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8-04 07:54:06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美术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美术教案5篇

美术教案 篇1

  一、活动准备:纸盒,气球,剪刀每人一把,个中国奥尔夫乐器

  二、活动过程:

  1. 教师引导宝宝做自我介绍才艺表演

  2、教师介绍今天是我们的音乐节,教师出示乐器,让宝宝认知并自己感知

  3、教师分贝出示每一种个乐器让宝宝自己一一认知并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4、教师统发给每个宝宝一种乐器让大家一起演奏

  5、教师出示鼓,提问宝宝小鼓是用社呢作成的

  6、教师出示圆纸盒,提问宝宝它是什么形状的

  7、教师提问宝宝这个纸盒原来有什么用途

  8、教师出示气球,提问宝宝气球的颜色和形状

  9、教师提问宝宝气球像什么?还可以有什么用途?

  10、教师出示小剪刀,把气球的封口处剪下来

  11、把气球的另一部分套在圆形的纸盒的口处

  12教师指出现在我们的小鼓做好了,让宝宝尝试一下怎样让小姑发音

  13、教师示范用手捏住气球,拉出一段距离松开后,小鼓会有好听是声音教师提问宝宝为什么会有声音?教师介绍是由气球震动发音

  14、教师特点材料,宝宝自己操作

  15、教师出示大的圆纸盒,同样的方法跟宝宝一起操作,教师引导宝宝听一下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

  16、小鼓做好后,教师每人两个小鼓一起演奏

  17、教师引导宝宝互相交换小鼓使用

  18、教师给宝宝的`小鼓署名日期

  19留念

  三:活动总结:

  本节课参入可许多音乐的元素在里面,打破了固有的静态创作模式,让宝宝用气球和纸盒来制作小鼓,并且让宝宝在寻找发音的位置,并了解发音的院里,震动产生声音。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

  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习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美术教案 篇3

  《1》线描画《快乐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画出数字的外形特征。

  2、在巩固线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装饰,初步学习装饰画。 3.鼓励幼儿对数字进行大胆的装饰,创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2》活动准备: 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看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你们能告诉我,你最喜欢的数字吗? 请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字。

  2.教师对个别孩子们喜欢的数字进行简单的装饰。

  3请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数字,提醒幼儿把数字画的大大的。

  4.请画好的小朋友把自己画好的数字进行美化,并且把它装饰的最美丽。 5.我们来看一看,谁的数字朋友装饰的最漂亮! 《2》陶艺P30《太阳公公》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搓条、压扁、贴画等方法,表现出太阳的不同造型。2.能大胆想象,提高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太阳的图片。 2.太阳的绘画作品。 3.轻质彩泥。 活动过程:

  1.参观“太阳公公” 绘画作品展。

  教师:今天,我们有个“太阳公公”绘画展,我们一起看看吧! 2.集体讨论,学习制作。

  (1)教师:“小朋友们画的太阳公公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个?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造型、花纹、表情等方面讲述)

  (2)教师:我们可以怎么制作“太阳公公”?(师幼共同讨论)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各种不同造型的太阳公公。 4.展示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要点提示:引导幼儿从造型、花纹、表情等方面讲述太阳公公作品。

  课后建议:在本次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教师提供陶泥让幼儿自主的进行复习和巩固,并将幼儿的作品以壁画的形式进行保留和呈现。

  《3》彩色画P88《中秋月圆》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中秋礼品图片和字画,增进对中秋节的了解,感受中国特有的色彩特征和民族风格。 2.尝试运用水彩笔进行图案色彩的描绘,在文字中画画。 3.感受文字与绘画结合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水彩笔、素描纸。

  2.中秋小故事,各种月饼图片,中秋字画。

  活动过程:

  1.话中秋,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1)教师讲中秋小故事,如《嫦娥奔月》,引出中秋节的话题。

  (2)讨论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喝桂花蜜酒等。 (可以结合当地风俗) 2.合作创作,感受字画结合的艺术美。

  (1)出示各种月饼的图片和中秋字画,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图片在色彩上的共同之处,初步感中秋节的色彩特征和民族特色。

  (2)出示写有“中秋”字样的图片,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将其变得有中秋节的味道。 3.自主操作和添画,营造中秋氛围。 要点提示

