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5 09:12:3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精选[8篇]

科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中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倾听别人的问题

  4、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一、趣味实验,引发问题

  教师做趣味游戏:听话的乒乓球。

  教师课前将乒乓球内部置人一块铁块并封好;课上,将乒乓球放在纸屏前,手拿磁铁在纸屏后面吸引兵乓球中的磁铁,使乒乓球在纸屏上爬上、爬下。学生观察实验可发现乒乓球“很听话”,从而产生疑问。

  二、探究活动

  (一)玩玩具,提出问题。

  1、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如是什么玩具、有什么功能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玩的介绍提出问题。

  2、学生交换玩玩具,互相向对方提出问题。

  3、将玩具整理好,全班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汇总提出的问题总数

  4、引导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很重要。

  (二)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1、教师播放飓风刮倒大树的视频,学生提出问题。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三)列举生活实例,提出问题。

  1、学生列举生活实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记录,可以用文字、符号用案等记录自己的问题

  3、学生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记录并介绍分别是什么问题。

  三、活动总结

  学生分享本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在校园内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记录下来。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玩一玩,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其他颜色。

  2.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探索中来,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桶若干,小桶(每组一个),调色盘、调色笔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料,幼儿观察。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三种颜色,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加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师:今天我们可都是厉害的魔术师,要来变一个厉害的'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在一起,用调色笔搅拌一下,让幼儿观察其中的变化,再跟之前的颜色做对比)

  4.让幼儿来说说实验的变化,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

  5.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给他们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感知颜色的变化。

  6.用自己“变”出来的颜色画画。

  师:哇,你们都变出神奇的颜色啦。那让我们用这些神奇的颜色来画一幅画吧。

  (给幼儿提供纸张,让幼儿作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展出,欣赏他人作品。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1、本课教学内容共分4个部分:不同的天气,生物预告天气,预测未来的天气,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及阅读与拓展。

  2、不同的天气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们尝试用简单的图画来记录天气情况。

  3、生物预告天气是简单介绍生物中为什么能预告天气的道理,有很多生物都有比我们人类更早地知道天气的本领。让学生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儿歌等。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长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良好习惯。

  4、预测未来的天气是让学生讨论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明天的天气,利用课本第40页两幅卫星云图,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本地区当天的云层情况,尝试推测当地第三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5、了解天气预报。为了更好地关注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生活行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3、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4、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师和学生观察天气,认识天气,预测天气。

  【教学难点】

  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20xx年9月3日、4日的当地报纸。

  2、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你有没有关心天气的变化?你看过(听到)天气预报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2、不同的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①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

  ②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把这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同学们知道的生活常识可真不少!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那么在好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②当你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又该怎么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

  ①看来天气的好坏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师想每天都在日历上记录天气的情况,怎么记大家帮助我想一个既方便又形象的办法吗?

  ②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出示记录天气的表格。

  ③谁愿意把你们设计的符号拿到前面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实物投影仪展示)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④请同学们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4)鼓励学生坚持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或者长期记录)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还可准备一些其它的游戏器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谁能把气球吹走,谁就获胜。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学生猜测:全班40名学生进行猜测,教师记录猜测情况: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获胜的有36人,认为力气小的同学获胜的有4人,认为都不能获胜的有0人。

  验证猜测:结果两位同学都没有获胜。全班只有一位同学猜测正确。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继续游戏:讲解新规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换一种吹法,让漏斗口朝下,大家再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学生猜测,教师记录。学生演示,验证猜测。教师引导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游戏体会:两个游戏中的乒乓球都没有被吹走,而同学们的两次猜测都和游戏结果不一样。看来,研究科学不能光凭猜测,而是先猜一猜,再动手做一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二)教学新课

  1、我们来做小实验。

  (1)“能否站起来”实验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学生反复做几次,感到起立坐下非常容易。)

  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学生猜测:指2—3名学生猜测,说出猜测的理由。

  分组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学生充分实验。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和进行实验的同学交流实验的感觉和体会。

  汇报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自由猜想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2)“吹蜡烛”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然后进行实验,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指导学生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同时启发学生把身边的物体作为实验材料,逐一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指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讨论:①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

  ②为什么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3、“吸饮料”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消了毒的烧杯和吸管(应选择比较粗的吸管),同学们想办法去吸到饮料,看哪一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稍做讨论,然后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刚才玩的开心吗?你们是怎么玩的?(引导学生说出:先猜想,再动手做一做,最后得出结论)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做游戏和实验的过程就是做科学的过程。科学家在做科学的过程中有了很多发现和发明,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2、说一说,我们身边哪里有科学。

  1、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学生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玩具里面有科学,衣服里面有科学,动植物身体里面有科学,声音里面有科学,交通工具里面有科学,手机里面有科学等。

  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板书课题),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师: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带来的资料,展示了很多高科技产品,说明这些产品里面有科学。)

  师: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教师播放当前国际上、中国比较先进的科技方面的录象资料,如:登月、克隆技术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3、自由活动:启发学生画一幅科幻画或编一个科幻小故事,憧憬科学。

  师:科学家们的创造令我们赞叹不已,老师也有一些大胆的设想,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老师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生物技术——克隆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材料”、“能源技术——无污染能源”、“空间技术——太空移民”对科学的未来进行畅想,展现给学生一幅美丽的科学画卷。)

  师: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同学们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那就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画一幅科学幻想画或编一个科学幻想小故事,尽情地展示你的才华吧!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也可以说一说,想一想。

  学生自由活动:有的学生画科学幻想画,有的编科学幻想小故事,有的在静静地想,有的在高声地说;有的小组动手制作太空城,有的小组开起了科学故事会,还有的小组正讨论进行一次以“畅想科学未来”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有的同学正在创作。老师知道大家有许多神奇的想法,我们在课下把自己的创作进行完毕,好不好?我们还要举办一个小型画展或故事会让同学们充分展示和交流。

  课堂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想象,不愧是一名小科学家。那你觉得同学中谁表现比较出色?为什么?你认为老师表现如何呢?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把你对自己的评价记录在评价表上吧!

  布置作业

  师: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吧!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 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题目,改进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熟悉四周的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至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叫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马路两旁种很多树木。

  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由于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实: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五、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设计前引导学生:设计前要考虑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地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无噪声书房”对四周环境有什么要求?

  五、总结全课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三、拓展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泡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