、幼儿交流各自的玩法和有趣的发现,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师:你们照出了几只喜羊羊?

  小结:镜子摆放的位置不同,照出来的数量也不同。有的小朋友变出了两只,镜子是面对面摆放的。有的小朋友变出了三只,是把镜子摆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

  6、幼儿再次操作师:现在请小朋友用新的方法来试一试。

  7、师幼共同交流试验后的结果小结:镜子面对面摆放的时候,两面镜子靠的越近,在镜子中喜羊羊的数量就会越多。

  镜子呈三角形摆放的时候,镜子的角度越小,在镜子中喜羊羊的数量就会越多。

  四、播放音乐,共同庆祝喜羊羊的胜利1、师:你变两只,你变三只,变出了那么多的羊羊,哇!看看(教师操作课件,展示喜羊羊的羊羊队伍的画面)我们变出来多少羊羊哦。

  2、师:哦,一只、两只、这么多的羊羊,全都是我们帮助喜羊羊变出来赶走灰太狼的哦。喜羊羊把他们集在一起,吓得灰太狼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灰太狼逃走的画面)(逃走了)哎,灰溜溜的逃跑了。

  3、师:下面我们跟着羊羊一起来庆祝,他们的胜利。我们听着音乐回教室再去想一想下一次灰太狼来了,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打败它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喜欢探索的良好习惯。

  尝试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

  关键智力:

  自我;自然观察

  教案准备:

  真水果,苹果,梨,香蕉,桃等若干,水果模型。

  小刀一把;猴子的手偶;大袋子。

  教案过程:

  环节1:学习儿歌《水果歌》

  教师出示装图片的盒子,请幼儿摸出图片,能说出图片上水果的颜色。

  教师将图片贴在展示板上,边贴边教幼儿说儿歌。

  将所有图片贴完,教师带幼儿说儿歌2-3遍,并请幼儿上前边点图边说儿歌。

  环节2:探索活动《真假水果》

  教师拿出猴子的手偶,说,“你们好,我是猴子”。

  教师说:“哎呀,我现在肚子好饿啊,你们给我点吃的.吧?好不好,你们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吗?”

  教师可让幼儿假装喂猴子吃点东西。幼儿喂完了,猴子还不饱。

  教室带着猴子假装找东西吃,找到了一个装着水果的大袋子,这是猴妈妈留给它的。

  猴子打开袋子,拿出一水果模型一咬,怎么都咬不进去。教师问幼儿,这是为什么?

  原来猴妈妈太粗心了,把真的水果和假的水果混在一起了。小猴子可着急了。

  老师布置任务,请小朋友帮小猴子找一找真的水果在哪里。

  教师将幼儿分组,每个幼儿3—4个幼儿,由一位老师负责,幼儿探索真假水果的区别。

  指导老师的指导:不能直接告诉幼儿哪种是真的,哪种是假的,可引导幼儿通过手,鼻子,眼睛等多种感官去发现。

  幼儿分享成果。教师将幼儿聚集在一起,请每组的一些幼儿说说她们如何辨别水果的真假。教师用刀切开幼儿找出的真水果。

  环节3:区域活动

  美工区:给水果描虚线和涂色。

  角色区:在角色区玩水果模型和头饰等。

  活动评价:

  能通过各种感官观察物体。

  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由于时间及课程内容较多的原因,在本学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将比较相近的课合成一节,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有助于课程内容的丰富及课后的延伸活动。《多元智能发展课程》中,有这么两个内容,其一是序数的相关内容,数字应该排在哪?站队的小动物站第几;其二是类似的游戏,让幼儿明白几排几号,并学会根据号码找座位。由于它们都与序数及点数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合成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学习序数及排序的相关知识。

  2、能根据已给出的信息正确找出小动物应处的位置,并且自己能会找座位。

  3、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数字卡及小动物的图片,几排几号的小票。

  2、将教室内的座位以剧院的形式排列,在旁注明排和号。

  3、《多元智能发展课程》中班下(1)p30~31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小动物去剧院看演出的故事导入主题,并尽量使故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基本部分

  将数字卡和小动物的图片打乱贴在黑板上,告诉幼儿:“小动物们领了号码排队买票,虽然很整齐,可它们站的位置与手中的.号码不符,你能帮它们纠正一下吗?”

  指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排序,可多练习几次。其间可由表现好的幼儿来打乱顺序作为鼓励。

  请幼儿起立站好队,模拟买票入场的情景,由比较出色的孩子做售票员,教师做引导员。

  先由老师或是幼儿示范怎样找正确的位置,然后请幼儿按排队的顺序一组一组的入场找座位,引导员及时进行纠正指导。

  幼儿全部坐好后请表现良好的幼儿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去找自己的座位的,为什么那么去找?

