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8-03 07:58:53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精华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精华6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学会用颜料的先后画出排水画。

  通过观赏画出菊花的形态特征。

  经过欣赏知道排水画与其他绘画不同。

  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一盆盛开的菊花油画棒、水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出示菊花

  1、小朋友知道这是这是什么花吗?

  2、我们都来仔仔细细看看菊花的形态,菊花长的好不好看啊?

  3、小朋友们谁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菊花的形态?

  4、那我们用绘画的形式,把菊花的形态在画上体现出来好不?

  5、老师要教你们一个新画法,画出菊花的形态。

  二、了解颜料运用

  1、老师先给你们画一幅菊花,让你们来欣赏好不?

  2、老师画完了,小朋友看出来有什么不同没?

  3、对!颜料用得多,颜料在涂抹时要按顺序……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画法,这种画法叫做排水画。

  5、这种画法好不好玩?那我们快来学学吧!

  三、学绘画菊花

  1、先用油画棒画出菊花的形态和轮廓,再涂上颜色。

  2、选用一个自己喜欢的水粉色水彩笔,一步步的左右涂,要有顺序。

  3、教师可以先教的画,再让幼儿动手画,教师指导。

  教学结束:

  互相欣赏作品,说说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手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心理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颜料画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创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让幼儿体验涂涂画画的快乐,萌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玩色,并运用各种色彩表现自己对太阳的印象,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3、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了解太阳的相关知识,阅读过《小兔子找太阳》的故事。

  材料准备--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若干,黑色卡纸10张。

  彩色纸、墨镜、三棱镜、彩色瓶、糖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创造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1)、引导幼儿回忆《小兔子找太阳》的故事情节,创设"小兔子"想找太阳的情景。

  (2)、引导幼儿观察黑色卡纸,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玩色游戏--变色的太阳

  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带色的材料(墨镜、彩色纸、三棱镜、糖纸、彩色瓶等)照太阳,观察透过这些材料太阳的颜色变化,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看到的是什么颜色的太阳。

  指导语:"你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作画,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对太阳的印象。

  指导语:"我们把自己看到的、找到的太阳画下来吧!"

  引导幼儿用各色水粉颜料,两三人一组,大胆表现自己的"太阳",鼓励幼儿边画边说。

  4、评价欣赏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指导语:"你画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内容:有趣的表情

  活动目标:

  1、能相互高兴、生气、悲伤、滑稽等不同表情的五官变化,并用绘画表现出来。

  2、学习用自己认为恰当的颜色表现不同的表情,体验不同颜色所表达的情感。

  3、能在活动中对绘画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平时多观察人们的不同表情

  2、材料准备:油画棒、活动脸谱

  指导要点:

  1、引出课题

  ①这里有甜的、辣的、酸的三种味道的水,现在我来尝其中的一种,请你们根据我的表情,猜一猜我尝的是什么味道的水。

  ②教师尝辣水后,提问:你们知道我尝的是什么味道的`水吗?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你们看到我的眉毛怎么样了?眼睛呢?嘴巴里什么伸出来了?

  ③你们有没有吃过辣椒?吃辣东西时,你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做给老师看看,好吗?

  2、示范作画,在幼儿讨论和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着重分析脸部五官位置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表情的关系。

  ①“老师真想把她的表情画下来”,边观察边画尝辣味时的表情

  ②出示范画。我这儿还有一张画呢!你们看得出我尝的是什么味道吗?(酸味。)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请幼儿想象吃酸葡萄时的感受,并把尝酸味时的表情做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③你们都吃过甜甜的糖,吃甜东西时,你是怎样的表情?请你把尝甜味时的表情做给大家看看。

  ④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表情时五官形态的变化

  师:人们在高兴的时候,脸上是笑嘻嘻的,眼睛细细长长的,有点向下弯,嘴巴往上翘;人们在不高兴的时候,正好相反;当人们生气发怒的时候,眉毛会翘起来,眼睛睁得圆圆的,牙齿咬的紧紧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观看教师范画,看看不同表情、五官位置的变化,想一想,各种表情可以用什么颜色来画。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两两为伴,一人做出所画的各种表情,另一人猜猜是什么表情,说一说,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出现这种表情。