  鼓励幼儿从月夜、月饼等事物出发感受相关的色彩,能从月饼、祥云等图案联系到中秋的味道,并将其作为装饰图案运用到绘画中。

  (1)指导幼儿用水彩笔在字中添画与中秋相关的物品,突出中秋的特征。

  (2)提醒幼儿使用黄色系和红色系等近似色系进行创作,进一步体验中秋的色彩特征。 4.延伸:中秋汇。

  (1)互相欣赏设计的中秋字画。

  (2)感受中秋的.团圆气氛,品尝中秋月饼。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节日有其特殊的地方,在风俗习惯、色彩特征等方面都很特别。让幼儿在节日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美,既增进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也提高了对色彩的认知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4》装饰画《猫妈妈和孩子》 教学目的:

  1、欣赏图片,了解猫的主要特征和特点 2、通过色彩和黑白的对比表现主体和背景 教学材料:6开白纸,水彩笔,马克笔、金属笔 教学过程:

  1、欣赏猫咪玩耍时候的图片,观察猫咪的不同动态。 2、画下大小不同的猫咪,注意画面的大小变化。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或是线条重复的装饰背景并选择协调的颜色进行上色

  《5》彩色画P88《外星人“9”》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对数字9进行变形、添画,创作外星人。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联想并大胆创编出故事情节。 3.体验数字想象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排笔,油画棒或水溶性炫彩棒,素描纸。 活动过程

  1.讨论,激发对外星人的兴趣。

  (1)教师:你知道外星人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师:有个数字星球的外星人会变魔法,能把各种数字变活,他们是——外星人“9”。

  用幼儿喜欢的外星人做导入,易拉近与幼儿的距离,激发幼儿的兴趣。一系列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幼儿思考和想象。 2.大变外星人。

  (1)魔法一:泼墨变个9。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排笔刷“大9、小9、胖9、瘦9,挥笔一转就是9??”。 (边说边画出不同形态的9)

  (2)魔法二:给9长个毛儿。

  教师: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刷出各种长短的毛毛。9加上各种“零部件”就变成外星

  人了。 要点提示

  此环节重点是让幼儿夸张想象出与人类形态不同的外星人,而非多长了头发、多长了手臂的地球人类而已。 (3)魔法三:画9点睛。

  教师:画龙要点睛,画外星人也未尝不是哦!给外星人画一个特大号眼睛?给外星人多变几个眼睛?给外星人加点眼睫毛?

  (4)幼儿合作(或独立)完成外星人的组装,并由此想象外星人的奇特功能。 3.外星人巡展。(1)会飞外星人展。(2)钻地外星人展。(3)多手外星人展。

  孩子们在慢慢长大,我们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问和时间,让他们自由的想象。你会发现,原来,事物也可以是这样的!历史的进程,在孩子们的眼里有自己认为的规律和变化。大班孩子的语言已经发展成熟了,他们会说出一些惊人的话,只要稍加引导,你看到苗儿迅速地成长......

  《6》《物体画》《侏罗纪公园》 活动目标

  1.感受恐龙在运动中的身体形态,尝试用肢体动作来模仿。 2.借助欣赏、模仿及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恐龙的不同动态。 3.在合作中共同使用画纸并能清楚地讲述自己作画的意图。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恐龙的种类以及恐龙生活的习性、环境,已听过关于恐龙的故事。 2.恐龙图片多幅,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你很特别》。 3.水粉笔,颜料,英文报纸(或牛皮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对恐龙的认识。

  教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恐龙,知道了恐龙的一些生活习性,谁愿意来讲一讲? (有霸王龙、长颈龙、翼龙、剑龙等;它们有的是食肉恐龙,有的是食草恐龙;有的是在陆地上走的,有的是在天上飞的??) 2.观察图片,感受恐龙在动态中的外形特征。 (1)出示“走路”恐龙的图片。

  教师:这是什么恐龙? (霸王龙)看它现在的样子,你觉得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观察恐龙走路时的腿的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它的动作。 (2)出示“弯腰”恐龙的图片。

  教师:这幅图你觉得恐龙它又在干吗?它的头怎么样了?身体是什么样的? (观察恐龙的腰部)恐龙的前肢和腿有什么变化?恐龙的脚趾和刚才走路的恐龙脚趾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你们觉得“弯腰”的恐龙身体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画? (3)出示“对打”恐龙的图片。