  教师一、进行总结归纳。

  做练习:“帮小动物找座位”

  三、结束部分

  将幼儿手中的票收回并打乱顺序,可多做几次游戏。

  活动延伸:

  设置类似的区域供幼儿锻炼。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比较观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初步学习仔细观察与记录。

  3、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玩过乒乓球花旋转的游戏,对半球的凹面、凸面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不锈钢勺子、幼儿记录表(附后)、水笔、教师记录纸、不绣钢餐具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勺子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引导幼儿动手摸一摸、玩一玩、照一照、看一看勺子里有什么秘密,再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朋友。

  二、幼儿初次探究,发现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1、幼儿自由玩勺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发现。

  2、集中分享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图示。

  3、结合图示,师幼共同梳理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三、幼儿再次探究,比较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介绍记录表。

  2、幼儿探究并记录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3、分享与交流:

  用勺子照镜子,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4、记录与梳理。

  四、迁移经验,幼儿进一步验证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不同。

  教师出示碗、盘子、杯子、大勺子等,请幼儿用它们的凹面和凸面的地方照一照自己,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师。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鼓励幼儿观察、寻找凹面镜和凸面镜在日常生活运用,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笔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及构造。

  2.探索观察比较,发现各种笔的不同特性及用途,并积极与同伴交流。

  3.了解笔的演变过程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懂得安全用笔。

  活动重点:

  知道各种笔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及构造。了解笔的演变过程及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懂得安全用笔。

  活动难点:

  探索观察比较,发现各种笔的不同特性及用途,并积极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使用笔的经验。

  2.物质准备:课件,铅笔、粉笔、油画棒、水彩笔、签字笔、毛笔、记号笔、圆珠笔若干:墨汁:白纸、黑板、塑料膜、宣纸、橡皮、黑板擦、湿巾每组一份;湿抹布一块。

  活动过程:

  1.创设“笔的展览会”情境,认识各种各样的笔。

  提问:你认识哪些笔?它们有什么用?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笔,它们的名字不同,但都可以写字和画画。

  2.观察探索、试用比较,进一步了解各种笔的构造、特性及作用。

  (1)观察操作,了解笔的构造。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笔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小结:这些笔的样子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由笔芯、笔头、笔杆和笔帽这几部分组成。签字笔、圆珠笔用完后可以换笔芯继续使用;铅笔、粉笔、油画棒越用越短:毛笔、水粉笔的笔头是毛做的。

  (2)画一画,试一试,感知不同笔的线条特性和作用。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使用时注意安全。

  提问:这几种笔画出来的线条是什么样的?小朋友经常用什么笔画画?为什么?毛笔写在什么纸上更合适?橡皮和黑板擦能擦掉什么笔的字迹?记号笔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小结:各种笔画出来线条粗细、颜色都不一样。小朋友经常用颜色丰富的水彩笔、油画棒画画;中国独有的水墨画就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的:铅笔的笔迹可以用橡皮擦掉;粉笔画到黑板上可以用黑板擦擦掉:记号笔不怕水。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3.借助课件,认识更多功能的笔,了解笔的发展史。

  提问:人们最早使用的笔是什么样的?各种笔是怎样一步步发明出来的?

  小结;最初的笔是树枝,然后人类又逐步发明了刀笔,羽毛笔,以及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现在常用的笔,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

  活动延伸:

  将可拆卸的各种笔投放到科学区,引发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笔的构造,掌握安装步骤,并能将探索的安装步骤表征制成安装说明书。

  课程资源拓展:

  笔: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多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文字、符号或图画。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

  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 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观察并且了解动物与人一样也有家,有自己的生存环境。

  2.知道不同小动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动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丛、水的大挂图。

  3.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并思考:

  (1)课件中有哪些小动物?说出动物的名称

  (2)这些小动物有家吗?它们的家都在什么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课件,呈现不同动物居住场所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谁的家?并把相应的小动物送回家。

  3.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如:山林——狮子,老虎,熊猫等。

  土壤——蜗牛,蜈蚣等

  水——鲨鱼,鱼,虾等

  4.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回自己的家,再次加深幼儿对不同动物的不同居住环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小动物的`家遭到破坏的情境,请幼儿讨论:

  “如果小动物们失去了家,会怎么样?”

  ——动物失去场所,会面临死亡。

  ——所以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们的家,让小动物们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6.参与操作课件中的交互式游戏,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送给他们小红花,哪些是错误的,及时进行制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有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有些东西是没有生命的。

  2、萌发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珍惜有生命的东西。

  活动重点:了解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东西。

  难点:区分生活中的生命体和无生命体。

  活动准备:

  常见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幼儿相互说说这些东西的名称。

  2、将图片分类。

  幼儿将这些东西按有生命和无生命进行分类。

  3、交流分类的情况。

  (1)、根据幼儿的分类,进行讨论。

  会叫的东西都有生命吗?

  会动的东西都有生命吗?

  不会叫、不会动得东西都没有生命吗?

  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

  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那些东西是无生命的?

  (2)、幼儿再次分类。

  4、教师小结。

  由小到大,逐渐成长,最后死亡的东西,它们是有生命的(动物、植物),而工具、用品,它们虽然能动、会叫、会坏,但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5

科学活动教案01-09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2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4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4-27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