美术教案 篇5

  一、 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这一领域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拍摄花的作品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为运用形、色与肌理和空间等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美丽的花》一课的教学研究即由此而展开,以摄影为表现形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创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的内容文字、图片等,揭示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

  (二)设计思路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四季花卉的图片,通过对花形、色、味的感知,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花的知识。从生活应用认识艺术的表现,整体去感知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五年级的学生已能够对不同形状的花进行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和形容,结合上节课《摄影艺术欣赏》对摄影的构图和表现主体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以创造机会,让学过的理论变为实际,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学习使用照相机的同时,让学生对摄影艺术的`美有一个新的认识。用摄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学习中心构图法和均衡位置构图法,借花喻美,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花卉不同角度的美。再欣赏其他同学拍摄的花,进行交流、比较、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学生作品一一展示,办一个小摄影展,体会创造的乐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知道花卉摄影作品的简单拍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初步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拍摄一组花卉小品,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摄影操作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能对所拍作品说出自己的感受,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花卉摄影构图的安排。

  三、教学重点:

  1、学习选择拍摄角度和简化背景的方法。

  2、学习中心构图法和均衡位置构图法

  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最佳拍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恰当构图。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教具、背景衬布、数码照相机(卡片机和单反机)、三角架、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花的图片

  图1 图2 图3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美丽的花》。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不同的花卉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放?

  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来举例说明。)如:百日草——思念友人;红玫瑰——美丽的爱情、美好常在;梅花——贞节;百合——顺利、吉祥、百年好合等。

  小结:同学们说出了那么多美丽的花卉,怎么才能留住这美好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花卉摄影的方法,留下美好的瞬间。

  引出课题:《美丽的花》

  (二)、研究学习,拍摄花卉

  1、观察、欣赏、感受

  百花图片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图4图5图6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 提问: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生: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

  2、交流照相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分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照相机,交流对自己带来的照相机的认识。

  教师尽可能地进行归纳,讲解相关照相机、成像及拍摄知识。

  出示拍摄说明:

  (1)认识光圈值和快门值的调节位置,采用“S”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即手动快门自动光圈模式进行拍摄,容易把握曝光和对焦,若是卡片相机,则采用拍摄花卉模式。

  (2)若不能很好的控制光圈和快门,就选择自动模式。

  (3)针对不同型号的相机说明光圈和快门的数字指示。调节快门30到1000之间,使光圈值在F2.8到F11之间为宜,若是特写最好能控制在F2.8到F3.5左右。

  (4)建议使用三角架。

  2、自主探究,怎样能拍好一张照片。

  师: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怎样为花拍摄一张漂亮的照片呢?

  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摄影知识。小组讨论研究。

  讨论结果,确定最佳拍摄方案。

  课件出示:花卉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整理成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 最基本的要求:主体突出、构图新颖、造型优美。

  3、两种构图方法:

  (1)主体居中:在构图上可以把主要对象安排在中心位置加以突出。

  (2)均衡位置法:(九宫格构图)主要对象安排在偏离中心的位置上,及靠近将画面分成3等分的垂直线与水平线的交叉点,这样摄像看上去比较和谐。

  比较:请同学说说绘画构图与摄影构图有什么区别?