  教师:这两只恐龙它们在干什么?这两只“打架”的恐龙身体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这只恐龙身体的一部分?(让幼儿发现遮挡关系)你们发现没有,“打架”时恐龙的尾巴是怎样的?尾巴后面画有几条短线,为什么要画这几条短线呢?(介绍辅助线条的作用)

  ●教师在出示图片时,要注意层次性,如提供给幼儿的图片应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 3.幼儿大胆作画,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幼儿画出恐龙的不同动态。

  教师:今天我们来画恐龙,画你自己喜欢的恐龙,地上走的、天上飞的,各种各样。 4.展示作品,师幼互评。

  请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恐龙在做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班级展示区中,让幼儿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尝试将绘画作品编成故事进行讲述。 【评析】

  恐龙的神秘和神奇,吸引了许多孩子对之探求的兴趣。在了解了恐龙的种类、恐龙生活的时代及其生活习性等一系列活动之后,教师特选了几本关于恐龙的优秀绘本《我是霸王龙》、 《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你很特别》给幼儿欣赏。幼儿除了对故事内容感兴趣外,还对绘本中恐龙的绘画手法感兴趣。他们发现绘本中恐龙身体的线条流畅、粗犷,就会给人凶猛的感觉;几笔简单的线条或几条辅助线也能把画面中对打的恐龙表现得很生动、清楚。这些对幼儿的后期创作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7》彩色画P93《石头变身》 活动目标

  1.在欣赏各种石头造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简单的点、线、色块创作出奇特的动物形象。 2.感受在石头上创作的别样乐趣。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衣纹笔或者1号水彩笔,石头。

  2.各种装饰过的漂亮的石头作品(丰富幼儿美的感受,激起创作的热情),动物图片。 3.与动物相关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扮演和欣赏,积累表象经验。

  (1)播放音乐,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角色,模仿做动作,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2)欣赏各种动物图片,找出动物的特征,积累审美表现的经验。(3)欣赏变身的石头,引入主题。

  石头上的装饰别有一番风味,鲜明的色彩、夸张的表现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和艺术冲击。2.自由探索,大胆进行色彩表现。(1)探索石头的变化与造型。

  幼儿自由探索、发挥想象,拼搭石头。例如:用石头铺成了小路,在上面走一走;用石头搭成了小房子??(2)教师示范用色彩赋予石头新的形象。

  教师:这个石头有点儿像乌龟,我要给它施个魔法,把它变得更像乌龟。我的笔沿着石头印子开始变,变出一个个小格子,再在每个格子里加点彩色的??看!石头变身成为一只花花壳儿的缩头乌龟喽!(3)教师:你的石头像什么?你能把它变得更像一些吗? 3.幼儿给自己的石头变身。

  (1)幼儿对自己的石头进行想象、构思,依据石头的形态,找出其鲜明的特征,变出小动物或动物鲜明的特征。 要点提示

  1)并不要求变出的是一个完整的物体,可以是局部,如斑马可以用相间的色彩表现。

  2)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组合起来,就会产生动物的特征,关键在于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如变熊时,就要表现出毛茸茸的感觉。

  (2)每个幼儿给自己的石头创编一个有趣的故事,互相交流、欣赏作品。 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 【评析】

  石头、石头真好玩!不仅可以搭着玩,而且可以画着玩,变出各种小动物,真呀真特别!孩子对此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他们在石头的世界中探索着、想象着,进行着艺术的构思。挥动画笔将一块块普通至极的石头,变成一个个具有鲜明的动物特征的艺术作品。斑马、乌龟??孩子的想象赋予了一个个小石头特有的灵动美! 《8》版画P118《好看的花边》 活动目标:

  1.观察花边的造型和图案,感受花边的韵律美和均衡美。 2.发现花边的规律,探索纸的折叠方法和花边图案的关系。

  3.继续探索拓印的方法,能均匀地上下拍打颜色,保持画面色彩均匀。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出示课题)

  1. 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

  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 (录象:玉器工艺)

  2.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录象:漆器)

  3.织绣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闻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绝伦的织绣品吧!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讲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一. 玉器工艺:

  礼玉 佩玉 “佩玉为尚”

  琢玉 碾玉 碾琢

  二.漆器工艺:

  生漆,俗称大漆

  三.织绣工艺:

  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

  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

  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

  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经典)07-23

美术教案(精选)07-24

[经典]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02-20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经典]07-29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经典)美术教案07-28

美术教案【精选】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