  小结:绘画和摄影艺术表现手段的不同在于绘画用的是加法,摄影用的是减法。

  4、试拍。加深对摄影构图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1)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认真实验。

  (2)每一名同学都要参与试拍,以实施小组的拍摄方案。

  (3)教师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针对性指导拍摄。

  (1)盆花的摆放和拍摄的角度。俯(图7)、平(图8)、仰(图9)

  (图7) (图8) (图9)

  (2)构图主体。一朵(图10)、一盆(图11)、一片(图12)

  (图10) (图11) (图12)

  (3)拍摄的方向。(正、侧、背)

  6、选择背景。

  学生结合书上作品,了解拍摄的小技巧。

  看一看课本中的两种拍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1)、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背景直接拍摄。

  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背景因势利导,就地取材。自然景象中,如:天空、地面、草从、湖水、树林等,都可以选作背景。

  (2)、人工布置背景拍摄。

  用彩色纸或彩色布衬托到花卉背后即可。但背景用色纯度和明度都不能过高。 师:背景的处理,是决定花卉摄影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背景在花卉摄影构图上,起着衬托和烘托主题的作用,在拍摄彩色照片方面,尤其重要。

  (三)、自主拍摄练习。

  小组活动:请各小组重新拿起照相机为桌面上的盆花进行拍摄,要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及拍摄的方法。每组一台照相机,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拍摄。

  (四)展示评价。

  1、教师将学生拍摄作品,通过电脑屏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评价。先自评,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再互评,谈优点和不足。

  3、评出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最佳构图奖等。

  (五)活动小结。

  1、 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2、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你真的喜欢花,就拿起相机,让花的美丽永远定格在那美丽的瞬间。

  七、本课教学策略

  摄影艺术丰富而精彩,应让学生对摄影艺术文化有所了解,从中了解摄影生动的艺术语言。拍摄花卉,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感受,但所表达的花的美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拍摄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实践拍摄一组花卉作品,在创作中体验不同方法的拍摄效果,这种体验活动能让学生切身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多角度且有选择性地构图技能和色彩的表现技巧,提升对摄影作品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对摄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它的意义在于借助照相机这一工具与大自然结合,体会美术语言的魅力,获得艺术情感的熏陶,在小组合作拍摄和鉴赏中感悟和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与快乐。在本节课上,多数学生对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边唱边画,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旋律,唱好休止符,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借助表演、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趣味性并学唱。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自然地演唱,大胆地表演。

  难点:感受音乐旋律,唱好休止符。

  活动准备

  待画的小鸭子头饰若干,白板笔若干,钢琴、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随伴奏说出歌词,让幼儿猜一猜是哪位好朋友来了—幼儿猜出小鸭子。

  2、演示操作,边说边画,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随伴奏说出歌词并画出小鸭子。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掌握歌词内容。

  请小朋友说一说这只鸭子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逐一说出歌词(随伴奏)。

  4、感受歌曲的旋律。

  用鸭宝宝也要来,引出歌曲的旋律及演唱,教师边画边唱(随伴奏)。

  让幼儿倾听,感受歌曲节奏。

  5、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①看到鸭宝宝跟妈妈来了,鸭弟弟也想跟着来,请小朋友唱着歌把它叫出来,幼儿自己演唱,教师画;

  ②同样方法画鸭妹妹,请幼儿再来唱一遍。

  6、强调休止符的唱法,并鼓励幼儿表演,进一步感受乐曲的趣味性。

  ①请幼儿表演;

  ②和鸭妈妈一家做游戏。

  休止符的地方可绷嘴或打手势。

  7、幼儿作画,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

  ①教师带上小鸭子头饰,激发活动兴趣,幼儿听音乐,作画;

  ②师生一起自由表演。

  8、结束活动。

  我们和鸭妈妈一家一起去池塘里做游戏吧!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演示操作边唱边画,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感受歌曲旋律的环节里,采用了不断出现新角色,让幼儿不至于反复学唱而产生厌倦感,在学习休止符的这一部分和鸭妈妈一家做的节奏游戏,充分让幼儿了解休止符的特点而不显生硬。幼儿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如果进到孩子们再说出小鸭子的其它家庭成员,还可以更进一步寄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经典)07-23

美术教案[经典]07-29

美术教案【精选】07-30

美术教案(精选)07-24

[经典]美术教案07-26

[精选]美术教案07-28

(经典)美术教案07-28